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pandy (pop)
看板W-Philosophy
标题[转录]近代逻辑的发展(2)
时间Thu Nov 27 13:57:17 2003
近代逻辑的发展(2)
By CP
哲学小报第六十二号
2.0 前言
上回我们说到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虽然具有威力,其适用的范围仍显局限,
但近代逻辑一开始却非为了弥补三段论的不足而生。
很有趣地,要谈到近代逻辑的产生,我们得从非欧几何的发展开始谈起。
2.1 欧几里德的第五公设(平行公设)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由定义、公理、公设与命题(包括作图与定理)四个部分
组成,以前三者为基础,依据逻辑推演,证得命题。
他列出的五条公设,内容如下:
1. 由任意一点到任意一点可作直线。
2. 一条有限直线可以继续延长。
3. 以任意点为心及任意的距离可以画圆。
4. 凡直角都相等。
5. 若一直线与两直线相交,使同旁内角小於两直角,则两直线若延长,
一定在小於两直角的两内角的一侧相交。
这第五公设有何特别呢?长久以来,数学家们发现第五公设相较前四个公设要显得
冗长许多,而且似乎它也不像前四公设那般显而易见。一些数学家并且留意到欧几
里德迟迟到了证明第二十九个命题时才第一次使用到第五公设;换言之,没有第五
公设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几何原本》里的前二十八个命题。[1]
於是数学家就猜测,为什麽,会出现这个情形?难道说前二十八个命题与第二十九
个命题相较,简单太多?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前二十八条命题的证明里头,我们
发现有的要比命题二十九的证明还要来得复杂。
那到底是为什麽呢?有些数学家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究竟第五公设的地位为何?
它有没有可能不作为公设,而只作定理呢?亦即,我们能否由前四个公设来证出第
五公设?这是几何发展史上,争论了两千多年的问题。
2.2 非欧几何的冲击
由於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获得解决,答案似乎指向「第五公设确实是个独立的公设,
无法由其他公设导出」;但是否可以其他不同的公设来取代第五公设?倘若舍弃第
五公设,对我们的系统会带来什麽影响呢?整个系统是否仍然可以保有一致性,不
出现矛盾?
在证明第五公设的过程中,出现这类想法似乎是很自然的。在怎麽证似乎都证不出
第五公设的情况下,有人自然会想到,如果我们采用一个与第五公设相矛盾的命题
来取代第五公设,而能导出系统的矛盾的话,这就等於是以反证的方式证明了第五
公设。事实上,俄国数学家N. I. Lobachevsky(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就是在
苦思证明第五公设之法的过程中,发展出他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这是第一个被提
出的非欧几何系统。
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里头包含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第五公设无法被证明。
第二,他以「过直线外一点能作两条直线与它平行」替代第五公设,所建立的新
公理系与欧氏几何同样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系统。[2]
由此产生一个结果是:只要是逻辑上互不矛盾的一组假设,都可能提供一套严密的
公理系。[3]然而如此一来,则意谓着我们用以建立公理系的方法,并不足以确保
根据这些方法所导出的数学定理,必定具备我们原先所以为的那些精确、严格的特性
;因为现在我们根据同样的方法,却可建立不同公理系,不同公理系所导出的定理
却相互矛盾。[4]
对数学家来说,这似乎意味着数学的公理系架构在某个地方出了差错,数学家需要
重新思考数学的基础。
这样的发展,後来却孕育出近代逻辑的花朵。
-----------------------------------------------------------------------------
[1] 这里强调次序,是因为之後的命题可以由前面已证出的命题得出。比方说,
在证明第三十二条命题「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於二直角」时,就会使用到已证出
的命题二十九「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相交。则所成的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
,且同旁内角的和等於二直角」。
[2] 欧氏几何说「过直线外一点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罗氏几何
说「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存在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但其各自都构成一个严密
的公理系。
[3] 德国数学家G. F. B. Reimann(黎曼1822-66)的黎氏几何则称「过直线外一点
不存在任何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亦自成一个严密的公理系。
[4] 以上述欧氏、罗式、黎氏三套几何学中的平行定理来看,就很明显,依据公理
系方法,这三套几何各自成立,过直线外一点不可能既「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至少存在两条直线」、又「不存在任何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2.24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