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istory 板


LINE

有看过东方白巨着《浪淘沙》的人应该都对丘雅信印象深刻, 丘雅信就是台湾第一位女医师, 朱真一曾在《台湾医界》连载过蔡阿信的传记... http://home.i1.net/~alchu/medical/histor1.htm 台湾早期留学欧美的医师--拓荒者:蔡阿信医师 朱真一 〈台湾早期留学欧美的医师--拓荒者:蔡阿信医师-1-〉 《台湾医界》43:7 1990.07 页61-62 〈台湾早期留学欧美的医师--拓荒者:蔡阿信医师-2-〉 《台湾医界》43:8 1990.08 页45-46 〈台湾早期留学欧美的医师--拓荒者:蔡阿信医师-3-〉 《台湾医界》43:9 1990.09 页57-58 〈台湾早期留学欧美的医师--拓荒者:蔡阿信医师-4-〉 《台湾医界》43:10 1990.10 页59-60 〈台湾早期留学欧美的医界人士--拓荒者:蔡阿信医师回响及补遗 -5-〉 《台湾医界》44:10 1991.10 页65-66 朱真一* -------------------------------------------------------------- *朱真一现任职於美Missouri州St. Louis大学医学院及Cardinal Glennon儿童医院小 儿科血液癌瘤组。通信地址:J.Y. Chu, P.O.Box 22, Chestertield, MO 63006。传真 :314-268-4081。 电话﹕314-577-5638(办公室)。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都可通中英文,但请送一处再copy到 另一处因可方便不同版的 Window)。 -------------------------------------------------------------- <前言> 自己一向对历史及人物传记有兴趣。我们从小受大中国的教育,对自己台湾的历史文化 人物知道得反很少,最近几年开始去探讨台湾的历史文化,才知道台湾有丰富又引人入 胜的历史文化,愈去钻研愈有兴趣。 台湾医学史也一样,一向少人去研究发扬,出版的有关书籍非常缺乏。台湾医学史的人 物传记一样少人知晓。偶然被人问道一些问题,譬如谁是最早到美国习医或执业的先辈 等等,不但是我,不少前辈们也不知道。所以不久前决心去挖掘探讨这些历史人物。钻 研中发现不少很珍贵的资料,先把钻研过程写在此前言中,详细的个人的事蹟将陆续写 出。 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一年北美洲台湾人医师协会总会搬到我们St. Louis来,我被委任 协助编辑会报,每季一期,正好那时想挖掘早期留学欧美医师,所以广为宣传,希望有 人来稿。由北美医协来当媒介发掘早期留学欧美的台湾人医师是最洽当不过,发掘的资 料又可登载於会报上。那两年八期的会报,就有好几篇文章报告有关早期留学欧美的医 师。 真出乎我意料之外,许多珍贵而不被人知的人物像宝藏一件件地出土。我们发现有十多 人在战前就到欧美留学。我曾将早先发现的情形,简单地写出以「掘宝记:台湾早期留 学欧美医生传记」发表於自立晚报(一九九○年九月廿八日)。为了想找更多的资料, 又写了篇简介,以「台湾早期留欧美的医师」登在「台湾医界」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卅 四卷十二期)上。登在台湾医界请求大家帮忙提供资料。 找资料首先向医界前辈林宗义教授请教,他那时要来St. Louis演讲,他首先给我两位 留学欧美前辈的姓名。我还托人回台时去台南这两位前辈故乡打听而无甚结果。後来登 报在北美台湾人社区的报刊像太平洋时报、公论报、自立周报等等,请求知道的前辈或 其子女亲友来报知资料或文章。结果有几人来信提供资料,并有人写文章投稿於北美洲 台湾人医师协会会报上发表。 除了医界人士,也向各地各前辈请教,像我们此地最早来美的王茂修先生就供给一些线 索,几年後王先生逝世,本有些仍待他去连络的工作不能继续下去。同样情形下好几次 本想有机会去访问的一些前辈,有事情不能造访或先辈生病,时间一错过,前辈就过世 了。所以现在更有迫不及待,希望有能力供给资料的前辈多做些口速历史,不然以後会 更困难或不可能。 去同乡会的夏令会,我也经常准备一些宣传单,列出想找的资料给与会的人士。相信也 有人看到到名单以後来信。有次还碰到老前辈郑德和医师,他看那名单中的李奥就说是 他的同学。他也说他只知道他去了法国,但其他详情就不知道了。我们也曾在夏令会上 以及校友会上举办讨论会,研讨前辈的事蹟行谊。在场也偶尔会有人提供资料,这些讨 论会每次都有热烈的讨论。 因提供资料而认识(只在信中或email中)不少的朋友。提供最多资料及线索的反是从 法国来的。廖雪美博士在法国留学,研究战前台湾的女性社会运动,她每看到有关的资 料就寄给我。她特别影印吴文星教授(现师大历史系系主任)的博士论文稿「日据时期 台湾社会领导阶层之研究」中,有关到外国留学的名单给我。她後来转到日本研究仍有 连络,可惜最近又失去连络,她一定还有更多资料可供参考。不知她的论文或书已完成 否?出版否?有她新地址者也请来连络 。 当然以後直接跟吴文星教授连络,他也提供不少有关的资料,我也跟他互换并提供他我 收到的资料。他说他後来更正并增补些他的博士论文,也出版那本书(正中书局出版) ,他说我提供给他的资料也很有用。那本书最近已售完,吴教授修订版正增修修中。 另外自立晚报社出版的「台湾近代名人志」五本当然是最有用的资料来源。这些由庄永 明先生着作的书以及他後来出版的「台湾第一」都是最好的台湾史料。从其中都得到不 少有用的讯息 。 杜聪明先生是最重要的人物,上述几本书写得简单些,有关杜先生的文章虽多,但有关 到欧美留学的就不多又不全。在St. Louis的朋友中,邱泰茂医师家有本叶炳辉及许成 章两先生着的「南天的十字星」一书,很有用,但是对留学部分还不够详细,所以一直 托人找杜先生的回忆录,却仍买不到。