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diya (海阔天空)
看板Tai-travel
标题仓库的故事
时间Thu Jun 5 22:04:04 2003
之前有两位朋友来此一行,回去後把他们的旅行心情po在此版上。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我写了这篇「仓库的故事」,
本着徒步旅行的精神,介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
大屯山下有个小村叫三芝;依山傍海的小乡下。
傍晚在车站等车时,可以看见远方火红夕阳沉入海面的波光。
每天早上妈祖庙口挤满卖菜的摊贩,车水马龙,但是晚上七点一过,便很难买得到像样的
晚餐,街道寂静,只听见拖鞋声在黑暗中踏踏做响;隔天一大早又是人声鼎沸。有着典型
乡下循环的生活。
二号仓库是我目前工作的地方。要说二号仓,得连同一号仓一并介绍。它们是一体的灵
魂。
民国25年,台湾省农林厅粮食局在三芝的一号仓落成;供做当时农用80公顷地生产稻米
的碾米厂。尖状的屋顶,以日式施工法,架以丁字型木架,如果站在一号仓往上仰视,会
看到类似日本房子的屋梁,(也就是忍者可以躲在上头偷听你说话,或者是跳下来攻击你
的那种。)
屋檐和四周的边墙均留空隙,目的是为了使米粮和空气流通。偌大的碾米厂,木柱的梁
上架着木造的大型碾米机。日据时代的三芝(那时也不叫三芝,叫小鸡笼),没有钢呀铁
的建材,所以连碾米机也是木造的。
过了七年,二号仓在一号仓旁盖了起来,用来储存制好的米粮。格局挑高方正,不像一
号仓的尖屋顶,二号仓是平的屋顶,顶上凿以方形小洞,除了通风的效果外,也有照明之
用。在建筑上称为「风斗古厝」(请用闽南语念)。
(五十几年前的人,连灯都很少见,每逢十五月明夜,月光自然透过小洞照进仓库,要
搬运米粮不用拿蜡烛也能见明。这是老祖宗的智慧!)
民国九十年,一号仓和二号仓已废弃多时。农林厅原本要将之完全毁去,在上头盖上
农会大楼,(他们到底在想什麽?!)後来在地方人士的反对下,选择以翻新的方法,
保持原貌。
後来,就是两个月的挑灯夜战了。
农林厅十月时颁布命令,十二月就要看到成果;短短两个月,要把长满蜘蛛网的老仓库
,赋予新生命,简直是逼疯了设计师、艺术家,还有农会的人。
许多人不知道,小小的三芝,竟然有五百多位艺术家。(包括现在在一号仓里,每天跟
我谈梦想的郑老头。)当时参与设计的艺术家有三十多位,他们和农会一些人(我猜是
推广股的),在这地方奋斗了两个月,和时间赛跑,日以继夜,改图、用材、装饰……
然後,在寒冷的冬天里,完成了。
一号仓成了农文馆,展览三芝特有的农产品。(农业包括了农、林、渔、牧、矿等),
二号仓成了艺文咖啡馆。
设计者没有改变仓库外观,只是在内部做了小小的匠心设计。它是如此合适到你会发出
惊呼!
外观不予变动,周墙喷以混拟土,作为修饰。基柱重新以钢筋架入,(做这件事的时候
,还发现原先老祖宗是以大屯山的竹子混以水泥当基柱,真是太了不起了!)
二号仓是花最多心血的地方。大家一致认为要以三芝属地风格呈现,所以里头大部分东
西,都取材於三芝一带。来自大海的咕咾石(请用闽南语念),装饰一进门的挑高大墙
;山里来的细小竹子,被编成了竹帘,先煮沸再日晒,钻孔镶接,只用两条铁线串穿。
设计师姓黄,设计标志以进门必有小池子为风格;他在二号仓里,延续一贯的直线设
计,咕咾石墙成长形设计,原本空荡的空间,选择以楼中楼作为另一个延伸。
竹帘是农会周组长七十几岁的老爸做的。他花了各把月的时间,编好了竹帘。最後,
它们被悬吊在各个墙上,以协和设计师原本的直线设计。许多外来客对此依恋不已,
频频询问何处可得;周老伯说:这是专属二号仓特有,是他送给老仓库的礼物,他此生
不再编制竹帘了。
一号仓比起劳师动众的二号仓,倒显的淳朴许多。两面墙做上落地的大窗,其他边墙
不变。尖顶和周墙留以通风的空隙,则成了麻雀飞进飞出的小通道。(这个碾米厂,在
以前就是麻雀的家,现在也是。)
悬在梁上的木造碾米机,机身木板被分割一块块,覆在二号仓逐渐成形的新生命上;
有的成了吧台前的横木,有的成了小花园的景观木,更多是楼中楼的地板。当那些快速
移动的外来客,踩上二楼木板,不知脚底下呀呀做响的木块,是从一号仓碾米机身上,几
近大部分的材质,移置过来。彷佛是要延续当初碾米的气力,让它在咖啡和艺术的脚步中
,再发出声响。
不只是「喀喀、喀喀」的声音而已呢!
