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homasJP (笔剑春秋梁父吟)
看板Warfare
标题Re: [讨论] 古代军事比较问题
时间Wed Feb 23 20:47:34 2005
同样的在下对於此篇文章也只能做最粗浅的讨论
主要是在下根据同样的资料所具有的想法
包括在下文章中被误解的部分和对您的评论提出一些浅薄的不同意见
其目的仍在於抛砖引玉
※ 引述《PANZER (装甲流浪犬)》之铭言:
: ※ 引述《ThomasJP (笔剑春秋梁父吟)》之铭言:
: : 区区几百几千骑能很快把他们冲散吗?
: : 据我所知马其顿方阵最後就是被罗马分散成小单位的标枪兵给克死
: : 请注意大部分的希腊盾甲兵都是由上层的富裕公民(也就是买得起盔甲的人)担任
: : 到亚德里亚战役时上场的军团其素质与中国一般的农民徵召军差不多
: : 至於文明会发展出怎样的战争风格更是这个文明的特徵之一
: : 希腊跟罗马两个文明在希腊化後期的发展程度近式
: : 而罗马的步兵军团似乎也没什麽理由发展出来
: : 像中国这样讲求战略条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的战争思想
: : 而非团队战术或单兵战技的
: : 我相信也是中国的特色
: : 由於古代中国相较於四邻有绝对优势的战略条件
: 1.首先是重骑兵面对敌方部队冲锋的效用
: 西元前53年,罗马共和国与帕提亚王国在卡雷(Carrhae)一地发生会战,
: 罗马共和国的将领克拉苏(Carssus)率领七个军团与约八千其他部队共四
: 万三千人,越过幼发拉底河在沙漠中与帕提亚贵族苏雷纳的一万兵力遭
: 遇,面对帕提亚的骑射战术,克拉苏下令全军组成空心大方阵,并令他的
: 儿子普布利乌斯(Publius)率领机动预备队对帕提亚轻骑兵冲锋,这组预
: 备队共有高卢骑兵一千人,叙利亚骑兵三百人,弓箭手五百人,罗马军团
: 重步兵八个大队(Cohorts,一个大队500人)。英国学者指出,普布利乌斯
: 的行动可能是仿自亚历山大大帝在高加美拉会战时对大流士三世本队的冲
: 锋。结果帕提亚轻骑兵扭头就跑,边逃还不忘回身射箭,普布利乌斯的部
: 队则越追越远,等到发觉可能中伏,罗马军发现他们已经被苏雷纳的部队
: 包围,在这支罗马追击部队前方是苏雷纳的一千重骑兵,其它三个方向则
: 苏雷纳的六千弓骑兵,普布利乌斯马上下令全军向前突围,但是罗马军的
: 一千三百名骑兵完全不是帕提亚重骑兵的对手,而跟在骑兵後方的四千五
: 百步兵则被帕提亚弓骑兵的箭矢射得失去战斗力。
: 罗马史学家普卢塔克(Plutarch)在他所着的《克拉苏传》中描述高卢骑兵
: 面对帕提亚重骑兵的无力:
: 「…高卢人的短矛刺不穿重铠,反而被重骑兵的骑枪给戳死……他们不得不
: 抓住帕提亚人的骑枪,希望能把这些重甲骑士拉下来,但是铠甲太重根本拉
: 不下来。很多高卢骑兵不得不下马匍伏於地,希望能以手中的剑刺向帕提
: 亚披甲战马毫无防备的下腹,高卢人虽勇敢,但一切只是徒然…」
: 罗马骑兵全军覆没後,帕提亚重骑兵继续向前攻击,屠杀已经没有战斗力的
: 罗马步兵,五千八百余人的罗马追击部队最後只剩五百人成为俘虏,他们的
: 指挥官普布利乌斯自杀,他的头被苏雷纳串在矛尖展示给克拉苏看。
: 从这个战例,我们知道重骑兵在面对敌人冲锋时还是能够发挥一定的功效,
: 与轻骑兵搭配下甚至还能发动成功的逆袭。