两年前去Florida州的Orlando开会,去台湾同乡 会演讲,碰到多年不见的朋友林朝彦及陈婉容夫妇,他们跟杜先生儿子是亲戚,委托他 们代问问看,几个月後寄来杜先生的回忆录 , 真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 工夫」。 其他帮忙探讨供给资料的前辈及朋友很多,像东方白(林文德博士笔名)写作的「浪淘 沙」小说。这本巨着可说是我找这些资料的最早线索。他在巨着出版前曾在「台湾文艺 」及「文学界」连载,看到连载中有「丘雅信」医师来美加留学开业行医的故事,去电 话给他而得到蔡阿信医师的自传。还有颜格明、张瑞珍、张淑容等先生女士提供郭松根 前辈的资料。刘清风前辈的子女刘俊宏、刘真真及女婿陈绍纪医师也一样帮忙。谢淑媛 教授也提供她叔公王受禄前辈的资料。杨镜汀先生及成大林瑞明教授也帮忙影印些资料 给我。 除了台湾人的资料,也该去找国外的资料。不能亲访前辈就读或研究地方,但有时去信 一些机构也有人愿提供资料。像Indiana大学医学院校友会,当我去信讯问刘清风前辈 的消息,他们很热心把当年同时毕业校友们的地址给我。我去信给刘前辈的同学,还有 三人写信回来,详细情形在报导刘清风前辈的那一篇再详细报导。可是去信问林德翰前 辈在Pennsylvania(宾州)大学的就仍无头绪。可能是我给的资料太模糊不全。 想不到因对此有兴趣而跟文学前辈林海音前辈连络上,也承蒙她回信。她一篇文章「番 薯人」提到以前在北京的台湾人中有早年留学德国的牙医。但她去求证後才知道不是去 德国而是在香港跟德国人习牙医。这以後也会有较详细的报导。 这里的主题要强调的是早期,也许不应该只限战前,战後早期去欧美留学的拓荒着也该 是报导的好材料。他们早期该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蹟让後辈知道。其中最多彩多姿的该 是郑翼宗前辈,他是战後第一批从台湾到美国留学的,他的生涯最值得大家一读再读。 二二八事变中扮非常重要角色的谢娥医师,二二八事变後在台湾消声匿迹,原来她到美 国去。她後来当纽约州卫生机构的高级主管。目前台湾实业界的重要人物黄世惠先生也 是早期来美留学的医师。其他早期到国外或留外国或返台也一定有不少可向大家报导他 们奋斗的经过,或各种可使後辈学习的拓荒故事 。 记得在中学及大学时,因父亲是开业医,记得偶而在台湾医界(早些年好像不叫台湾医 界)及学校的杂志(如青杏)上看到前辈及师长写到海外的报导,一向看得津津有味。 对叶曙教授 写他到St. Louis华盛顿大学进修的报导也一直记忆深刻。那年代前辈及师 长很多进修回来後,正好从日文转换成中文时,写作可能不方便,现在早期来美进修的 师长前辈大概都已退休,用中文来写作应更熟练,希望会有更多的前辈来写从前拓荒的 事蹟。不然也可先口述录音或录影带,以 後再来整理。 顺便一提的是台湾人在一九五○年代早期也有到苏俄去留学的医师,这是从郑翼宗教授 处得知,这线索正追求中,希望会有更多资料。从这也想起二二八事件後台湾医界精英 被迫害牺牲或逃亡的医师的历史也应有人去整理报导。像台大眼科那时有些教授逃亡, 後来重现於中国医界,有些坐牢有些死亡,这些医学史,真值得大家去研究讨论。 我收集这些资料後,一有机会到各地开会,常常拿此题目来讲,主要是想趁此收集更多 线索。有次去到华盛顿开会,在当地医学会演讲,台湾文化界文学界的锺老(肇政)前 辈正在那儿,顺便也来听,後来也督促我把这些资料写出来,这几年因资料不全,一直 不敢动笔。最近返台 一行才又激起写此栏的念头。 一九九九年九月返台时,应邀到马偕医院演讲,心想马偕医院跟去留学欧美医师关系渊 源深,所以又拿此题目来讲。李镇源教授及杨东杰前辈也在场,他们又提供一些线索, 更有人督促我把这些资料写出。收集整理资料绝无完工的一日,也许借此「台湾医界」 专栏报导可促使更多资料的收集及整理,顺便可恳求大家来参与,那将是更有意义的事 。 再度恳请有资料的前辈、同事或朋友请用任何方法来联络。地址及连络方法请看文前作 者通信处。也可用录音带、录影带。用任何台湾通用语言如福老及客家台湾话、华语( 北京话、国语),英语都可以。日语虽有困难,也可找人帮助。我在此先谢谢大家,尤 其希望有人提供高敬远、林德翰、郭松根、王通明(祖檀)、蔡爱礼、刘聪慧、李晏、 蔡阳昆、刘祯祥诸先辈的资料。 拓荒者:蔡阿信医师 <序言> 谁是台湾人医师第一位在北美当住院医师?谁是北美第一位正式开业看病人的台湾人? 谁是台湾的第一位女医师?谁是台湾第一位女共学生〈coed〉?谁是台湾第一位女士在 公共场合演讲?谁有能力私人兴办助产士训练学校,训练出五百多助产士?谁是台湾第 一位有麻醉专业训练的医师?当您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同一个人:蔡阿信医师,相 信您大概会吓一跳,不太相信,其实她拥有更多的其他的「第一」头衔。 如此有传奇的拓荒者,十年前可能没人知道她的这些前进又很特殊的事蹟。可是现在不 少台湾本土历史文化的书籍中如「岛国显影」、「台湾第一」〈听说也有录影带〉等书 都有登载她的生涯及照片。她的事蹟已广为出版,也渐渐多人知道她,她被肯定及「出 土」,最主要可说是东方白小说「浪淘沙」的出版,那也是我最初的消息来源。 东方白是林文德博士的笔名,他这本巨着首先在「台湾文艺」连载,後来在「文学界」 继续,後来再回到「台湾文艺」完成。读这两本杂志的人不多,医界中更少。我也是到 美国後对台湾历史文化有兴趣之後才去找来阅读。这巨着连载约十年,我後来看到小说 女主角「丘雅信」医师到北美的种种情节。她在太平洋战争发生前到北美各大医学中心 旁听观摩,也曾注册入学。後来日本突击珍珠港後回不去日本及台湾,在北美待了六年 。小说中也写到她当实习、住院医师,当日人集中营医师,也曾在温哥华〈Vancouver 〉唐人街开业行医等等,情节都非常逼真,想此小说一定有其人其事,不然很难写得那 麽「实在」。刚好那时被问到谁是最早来北美当住院医师及开业行医。 因自己也参加那时北美的「台湾文学研究会」〈现已解散〉,从名册中找出电话号码, 打电话去问他,果然丘雅信就是蔡阿信医师的代名。东方白说她曾用英文写份自传「 Pioneer Doctor's Adventure」,东方白自己还亲自访问过她两天,用笔记用录音带记 录访问的经过。东方白根据此自传以及访问她的资料为根据,另外加上其他两家族的故 事,写成了二千页的「浪淘沙」巨着。