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eader (读者)
看板W-Philosophy
标题Re: [请益] 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为什麽宇宙中会有" …
时间Wed Jul 28 21:21:27 2004
※ 引述《A1Yoshi (宽广 无际)》之铭言:
: 再来,我们相信所有人类以及跟我们相似的动物有"感觉",所持的主要理
: 由是:我们拥有类似的结构与组成,比方说,我们都拥有相似的神经系统
: 。问题是今天人造心智的结构与组成都与我们不同,因此我们无法确立人
: 造心智跟我们以及其它动物一样拥有感觉的信念。但我要强调一点,这并
: 不是肯定的说人造心智"没有"感觉。现在的问题是:
这样你就说出了一个客观条件:人类拥有相似的神经系统。
而我一直在谈的,可能跟许多其他常见说法不同的地方,不正是我愿意
讨论人脑的性质与结构吗?
神经网路 (Neural Network) 为什麽一直是机器学习的主力? 就是因为
它具有和生物神经系统相似的结构,使得研发人员有一种一厢情愿式的
认同,一直到基因演算法被证明与神经网路有等价运算能力为止,也才
开始百家争鸣起来。到了後来,简直是成了想像力的大考验,早已不再
受限於固定化的连结了,现在已经不太有人能搞清楚目前发展的全貌了。
不过,一个重点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模型,如果其中有一些进展顺利,
开始考虑模拟真正的人类心智了,那麽它们就得证明:
1. 在功能上,它们是否能完成人类的行为模拟。
2. 在结构上,它们是否有跟脑神经系统等同或超越的运算潜能。
3. 在运作上,它们是否能实现所有已知的脑神经系统机制。
如果只完成第一项,那麽说服力不太够,研发人员也不会满意,完成了
第二项,就是等待被认同的一天,也许很快也许需要很久,但是完成了
第三项,那麽研发人员就能够宣称人造心智的成功实现。因为它已经是
一个通过科学检验的成果。
而我目前看到的哲学上的批评,包括你在内,全都集中在功能面的近似
不能解决内在系统的等价问题。可是,我从来就没有宣称通过 Turing
Test, 人类无法从外在功能判定人造心智和人类的差异就完成了。
: 人造心智有没有感觉,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至少目前无法知道)。
: 不管你是想说人造心智有感觉或者没有感觉,你都必须要提出理由,否则
: 你只能够说你不知道。在这一连串的文章中我试图说明,人造心智就算功
: 能(或者说外在行为)与人的心智等同,你也不能够说他拥有感觉。人造
: 心智的所有理论没有一个是针对"感觉",而是针对"功能"。我们不需要阻
: 止人造心智拥有"感觉"的理论,因为这样的理论在目前根本不存在。
: : 并且,单就神经网路的理论来说,我也不认为建构论的立场,不能处理
: : 可客观描述的「感觉」作用。
: 问题就在这儿,主观感觉可以客观描述没有错,否则我也不会说主观感觉
: "客观地"存在。但是就算人造心智跟我们一样被针扎到的时候也会大喊:
: "干!超痛!",你还是不能够说她跟我们一样真的感觉到痛。除非你有关
: 於"感觉如何产生"的理论(现在的理论不是感觉如何产生的理论,而是被
: 针扎到後如何启动发声机制的理论),否则你没理由说人造心智有感觉。
所以我应该在这里讲理论吗? 那我试写一个理论好了。
前面曾经提过了,神经刺激会先经过一个评估系统,然後转送控制系统,
既然传入的资讯,在现在的定义里,不叫感觉,那就改叫讯息 (m) 好了。
原始的控制系统叫做本能,是写在基因里的内建系统。与本能在一起的,
则有一个关於性与死的评估系统,为最原始的控制评估系统 s(0) 。
经验送进本能之後,本能会产生反应 (r), 包含不理会在内。
m(n), r(n) 跟 m(n+1) 可以得到评估系统的评价 v(n), 若 m(k) 和
m(j) 相同, 那麽初始状况下 r(k) 跟 r(j) 也会相同,但最後得到的
v(k) 和 v(j) 不同。那麽 s(0) 会分裂生成新的评估控制系统 s(1),
和 s(0) 一起评估和反应。
虽然说最後会有很多的 s, 但它们本身也会彼此连结利用,最後混成了
一团,形成一个看似为整体的 S. 就像是某个人做事情办不好,於是找
新的人来帮忙,愈找愈多,最後就成为一个组织,因为大部分的事情,
都是共同完成的。
有些人後来几乎完全退居专门支援他人的角色,因为直接派到她手上的
事情并不多。
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到最後会自然出现一些特别的、支援性的 s, 若是
经过它就代表会经过绝大多数的 s, 亦即几乎整个 S 都会收到 m.
