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y ( )
看板book
标题[讨论] 奥斯丁作品中的女性及奥斯丁
时间Mon May 5 12:04:40 2008
自从2006年初看过2005年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後,就一直想写篇东西谈
Austen 笔下女性。思绪累积至今,直到昨晚,从某位朋友那里发现,他担忧
Austen 笔下的女性不够有女性自觉,并为此感到焦虑(:p),事实上这并非我第
一次听到 Austen 被这样评论,在此之前也早已想好好一吐为快。正巧,RChandler
版友最近写了篇「打造傲慢与偏见」,里头提到 Jane Austen 所处的时代背景,
让人无需再下功夫去写这一个部份,於是加深了我动笔的动力。
Jane Austen 六部中文世界里常见小说的女性形象,形成一种常态分配:两
部极端值,其余四部都相当平均。极端值的两部是《劝服》(Persuasion)与
《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尤其後者,更可能是最不 Jane Austen
的一本书。但我认为这极可能会是最能显现出 Jane Austen 性情的一本书。
不管是《理性与感性》、《傲慢与偏见》、《艾玛》(Emma)、《曼斯菲尔
德庄园》(Mansfield Park)或《劝服》,Jane Austen 的作品一向以和谐、圆
融与风趣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纵使故事始终脱离不了几个小女人觅见好男
人的叙述,但就算是这几本中架构与事件最「单薄」的《劝服》,也有个曾经可
能狡黠但後来却稳重的女性 Annie,使它成为奥斯丁作品中──在我看来──最
了不起的一部。
不过,这些令人愉悦的描写,都没在《诺桑觉寺》中出现。即使在这本书里,
她的珠玑字句仍是饱满,对话依旧漾满趣味,不时让人发出会心一笑。但是,这
些都无掩於她在《诺桑觉寺》里,对女性锐利、近似苛刻的想法。
我的意思是,Austen 书中的女性,就算有无可救药的浪漫者如 Marianne 及
其母亲(见《理性与感性》)、三姑六婆型如 Mrs. Bennet(见《傲慢与偏见》)、
自恃美貌但太任性的天真女 Lydia(再见《傲慢与偏见》)、依附爱情的兔蕬花
Harriet(见《艾玛》)、虚荣自大却又无法忍受富有丈夫愚蠢的 Maria(见《曼
斯非尔德庄园》),但就像是上帝关了门跟着会发生的事:祂会为你再开一扇窗;
在所有较为负面刻划的女性外,就算全部的女人都糟得一塌糊涂,至少还是会有
一个慧黠聪颖又明白事理的女性出现在奥斯丁的书里,从而造就出一股均匀的和
谐感。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 Austen 的书,我相信会有两极评价,一个典型是「对
Darcy 有着近似迷恋的情愫」,我把它归类在「极为赞赏奥斯丁(写的爱情)」
(如,向《傲慢与偏见》致敬的《BJ单身日记》);另外一个典型,可能是「不
就是钓金龟婿嘛」,我把它归类在「认为奥斯丁过於狭隘,没什麽好的」(而根
据wiki,海明威可能是最明显的个案,而更不用说提倡女性意识抬头,冲破男性
压制价值观的知识份子)。
但就我的想法来说,我认为奥斯丁并非放任她的女性角色们浑噩地接受社会
对女性的要求,证据就是她作品里总会出现,代表正反两种形象的女性。
较为负面,有时甚至近似於「丑角」的形象,是符应社会价值观的一群;而
较为正向,通常是慧黠又明理的,相对之下,便成为不怎麽服膺社会价值观,甚
至产生些许抗衡举动的角色。
不过,後者的这份抗衡是温和的,她们不推翻或颠覆,只是用言语与行动,
极富理性地叙说着她们的看法,或许可以这麽说:「她们的智慧,让她们在咻咻
不已的嘈杂环境中,不致轻易受到影响,清晰地勾画出一条『自主』的途径。」
Austen 写的不是英雄(我甚至怀疑她从未想像过英雄)。「她」无需使用其
他男性作家写到爱情,写到被社会压抑的女性,几乎都会采用的极端手法,也不