这连载的小说,多年後於一九九○年出版,由「 台湾前卫出版社」及美国「台湾文库」共同出办。由於这巨着得到不少奖,也被不少社 团或个人推荐的好书的名单中。由於这些奖及好书名单,媒体报导了不少「浪淘沙」的 消息,蔡阿信医师许多拓荒的事蹟才让人知道。 十年多前,虽然那小说已连载多年,知道蔡阿信医师这些拓荒事蹟的人仍很少,找遍出 版的杂志及书籍,後来在「台湾文艺」一九九○年九月新第一期终於看到一篇报导,很 简单的短短小传也是根据蔡医师的英文自传,这小传有一两处可能误印也略有错误,连 带以後他处的记载也有错误。後来从林和惠医师处知道她主持的「世纪生涯」第十期也 有篇她的资料,除此以外就找不到。 若不是靠东方白的小说,她的传奇定会完全被埋没。她早年〈一九五三年〉就离台到加 拿大定居是被埋没原因之一,但台湾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也是一大主因。像研究台湾日据 时代或战後初期的论文,也很少人详细报导过她。查日据时代及战後几年的「台湾人士 监」、「台湾时人志」或「台湾风云人物」等刊物就很少有女士被列入。从那些名册去 搜寻写论文,自然就容易遗漏了蔡阿信医师。 在几年台湾或海外研究台湾日据时代领导阶层及医师地位研究中,对蔡医师记载及讨论 也不多。像一本论文稿列出战前曾到欧美留学的台湾人名单中,就漏列她的名字。但是 她从前一向声誉很高,她自己很谦虚,她自己在自传中就没提到这些荣誉。从其他书中 看到,在一九三○年到三一年间,「台湾新民报」所举办的模拟选举中,她以最高票「 当选」台中市市议员〈台湾新民报三百四十八号页五〉。日本皇室对她工作大概印象深 刻,由宫内省颁奖给她,是由昭和天皇皇后 颁赐奖金二百元,她得奖好几次。 以下的传记最主要靠她的英文自传以及东方白的「浪淘沙」。小说总归是小说,会加油 加醋,尤其是一些故事的小节。若大事项不相符合,向东方白求证,在文中会声明。像 上述皇后赐奖一事,自传中没有,东方白不但亲自听到她讲,还影印证书给我看,用来 证实其言不虚。此文目的在强调她去北美留学的背景及动机,她留学北美的经过,以及 讨论她的留学对以後有否贡献上。她的自传及小说有些描写当时生活情况及不少很有价 值的讨论,不在此详细报导。因为文长,将分四次刊出。 〈上学前的背景〉 蔡医师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生,她的祖父是新竹的大地主,外祖父一家是读书人而 又有钱,住在基隆。外祖父一家是马偕牧师来台宣教最先受洗成为基督徒的一批台湾人 。她母亲也曾在马偕牧师在淡水创办的圣经学校就读。 蔡医师的祖父在一八九五年日本来台占领之时,「被迫」支持抗日游击队而被日军逮捕 被关。家人听说马偕牧师有办法可营救她祖父,托人请马偕去向日政府说项,果然过後 被释放。她父亲整家也因此成为基督徒。可见蔡医师家庭背景与基督教跟马偕牧师有密 切的关系。她父亲从他哥哥是中医处学中医,也从马偕牧师处学些西医。马偕是牧师不 是医师,不过他可能懂些医学,他替人拔牙不少,马偕对想当牧师者,除神学教育外, 更教些医药教育并需到「医馆」见习。 她父亲後来在板桥当牧师及行医。蔡医师五岁时父亲因肺结核去世。母亲那时才廿四岁 ,又另有一更小的女儿。她母亲曾把蔡医师送给另一牧师收养为女儿,但是她经常逃回 家,那牧师不堪其扰,蔡医师後来回到母亲那里,她母亲後来改嫁有钱的蔡家。 继父蔡家对她很好,送她上学,她改姓蔡。十五岁时继父又过世。另一重要的一点也需 提及,再婚蔡家时,蔡家让她母亲去助产士〈产婆〉学校受训。她母亲是台湾第一批接 受训练过的助产士,她文中没记载这助产士训练是何种性质,这事也许对蔡医师以後的 生涯有影响,她後来当妇产科医师又办助产士学校。 〈上学到读医的经过〉 她小时候很得人喜欢有「小天使」的绰号,连日本警察及邻居都很喜欢她。她八岁时上 公学校,那时代不见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上学,尤其是女孩子。公学校是日政府办理给 台湾人念书的小学程度的学校,日人另有「小学校」。上了三年公学校後,教会刚好第 一次开办教会女学校。这学校本需十二岁才能入学,後来因第一次招不满学生,她未达 十二岁即入学。这女学校的前身是她母亲曾读过的圣经学校。这学校在淡水,六年制, 学生必需住校。 学校老师有加拿大、日本及台湾人。若缴多些学费可以从加拿大籍的老师学英语及音乐 〈风琴〉。全班廿四人只有她一人坚持学英语,其他人後来都放弃了。这坚持学英语影 响她一生很大。以後会一再地提到。她因学会英文,老师鼓励她写信给捐款成立学校的 MacKay先生,那MacKay先生还寄卡片给她并加上$20美金。这MacKay先生应不是捐款成 立马偕医院的马偕船长。这船长一八八○年马偕医院成立前即已逝世。不知是否同一家 人。 这学校六年制,是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的合并。管理很严格,又受很好的教育,以後声名 很好,以後年年都招足学生。她要毕业前,因台湾没有女性可受更高等教育的学校,日 本老师建议她去日本东京读医。一九一三年十七岁时,她离开台湾到日本去,去日本东 京女子医专讯问,学校建议她先去念日本其他学校读读看再考。所以她先进入了美国圣 公会〈Episcopal Mission〉的St. Margaret 学校。 她在这St. Margaret学校读了二年,也要住校。她说是她一生中很艰苦的岁月。因为要 适应日本人的生活。不管气候、食物、生活习惯、语言都很不一样。她说幸而有这两年 ,使她受了很好的教育尤其是化学,使她进医学校就读毫无问题。 〈东京女子医专就读〉 一九一五年从St. Margaret学校毕业,她考上东京女子医专。同学们都很认真很有野心 ,大家都不太打扮,不带装饰品,全付心力读书。她说她很用功,总坐在教室第一排中 间上课。原来同时进入的一百廿七人中只有七十八名毕业,她第廿五名毕业,还得到日 本内务省大臣奖,她是唯一非日籍的学生。她若不是因病返台,她成绩会更好。 她返台休养期间又创了另一个「台湾第一」。她说她四年级时,她读书读得太用功,她 得了气喘病,病严重到必须休学暂返台湾一学期休养。她怕会因此慢了一年毕业,她特 别找台湾医专的校长〈从另书看来应是堀内次雄〉请求准许旁听。