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SAN
标 题Re: 讨论一下“舌战群儒“吧?
发信站OpenFind 网路论坛 (Wed Nov 14 09:42:30 2001)
转信站Ptt!news.ntu!feeder.seed.net.tw!bbs.openfind.com.tw!bbs.openfind.com.t
※引述《[email protected](太子少保湖北巡抚狼刃)》
之铭言:
>※引述《
[email protected](紫睫)》之铭言:
>>何不把他当成心理战来看呢?说说几个我看到的地方:>p
>>第一、地位不相对问题:
>>有人提出诸葛亮与当时东吴名士等身份不同,怎麽可能有机会跟
>>他们辩论呢?
>以孔明当时的名声地位来看,的确是有很大的机会做孙权改变
>>看法的,所以这些主和派自然得先问得孔明,让他知难而退罗!
>「大使」想法有见地。其实就是真的有身份问题,也并不是「应兵」的
>诸葛亮够不够格,反而是挑起论战的江东谋士们不顾自己的身份了。
使者是主公的代表,因此孔明作为特使,应与孙权直接对话,权充刘备
与孙权之间的对等身分,因此孙权麾下的江东谋士反倒是不顾身分,代主
接使。又历史上的孔明,在当时没什麽名声地位,若不是身为刘备的特使
,恐怕无缘得诣江东。
>>第二、真假问题:
>>这真的很不像真的>p因为太刚好了。一个接一个问,每一个都有
>>问到(至少黄盖出来前是这样)然後每一个都被比下去。
>是一个被比下去,下一个才开口。
>>我想罗贯中这样的写法有两个用意:一是突显诸葛口才之长;二是他
>>最重要的目的:「褒蜀贬曹」。
因为真的太顺利,所以衬托出孔明辩才无碍。不过东吴的诸葛恪到是真
的口才怜俐,小时了了的本事,说得其他人无话可说,其中还包括被孙权
称赞口才的张昭,诸葛恪不但令「昭不能答」,还曾「能令张公辞屈」,
不得不「遂为尽爵」。能言善道的口才,能令人折服,要是秀才遇到兵,
怎样也讲不清。
>>第三、为何大家都无言以对
>>对张昭之言看来合情合理,也指出了刘备军力不足的事实。这一
>>部分是大家比较没有意见的;而对虞翻之言则是从「信心」方面着手
>>,古者百败而一战胜者多如牛毛,故这里说退虞翻也不为过吧;之後
>>的步骘之言,孔明之所以能够轻易击退乃是因为他正好说中主和派的
>>痛处:「畏惧请降」;对薛综之言则是一个很明显的「忠君爱国」观
>>念,这在汉代说实在是满被重视的;陆绩的话一听就知道有毛病,对
>>三国有一点认识的都知道刘备的皇室血统是有「国家认证」,而曹操
>>大家都知道他本姓夏侯;
>而「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蓆贩履又何足为辱乎﹖」(试想
>魏武「赘阉遗丑」,英雄岂限於出身﹖)故陆绩宜其「小儿之见,不足
>与高士共语。」
>>再来是严峻,我觉得孔明说的很有道理啊,专注於经典之上,本来就
>>无法做大事的嘛;最後是程德枢,这一部分满像是把对严峻的话再做
>>一番解释的。
>是的,毛宗岗先生评「亦即是严畯之论,没甚添换。」>p重要的是,
>虞翻以後,是江东谋士这边将焦点从刘备累败转移走的,诸葛亮仍只是
>「应兵」。
针锋相对,旗鼓相当,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孔明见招拆招,以理服理,是以发问的人有理,回答的人也有理,因此
心悦而诚服。但也过於理想化,实际上的意见不同时的对立时,更多的是
彼此的不服而不纳异己:积极的如程普对周瑜「颇以年长,数陵侮瑜」;
消极的如诸将对陆逊「各自矜恃,不相听从」。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
散时,贾诩能献策「救命之计」,遂成竟功,这是因为,道理只说给讲理
的人。
>>PS:这一段很刚好的我有一些授课经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舌战群儒姑且不论真假,就其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东吴其实是
>>处在「半封闭」的状态对於长江以北的情势因为都没有亲身参与,只
>>能以耳闻的方式得知,故难免有点无法认清事实,主和派之所以主和
>>,主因在於惧曹操之力,
>且鲁肃说的也是实情,投降曹操,「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