用声嘶力竭地说着情爱或耗尽太多力气而香消玉殒(见《咆哮山庄》),「她」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但也无需特立独行以志其独特性(《简爱》某个角度来说,
是这样的),「她」只需要在一个家庭平顺地长大,到了适婚年龄时,遇上自己
欣赏的男子,过程或许会有波折,但大抵「她」仍会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也就是
说,「她」实际上根本不去「颠覆」社会价值观,但「她」确实抗衡着使自身不
致迷失,并在过程中显现其自我意识且坚定自身,在既有的情境脉络中,觅见自
己的幸福。
2005年,由Keira Knightley饰演的Lizzy,可以说是相当凸显奥斯丁作品中
这一点女性特色。而或许正是如此,在电影院里我只觉得坐立难安,想着这个
Lizzy 不是 Lizzy,但又确实是 Lizzy,像是政治嘲讽漫画里的大头:是他又不
是他,或,不是他又是他。Keira 的 Lizzy,是我看过最「女性主义」的 Lizzy,
如果她哪天上街头参加妇运,我绝对不会感到惊讶。不过也就是过於强调 Lizzy
的自主意识,Keira 的 Lizzy 与其说是冲动、粗鲁、毛丫头,其实更接近的是,
这个 Lizzy显得不够明理聪颖。简言之,少了奥斯丁的味道。这确实是让我讶异
的,毕竟1940年电影版本的「傲慢与偏见」就算易使人心生错觉,以为「《傲慢
与偏见》是美国人写的」,但饰演Lizzy的演员顶多只能说是开朗、有英气,还不
至於让人感觉她不够聪颖。
基本上,我相信 Jane Austen 是骄傲的,至少年轻时她是。这可以从她作品
中,极为少有的缺乏均匀感,也就是说,最不奥斯丁的《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y)中看得最清楚。
我读的版本是已经绝版的林郁版,译者是孙致礼,会刻意提起这一点,主要
是想表示对孙先生的信赖感,虽然在读的过程一度让我很想撕书:根据《傲慢与
偏见》众多中译本的比较,孙致礼版本实在太好了。
基本上,《诺桑觉寺》会被这麽简介:一部充满幽默情趣的喜剧作品,其幽
默情趣不仅见诸对情节的喜剧性处理,而且见诸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全文见博
客来)。而更深入一些的介绍,则会挑明这部小说是在嘲讽哥德小说。
不过,直到我看到这麽一句话「女性如果不幸求得学问,必须尽量隐藏」,
才明白这本在她年轻时便写成的小说,或许在嘲讽当时文坛盛行的哥德风气之余,
还指向负面的──但很可惜却是绝大多数的──女性形象,并且在字里行间透露
着「不以为然」。举个小例子,看戏时,女主角好友要女主角介绍男主角给她认
识的一幕:
「……噢!我说什麽也要见见他!我真等得不耐烦了。我母亲说,他是
天底下最可爱的小伙子。你知道吧,我母亲今天上午见到他了。你一定
要给我介绍介绍。他这会儿在不在剧院里?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你四
下瞧瞧!我不见到他简直没法活了!」
「不在,」凯萨琳说,「他不在这里。我哪儿也看不见他。」
「哦,可怕!难道我永远也不能和他结识?你觉得我这件旗袍裙怎麽样?
我想看不出什麽毛病吧?这袖子完全是我自己设计的。你知道吧,我对
巴斯腻味透了!你哥哥和我今天早晨都这麽说,在这里玩几周虽说满不
错,但是说什麽也不要住在这里。我俩很快发现,我们的爱好完全一样,
都爱乡下不爱别的地方。的确,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真是滑稽。我们
的意见没有一丁点不同的地方。我可不希望你当时在旁边,你这个狡猾
的东西,我知道你准会说些离奇的话。」
「不,我真不会。」
「哦,你会的!你准会说。我比你本人还了解你。你会说,我们是天造
地设的一对儿,或者诸如此类的胡话,羞得我无地自容,我的脸就像你
的玫瑰花一样红。我决不希望你当时在旁边。」
「你真是冤枉我了。我无论如何也说不出那样没体统的话,何况,我压
根儿想不到这种话。」
伊沙贝拉怀疑地笑了笑,晚上余下的时间就一直在和詹姆斯说话。
「女性如果不幸求得学问,必须尽量隐藏」到底是什麽意思?
