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ichter78 (The Enigma)
看板TW-language
标题Re: 发音与字面不同的地名
时间Wed Sep 7 01:53:54 2005
我特别指出这些字面发音与实质发音脱节的地名
是为了藉此映证:一个词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音,而不是因为有字
这些台湾地名的声音虽已传颂数百年之久(容有音变,但意义未变)
但其字面的确立却大多是1904年、1920年、甚至更晚近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地名大多没有固定的字面,多数人们甚至不知道字面
然而这完全不影响人们对於地名的认识
在不同语音系统的书写下,同一个音义往往成为不同的字面
如果采取其中一套语音系统的书写方式做为标准字面
那麽当其他语音系统再根据这个字面发音时,便与实质发音产生脱节
尤其是,字面本身总是与另一种意义产生连结
使得字面新义蒙蔽了承载於声音中的原始意义
因此,「听音辨义」才是追寻一个词汇意义的本质方法
而那些在汉字堆里「望文生义」的讨论,总是误入歧途
以下我便举一个浅显的地名例子,来说明上述概念
屏东县的Sandeimon
清时根据闽南语,常写作「山猪毛」(当然不是固定的,还有其他写法)
从字面上来看,很容易便可对地名的意义做出解释:当地盛产山猪毛吧
但战後来台的官僚,却根据华语,写作「三地盟」
不知道这个地名曾写为山猪毛的人
仍可轻易从字面寻求解释:这是由三个部落联合起来的地方吧
有些人说不定还可以引经据典,「找出」这是哪三个部落喔
不过很不幸的,这个地名的意义与山猪毛或三地盟的字面意义都无关
因为那是一个排湾语地名
并不是在开玩笑,中华的传统国学者经常干这类事情
或许有人会说,排湾语毕竟不属於汉语,才会造成这种情形
没关系,汉语语音差异所造成的字面差异,案例真是汗牛充栋
任我随手拈来,便以屏东县的「高树下」为例
这个地名的原始发音是用客家话
Hohlo人听了声音,用他们的语音系统书写成「高士阿」
後来日本人采用前者,简化为「高树」
如果当年日本人采用的是後者,那麽现在这个地名就是「高士」了
国学者们看了说不定又要引发注释癖好
他们可能会说:从前有位高人隐居到这里,故称高士
说不定还可以从古诗词中「找出」这位高人是谁喔
如果有人还要辩称,闽南语和客语可以算是不同的语言,才会造成这种情形
那麽我再举一例,说明就算是闽南语内部的方言差异,都足以导致字面的不同
就举大家耳熟能详的「基隆」为例吧
这个地名的原始发音是漳音:Kelang,写成「鸡笼」,顺理成章
可是後到的泉裔如果也写成「鸡笼」了,便得念成Kuelang了
所以他们写「圭笼」(Kelang),以保持正确的发音
这个写法曾在以泉裔为主的台北盛极一时
但目前已失传,所以许多泉裔便照着「鸡笼」字面说Kuelang
附带一提,清末来台的官僚也照着「鸡笼」字面用官话发音
所以才会将其改为官话同音的「基隆」
但是那对Hohlo人来说是不同音的
幸亏Kelang这个声音实在太有名气了,并未失传
所以现代人并未照着「基隆」的字面发音
换成其他小地名,字面发音多半是压过原始发音了
而字面新义便也随之而掩盖原始意义
由此可见,地名提供良好范例说明:音在,义存,而字面多是後加的
所以台湾的现代地名学,讲究「听音辨义」原则
若用更广大的视野来看,任何词汇意义的考究,何尝不是如此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6.62.60
1F:推 eslite12:我都是念Kuelang喔220.137.188.121 09/07
2F:推 MilchFlasche:Kelang才是原音。 218.34.140.130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