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rc ( Le rayon vert)
看板clmusic
标题[心得] 水蓝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时间Thu Dec 17 14:05:13 2020
水蓝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也许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该曲全集录音
https://vocus.cc/article/5fd9ba53fd897800016be03a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个很强烈的命题,而且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山头之多,因此要如何在众多
演出中,指出水蓝和哥本哈根爱乐的这套录音独到之处,以个人身为一介爱乐者亦仍应提
出相对客观的依据,而非仅止於主观对其诠释上的偏好。
现在的Beethoven交响曲录音第一个通常会被提及的话题,大多是新版谱的采用与否。谱版
在Beethoven交响曲里是蛮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当时的波昂或是维也纳大抵还没完全都市
化,或者说当时的都市排水系统远不如今,因此Beethoven有些作品的原稿其实会因为作大
水,导致原稿泡水使得真迹难辨。
其中差别最大的,应该就是六号的第二乐章,因为弦乐部全部都加了弱音器,在声音效果
上更能营造出柔软感。而水蓝的这套演出当然也采用了这里的修改。
哥本哈根爱乐(Copenhagen Phil):罕见的现代乐器及古乐器都能驾驭的乐团
而哥本哈根爱乐更是极为少数,能够同时演奏现代乐器以及古乐器的乐团,而且恐怕没有
之一;如果单以录音而言,似乎也只有Harnoncourt和欧洲室内乐团的录音是类似的古乐及
现代乐器混合编制。
而水蓝在这套录音采取了弦乐部使用现代乐器,但铜管和打击乐器使用古乐器的配置。如
此的编制使得该演出在听感上,比较不会有铜管音量盖过弦乐的问题,诠释上的轻巧更能
呈现出水蓝对Beethoven的独特还原观点。
两部小提琴分置舞台两侧在音响效果上的重要性
在该全集的第三辑小册子里,该团的大提琴手Wiebke Vestergaard就提到了这样的编制让
他坐在法国号前时,不会觉得法国号的音量过大。但哥本哈根爱乐原本弦乐五部的配置原
本不是如此的,大提琴原本是在面对舞台时的右侧而非中间。
水蓝在这套录音把大提琴置中,其实在音响效果上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两部小提琴分够分置
舞台两侧,如此传统的摆法才能从听众的角度,做出让两部小提琴互相唱和更为显着或分
明的效果。现代的摆法从指挥的位置听起来,或许两部的旋律依然分明;但对听众而言,
其实常常会有旋律黏在一起,导致难以辨识该乐句在空间中真正的样子。
也就是说,这种对於声音如何在空间中呈现的探索,尽管到了Berlioz才开始大玩特玩,但
Beethoven已经开始在两部小提琴上做出尝试;其他例如Brahms第三号交响曲第一乐章、
Mahler第六号交响曲第一乐章都有类似的音响效果(而Brahms更是特别要求一定要这样摆
)。
这样的音响效果有何重要性?这个问题可以先从一个更大的脉络讲起。钢琴家Bavouzet在
《游艺黑白》的访谈里曾经提到:
在1980年代,那时学电子音乐没有现在的电脑数位科技,我们必须以类比方式制造声
音。藉由这个过程,Maiguashca教导我准确地分析「声音究竟是什麽」-音色、音高
、长度、音量与方向。 (《游艺黑白》(两册版上集),p.149)
「声音的方向性对音乐诠释的影响」这个环节,甚至是连音响迷都常常忽略的,但在当代
音乐家以及电音界则比较能被确切掌握充分发挥。然而必须要掌握到这一点,或许才能更
进一步地理解到,为何Wagner会说Beethoven第七号交响曲是「酒神的舞蹈」;例如小
Kleiber和大会堂管弦乐团的该曲录影,虽然两部小提琴不是分置舞台两侧,但从终乐章最
後弦乐轮奏时的手势,就可以知道该曲这一段的音响效果,必须在空间上营造出跳跃感是
非常重要的。
所幸他和维也纳爱乐的同曲录音,两部小提琴就有分置乐台两侧,这样的摆法才有办法听
清楚终乐章最後两部小提琴最後如同竞技般地互相唱和,最後再一起合奏时所营造的高潮
;而这样的高潮是完全建立在听觉空间感上的。窃以为这根本是第七号终乐章的最精华处
之一,而小Kleiber和维也纳爱乐的版本多亏维也纳爱乐厅的广阔堂音,效果做得非常明确
,这个演出也是该曲的名盘之一,但这个环节却罕为人提及。
https://youtu.be/VLkZvsp62iU