一号仓和二号仓具有一体的灵魂,不只是它们同时翻新的历史,而是设计者在它俩身
上进行着不可分割的仪式啊!
几近完成之时,三十多位艺术家相约,每个人徒手制作陶器十至二十个,供做咖啡馆
使用;於是,各式形象特殊的杯、碗、盘,进驻二号仓新成的吧台。所以,如果有机会
到这儿,请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水杯,它们都是艺术家给二号仓的礼物,(在外头卖
的话,每个都价值千元以上);艺术家们怀着欣喜的期待,咖啡杯、简餐盘、蛋糕盘,
一一从他们手中磨出、烘陶、上釉,即使是一杯简单的美式淡咖啡,或是一份cheese
cake,都应该要以诚敬的心情,深呼吸,去动你的第一口。
摸一摸杯身,闻一闻味道,然後尝鲜……
仓库虽为农会所有,但以招标方式一年一次,由私人经营。今年是咖啡馆的第二年,
老板是29岁的捷运司机,兴趣是养鱼和泡茶(都是些老人兴趣!所以咖啡馆又有另一个
味道了。)他以对鱼的专业,水池里分别养了适游於上、中、下水层的台湾原生鱼类:
上层是横山村的玉兔种斗鱼,中层是八连溪的溪哥,最下层是跑的很快的石滨,即使在
小水池里养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鱼类,也不因拥挤而互相排斥。实在是相当高明的做法!
在茶方面,老板偏爱中式养身茶,他甚至研发出「桂圆拿铁」这个东西;就是以中
式的桂圆蜜,取代西式拿铁中加的果糖。我喝过一次,它是那样的综合且不偏倚的同时
具有桂圆和拿铁的味道,(但到现在以来,还没有客人点过。)
光从老板是捷运司机来说,就会觉得二号仓库的有趣。有次他甚至亮出捷运公司的皮鞋
,说那双鞋以坚硬着称,拥有就算被捷运车辗过也不会怎样的美誉,然後我们就私报公仇
轮流踩他的脚!
仓库如同fiesta所说,是该存放些东西的;对我而言,一号仓的素人木雕抑或是二号
仓的咖啡香,都不是主要的存放物,他们放的,该是从六、七十年起老祖宗以集约米粮
农业养活民众、仓库建筑的巧思,一直到几年前本土艺术家聚集、构思设计,继而延续
仓库灵魂的人文精神吧!
它们放的是前人的智慧。
月光由屋顶小洞洒落,麻雀吱吱挥翅,这里的一切和过去并没有差别。设计师和艺术家
们都走了,他们并没有在仓库留下任何碑文,记载他们的姓名;他们的精神来过,如同以
往祖先们为仓库留下的汗水,轻轻巧巧的存放在仓库里,也许是你手上握的杯子,或者是
你脚踩的地板,以特有的方式,安稳的放着。
来这里不是喝咖啡,不是吃简餐。你来,请准备和前人的智慧相逢,带着敬意,走进
来。我会给你一个微笑。:)
(另)偷偷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台中火车站旁的二十号仓库,
它和一号仓、二号仓是兄弟姊妹。只是我家这两个是大哥和二姐。
以上资料,感谢农会推广股江玉诚先生口述。他是老板的弟弟,以前也是捷运司机
,他说他疯了才会来农会上班。在那群两个月内没睡多少觉的人里,他也是其中一个...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7.36.96
1F:→ tenbing:好P人......下回有空要去体验看看 推 140.112.243.76 06/05
2F:→ forgetpen:推...故事说得好赞 真想去看看... 推 61.217.136.48 06/06
3F:→ Archie6:谢谢分享喔~ 推 210.68.102.52 06/06
4F:→ Nitrogen:写的真好~~从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令人赞叹处! 推 61.221.128.202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