因为从未有男女共学 的习惯,校长坚决拒绝她与男学生混在一起上课。她一再请求,终於得到校长的批准, 所以她可说是台湾第一个女共学生〈Co-ed〉。她从旁听学到的回去东京应考,也通过 而未耽误一年。 她毕业时,台湾人在日本的学生会邀请她去参加在上野公园的聚会。後来在「西洋轩」 吃饭拍照片,她是唯一的女生。她一九二一年毕业,确知是台湾第一位女医师,不知在 此前有其他女士毕业於大学或专科学校否。不知她是否也是第一位女大学生? 〈返台当受训医师、开业及结婚〉 毕业後返台当受训医师,她只说是台北政府的医院中就职,东方白的小说用「台北医院 」。台北病院是台大医院前身,她很可能不是在台北病院而是「日本赤十字在台湾支部 病院」,当时简称「日赤病院」〈在今国民党中央党部现址〉,不知何处曾看到此记载 仍需待查。她本想当妇产科不成,因为没缺,只好先当一年眼科,第二年再转入妇产科 。她说在眼科学到不少精细手术的能力并没有浪费时间。 她说她因为很努力工作而气喘病又变坏,她母亲劝她赶紧结婚,以便有人会照顾她的病 及事业。一九二四年她跟彭华英先生结婚。东方白的小说用彭英之名。彭华英在台湾历 史上有其地位。「台湾第一」那本书就用他是「台湾第一个社会主义者」的号称。他是 生在南投国姓乡的客家人,父亲自新竹竹东搬去。一向是台湾的民族运动健将。结婚前 彭先生曾到中国去发展,返台後跟蔡医师结婚。结婚後彭华英仍热中於台湾民族运动, 活跃於台湾文化协会及台湾民众党。後来跟其他人理念不同而退出。 东方白的小说「浪淘沙」把彭英写成逃到中国,客死异乡,那只是为小说的方便。根据 其他书像「台湾第一」,彭华英逃走到中国後曾到中国东北及其他地方。战後又回台, 曾帮杨肇嘉〈曾当民政厅长〉及黄国书〈後来当上立法院院长〉,但仍不得志,政治上 没有地盘发展,一直到七十六岁才在台湾逝世。 顺便一提的是小说中彭英要逃离台湾到中国的前一晚替两个小孩量身高那一笔,明眼的 人一看就会觉得是很熟悉的故事。这一笔在彭明敏那本「自由的滋味」中就有类似的写 法,这就是用小说写的好处,可以移花接木,写得更动人,可说是神来之笔亦不妨,彭 华英及彭明敏要逃走前是有类似的地方。 彭华英热中於民族运动,带来困扰给蔡阿信,日本警察经常来找麻烦,蔡医师自传中也 说到这也是促使她离开台湾到北美留学的原因之一。小说中彭英不敢从前门後门逃走, 而是翻墙逃走,为了逃避日警的监视。翻墙逃走一事自传没写,东方白讲确有此事,所 以与彭明敏要逃离台湾前的确有类似的地方。 不只是丈夫参与政治带来的困扰,她懂得英文也带来麻烦。她受训那医院共有六十五名 日、台医师,只有她一人会讲英文,可当翻译。凡有外国人只会讲英文者由她接待翻译 。基督教教会在战争愈接近时,跟日本政府关系就会愈麻烦,教会外国人常找她帮忙。 日本警察又怀疑她是英美加诸国的间谍,监视她得更厉害。 就是因懂英文,在很多场合中她认识不少人,其中一位从美国来的Mrs. Foster。蔡医 师替她翻译而成好朋友,以後继续有连络。这位Mrs. Foster後来帮忙蔡医师去美国进 修,替蔡医师拿 到去哈佛大学观摩的证明信,後来还接待蔡医师住在她家里。台湾北 部教会加拿大人较多,後来战事吃紧,很多被日本遣回,不少人是住在Toronto地区, 所以後来应邀去Toronto读书,教会人士给她不少帮忙。她懂英文的确改变了她的人生 。 她的经历很特殊,一结婚後,因丈夫彭华英的关系,他就到上海一阵子,虽未开业但却 实际上执业妇产科一阵子。她专替一位有钱妇人做产前检查、接生及产後照顾而得到一 大笔报酬。她自传及东方白的小说中没提及她曾在台北开业,但「岛国显影」一书就有 记载在「台湾民报」第二卷第五期(1924年三月二十一日)报导她在台北日新町开业妇 产科医院。这大概是在她去中国回来之後。 一九二五年到台中开业妇产科。她开业一定很成功,清信医院最多时有卅二个房间,又 设有助产士学校。声誉很好,台中市内知道她的人不少,所以可以在模拟选举中得最高 票「当选」市议员。她开业十五年,她跟别人很不一样的是想法设助产士学校。她一九 二八年创立这学校於医院内。学校有宿舍,学生先学会如何照顾产妇再学接生。医院设 有所谓「慈善」产妇。只缴一点点钱甚至不要钱,可免费住院又可得到两套衣服,由学 生照顾产前产後,甚至学生要做家庭访问教育产妇如何照顾小孩。这种面面俱到的学校 十年间训练出五百名助产士。每人训练期间一年,一直到一九三八年战争吃紧,学校才 关门。 她名声好善事做得多,以前也提过连续多年得到皇后颁奖赐奖金。但是日政府找她麻烦 也愈来愈厉害,警察监视很厉害,所以到一九三九年就决定要离开台湾。她连络上面提 到的Mrs. Foster, Mrs. Foster愿资助她来美进修并提供证件。 她在台湾申请到了去美国的护照及到美的签证,突然间日本警察又吊销她的护照使她不 能成行。但是她要离开台湾的决心很强,带着二个小孩先到日本东京去。她的人生充满 不少戏剧性的变化,没有护照走不成,但「吉人天相」,在东京碰到St. Margaret时 期的同学,那同学的丈夫在外交部作事,又在送侄子去学校的车上碰到那学校的校长, 那校长的同学在财政部门当大官;如此护照及签证问题在东京又马上解决。 〈北美读书观摩行〉 一九四○年九月十八日,她小孩那时十六及十五岁,她委托朋友照顾子女。就从横滨坐 船去旧金山。经过二星期才到旧金山。坐横贯的火车先到纽约去看一展览会才到Boston 去。她跟十六年前在台湾认识的Mrs. Foster碰头,并住在她们的家中。Mrs. Foster带 蔡医师去找哈佛大学的妇产科主任,并得到允许去观摩。蔡医师很高兴得到这着名的医 学院参观,能看到最新的仪器及漂亮又特别的建筑物。 刚到美国又来自东方,她特别感触西方绅士们对待女士的态度。她认为美国男人对女士 有「武士风度」及尊敬,女士可以先被服务或先得到东西,也可走在男人前面。她开始 时感觉很不自在,因为在东方,女人总是走在男人後面。 她离开台湾几个月後,在台湾的加拿大教会人士全部回到加拿大,大部分在Toronto附 近。他们跟蔡医师讲长老教会的妇女传道会很希望她去Toronto,他们会招待她。 Toronto那时有廿几位她认识的朋友,所以一九四一年三月她经过Niagara瀑布到 Toronto去。在Toronto,她去那里的妇女医院观摩,到了九月她就在Toronto大学的公 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Hygiene〉注册上学 。 