作者pariah (贱民)
看板clmusic
标题Re: [心得] 马勒《第八号交响曲》研究
时间Tue May 18 20:38:20 2021
根据「MTT谈马勒第八交响曲」所做的补充说明
——麦可.提尔森.汤玛斯谈马勒《第八交响曲》:「这部交响乐初听感觉笨重迟缓,真
正听起来却是宛如一柄利剑划过,横空寒光闪闪。」——
一、MTT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第八交响曲》唱片
《第八交响曲》是马勒所创作的交响曲中最着名的一首,用马勒自己的话来说,此曲是对
前七部的总结。其除了庞大的交响乐队,还有两个混声合唱队,一个童声合唱团,七个独
唱演员。也因此被称为“千人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不但规模大,内容也有所突破,
个人的悲剧因素减少很多。取而代之的是贝多芬式的博爱、欢乐和幸福[注1]。马勒创作
此曲时,曾写信给门盖尔贝格[注2], 称:“这是在我过去作品中最大的作品,内容与形
式都非常独特,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你不妨想象大宇宙发出音响的情形,那简直已不是人
类的声音,而是太阳运行 的声音。”他又说,“我过去的交响曲,只不过属於这首交响
曲的序曲。过去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主观性的悲剧,这首作品却是歌颂伟大的欢乐与光荣。
”
[注1]
作者认为马勒第八号能与贝多芬第九号并列,是基於一些共通的的理念,如博爱、欢乐和
幸福。但其实这说法并不完全准确,马勒第八号更多的是在表现一种基於宗教性质的、特
别是基督教式的「爱与救赎」。
[注2]
台湾一般译作「孟根保」(Willem Mengelberg 1871-1951)。
《第八交响曲》(降E大调)作於1906-1907年,1910年9月12日由马勒指挥在慕尼黑首演
。原分为4个乐章,後取消中间的谐谑曲与慢板,变成两部分[注3] 。据首演资料记载,
当时动用了171位演奏家,858位合唱队成员,8位独唱演员参加了演出。两个部分的主要
内容为:
[注3]
原计画四乐章分别是:《创世主降临》(Veni creator)、《博爱》(Caritas)、《诙
谐曲–耶诞游戏与孩童耶稣》与《赞歌–由爱神带来的创造》。
第一部分:赞美诗“降临吧,造物主”马勒在此又一次回归到传统的奏鸣曲式中,并令人
联想到巴赫的康塔塔[注4] 作品。呈示部[注5] 在管风琴和低音弦乐汇成强有力的和弦,
发展部 分承接着呈示部最後思想情感[注6] ,之後向前做圣咏风格[注7] 的进行,结束
部分乐队和合唱团营造出终生欢腾狂喜场面[注8] ,正如马勒写给挚友荷兰指挥家门格尔
贝格的信中说道:“听一听,这是天体运动的声音。”
[注4]
康塔塔(Cantata)是清唱剧(清唱套曲)相当早期的旧式翻译,现在几乎没有人在使用
。不过原文既刊载於2020年的《留声机》杂志,但却仍如此使用,显示此文译者可能是有
一定年纪,或者基於其习惯性,且对新资讯接受程度较低的老者。
[注5]
呈示部是指第 1-168小节,其中第135-168小节视为【呈示部的结束句】。
[注6]
【发展部】是指第 169-412小节。此处意指【发展部】开头的唱词承接【呈示部】结束句
。
[注7]
应该是指【发展部】第 312 -364小节的双主题赋格段落。
[注8]
此处指第一部份的最後17小节。
第二部分:以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的场景为基础,马勒借浮士德被拯救的情节
表达着人类终将获得救赎的情感[注9] 。独唱演员在该部分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这一安
排让人不由想起清唱剧[注10] 这一历史悠久的音乐形式,这些角色以各种情态吟唱着《
浮士德》最後的诗篇[注11] ,形成了一个极为完整的戏剧性场面。该部分可大致划分出
三个部分,包括慢板乐章、谐谑曲及最後终曲[注12] 。慢乐章表现了诗篇中“从大地拉
开了序幕”的场面[注13] ,弦乐和木管在幽静好似微光的弱奏中持续前行,充满神秘色
彩[注14] ;谐谑曲中[注15] ,浮士德的灵魂升天,歌手唱着歌颂圣母玛利亚的赞歌[注
16] ;而後在一段庄严隐忍的合唱後[注17] ,全曲进入辉煌的尾声[注18] ,浮士德最终
获得了玛利亚的救赎,全人类仿佛在此时步入光明的世界,这是马勒最宏大也是最後一次
以积极乐观的方式结束全曲。
[注9]
此处救赎指的是获得永恒的爱,是一种属於天国的、神性的。
[注10]
注意到译者在此处用了「清唱剧」一词,但於上一段却是「康塔塔」。这其实是非常奇怪
的事,因为既然原文都是"Cantata",为何一篇文章要使用两种不同翻译?