那麽,当 m(t) 进入 S 当中,在产生 v(t-1) 和 r(t) 之前,也就会有
让许多 s 处理的长路径 P 跟只经过少数 s 的短路径 p 的分别。全新
经验则往往是 P 而不是 p, 因为要大家一起协调处理未知的事物,例如
被针刺到就是,但如果你每天被刺几百次,刺上一年也就几近无感了。
於是 P 是意识, p 则是潜意识。两者的界限不明。经过 P 的 v 是感觉
r 是有意识的反应。经过 p 的 r 是潜意识的反应,而 v 仍存在,只是
自己不太知道。
其实这用基因演算法会比神经网路好做,神经网路比较是底层的运作,
或结合起来实作也不错。若用单个神经网路,不管结构如何,只怕不易
处理像是连续神经刺激讯号的抑制和触发过程。
当然这极为简略,疏漏也相当多,重点是,用神经网路加上基因演算法,
是有可能做到,和目前已知的大脑神经机制和心理学机制相近的结果,
而且也是最为自然的做法。只是光是要产生和大脑一样的复杂度以承载
可能高达六个层次的 s -> S 过程,最终成形为真正的自我整体意识,
则远非现在能完成的。
我没有说这样的理论正确或完善,重点是,用现有已知的机器学习理论
机制,就可以趋近现有已知的认知科学结果。而这正可以给予科技研发
人员相当的信心。
若这个过程和真实相近,则要找出感觉就得找出 P 是从哪些 s 达成,
而它可能是随机生成的,在生理上的差异可能极为微小,也就不易解释
为什麽通过 s 的讯息就往往可以形成感觉。直到我们能够建构出一个
人脑的完整讯息传播路径才能证实。
不要跟我说什麽模型太粗糙,在网路上没查资料直接写的东西,能够有
什麽精致度可言,重点是它有没有一点点的发展潜力。
: 你不能这样说。当年反对行为主义的人曾说过这样一个笑话:
: 一对情侣A和B。做爱完後,A问B说:喂,我高潮了没有啊?
: A如果真的有高潮,这个真相需要经过客观化过程才能确定为真吗?
: 这也许在目前不是一个科学问题,无法成为一个科学问题,但并不表示这
: 不是一个真问题。甚至,这问题的存在更显示了当前科学对於研究主观现
: 象的无能为力。
但 A 如果不先知道「高潮」是什麽? 她怎麽知道她有没有高潮?
所以,主观和客观的差别,未必那麽巨大。差别也许在於精确和模糊的
名词定义上,而不是能否由他人验证上。
: : 就我之前所知道的 qualia 定义,我认为那只是神经刺激与神经网路的
: : 既有记忆资讯及辨认模式之间的关连深度问题。怎麽样我都没办法找出
: : 超出这个范围的描述。
: 这怎麽会是qualia呢?你讲的这个是心智系统的某一个功能状态。qualia
: 指的就是"那个"感觉,在痛的那一瞬间,"那个痛的感觉"。
於是就可以推论,感觉是一种意识。意识是一种可以控制身体绝大多数
动作的大脑功能,亦即多数神经系统处於单一控制下的状态,由於意识
不源於大脑的特定区域,即意识即大脑神经讯号普遍相互传达的状态,
意识的层次可能有很多种,复杂的像人类的思考,但简单的,连狗都会
痛,这都是意识。而被敲膝盖则小腿弹起来的反射动作,则不是意识的
作用。
: 我也没有否定科学,我只是想强调:
: 一切的谜底要解开,光靠眼前的科学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科学可以解决,
: 也确实解决了许多问题(包括许多哲学问题),但不代表与生命有关的一
: 切的问题科学都可以解决。
: 因此,我们可能需要新科学。
嗯... 那你心目中的新科学是什麽样子呢?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2.1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