这公共卫生学院她不是第一个注册上学的台湾人。颜春辉先辈早在一九三○年年代就来 此进修,并获公共卫生博士学位〈DPH〉。她只读了几个月,因美日两国冲突愈来愈多 ,战争眼看就要爆发,她变成很心急,深怕战争一发生,她会和家人分住太平洋两岸, 患了极度怀乡病。妇女传道会人士虽很失望她不能继续学业学更多东西回台去,还是很 理解地买了十二月十五日回台的船票给她。她坐火车到了Vancouver,准备回台。她暂 住当地一长老教会人士家中等船期,想不到却被那家人虐待,等待那期间,那女士要求 她做家务苦工。像一大早要生火在厨房做面包煮食物洗 碗等等杂物。 〈落难温哥华〉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她到当地一教会做礼拜,教友都很高兴见到她,认为她 是加拿大传教会在台湾传教的成果。教会礼拜将结束前,有人递给牧师一张纸条,礼拜 完後牧师念纸条说日本突击珍珠港。这事件使她不能返日,因为船不能开,从此就在加 拿大的Vancouver再多留了近五年 。 蔡医师暂住等船期的教会人士更对她虐待,其他的教友都看不过去,帮她搬出去另租了 一房间。首先只好靠变卖一些从台湾日本带去值钱的东西。最痛苦是跟台湾日本音讯断 绝,不能把自己情形转告台湾日本的亲友。她开始天天到附近的车站看看有没有可能有 东方人会去台湾或日本一行,带些她的消息到日本台湾的亲友。  她也曾向温哥华总医师〈General Hospital〉申请工作,可是医院行政人员一看到是 敌国日本的医学院毕业生马上就拒绝。为了生活,她甚至看报纸广告去应徵当女佣,因 为她手太细嫩,一握手後就被人拒绝不要她,知道她不是做过粗工的人。 就是因为天天跑车站,有人问她为什麽如此,当她告诉那人自己的详情,那人告诉她, 有不少医院缺医师,告诉她先去医师公会申请认定资格,并给了她地址。她一去申请就 被核准,在当地St. Vincent医院找到工作。一九四二年一月开始当医师工作。开始时 因被医院认定是「毕业後学生医师」(实习医师)一个月只有廿五元。她是这医院唯一 住在医院的医师,每天廿四小时值班。要帮其他医师手术,看住院的病人,又要看急诊 ,苦不堪言,所以一个月後,就辞掉这工作。 辞掉St. Vincent医院工作後,就到Vancouver的总医院去观摩手术。想不到十天後,医 院人员问她要不要当实习医师,她又再开始每天廿四小时值班工作。不久就因工作过度 在病房昏倒而离开这工作,这医院也只给她一个月七十五元薪水而已。 就这时候,加拿大政府发现她懂得日文,就问她要不要去邮局当翻译及检查一些日文的 文件工作。这邮局给她一个月一百六十五元薪水。她不久还是辞掉这工作,因为邮局的 男同事们抽雪茄烟使她呕吐。她又回去Vancouver总医院。这次去跟麻醉学家Freeze医 师专心学了三个月。她大概是台湾第一个有麻醉训练的医师,甚至可能是北美最早的几 位女麻醉医师之一。在一九四○年代女医师少,女医师在开刀房工作更少,去学麻醉的 更是少之又少。 後来有个场合有人跟她接触拜托她去当加拿大日本人集中营的驻营医师三个月。这工作 有月薪二百元外又可免吃住的支出,她只答应做三个月。那地方又冷又下雪多,尤其困 难的是没仪器设备,她总要自己克难来解决。她说若早知道船不会出航,也许该留在集 中营当驻营医师一直到战争结束,那就会有不少的积蓄。 从集中营回到温哥华,船期又遥遥无期,她又去医师公会申请在华埠开业。她的申请通 过但不能开麻药。她去市政府申请到开业执照。租了房子开业。因为不会讲广东话,只 看带有翻译来的人,所以一天只有几个病人。这些又多是穷老人家,她只好让他们自己 决定给诊治费,有的甚至不给。虽然有些人有工作,还是只给一点点而已。她省吃俭用 ,还能打发过去。 附近的医师因为她抢了他们的生意,向加政府检举她是日本间谍,使到那里的居民对她 反感,甚至还被诬告了。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温哥华警察局送了传票给她,有人检 举,所以医师公会告她无照执业。一直延到三月卅一日,法官没问就判她有罪,罚她一 百元及缓刑一年。一位年轻的律师在这期间从报上看到消息,自己免费要替她辩护。判 刑後蔡医师拒绝签字而被带到市立监狱去。那律师也要上诉。更奇怪的是她在监狱中还 有人送电报及花去。原来这法官弄错了,先是无故一延再延才审判,又毫无申诉下判刑 。她的被诬告一事早在报纸上有报导,有位退休的警察法官威廉先生,还特地去市政府 复印所有有关的文件像医师会准许开业等等。反而这同一医师公会告她无照执业,法官 後来就知道弄错要放她出来。 她被关在监狱消息当天也在广播中也播出,先是只要求签名自白书就可放行,她拒绝, 监狱官员只好拜托她出去,不必签名也可以。但是天已黑,她又拒绝,监狱最後只好护 送她回到她居住的旅馆。旅馆同伴大家还在大厅欢迎她回来。同伴大家都听到广播及报 上报导的消息,报纸还登上她的照片。他们虽然建议蔡医师去告医师公会,她说她原谅 他们,做个好基督徒不应该如此。她甚至感谢这事件让她有许多新朋友以及同情者。一 直到她一九四六年三月离开加拿大为止。 她的自传中没有交待很清楚的是她跟住加拿大的英籍丈夫如何认识而结婚的。原来也是 因上述被诬告诬判诬关有关。东方白说他依照蔡医师口述的历史来写,小说基本上是事 实。蔡阿信医师因被诬告而坐牢一事在报上登出後,有些人去她诊所致意,其中一位是 Gibson牧师。他对蔡医师宁愿坐牢而不肯签名认罪很表佩服。两人相谈甚欢而後经常来 往。当她被医师公会非难时,她的朋友告诉她何不妨把身份改成中国人,这样他们就没 有理由说她是敌国日本人了。当她向温哥华的中国领事馆接触讯问,那领事馆处处刁难 ,就是不肯。 甚至她後来听人建议花了六十五美金打电报向当时在重庆外交部做事的黄朝琴请求帮忙 。虽然黄朝琴出了证明又讲好话,那时的总领事厉昭(她本来文中用「残酷的厉昭」) 就是不肯。就是後来战争结束,她向理事馆申请中国的护照,那厉昭还是不肯,她只好 到纽约去。 〈第二度访问美国医界〉 为了回台要护照,温哥华的厉昭总领事几度不肯下,她只好到纽约去,她找到纽约领事 馆的张群大使,跟他解释她在温哥华的困难,大使马上就给了她一本中国护照。那时纽 约没有船开往东方,而必需回到旧金山,旧金山海员罢工三个月,所以她就趁此机会又 去美国各地访问各地医学中心。