我文中说的不是重骑兵没用
而是并不是只有欧式的长矛方阵才需要重骑兵去加以击破
就像我举出国军战车失败的战例也不是表示战车没用
这是违反常识的
我文中试图指出的是
重骑兵能达到轻骑兵所难以达到或必须付出更重伤亡才能达到的任务
就好像虎式战车能达到三号战车所难以执行的任务一样
我文中对骑兵的讨论是在骑兵对步兵作战的状况下
轻骑兵对於阵型的破坏能力必须以射箭之类的间接方式为之
而重骑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则可以直接突破
也可以应付步兵群起冲锋的攻击
(轻骑兵则难以「阻挡」这种攻击或对之造成顿挫)
这才是我要表达的
也就是针对网友说的没有类似西方的密集阵型重骑兵就没有存在必要的反论
其中完全不涉及骑兵对战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不知这段资料想要表达者为何
: 2.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方阵的原因
: 罗马共和国在西元前200年後介入希腊诸国的冲突,并和马其顿发生两次决定
: 性的会战,分别是赛诺斯法莱(Cynoscephalae,197 BC)会战和皮德那(Pydna,
: 168 BC),两次会战罗马军都取得胜利。但是,罗马军会取得胜利倒不是小部
: 队战斗力远胜大方阵,而是因为部队弹性较佳。Nicholas Sekunda教授就指出,
: 比集团正面冲击力,罗马军团绝对赢不了有如刚铁刺蝟般的马其顿方阵。如果
: 皮得那会战不是马其顿军向前攻击时刚好进入不整地,让罗马军能够化整为零
: 插入马其顿军的缝隙中,那罗马军可能会被击溃。就连皮得那会战的指挥官包
: 鲁斯(Paulus)事後也说当他看到马其顿方阵伸出的长矛,心里怕得想逃跑。所
: 以罗马军团能够击败马其顿方阵靠的是较高的地形适应能力与队形组成弹性,
: 当然最重要的是严格的训练与军纪。
在下的意思也不是小编组部队远胜大方阵
而是面对较迟钝的阵型(重步兵长矛方阵)或根本不动的阵型(中国步兵阵法)
小部队受过妥善训练或精选的精锐部队的袭扰是可以有效瓦解阵型的
其中似乎与您认定的意思有一点出入
在下认为此一资料刚好为我论点的佐证
亦即要击破阵型先决条件需阵型因为各种因素而动摇
同时精锐灵活不为阵型所囿的部队能有效击破阵型
当然中国军队的精锐度未必如罗马军
但也因此军队内部的"不均质"更为明显
精锐士兵与徵召充员兵的战力差异反而会更大
因此部队在对峙中摆出的阵型可以试图用精锐部队予以打击制造突破点
其效果就像此战例中地形所扮演的效果一样
: 3.希腊公民兵的组成
: 希腊方阵的组成份子以有财力能自备装具的公民为主,其中不乏能买到青铜胸
: 甲的有钱人。不过有更多的公民兵只是普通的小自耕农,他们平时就要下田耕
: 作,只有农闲时(约一至二个月)才有时间作战或训练,所以这些自耕农组成的
: 军队才要排成密集队形,以免面对北方的蛮族或波斯骑兵时,让训练不是很充
: 足的部队一哄而散。
但是每年一至二个月的训练还是远胜中国一般被徵召服役的农民
如我所说中国步兵在对峙时绝对是有密集阵型的
甚至在冲锋时队形也是密集的
只是这样的队形是无秩序的队形罢了
相较於此
希腊方阵在作战时是用缓步行进的方式推进
跟中国的"一鼓作气"显然有相当大的差异
如果中国也有类似希腊的阵型战法
那三通鼓擂完恐怕还没走到长矛可以攻击的范围...