[注11]
Pater estaticus - 极乐神父 (男中音)
Pater profundus - 沉思神父 (男低音)
Doctor Marianus - 崇敬玛莉亚的学者 (男高音)
Chor seliger Knaben - 得救的儿童们 (童声)
Engel - 天使 (合唱团中的女声部)
Die jüngeren Engel - 较年轻的天使们 (第1合唱队中的女声部)
Die vollendetern Engel - 较年长的天使们 (第2合唱队中的女声部及部份男声部)
Magna Peccatrix - 罪孽深重之女 (女高音1)
Mulier Samitana - 撒玛莉亚之女 (女中音)
Maria Aegyptiaca - 埃及的玛莉亚 (女低音)
Una Poenitentium - 赎罪女人中的一人 - 葛莱卿 (女高音2)
Mater Gloriosa - 光明圣母 (女高音3)
[注12]
【第一段–慢板乐段】、【第二段–间奏与诙谐风乐段】、【第三段–终曲乐段】。
[注13]
《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的终场场景:山谷、森林、岩石、荒野。神圣的隐士们散布山上
,住在岩壑中间。
[注14]
器乐曲,第 1-166 小节。
[注15]
间奏与诙谐风乐段第 384-638 小节。
[注16]
应是指第 639-756 小节。
[注17]
可能是指《神秘合唱》。
[注18]
应该是指终曲尾奏第 1528小节 - 结束。
二、MTT(麦可.提尔森.汤玛斯 Michael Tilson Thomas)评介马勒第八交响乐
马勒第八交响乐俗称“千人交响乐”。在此前的第七交响乐中,马勒追求的是一种跳跃式
思维。和声,覆调,结构,天马行空。尤以末乐章为最。而当他把这一套手法玩得纯熟之
後,就又开始想着换换新花样。於是写了这部气势恢宏的第八交响乐。演奏第八交响乐最
大的难题是,惟其气势太强,很容易搞成一个臃肿失控的巨无霸。实际上这部交响乐不仅
风格雄伟,而且富於玲珑的睿智和精彩的幽默[注19] ,初始感觉笨重迟缓,真正听起来
却是宛如一柄利剑划过,横空寒光闪闪[注20] 。
[注19]
这段是说,在庞大宏伟的音乐结构下,却有着使人感觉不至过度严肃僵化;且具备轻松诙
谐面向,及深明通达的智慧表达方式。
[注20]
形容此作品如宝剑一般犀利、耀眼、摄魂夺魄。
第一乐章是一个篇幅很大的呈示部[注21] ,其中有一段,估计是马勒作品中最长最流畅
的快节奏音乐[注22] 。只见天空云层翻卷,云层的缝隙间透出变幻莫测的光束[注23]。
随後音乐变得迟缓而伤感,与之对比,小提琴独奏依然狡黠而生动[注24]。勃勃生机之中
呈现的对位手法[注25],不禁令人想到,马勒曾经承认自己年轻时的对位功课学得不够好
,最後在班级里勉强过关。这个乐章听起来妙趣横生,精彩连连,但是要将演奏的音色控
制得清澈通透,逻辑主线紧凑鲜明,还是颇有难度。指挥必须时刻侧耳倾听,小心保持各
声部的均衡,否则人声部分的独特味道或者管风琴的浑厚低音就荡然无存。这一乐章还有
个惊异之处,每一段音乐出现时,都令人回想起马勒第一交响乐的戏剧性模式[注26]。
[注21]
此处应该是想表达「奏鸣曲式」,因为【呈示部】只是奏鸣曲式中的一段。
[注22]
指的可能是【发展部】第 261-412 小节。
[注23]
「云层缝隙间的光束」意指雷电,此处在形容巨大多变的人声震撼。
[注24]
「狡黠而生动」对比「迟缓而伤感」。小提琴独奏指的是第一部第 145 - 152 小节,迟
缓伤感乐段指的是第 135-168小节【呈示部结束句】 。
[注25]
根据郑轶超《对位化思维在马勒晚期交响曲中的作用—以《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