她首先去访问Boston,访问她以前待过的医院的医师及 朋友们,对这此Boston之行,她没详述。但纽约时她先主要访问纽约一家朋友Warner时 ,他们邀她住在他们在Central Park的公寓,她住了三个月,她去了Colum-bia大学及 其Presbyterian医院学习三个月 的麻醉课程。加上她以前在温哥华的三个月麻醉学训 课,她是台湾第一个有专业训练过的麻醉专家医师是当之无愧。 她非常用功,那时纽约的医学研究 院(Academy of Medicine)每晚八点会将纽约的各大 医学中心手术时间表列出来,访问的医师可去各中心参观其手术。她不但到一医学中心 参观,她自己说她像「狂人」一样,有时一天参观三家中心的手术。那时她只能坐地下 铁车从一个医院到另一医院。她说从参观中可学习不少技术,比看书有用得多。一九四 五年夏天她从纽约去Baltimore的 John Hopkins医院,这医院有几位到过北京协和医 学院回来的医师,他们对她特别好,特别安排她住到实习医师宿舍。她本来住在 Y.W.C.A.吃饭不方便外,晚上来回又危险。 他们也送她一些旧的仪器及病床,因为想 运费会很贵而未接受。她说回到台湾才後悔没有运回来,台湾战後因为日军徵用很多铁 器,病床仪器非常缺乏。 在东方的「浪淘沙」小说中,大概是为了方便把John Hopkins医院改成诊所,而且又把 这诊所写在Boston市区内,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坐计程车就到。明眼的医学界人士一看就 知道,她应该是去Baltimore的 John Hopkins大学的医院,这医院在Baltimore市区内 ,晚上从YWCA到医院来回走的确不安全。 从John Hopkins医院访问後,她就去Minnesota州的Mayo诊所参观访问。她主要是看他 们的手术,但她不能像纽约那样一天赶三家不同医院,这里医院分散又没有地下铁车, 来访者很难找到医院所在。她说这里的医师帮她买了不少仪器。 然後她就前往旧金山准备搭船回台湾,想不到海员罢工延期,她又前往市立医院观摩。 那时有人介绍她去访问旧金山的公共卫生局。这局有不少教育公共卫生的影片,他们给 了不少这些教育用影片给她。 〈启程回台〉 一九四六年从旧金山坐船回国,从她离开日本到达旧金山(一九四○年十月),她整整 在北美待了五年半多。她的小孩离开时只有十五及十六岁。大的女儿在此期间已结婚而 且到了中国去。所以坐船先到中国上海带女儿及孙子,再到香港。再从香港坐船回到台 湾。回到离开六年的台湾,结束一段传奇式的留学生涯。 她的自传对她回台後写得很少,尤其是对她在台行医的情形跟本没提及。「浪淘沙」小 说中有较多其生活的细节。因为自传中都没写清楚日期,看来她是一九四六年底或一九 四七年初才回到台湾,因为回到台湾不久就碰到二二八事件,那事件发生时她自传好像 说她正在台北还没回到台中的医院,但是自传中又说她儿子已在台中。 她有几页写到她二二八事变的一些经验,她提到不少台湾那时的杂乱。如当她回到台中 的清信医院,附近一些居民的无理,政府又无能处理等等,她一再提及这些杂乱以及以 後亲友被诛连而有不安全的忧虑,她自传中说她「必需」离开台湾。在一九四八年台湾 的监查委员选举,是由省议会投票,她也是候选人,但没当选。 在Vancouver访问她而谈得很投机的Gibson牧师到台湾来访问,他到高雄港口因没有文 件,由英领事馆保证只能停几天。他们在高雄相会後,Gibson牧师却得到痢疾,蔡阿信 医师照顾了他几个月。这时他们教会的朋友建议他们结婚,她说一来可能台湾政府会因 她是外国籍而不会抓她去坐牢,她可拿到外国(自传写英国,可能Gibson是英国籍)护 照,一有急事可出国。 当英国一承认中国政府,台湾政府马上就下公文告诉她,因为她是英国籍不能拥有财产 ,若一年内不把这些财产处理好,一切充公。她只好急急出售。一大栋建筑,其中有可 容纳一百人的讲堂以及所有家俱仪器只卖八千元(不知是台币还是美金?),她又得付 二份税,一是以她的中文名另一份以Gibson之名共纳了二千元税。才准被离开台湾,她 一九五三年经香港到英国。 〈离开台湾去加拿大定居〉 她从英国到荷兰搭船到加拿大的Quebec。她又南下到纽约,她甚至还注册入学Columbia 大学读公共卫生。她本打算读一年再去Vancouver,但第一学期还未读完,她丈夫 Gibson牧师就病倒,她去那儿照顾他。她丈夫一九六七年去世。 她自传中写了好几页她去旅游的记载以及一些她後来寡居的生活,她特别写到非常寂寞 ,日子太长独居很难过。她说她曾回台湾几次。她提到台湾变得很多,朋友有钱花钱像 用水一样。当她一九八○年回台湾以自己的体验及观察了解寡居妇女们生活上的匮乏, 尤其是年高无依的寡妇,她率先捐出多年储蓄与亲友的努力,在一九八二年成立「至诚 社会服务基金会」,她被推为名誉董事长,以服务寡妇为优先。 蔡阿信医师的自传不知何时写的,我得到的影印本也许不全,自传的第一页说有卅五图 及卅三件文献。手上影印本没有这些资料,但「岛国显影」那本书有十五张日本时代的 图片。其中有台湾北部长老教会女学堂卒业证书,东京女子医专卒业证书。更有一张日 本留学生合照,她是唯一的女生,这张大概就是她自传中提及在上野公园聚会後在「西 洋轩」吃饭拍照片的那一张。也有张她跟外籍医师或实验室工作者一起的照片及日本宫 内省发给清新产院的奖状。 其中有张照片是日本医师免许证(医师证书)。上面姓名是用片假名拼她的名字Sena A-sin Gibson,是一九五○年给的, 国籍列英国。她另一张「免许证」也有一番故事 。在好几个刊物中都写到但自传没有,她因为台湾医师和日本医师的免许证(证书)不 一样,台湾行医者每次变更地址都要申请换发,但在日本发出者不必,她为了免台湾的 「恶」法,向日本「内地」申请免许证而获准,所以向台湾当局注销登记,但谣言传出 她被当局取消医师资格。她後来不得不出面辟谣。 蔡医师一九八七年就因年老体弱住进了医院的疗养所疗养,一九九○年三月五日辞世。 她一八九六年十二月生,所以享寿九十四岁又三个月。三月十二日在Vancouver教会举 行追思祈祷後安葬。至诚社会服务基金会同年五月十二日在台北举办追悼会,会後由林 和惠医师作专题演讲。 〈向蔡阿信医师学习〉 从上述到日本内地去申请医师执照一事,就可看出蔡医师的性格,她对不公平的事会去 力争。