(双方对峙的距离通常要超出弩箭的射程)
: 4.亚德里亚堡(Adrianople)会战(AD 378)前後的罗马军
: 其实,西元四世纪时的罗马陆军虽然和西元二世纪的罗马陆军比起来可能人员
: 来源属於外族,士气与纪律较低落,但是他们的训练仍旧是罗马式的,在萨斯
: 恩(Pat Southern)与狄克森(Karen R. Dixon)合着的《古罗马晚期陆军》(The
: Late Roman Army)一书中就提到,亚德里亚堡会战时,罗马军的士兵面对哥德
: 骑兵的冲锋仍旧坚守位置至被杀的最後一刻,这些士兵或许不如两百年前的前
: 辈,但是他们还是奋战到底,克尽职责,也因为亚德里亚堡惨败,使得帝国丧
: 失最後一批可战之兵,後来仓促募集的士兵根本不堪一用,这是使罗马帝国迈
: 向灭亡的决定性会战。
在下推论所根据的资料并不在我手头上
不过据在下所知
罗马皇帝本来想以谈判拖延时间等待迂回的骑兵抵达哥德人後方
但是步兵却误解了皇帝的意思而迳自出击
在下原先的论点有些推论太过
是我的错误
: 5.罗马军团的发展来源
: 根据彼得.柯隆利(Peter Connolly)的着作,罗马人在义大利半岛无数冲突中
: 从北方的高卢人与南方的萨姆奈(Samnite)人处学到许多技巧与军事组织。例
: 如罗马人采用高卢人偏爱的单兵近战肉搏,萨姆奈人的标枪使用方法与小队
: 游击战术。再加上严格的训练与军纪,以及为了提高人员使用效率而发展的三
: 线战列,这些造就了罗马军团。使罗马军团有着较其他文明军事力高的战场使
: 用弹性与地形适应力,并使罗马人能够击败环地中海许多军力优於罗马的国家,
: Nicholas Sekunda 教授也说,共和时期的罗马军团不是最好的军事组织,但
: 却是能适应多种状况并有较高效率的军事组织。
感谢您提供史料(拜)
: 6.中国军队较不要求战术与个人战技
: 由於中国史家较不偏重於战史的详细记载,再加上流传下来的史料过份零散,
: 我们实在很难就此判断中国的军队比西方较不重视战术与战技。至少就我个人
: 侧面得知,欧洲的战史学者倾向於认为不论东西,两大文明都同样地重视战略
: 战术乃至於战技,所以两汉时期的军队说不定与罗马军团差不多,有着严整的
: 阵形,标准化的战技,高度的弹性,而双方的将领都有一定的战术修养,高层
: 的战略布局其实也相去不远。
此处就是争论的重心
我相信中国有一定的常备军符合上述的标准
也可能有一些时代(如秦代)的军队大部分符合上述标准
但在中国的绝大部分时间的绝大部分徵召部队都不可能符合这一标准
就像第三帝国後期的党卫军与国民兵其战力差别之明显
和罗马军团这种近乎均质(以军团和军团之间比较)的军队组织有相当大的差别
: 参考书目:
: Webster, Graham .The Roman Imperial Arm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 Centuries. USA: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86.
: Connolly, Peter .Greece and Rome at War.USA:Greenhill Books,1998.
: Adkins, Lesley and Adkins, Roy A. Handbook to Life in Ancient Rome.
: New York﹕Fact on File, Inc.,1998.
: Anglim, Simon , Phyllis G. Jestice, Rob S. Rice, Scott M. Rusch,
: John Serrati. Fighting Techniques of the Ancient World.
: New York﹕Thomas Dunne Books, 2002.
: Peterson, Daniel. The Roman Legions Recreated in Colour Photographs.
: Ramsbury﹕The Crowood Press Ltd,1992.
: Sekunda, Nicholas. Republican Roman Army 200-104 BC. Oxford﹕Osprey
: Publishing Ltd,1996.
: Keppie, Lawrence. The Making of Roman Army from Republic to Empire.
: London﹕Routledge,2001.
: Goldsworthy, Adrian Keith. The Roman Army at War, 100BC~AD200.
: USA: Clarendon Press, 1998.
: Southern, Pat & Karen R. Dixon. The Late Roman Army.
: USA: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Ⅴ 凯撒时代(卢比孔之後)》,黄红杏译,
: 台北﹕三民书局,民国八十七年七月。
: 参考网站:
: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中研院汉籍电子文献
--
卧龙岗上梁父吟~
夜观春秋笔剑鸣...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7.54.107
1F:推 JosephChen:什麽时候骑兵需要「挡」步兵阿@.@ 59.104.236.120 02/23
2F:推 ThomasJP:也许说"正面逆袭"较好?我的表达能力Orz... 218.167.54.107 02/23
3F:→ ThomasJP:说"正面冲击"好了... 218.167.54.107 02/23
※ 编辑: ThomasJP 来自: 218.167.54.107 (02/23 21:05)
4F:推 taishan:迎击? 61.231.131.82 02/23
5F:推 happygi:反冲锋 第二波篮板XD 219.80.131.103 02/24
6F:推 JosephChen:比较少听到「行人冲撞机车」这样的文字@.@ 210.66.100.119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