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ncentank (环境需要的是你)
看板Taipei
标题Re: [情报] 教部通过 中正纪念堂改名台湾民主纪念馆
时间Sat Mar 3 23:25:00 2007
联合报 2007.3.2
汉宝德:要拆围墙 得看民意
记者陈宛茜/台北报导
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宝德与台大城乡所教授夏铸九都认为,中正纪念堂所曾代表
的强人威权,在市民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已逐渐褪去。夏铸九强调,此时若以政治
力拆除围墙而非诉诸民意,结果无异於「移除蒋介石,复制另一个陈介石!」
夏铸九表示,在台湾社会解放的过程中,中正纪念堂历经野百合等社会运动冲
撞,逐渐卸下威权外衣,成为由市民参与创造的「市民空间(Civic Space)」。
汉宝德也认为,中正纪念堂的空间使用早已「民间化」,此时若改为陈列历任总
统文物的「台湾民主纪念园区」,不等於走回头路、再度「把总统帝王化」?
以中正纪念堂围墙为例,汉宝德说,围墙内的回廊已成为台北市民重要的休憩
夏铸九也说,「请政治人物多关心这些边缘人!」
汉宝德认为,建筑的空间意义不必拘泥於表象外型。以法国罗浮宫为例,也从
神秘威权的皇宫转为吸引游客的博物馆。中正纪念堂虽有宫殿般的外型,但多年
来已为台北人心中的「大公园」,并逐渐转型成艺文表演中心,早已不是野百合
运动时期的「中正庙」形象。
夏铸九说,民进党若想藉拆围墙来拆除中正纪念堂的威权,在刚执政时便应动
手。如今在大选前提出,让人质疑其用心。他说,从二二八到拆除中正纪念堂围
墙,执政者的手法都是在「撕裂一个刚刚浮现的市民社会」。
从专业角度来看,夏铸九认为,中正纪念堂可以考虑拆掉近三分之一的围墙,
范围是「大中至正」门前两侧,如此可形成媲美欧洲城市广场的都市开放空间。
藉由市民与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中正纪念堂可望从威权空间彻底蜕变成「市民
空间」,此一过程别具民主意义。
-----
我知道很多人对城乡所感冒,但我觉得这次讲得挺中肯的。
个人觉得拆围墙有好有坏,理由如下:
一、优点
拆除围墙,的确可以让市民更为亲近公共空间,使纪念堂的园区可以融合四周环境,
也可以达到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创造宽广感」,让视觉和感受上更为舒畅。
二、缺点
如果你有机会清晨到围墙附近运动的话,可以发现这里常聚集了许多外省爷爷奶奶,
在此演奏传统戏曲,和表演传统戏曲,如平剧、崑戏等等,相当热闹!如果未来拆除了
围墙,这些老人势必无法在此聚集,相对的,从传统文化保存的观点来看,失去一个很
好的庶民表演地区,这是很可惜的。
三、建议
本来中正纪念堂的围墙,即是中正纪念堂的特色之一,也是许多台北市民共同的回忆
,更是许多本省、外省籍老人难得的公共空间。这样的公共空间已经超越意识形态,是不
是需要全数拆除,值得再思考。
个人有两个小小的想法:
1.拆除四个角落的入口,使「杭州信义路口」「仁爱信义路口」「杭州爱国路口」「中
山爱国路口」的可视范围变大。或者保留一部分的围墙,可供市民休憩活动。
2.若要全数拆除,建构“适量”新的、可避雨、符合特色、可透视且不破坏景观的凉亭,
或遮雨空间,供民众休憩活动,否则纪念堂和两厅院的户外活动空间太少,无法容纳原来
多采多姿,各种年龄层在中正纪念堂的“半户外”休闲活动(如传统戏曲、青少年街舞,
亲子休闲活动等等)。
以上拙见。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16.92.10
※ 编辑: vincentank 来自: 61.216.92.10 (03/03 23:25)
※ 编辑: vincentank 来自: 61.216.92.10 (03/03 23:34)
1F:推 ajh:很想推...认同.... 03/04 01:00
2F:推 PunJindy:中央政府应该主导台北市的都市公园计划喔? 03/04 13:03
3F:推 vincentank:那就看中正纪念堂到底算谁的了... 03/04 19:58
4F:推 SmileLee20:赞成 拆掉一部份是很好的主意 03/04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