一文中所述。对位手法表现在:
一、缩小模仿与扩大模仿,如:【呈示部】的主部片段第 5-8 小节、【发展部】的第
366-369 小节。
二、倒影模仿与扩大模仿,如: 【再现部】第 499-503 小节。
三、八度复对位,如: 【发展部】第 310 小节到 317 小节、第 326 小节到 332 小节
。
四、节奏对位,如:【再现部】中的第 516-518 小节
五、赋格段,如:【发展部】第 312-354 小节。
[注26]
马勒第一号交响曲也有分成两部份,每部皆有附标题。
乐章结尾时达到高潮,节拍加快了一倍[注27]。第一乐章结尾必须这麽处理,从而造成喘
不过气来的感觉,因为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氛围。压抑,极度哀伤,木管
组奏出一个简单的旋律,到结尾时该旋律将演变为以主调进行的辉煌强悍的合唱[注28]。
此处的和声尖锐刺耳,但又不能影响整体上的沈郁伤感。接着乐队突然爆发,全体乐手一
齐以最大音量演奏[注29],尤其圆号、大提琴以及其他中音部乐器必须使尽全力。此处的
情境是追忆当年在第四、第六交响乐慢乐章中感受的心绪,并开始向“大地之歌”的“告
别”段落发展。
[注27]
可能是指【尾声】第 499-580 小节。
[注28]
「简单的旋律」可能是指「Veni动机」或「点燃光亮动机」。
[注29]
可能是指第 564 小节。
接下来,我们到了一个急转直下的时刻[注30]。如果想更充分地领略马勒那非同一般的天
才,不妨再听听舒曼为同一段歌词所作的抒情典雅的曲子[注31]。马勒的洞察力仿佛一位
挥洒自如的画家。极乐神父是一个张扬的角色,而沈思神父则更类似瓦格纳歌剧《尼伯龙
根的指环》中的阿尔贝利希或者哈根[注32]。此处的音乐充满一种强大的野性[注33]。然
後,小天使和街头音乐出现了[注34]。与其说这是一支仪态高雅的童声合唱团,不如说是
一帮街头小崽子[注35]。音乐到了这里又有了活脱脱的幽默感。闹腾了一阵子,“赞颂玛
利亚的学者”出场了[注36]。很多乐团演奏到这里,往往会出问题。马勒在乐谱上标注得
很清楚,当小天使们离去之後,音乐必须逐渐减慢节奏,过渡到最终的玛利亚赞歌。我们
的心绪不再被歌词所左右,渐渐沈浸在夹杂小风琴和竖琴的“永恒的圣母”主题之中[注
37]。这是马勒所写的最多愁善感,最具有沙龙式典雅风范的一段曲子。
[注30]
此段开始在描述第二部份。
[注31]
舒曼另有一部关於歌德《浮士德》场景的作品 。
[注32]
作者此处的比喻可能是想表达,对於各自的信仰虔诚表现,沈思神父的沉稳内敛与不同於
极乐神父的高调声张。
[注33]
此处「野性」意指乐好乡野隐居之性,此见解或许与场景的背景描绘有关。
[注34]
第二部第 384-420 小节,天使与升天童子的重唱乐段。
[注35]
确实如此,在这乐段里合唱团声音表情不适合偏向严肃庄重。
[注36]
崇敬玛莉亚的学者在第 604 小节就已先登场,此时声音不可太过突出,要像在一旁喃喃
自语般的低声唱着。直到第639小节才可开始放声高歌,但情绪上仍须先些微克制,避免
过於激烈。
[注37]
第 780 小节。
再接下来,到了我最喜欢的一段。几个赎罪的女人出现了[注38]。转瞬间,我们仿佛置身
山顶,与三位殉道的女人一起喝茶。三个女人经历过红尘沧桑,如今时常聚会,缅怀当年
曾经历过的苦乐岁月。音乐中的晶莹光彩,依稀闪现女人们记忆中的逝去的韶华。回忆充
满着温馨和幸福。她们早已将一切曾经遭受的伤痛抛诸脑後[注39]。三个女人的歌声采用
卡农形式[注40]。她们的歌声妩媚,彼此惺惺相惜。接着,光明圣母驾到[注41]。她光彩
照人。纯洁无暇。她唱起一段安详深情的歌曲。音乐进行至此,切不可弄成哀婉凄凉的风
格。女声独唱必须单纯动人而不失矜持,与上苍的威严相吻合。
[注38]
第 868-1012 小节。
[注39]
