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看板SAN
标题[闲聊] 略论曹魏的租税管理
时间Wed Jul 21 05:25:54 2021
目前所见就小弟所查的吴简,皆为定额租而无分成租
本文试图找出离嘉禾年间23X年不远的,曹魏租佃税率
《魏略》告诉我们,曹操用枣祗之见屯田的该年,即已排官员去核定各户该缴多少税:
"初,太祖(196年)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
平赀。
于时谯令平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舟阝]得如子廉邪」"
关於这个平,先参照《魏略》里,诸葛亮对刘备说的一番话: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着籍者寡,
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刘表),
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衆可也"
根据诸多研究吴简的学者意见,调实可解读做让物资流通回市场上,以调节物价之用
既然躲藏到刘表治下的荆州山里的人会不高兴,意谓该平居被合理视为评断较佳
带回上述史料,亦即谯县县令根据曹洪的财产
评断该缴出多少来使谯县达成该缴的赋税,等到过了几年的204年时
着名的户调制史料《魏书载曹操令》说道:
"其
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緜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
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笔者认为这条件适用在贫富差距甚大的,当时刚攻下审配专擅下的冀州第一大城-邺
可分为两个层面谈:
1.照多少亩地而收多少税,符合不让强民有所隐藏,中饱私囊的原则
事实上曹操打击豪族也是出了名的
2.偏偏又不能一下子过度重击豪族,於是以户为单位缴税
表明弱民仍有选择余地,看是否形成黑户的空间,因此肯定得有所谓配套
以免遭剥削而加重兼赋
至於怎麽配套来鼓励脱离豪族,而为自耕农咧?描述3国人口严重损耗的字眼非常之多
兹举〈张绣传〉为例 ,毕竟时间点最接近:
"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
可知缺的非土地,而该想办法把人绑在土地上,其方法如〈卫觊传〉把盐收归国有後:
"以其直益巿犂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
必日夜竞还",即所谓官牛是也!
看似东汉末才有的制度,未必延续到後面整个曹魏,所以请看《晋书傅玄传》的解惑:
"耕夫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
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
施行来久,众心安之。今一朝减持官牛者,官得八分,
士得二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人失其所,必不懽乐
注意关键字"施行来久,众心安之",故拿来贯穿整个曹魏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要进入重点,前面所谈之缴的税出自被评断有多少财产,除了田地大小外
再来还有一个因素便是肥沃程度,像〈卢毓传〉的 :
"文帝践阼,徙黄门待郎,出为济阴相,梁谯二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
以为屯田。而
谯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愍,上表徙民於梁国
就沃衍,失帝意,
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
以及鼎立局势业已稳固下的嘉平年间,《司马彪战略辑佚》:
"可诏(王)昶、(胡)遵等择地居险,审所错置,及令三方一时前守。夺其肥壤,
使还耕塉土"
大家都还记得曹操曾试图迁徙走魏、吴交界的江淮百姓,导致那边的人被吓跑
造就合肥以南唯有皖城吧!
没人耕种的休耕土地,地力自然恢复的很好,便有肥壤可夺,这是三国中後期的情况
至於汉末、三国前期,则自黄巾、董卓、李郭和各军阀间相互倾轧的大乱
休耕土地面积更不待言
而谯因为是诸夏侯曹的老家,所以在曹操不可能轻言放掉下,休耕期可想而知的长不了
何况曹丕还想大肆徙民!僧多粥少下,才有卢毓欲徙民於梁之举
说到这儿,结合以前聊过的,可做判断该缴多少税的表徵计有:
1.因曹魏诸陂泛滥成灾,所以容易招致水患处
缴的会比水利工程做的好的还少才对
2.理论上有百姓愿意离乡背井,趋向土壤较肥沃之地,会给个配套当奖励
但屯田刚起步的通膨战乱年代,俨然给钱不值、给粮又没多余的可给下
发配生口似乎是个不赖的选择,不妨参考我前文提到之
曹操会去控制流通在市面上的生口数量
3.曹操严刑峻法出了名的,或可一定程度抑制官吏勾结大姓少报口袋深度
不过换个角度想,曹操当年起兵也是靠贵人变卖家产相助的
是以笔者感觉不会逼太紧,以免逼出反效果
《晋书傅玄传》又提到晋初军屯仍盛行:
"近
魏初课田,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自顷(泰始年间)
以来,
日增田顷亩之课,而田兵益甚,功不能修理,至
亩数斛已还,或不足以偿种。
非与曩时异天地,横遇灾害也,其病正在於
务多顷亩而功不修耳。
窃见河堤谒者石恢甚精练水事及田事,知其利害"
印证了魏初不求广以耕地,实因租税正比於耕地面积,而转求精耕细作
後面的1亩数斛,更合乎嵇康养生论:
"夫田种者,
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演变至此,水害导致类似乱枪打鸟的精神,再怎麽肥沃的土地,一旦遇淹也没辙
只好务多顷亩,甚至难以论定遇害程度而给出该缴多少的税
毕竟曹魏中後期以降,经一段时间恢复丧乱、稳定发展後
不再具有广大空旷无主地的条件,於是随地广人稀渐进消失後造成:
1.土壤肥沃度下降
2.选择种植处变少
3.不时还有水患来问候
而被逼迫增加栽种地来以量制质,以前那个有本事种多少地就去种吧
反正种越多军阀收越多的利多,将不再有
凭据不得已扩增顷亩大小而收益,亦不合人情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估,曹魏的租率,
打从曹操时代的浮动式
直到曹魏中後期,考虑上述"施行来久,众心安之"的官私牛分成收租
已逐渐转变为"计牛输谷"的定额值
其典故来自《魏武故事载令》:"施行後,祗白以为
僦牛输谷,大收不增谷,
有水旱灾除,大不便。反覆来说,孤犹以为当如故,大收不可复改易。祗犹执之,
孤不知所从,使与荀令君议之。时故军祭酒侯声云:『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
於官便,於客不便。』声怀此云云,以疑令君。祗犹自信,据计画还白,执
分田之术。
孤乃然之"
当然罗,浮动式租率好处就是丰年就跟着大笔进帐,上1段史料留下深刻注解:
"其
时岁则大收,後遂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羣逆,克定天下"
汉末大片土地近乎皆无主之土,则军阀接管以向民众收取保护费的观念
再落实《汉书王莽传》的:
"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
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奸,俱陷於辜,刑用不错"
只不过将土地所有人,从豪强变更为军阀罢了,尽管於客不便
但出钱出米,总比被强徵上战场未知死活的好,除非缴不起税的自愿被募兵
最後附带一提,王莽又下令不得卖买奴婢、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
分余田与九族乡党
虽罪可至死,但《汉书食货志》不讳言地指出当时"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
而这现象直到东汉末、三国依然存在
由前文谈及生口 & 众所周知的土地兼并严重性,可见一班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01.10.7.230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SAN/M.1626816356.A.E6A.html
1F:推 ggxxsheep:07/21 16:07
2F:推 siliver: 推 08/02 16:56
3F:推 ggxxsheep: 傅玄传的「士」即为士家?而其他记载的「士」又应如何08/04 23:10
4F:→ ggxxsheep: 分辨是否为士家?08/04 23:10
我是想说《晋书傅玄传》有明写是"兵":
"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 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
所以应当为士家无误,其他的士,可能要看上下文?
※ 编辑: Houei (49.216.51.42 台湾), 08/10/2021 19: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