在奥斯丁的小说中,女性拥有的学识其实不见得会低於男性,例如《傲慢与
偏见》中,比起 Bingley,Lizzy 简直是勤学不倦了,更不用说随时抱着书读的
Mary。可是,若撇开男女比较,只拿 Lizzy 和 Mary 来看。博览群籍却时常掉
很没新意──甚至是乱入的──书袋的 Mary,明显是极欲凸显自身的学识,但却
处处曝露自己的缺点。於是这句话变成了:要懂得藏拙。
只是(可惜的是),往往能够藏拙的,都是聪颖的女性。
但 Mary 不过是迂腐了些,平心而论,她总也算是紮紮实实地读了不少书,
而有一种状况是「只懂皮毛」却大放厥词,并以为自己绝顶聪明、高人一等,如
宾利姊妹,但她们的情况还揉杂「势利」:一个人有无学识取决於你身上的衣着。
至於《诺桑觉寺》的伊沙贝拉,则就真的是一个服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如
上段引文里要做到的「善解人意」),又不幸小有一些才艺、智识(如上段引文
里「自己设计衣袖」),而她置身的社经背景又极为讲究教养与时髦的新知,最
後成就了这麽样的一号人物,一个奥斯丁很不以为然的女性形象,她们可能散发
某种尊贵的气息,或是追求一种高雅,但自身不够理智,或是虚荣地沈醉在锋芒
毕露招致的赞叹目光中,使得她们读来,让人很想歇斯底里大叫她们闭嘴。
易言之,藏拙是重要的,但暧暧内涵光更为重要。如果两个都做不到,也就
是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理智,如果心智并未随着学问的增加也随着有所提升,那
取得学问将是不幸的,而假使这个不幸已是事实,那只好尽可能,不以自己拥有
学问而沾沾自喜、自以为高人一等。
《诺桑觉寺》里的女主角凯萨琳,可以为「女性如果不幸取得学问,必须尽
量隐藏」这句话带来另一个诠释版本。
凯萨琳沈迷在哥德小说营造出来的夸大、惊悚恐怖世界中,她为什麽沈迷,
当初又是怎麽开始沈迷,其实不得而知,但凯萨琳这个角色的存在,足以说明
「潜移默化」的可怕。
一开始她和说起话来夸张到一个极致的伊沙贝拉成为朋友,是真心欢喜的,
伊沙贝拉本身的「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或许也多少让凯萨琳产生一种错觉,
以为哥德小说里的角色从书里走了出来。不过,她本身可以是理智的,比方像某
次她赴伊沙贝拉的约,後者见她一到,便脱口而出:「凯萨琳我最亲爱的,你怎
麽迟到这麽久?我苦苦等你已经等了好半天,亲爱的,看见你来了我总算放心。」
结果,凯萨琳说:「我肯定是准时到」。
可是,一个可以理智的角色,Austen 怎麽还刻意写出她在诺桑觉寺里的虚
惊,由此让人说这本是嘲讽小说呢?
是的,确实是哥德小说。奥斯丁在谈的,可能是哥德小说在凯萨琳身上潜移
默化的影响,它把一个原本可以成为一名理智女性的小姑娘,搞得愚昧不已。由
於环境的影响,而接受到这样的学问,是不幸的。但倘若不显现出来,你看,男
主角也看不出这个小姑娘後天因阅读形成的愚昧。
我相信 Austen 是骄傲的,这在她书中一再描写某些女性的可笑中可以找到
依凭。而这份骄傲,也同时显现在她书中人物的婚姻:唯有拥有理智的女性,方
能获得幸福。在 Austen 书中的幸福是小康、富裕,无需再为金钱苦恼,也可以
大方显露自己本身的聪颖的余生──虽然有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幸福不过
还是建立在男人身上。
--
她必须肯定她一定要占有这麽多:如果她打开她就占用鸟的空间,如果她抱身她就必须
接近她的灵魂;旋转就必须提升双手拥抱空气以平衡。
如果她生,这世界必须有容纳她的地方。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25.232.100.107
1F:推 waterairsun:推~~奥斯汀写的女性角色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不论是主角 05/05 12:21
2F:→ waterairsun:或者配角,皆让我佩服他观察人的细腻之处! 05/05 12:21
3F:推 j00188:推 偏爱她的文学作品:) 05/05 18:05
4F:→ Jey:毛姆在《书与你》里评论奥斯丁:在展开一个事件时,总是平易轻 05/06 01:24
5F:→ Jey:柔,不着痕迹,往往使读者认为理所当然如此。 05/06 01:27
6F:→ Jey:我觉得这是对一名小说家很崇高的评价 :) 05/06 01:29
※ 编辑: Jey 来自: 125.232.100.107 (05/06 01:30)
7F:→ Jey:此外,很期待楼上一道抒发己见啊~ ^^ 05/06 01:35
8F:推 glenna9305:最近在上Austen的课,很推荐大家去看原文版!精彩很多~ 05/09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