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language 板


LINE

※ [本文转录自 Chinese 看板]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清一), 看板: Chinese 标 题: 客家源流异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Oct 26 04:02:51 2005) 转信站: ptt!news.newsmth.org!NEWSMTH 客家源流异说 周振鹤 教授 日期﹕14.11.2000 客家人﹐或者是说讲客家方言的人在国内外至少有三千七百万人以上。对於客家人如何形成﹐最醒目的早期着作是1933年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罗先生在该书中﹐将中国历史上的五期移民作为客家人的源流﹐半个多世纪以来成为大家所接受的权威说法。虽然还有其他一些观点﹐如六期说等﹐但都只是对罗说的局部修正而已。事实上﹐罗说从方法论上说来有较大的漏洞﹐无法分清客家的源与流。(可先看结语) 五期说的困境所谓五期是指﹕1、西晋永嘉丧乱以後﹐2、唐未黄巢起义之後﹐3、北宋靖康之难以後至宋元之际﹐4、清康熙初叶至乾嘉之际﹐5、清同治六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客家人是北方移民所形成﹐这点毫无疑问(当然是否所有客家人都是北方移民的直接後裔﹐则还有可讨论之处﹐这里先不展开)。但其源流不能简单地由几次北方移民运动叠加而成。五期说的主要困境有三方面﹕一、第一期的西晋永嘉丧乱以後的移民不可能与四五百年後的唐未黄巢起义的移民结合而产生客方言。二、黄巢起义事实上并未形成全国性的自北而南的移民浪潮。三、以族谱追寻移民年代不可靠。 方言认同客家人的最主要的特徵是客家方言。应该从方言认同的角度来探讨客家源流。中国本来重视地域认同。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由於有土客矛盾的产生﹐方言认同的趋势逐渐突显.客家人的认同显然超越於地域认同之上。客方言不但是客家人凝聚力所在﹐也是区分客家人与非客家人的根本标志. 客方言源头的探寻客方言与其他南方方言一样﹐都是北方移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後来到南方形成的。客方言的源头则是中唐安史之乱以後来到江西地区的北方移民带来的。要说明这一点先要解决两个前提﹕一是安史之乱的确引起由北向南的大规模移民﹐二是移民要在什麽条件下才能保持原有的方言。 安史之乱引起的移民历来被研究者所忽视。其实这次移民的规模不亚於两宋之际的移民。江西北部与中部地区在中唐以後接纳了数量颇大的移民﹐估计赣北的移民可能达到当地户口总数的三分一以上﹐赣中则稍逊一成。这些移民必然带来他们固有的方言﹐问题是这一方言将以什麽方式发生变化﹐是继续保留下去还是消融到当地方言中去。由於这次移民的时间短﹐数量大﹐所以他们的方言必然要对当地方言发生很大冲击﹐因此可以推测在江西北中部出现了客赣方言的共同源头.这些移民又经过一度或多次的再移民﹐进入江西南部与福建西部丘陵山区﹐并在那里逐渐形成了客家方言。留在北部与中部的移民则成为讲赣方言的人群。相对之下﹐中唐以後来到湖湘地区的移民﹐其所携带方言则成为今西南官话的源头﹐因为在地域上始终与官话方言区相连﹐而未发展出独立的一种方言来。 第二步移民的分析第二步移民从唐末五代到两宋之际.但主要是唐末黄巢起义对江西影响最大。本来经过百余年的繁衍生息﹐北来移民与江西原有居民已感受到人满土满的压力﹐有西去湖南东去福建的短距离移民的趋向。黄巢起义使得这样的移民以短时间集中的形式在唐末发生。这些移民的指向是闽西﹐并以宁都为集散地。具体而言﹐赣中偏东的抚州再往东走建州、邵武军。赣中偏西的吉州往南走虔州(即後来之赣州)﹐虔州往东走汀州。