>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有州刺史、
>郡太守可当,不是很好吗。
这些都说得很好,另外附上去年911时的拙作,除了对孔明舌战群儒的
否定外,也讨论孙权的主战意向。
标题:孙权的意向
发表人:凌云雕龙
发表时间:2000/09/11 14:18:36
关於孙权要不要与曹操作战的时代背景,是在曹操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
侵略荆州,荆州州牧刘表刚好逝世,镇守东方的大将黄祖才刚被孙权击杀
,客卿刘备又被曹操先锋追赶逃亡,此时荆州已群龙无主,面对狂风暴雨
的叩关,众人已无战心,於是举州投降,在所难免。
接下来轮到江东,孙权不比刘琮,不是只有投降的末路,还可以讨价还
价,选择出兵抵抗。其实早在建安七年,当曹操新破袁绍时,要求孙权送
质子当人质时,孙权虽然犹豫,最後还是拒绝,可见早有不愿臣服之心。
因为臣服於中央,官位最高也不过当侯爵,待遇只有随从十余人,几辆车
加几匹马而已,这与南面称孤,统领文臣武将,囊括千里,独霸一方的威
风,相差多少呢?而且当时曹操并未立刻对孙权不送质子,提出惩罪或出
兵干涉,那麽孙权没有没臣服,曹操也莫可奈何。
就算没有刘备的要求攻守同盟,孙权也不会立刻投降,若有投降之心,
早在前几年就送质子表示臣服了,孙氏三代经营江东,为谁辛苦为谁忙,
当然是孙氏的称霸野望。而且孙权还有很好的选择,可以先打一战:如果
战胜,当然不必投降;如果不幸战败,再提出投降也不迟。因为就算是经
历战争失败,主政者只要以低姿态表示臣服,胜利者也不会赶尽杀绝,像
後来的蜀汉刘禅虽因前线战争失败,仍然当安乐公;孙皓亦因吴国境内的
战争失败,也可当归命侯。主政者就算发动战争失败也不愁没有封公封侯
,反正发动战争又不必亲自拿刀拿枪,又不用参加作战有死伤之虞,战争
胜利还有利益可图,那麽孙权没有理由不选择对曹操作战。
虽然面临大军压境,难免有主战及主和的不同意见,但是最终的决定,
还是决定在孙权。而从後来的事实来判断,孙权显然决定主战(实际上也
没有孙权主张投降的记载),而且当初还曾派鲁肃假借吊丧去了解荆州的
变化,可见本来打算观看曹操与荆州交战,再来反应,孰知荆州一下子就
投降。孙权若有心投降,就不必派使者到荆州找刘表遗子,应该派使者直
接向曹操谈条件投降。
至於舌战群儒的行为相当不智,因为江东吴境拥有十万民众的决定权并
不在於这些文臣武将,而是在君王孙权一人。能够交涉耍猴的人,就不必
与猴子沟通。
不管文臣武将的意见为何,孙权决定要战,就是东吴要作战;孙权决定
投降,就是东吴要投降,那麽文臣武将有没有意见,其实一点也没关系。
虽然舌战群儒可证明诸葛亮辩才无碍,但是要促成刘备与孙权攻守联盟的
真正关键,还是在东吴的最高领导人──孙权。不管有没有说服群臣,说
服孙权才能决定战争与投降。
至於孙权为何犹豫不决,倒不是他对主战或投降有还没决定,本来就是
放任群臣贡献意见,君主本人再作最後的定夺。张昭等人与周瑜、鲁肃各
执一方之时,为何孙权避重就轻,独偏一方呢?一手建立的家业,会简单
的只想投降吗?历年多少心血,就随便付诸流水,孙权也不是任何臣属摆
布的人,相反的,孙权的决定,不容他人置喙,君主决定高於群臣的意见
。就算群臣皆欲投降,孙权就会自缚等死吗?野心勃勃的人岂愿放弃一手
建立的基业,只因对方大军压境就束手待毙?不是犹豫不决,而是正在考
虑如何作战,但不是直接对抗,假借投降之名,行作战之实,将是最好的
方针,因此,要战要和的意见,不必禁止,以免过早情报外漏。
孙权最终接受周瑜的建言分析而下最後的决定,即是主战,至於是不是
由诸葛亮所影响,成分很小;一来孙权所领的军队数量及实力,不是外人
所能了解(周瑜比较有资格了解);再来孙权决定与曹操作战的目的是为
了自己,而不是刘备,那麽与诸葛亮又有何关系?最後,孙权没有决定投
降的意图,本来就想作战,诸葛亮又何需锦上添花呢?所以结论是诸葛亮
只有促成刘备与孙权对抗曹操的军事同盟。对曹操的处理态度,在孙权心
中,早就打算作战。
--
旭日盈窗 格格孔明诸个亮
幽香满院 郁郁畹华梅兰芳
--
----== Posted via Openfind 网路论坛 ==-----
http://bbs.openfind.com.tw/ 提供免费的登载文章及查询服务
※来源: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