对很多事情非常坚持,所以她可以成为许多事情的拓荒者,很多的「第一」荣衔 或「唯一」的名称。譬如学英文,现在当然不难,可是在那时候的社会环境下,学会也 无用的条件下,其他同学全放弃,只有她一人学会,在高等知识份子的赤十字会医院六 十几位医师中也只有她一人通晓英语,就可想像到她的毅力。又如她回台湾想去台北医 专旁听,校长不准,她愿一而再再而三去恳求到校长准许也是一例。  她的好学精神也是我们後辈应努力去学习的地方,她会想出国就是想要学新的医学新 知。每到一地必去观摩。观摩手术一天可坐地下铁车跑三个不同的医学中心。像麻醉学 她特地去学习,一次在Vancouver另一次在Columbia大学,都是自己花时间去学,而不 是为了工作。她曾在二个北美学校的公共卫生学院(一次是战前在Toronto,一次是战 後一九五三或一九五四年离台到达Vancouver之前在纽约Columbia大学)注册上学,虽 都没完成,精神实在了不起,尤其她去上Columbia大学时快六十岁了。 另外她的服务精神更该是我们医界该去学习的地方,譬如她开业医院中就设有「产婆讲 习所」(助产士学校),想来这也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再来她年老时体认寡居之困难, 她将多年积蓄捐出创办基金会也是一样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她自己省吃俭用,她自传中 写到她一九八○年回台湾时,惊讶台湾人的有钱,她对台湾花钱如水的作风很不以为然 ,反是她首先捐出创立的基金会还是回馈到台湾上。 〈对台湾贡献及影响〉 最後想讨论的是她到北美五年多,学了不少医学新知回台湾,回台前买了带了不少仪器 回台,她在北美学习到的新知有没有影响台湾的医界?她的自传,东方白的「浪淘沙」 小说都没有讨论,其他几本的文章也没有提到这问题。 她自传中唯一有提及的是她回台前最後一站在旧金山,她曾去访问旧金山的公共卫生局 ,他们送她不少教育公共卫生的影片。自传中提到她买了放摄机,在台湾各地放映教育 民众公共卫生知识,她自传完全没提其他可影响台湾医界的问题。 讲了几次她是台湾第一个专业训练的麻醉科医师,她是否有把这新式麻醉学用到她的医 院?或更重要的是否有影响台湾的其他医院的麻醉方法?问了几位麻醉科医师,没人知 道她,谈起台湾的麻醉学她也没有地位。 她拓荒开启了不少的工作,一定对台湾社会或台湾医界有影响,她带头以女性读医无庸 置疑,跟着去念医的女士们不少,她的拓荒工作的确鼓舞了女士们去学医,或着愿在公 共场合演讲。 她到北美留学读书、行医的拓荒工作则相对下好像没发生什麽启迪的效果。她一回到台 湾就逢上二二八事变,社会杂乱,她不但要重建医院,又担心她自己的安全,小心翼翼 。她自传中提及几次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她早就想离开台湾,自然就没心思去传播她的 北美拓荒事蹟。更何况她一九五三就离台到外国。她跟Gibson牧师的结婚也是一原因, Gibson来台後有半年期间,其中大部分是有痢疾在台中修养,由她来照顾。她不久又因 跟Gibson结婚成英国籍,必需赶紧变卖医院。这些杂事又加上公共场合演讲语的生疏, 更使她没机会跟别人宣扬讨论她的经验。 一九五○年代初期,台湾医学毕业生开始渐有人到美国当主院医师,这些人中不知到底 有没有人是因受蔡医师的影响,可能是受早几年被派往北美进修而回国的医学院教授们 的影响较大。好几位早期来美医师中,没人知道蔡医师,我也没看过那时有任何谈及她 到北美的生涯的文章发表。若不是东方白的小说「浪淘沙」,她的生涯铁定被埋没。虽 然她有这麽传奇的拓荒事蹟,她留学北美经验很可惜没对台湾有深远的影响。 〈回响及补遗〉 去年本刊7月到10月号连载四期有关蔡阿信之文,接到一些来信,有人提供并也收集到 一些其他新资料,在此写出回响及补遗。首先收到苏翔医师对台湾麻醉医学史的补注如 下:台湾医界近月连载有关蔡阿信医师之生平,本人作为台湾麻醉医学会之一份子,感 到有需要了解谁在台湾最早学习或从事麻醉,根据学会资料为王学仕医师,如果蔡医师 是更早之前辈则学会有必要把台湾麻醉历史往前推,同时对前辈给予尊重。 她的确是台湾第一个受麻醉学训练,而且两度〈一在Vancouver,另次在纽约Columbia 大学〉受训,应无问题。她回台湾後只在台湾几年〈1947-1953〉,但大概没有真正从 事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她有可能应用她所学的麻醉学知识到她妇产科执业中,但非从事 麻醉医师执业。 王学仕医师仍应该是第一个专业麻醉科医师。根据「枫城四十年」〈台大医学院四十周 年纪念特刊〉韩毅雄教授的文章「麻醉学科的回顾与展望」就提到台大1950才商请王学 仕医师每天下午到台大医院帮忙做麻醉。後来外科医师中陈博约、翁廷铨跟着王医师学 习,後来也出国进修学麻醉学,1953年李光宜医师自丹麦进修回国才有专门医师负责。 1960年代早期我当学生时记得陈博约教授已不再做麻醉,只做骨科。蔡阿信也一样有麻 醉学之训练,从现代眼光看来是非正式的训练,不过那初创时期大家都是非正式的受训 ,但她并没有执业麻醉,台湾麻醉学会於1956年成立,那时她早已离台。奇美医院的林 健禾医师也来信并承蒙他赠送给我公共电视节目录影带「世纪女性台湾第一:台湾第一 位女医师蔡阿信」以及写制作这系列过程由施淑青、蔡秀女编的「世纪女性台湾第一」 的书〈麦田出版,1999〉。由此录影带及书,以及以前提及东方白的自传「真与美」第 九章及林庄生一篇文章加上还有用电话询问在Vancouver的宋善青教授及许建立教授一 些资料,写上补遗及回响。宋善青教授〈宋瑞楼教授胞弟〉,1951年来北美留学,後来 移民加拿大,他1966年後住在Vancouver,他不但认识蔡阿信医师而且过从甚密,像圣 诞夜她就时时到宋教授家渡过,最後蔡医师在病房住院时,他也经常去访问她。他一再 地说她很了不起,真的拓荒者。他也非常熟悉<浪淘沙>另二主角〈张栋兰及陈铭德〉 ,他强调<浪淘沙>是小说,不能当传记。 每个人都说她好学,除以前诸篇一再提到,最近的资料更令人感动。