由人口的变迁与政区的增置也可证实此推测.由附表可见﹐宋初与晚唐比﹐江西西部的抚州与建昌军增223.52%﹐南部的虔州增224.24%﹐而增幅最大的是福建西部的汀州﹐增了8倍有余﹐建州与邵武军则增加近8倍。这样的增幅﹐不能是自然繁衍的结果﹐而是移民大师增加的结果。应当注意的是此时﹐广东东北部的潮梅二州也增加了近三倍。 新设置的县也体现了移民的增加。赣南的虔州在唐末有七县﹐但在五代至宋初数十年间﹐竟增设六个新县.比中唐加一倍(由於新县的增加﹐後来又增加一个州级政区﹐即分赣州三县之地置南安军)。所增新县分布在东、南、西、北四方﹐而且诸县恰分居於章水与贡水支流上游﹐亦即位於赣水盆地周围的山区里.可以想像﹐当数量不小的移民沿赣水来到赣南盆地中心後﹐这里早己人满土满﹐他们就向盆地四周散开﹐沿赣水的一级与二级支流进入人口稀少的山区﹐定居下来﹐成为今日客家人的袓先。而这六县正是今天的所谓纯客县或客家重要居住县.人口数字的变化让我们知道有移民过程﹐新县的设置让我们知道这些移民的去向。值得注意的是﹐从北宋中期到元代的三百年间﹐赣州与南安军竟未再析置一个新县.由此益可反衬唐末五代的确存在由赣北与赣中向赣南方向的移民。 向闽西迁徙的趋向也可由同样途径看出。宋初﹐南唐分江西东部的抚州置建武军(後改建昌军)。且抚州与建昌军均增置一县.在闽西﹐则分建州西部置邵武军﹐新设三县.这两军分居武夷山两侧﹐建置时间相去不过十年﹐显然与自赣东向闽西的移民有关.新县的位置直接与移民路线有关.汀州亦如此。宋初新设二县与原有二县都是今天的纯客县.进入汀州人移民都取道虔化(今宁都)至宁化﹐再转至他处。後来梅州的客家人又由汀州辗转而去﹐故客家人言其始迁地﹐往往说来自石壁村。 语言学研究的旁证据有关专家研究“从声调的声母关系相比较来看﹐客家话和代表中原话的以洛阳口语为基础的《切韵》相差不大﹐约处於初唐时期。”这一研究表明﹐在中唐以前客家话与中原话是尚未分家的同一方言﹐在中唐安史之乱以後﹐大量移民来到江西﹐客赣方言的源头才逐渐从原来的中原话分离出来。但当时客赣方言必定尚未分家﹐要等到唐末客家先民从江西北中部又辗转进入赣南与闽赣山区以後﹐客家方言才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客家人也才逐渐形成。 客赣方言的分家大约是在唐宋之际.赣客方言的共同特点是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一律变成清送气音。这是与吴、湘、粤、闽﹐及北方方言截然有别之处。而赣方言与客家话之主要差异则是﹕客家话的古上声次浊字今大部分读阳平调﹐赣方言则无此现象。这个差异应当是唐末以後才出现的。 南宋永春人(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陈一新《跋赡学田碑》﹕“闽有八郡﹐汀邻五岭﹐然风声气息颇类中州。”结论﹕客家方言的源头必须由一次决定性的移民运动所产生﹐决不可能是历次移民运动简单地叠加而成。中唐安史之乱来到江西的移民正是带来了今天客赣方言的源头.而後唐末五代从江西北中部迁往赣南与闽赣山区的移民﹐又使客方言的源头从客赣方言的共同源头中分离出来﹐并在相对封闭的山区环境中最终形成了客家方言。 -- 鱼者﹐鳞甲也﹔双鱼者﹐双甲也。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59.66.82.207]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34.208.35.37
1F:→ Twinggy:我转录 不代表我认同喔。。只是想听批判 10/26 11:59
2F:推 MilchFlasche:不过至少转来的这两文都不是盲目接受罗香林的旧说 10/26 12:13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Boy-Girl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