更进一步地,唯有两部小提琴分置舞台两侧,对听众而言才有办法听出何时是各自有各自
的旋律线、何时是分进合击共同建构出一个乐句;如此一来也才会发现到,第四号交响曲
很可能未必如Schumann所言是「两座北欧大神之间的温柔希腊少女」,因为该曲中小提琴
声部的旋律,有不少地方是两部用简短的音型共同拼凑而成。
一旦注意到这一点,就会发现第四号交响曲的情绪整体而言其实是比较躁进的;或许是因
为几乎只有水蓝能够确切强调出这个环节,所以才会给个人这样的想法。但似乎也只有这
样的诠释,才能完美地解释终乐章为何会有那麽用力的重拍,以及为何小Kleiber可以把所
谓的「温柔希腊少女」诠演得如此酣畅。
第九号第二乐章的公案
无论是现代乐器和古乐器混合编制、或是两部小提琴分置舞台两侧,水蓝的演出或许都不
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第九号第二乐章在速度设定上的公案或许也是,因为Celibidache甚
至为了这个问题在节目单上亲自撰文,质疑为何第二乐章中段的演出速度为何总是放慢,
但谱上的标示明明就不是如此。但由於他的速度总是过慢,难免会有表错情的问题;因此
或许他的相对速度设定是对的,但绝对速度设定却不能符合Beethoven的旨趣(Celi的这段
文字在那个唱片的黄金年代甚至成为卖点,使得该录音在台湾大卖;可惜的是因为上述的
原因,乐迷们似乎无法从Celi自己的诠演中听出个所以然来)。
https://youtu.be/wT1-9M1xWsE
所以如果真的照谱演的话会是什麽样子?上面YouTube的录影演出时个人正在现场,听到的
当下才知道Celi所说的公案究竟指的是什麽!
尽管无关乎艺术与否,对於任何问题的解答、或是文本的解读都应该保持着开放性,毕竟
各式各样的演出都有,但不同解读的音乐家可能在技术面上都没问题且旗鼓相当。
但这并不等於问题的讨论都是没有任何依据或逻辑的。对个人而言,主流对於Beethoven交
响曲的诠释往往倾向於赋予崇高的想像。这样的想像或许不无道理,因为第九号的终乐章
所引用的诗词就透露着这样的情怀;但将这样的情怀过度全面解读,在第二乐章似乎就引
发了误读,甚至还用「Beethoven的节拍器可能有问题」这样的说法自圆其说,但在没有找
到该节拍器,并确认是否真的在他生前就有问题前恐有不妥。
当然耳聋的人如果是依赖脑海中的旋律创作,的确有可能出现想像的旋律比真正演奏还要
快的情况,这一点只要自己试着在脑海中唱歌便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用这种身体因素去推
敲的话,似乎也必须考虑随着年纪增长,身体的生理时钟会变慢的因素。所以这样说起来
,耳聋的Beethoven随着年纪增长,他的速度有没有愈来愈慢呢?个人倾向於认为:与其花
时间推敲如此复杂的假设,还不如思考谱上的速度之所以无法演出,究竟是因为技巧面的
问题(但这点我之前一直很难理解),还是出於诠释面上无法想像而已。
水蓝的诠释面:一以贯之,有几首甚至无可取代
水蓝的Beethoven综合了上述三点,似乎找到了一个非常统一的观点,再透过他声部层次叠
加的犀利处理,建构起一个愤青Beethoven的风格。风格当然不可能全面,但这样的诠释如
上所述,似乎很可能是最能言之成理的。
至少,他的一、二号演得气势已经不下後面七首;第四号也厘清了个人一直对该曲「为何
小Kleiber可以将温柔希腊少女演得如此淋漓尽致」的疑点;在听到九号现场第二乐章中段
的当下,那个「原来如此!」的感觉,更是奠定了水蓝成为我心中的Beethoven权威的地位
。
而在聆听完整套录音後,个人目前思考所及也在推敲,五、六号(op. 67 & 68)以及七、
八号(op. 92 & 93)两组作品编号相邻的曲子,在风格上是否真的必然南辕北辙,还是差
异仅止於创作上的逻辑而已(在钢琴奏鸣曲上似乎就是如此)。
但无论如何,能够在Beethoven冥诞250周年听到这样的现场和录音,都是不得了的惊人发
现,也让个人对Beethoven有重新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思考。水蓝的Beethoven就像Danel弦乐
四重奏演奏的Shostakovich一样,说明了音乐的见解不受地域的限制。
也非常高兴亚洲能够有这麽一位对Beethoven见解如此精辟的指挥,而他和国台交的
Beethoven全集演出还没结束;也许国台交的现场无法像水蓝和哥本哈根爱乐的录音那麽精
准,但现场总是有无可取代的活力。
而且无论是录音还是现场,每个环节的好坏总是等待诚实而细心的爱乐者去分辨。也唯有
如此,才能看破古典音乐固然是西方的国乐,但既然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那麽国籍或
血统也就不必然决定了演出的高下。
--