1953年加拿大後, 已不能执业行医,但仍「疯狂」学习去观摩医院,不但在Vancouver附近的医院看。她 若有假期到外地,不是观光风景胜地,而是去那里医学中心观摩,到了80岁还一样。人 家还笑她「天堂不要医师,不要浪费时间」。的确,继续学习是她的嗜好,也是她快乐 的来源。其实不只对医学,对其他新知都努力去学习。许建立教授说她78岁还曾到一个 社区学院去修代数,她说她以前没学过。也去上摄影课,不但学照也买材料学习如何洗 照片。宋教授也说她有次听说Univ. British Columbia规定70岁以上老人不必缴学费, 她真去买辆车开车,注册去上学。在公视的录影带的确花了工夫去找资料,在以前本刊 诸篇提及她日本回来在日赤病院实习完後在台北开业。录影带找到1924年台湾民报,她 的确在日新町自宅开业妇产科,报纸有报导。录影带照出用汉文而非日文的简报其中有 如「…亲切应患者,以仁心仁术的心怀施良好之手术」子句。对蔡阿信在Vancouver被 诬告上法院,她拒绝签文件的原报纸也找出被摄影出来,虽没详细看出报纸内容,标题 的确有「Dr. A. S. Tsai Woman Doctor Refuse to Sign Bond; Jailed」的标题。证 明她自传所言非虚假。 东方白的自传第九章写到他如何得到她英文版原文的经过,她那本自传很多在 Vancouver的人都看过。许建立教授说他曾经帮忙她找人把她的英文稿润改两次,她都 不满意所以也没出版。宋教授也听说过有位杨医师女儿要替她翻译成中文,但下文如何 宋教授也不知道。虽然很多人看过或知道这自传,最後仍要靠<浪淘沙>的出版,她的 生涯才广被人知。她精力充沛毅力坚强是每个人对她的最深的印象,她一生坎坷,跌倒 了又爬起来。东方白对她一生有以下评论:「阿信与命运格斗的强悍意志…她一生遇到 很多挫折,很多困扰,但是即使她栽落海底,都能再爬起来,她可能会哭一下子,流两 滴眼泪,但是三分钟之後她会站起来,不会整天坐在那里哭泣,她会想办法如何去克服 她的困难。在她的人生中,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死亡之前,她都还在奋斗。」她的性格刚 毅,她觉得对的事一定去做,不成功时一再尝试,以前提及去台北医专旁听,算台湾第 一个女大学生就是其中一例。据东方白之自传也说她「善良体贴与处事周详精确」,东 方白去Vancouver访问她时,她就准备录音带,最後离开时还塞了一信封给东方白,叫 他回到家才能开。原来她还送150加币给他当旅费〈1979年访问她时〉,她还带东方白 逛故事发生的街道,如中国城、她行医的楼房、旅舍、被告之法庭等等。 但另本「文学台湾」〈1996年18期〉林庄生写「彭华英先生印象记」也略有提到她。林 先生见过她好几次,他说「蔡女士的外表相当优雅、高 尚,但带着职业妇女的『冷』 与一种不同凡俗的自负感」。上述的录影带及解释的书有导演陈丽贵女士访问巫永福先 生之片段及文章。巫先生说她很爽朗、很有笑容、很活泼,有气质的人,但个性强,很 不愿输给男人的气概。他说蔡阿信管她先生很严,把他关在楼上,不要先生出去,所以 他用窗帘布撕破从窗户溜走。他们婚姻没有好结果,巫先生也说应是两人都有能力个性 又强的原因。录影带中说是错误的结合,非谁之过。巫先生把蔡阿信说成关丈夫在家里 而逼使到彭先生离开台湾则跟<浪淘沙>及东方白访问她时所言不同。她先生彭华英是 社会运动健将,应该是关不住的人。蔡阿信自传中也多处写到日警的对他们的怀疑、监 控,因政治避风险的出走中国可能是更大的理由,不该归罪於蔡阿信。林庄生那篇文章 提到彭华英对女士非常尊重,林先生认为是蔡阿信的「家庭教育」下养成的。彭华英到 了中国後,有次蔡阿信听人说彭华英快病死了,她赶到华北去看,看到的是他先生另有 女人。她也很勇敢地离婚,她不要只有名份的婚姻而马上离婚。这在台湾那时代也是极 困难的事,那是1938年她去北美前的事。她对台湾的贡献,以前诸篇也略有讨论,除了 拓荒之精神让台湾妇女可走当医师的路外,她训练了五百多助产士〈产婆〉应也是大贡 献。录影带中访问了余谢六妹,她後来在国姓乡执业,她17岁去产婆学校,说她一生中 接生了上万名婴孩。这五百产婆所接生的婴孩就可能有上百万或最少几十万。余女士一 谈起蔡阿信会流泪,当她提及蔡阿信看到她天冷穿衣单薄而发抖,将自己外套脱下给她 盖上时,更会呜咽不已。 以前各篇以及上文一再提到她很关怀别人又富同情心,对孤苦贫穷的寡妇同情而能将一 生之积蓄捐出成立基金会帮忙寡妇们物质上及精神上的生活。她也非常慷慨地捐献给其 他活动。宋美青教授说,1966年他搬到Vancouver时,就看到蔡阿信医师率先捐100元给 同乡会,其他同乡只是5元、10元时,她就愿捐巨款,而且经常参加同乡会活动贡献。 她1953离台後就没再回台服务,对台湾而言实在可惜。她第二次〈1953年〉离台,从各 种迹象看来是对台湾政府及整个政局彻底的失望。她的自传只简单提到。若以她精力、 毅力,她若仍能留在台湾,其贡献应会更大。巫永福先生认为蔡阿信会去加拿大是因为 离婚,虽勇敢果断地离婚,但对她的精神打击仍很大。巫先生也对彭华英出走北京非常 遗憾,巫先生认为蔡阿信因对政治没兴趣而不了解彭华英的社会运动,巫先生一再提及 彭华英是为走避蔡阿信的干扰。巫先生认为彭华英是位杰出人才,他跑到北京对台湾损 失比蔡阿信还要大。东方白在录影带中则对此说法不甚以为然。在台湾文艺1990年9月 号〈新第一期〉有篇署名编辑部的特别报导,写蔡阿信值得我们敬佩效法的有 〈一〉她不屈挠的意志 〈二〉她无限关爱别人的同情心, 〈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四〉坚强的台湾意识。 应该是总结她一生最好的写照。最後该写东方白看到本刊以前诸篇後的来信:「谢谢你 为蔡阿信做了文学後面人生注解,太好了!亏你为我说了一句公平话:在重男轻女的台 湾,阿信之所以出土,全靠东方白的<浪淘沙>,为我出了一口气」。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9.68.88.212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Boy-Girl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