正确来讲,应该是在讲述由於「爱」而获得「救赎」的故事。
[注40]
三重唱乐段,第 1023-1093 小节。
[注41]
第 1249 小节。
指挥简介:
美国指挥家迈克尔·提尔森·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简称MTT)1944年出生於
美国洛杉矶。1971年MTT就任布法罗(水牛城)爱乐团音乐总监兼常任指挥,1979年辞职
;1981年经指挥家朱利尼推荐,担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客席指挥,至1985年离任;
1988-1995年继阿巴多之後,担任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5年9月,MTT开始出任旧金
山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不但就此结束了漂泊生涯,而且大幅提高了这支乐团的音乐水准,
双方合作的马勒交响曲录音尤其受到乐迷的欢迎和好评。
田艺苗教授附记:
在第八“千人”交响曲中,马勒的音乐已不再属於人间,他说,这是太阳运行的声音。他
遥望银河天体,用辉煌音响俯瞰人类,赞叹宇宙奇迹。这首乐曲涵盖了8名独唱演员,171
位乐手、850名合唱队员,总计1029人,如今演出起来还是个大麻烦,有时候剧院的乐池
都装不下。从音响学上考虑,两个乐手同时演奏的声音只能比独奏增强0.15倍,事实上增
加乐器与乐手只是阵势唬人,并不能加强兵力,不能让音响成倍扩增,这让马勒时常遭後
世诟病[注42] 。虽然此做法有些得不偿失,但乐器增加可使音响形态更融合而柔韧,弥
漫的混沌的音响把交响乐带领至太空时代。这种手法後来在20世纪新音乐中被广泛地开发
。
[注42]
就音响观点来看,乐器数量的倍增并不是为了音量的提升。更多是在提高声音的密度,呈
现更加厚重札实的效果。其次,就首演编制来说,乐手人数明显与合唱团员有相当悬殊的
比例。因此马勒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在追求巨量的人声震撼威力,藉此突显赋予本作崇
高盛大的主题。
注:本文原载《留声机》杂志–每晚一张音乐CD 2020-11-15 [注43]
[注43]
因文章来源自网路搜寻,作者不详;目前推测第一段可能是田艺苗所作,第二段则为翻译
文章。
[後记]
整篇文章就是很典型的音乐CD杂志风格,基本上就是相当简单的对作品讲个大概而已。第
二段关於指挥的评介也相当简短,看起来一样是没什麽重点,甚至也没点明主题,还是因
篇幅有限不得而知。
不过这应该不算罕见的事,毕竟指挥工作不是在做音乐研究,通常没必要对作品理解太过
透彻。何况一整个乐季还有许多节目要演出,过度专注在单一曲目,无形是增加成本、降
低获利的不利行销方式,对乐团营运考量来说势必也是如此。
网志版:
http://blog.udn.com/pariahfool/163036003
--
你懂贝多芬吗?…有趣的贝多芬问答…你能答对几题 ?
http://blog.udn.com/pariahfool/154623767
...怎麽...语塞了?google找不到吗?
喔~~~~~~~!原来是没人给答案啊!?
http://blog.udn.com/pariahfool/154965986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36.230.149.190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clmusic/M.1621341510.A.B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