想和贝多芬的音乐一样 简单而深刻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80.176.51.241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clmusic/M.1608185123.A.59E.html
1F:推 shawyj: 大大有够专业! 12/17 14:28
2F:推 ensuey: 听了水蓝和NTSO的贝五贝六 12/17 15:22
3F:→ ensuey: 真的是非常有趣的诠释 层次分明 12/17 15:22
4F:→ ensuey: 可惜的就是NTSO还有点技术上的问题 12/17 15:23
5F:→ ensuey: 但至少是有用心的演出 12/17 15:24
6F:→ prc: 第一二号在北艺大的演出大概是效果最好的 尤其是一号 12/17 15:38
7F:→ prc: 特地跑一趟结果真的值得 12/17 15:38
8F:推 ensuey: 可是接来的贝四 只有在苗栗嘉义演... 12/17 16:37
9F:推 annachie: 推一下,这这全集还没听完,但很值得听。跟现场听NTSO 12/17 19:54
10F:→ annachie: 的走向大致一样! 12/17 19:54
11F:→ annachie: 话説眼花刚以为楼下那篇的P作者,心头一惊! 12/17 19:58
12F:推 ensuey: 水蓝的诠释开始听时跟P.Jarvi和Bremen的录音有些相似 12/17 20:26
13F:→ ensuey: 但在重音的运用上颇有不同 而且速度设定比Jarvi更快 12/17 20:27
14F:→ prc: Paavo Jaervi的诠释大多都会有种不安定感 这套我也听了 12/17 20:30
15F:→ prc: 反而印象不深刻 国外的确也有乐评将这两套相提并论 12/17 20:30
16F:→ prc: 但如上所述 水哥的这套全集很可能跟OK还是Karajan比都还重要 12/17 20:31
17F:→ prc: 或可考虑去嘉义听顺便去逛小闵的新址XD 但厅的效果不知如何 12/17 20:35
18F:推 ensuey: 话说原po的Jansons(下)是不是欠很久了 ~ XD 12/17 20:43
19F:→ prc: 乐团自主盘太多而且有些CP值不高 尽量把逝世一周年时能买就买 12/17 20:49
20F:→ prc: 不然太多没听也不敢贸然下笔 12/17 20:49
21F:推 ensuey: 刚听了NTSO和Copenhagen PO的贝九第二乐章 12/17 22:38
22F:→ ensuey: 乐团合奏水准差异还是蛮大的 12/17 22:38
23F:→ ensuey: 虽然诠释是一样的 12/17 22:39
24F:→ ensuey: 不过可能NTSO的排练时间也没有为了录音的Copenhagen多吧 12/17 22:39
25F:→ ensuey: 然後又听了Copenhagen PO的贝四第四乐章 12/17 22:40
26F:→ ensuey: 不禁替NTSO担心了起来 ~ 12/17 22:40
27F:→ ensuey: 其实我听贝五贝六 NTSO的演出已经具备水蓝大致想要的型 12/17 22:42
28F:→ ensuey: 但就是时常不太精准 12/17 22:43
29F:→ prc: ......Mahler第八太大拜拜了 所以我没有很常听XD 12/17 23:38
30F:推 ensuey: 怎麽突然跳出一个马勒八 ~ 12/17 23:51
31F:→ ensuey: 不过水蓝/NTSO 吕/NSO Inbal/TSO的马勒八 12/17 23:51
32F:→ ensuey: 我还真的比较喜欢水蓝的 XD 12/17 23:51
33F:→ prc: 关於七号终乐章的「跳跃感」想了一下还是再花点篇幅解释了 12/18 02:16
34F:→ prc: 会提到Mahler第八只是因为有人搞混我和楼上XD 12/18 02:16
35F:推 joviwu: 好厉害 12/18 10:26
36F:推 ashkenazy: 水蓝NTSO第八号那场有点惨 乐团没把诠释撑起来 12/18 11:38
37F:→ ashkenazy: 但因为很有勇气的挑战这样的诠释方式 还是给个赞 12/18 11:39
38F:推 daniel955377: NTSO今年的第六定音鼓是古乐器,请问第五也是吗? 12/19 14:06
39F:→ daniel955377: 我忘了 12/19 14:06
40F:推 rainbowvine: 好像是 我记得节目册上还有特别感谢 12/20 08:36
41F:推 ichiuantsui: 推 12/20 11:50
※ 编辑: prc (211.75.195.253 台湾), 12/23/2020 10:21:40
42F:推 Tsuya: 推 12/24 13:13
43F:推 Gpad: 推 03/30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