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Ecophilia 看板]
作者: balanceCIH (revenge) 看板: Ecophilia
标题: [新闻] 2009/12/08 国际环境新闻节选
时间: Tue Dec 8 18:46:18 2009
20091208 国际环境新闻提要:
1. 史登:追求低碳成长 维系全球利益
2. 哥本哈根救气候 中国减碳立场面面观
3. 中国的哥本哈根矛盾
4. 占全球2%湿地吸碳力=整个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来源:
http://ppt.cc/;eKW
工商时报- 史登:追求低碳成长 维系全球利益
2009.12.08
萧美惠整理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史登(Nicholas Stern)投书金融时报指出,周一起展开的哥
本哈根会议是二战来最重要的国际会议。
他鼓励全球企业界支持低碳成长,因为这才是真
正的全球利益所系。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登表示,目前地球正面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摄氏5度以上的
风险,这是地球3,000万年来前所未见的。只在地球上生存20万年的人类,从未经历过这
麽高的全球平均温度。这将造成数亿人口迁徙及大规模的严重冲突。
目前担任葛兰翰气候变迁研究所主席的史登表示,
管理气候变迁风险的策略,应该与本
世纪另一大挑战-克服贫穷的策略,相辅相成,一气呵成。假如其中一项失败,另一项挑
战也会跟着失败。
文章指出,此次会议有待解决的主要议题是未来40年或更久以後削减全球排碳的具体目
标,及给予开发中国家金融援助,
因为开发中国家并非气候危机主要祸首,然而却在这波
危机首当其冲,并且冲击程度最严重。
史登表示,201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全年排放量,预估将相当於470亿公吨的二氧化碳。
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暖化的危险临界点在於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摄氏2 度以上,我们必须在
2020年将排放量减少到不超过440亿公吨,才有5成的机率避免全球升温超过摄氏2度,之
後还必须在2030年降低到350亿公吨,2050年进一步减少到200亿公吨以下。
我们必须专注
在这些整体目标,然後看个别国家减排计画的总量是否能达成这些整体目标,这是一项关
键性的考验。
这几个月来各国所表达的意图,已使我们朝着这些目标前进。若实现成真,我们距离
2020年将排放量减少到不超过440亿公吨的目标可能只差20亿到30 亿公吨。这两个星期的
会议,只要各国进一步承诺便可消弭差距。为协助开发中国家减少排碳及适应气候变迁冲
击,在既有的官方开发援助外,富裕国家应在 2015年前提供每年500亿美元援助,2020年
增加为1,000亿美元,以配合因应计画的拟定与实行。优先的援助项目应是协助非洲和其
他脆弱国家因应、对抗森林砍伐,以及融资科技开发与应用。根据联合国和其他机构的研
究显示,这些金额其实远低於开发中国家可能孳生的成本,但是不无小补。
500亿美元不过是富裕国家2015年国内生产毛额(GDP)总额的0.1%。跟因应气候变迁
失控的成本相较,更如九牛一毛。即便目前各国财政拮据,我们也必须开辟财源,由税收
、拍卖排碳权以及国际货运和旅游筹措资金。这些措施既可补充收入,又能矫正排碳所造
成的庞大市场失衡。以每公吨30美元来计算,470亿公吨的温室气体只要其中10亿公吨每
年便可筹集300亿美元资金。
大家应体认各国大环境不同,每个国家都有政治与其他压力。但是,各国领袖必须抵抗
这些短期、狭隘、甚或混淆的自我私利,避免采取懦弱的行动或延後采取行动。
许多企业已体认到低碳成长的创新潜力。因此,企业界应该大声发言,让大家明白真正
的全球利益是什麽。我们也应了解低碳成长魅力:未来的成长将更能确保能源、更加洁净
、更加安静以及更具生物多样性。高碳成长根本行不通,这种成长势必将自寻灭亡。
------------------------------------------------------------------------------
新闻来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207/16/1wfve.html
路透社- 哥本哈根救气候 中国减碳立场面面观
2009.12.07
路透哥本哈根7日电/中央社翻译
谈判代表今天齐聚哥本哈根,要在联合国会议上,协商出接续京都议定书的气候协定。规
范各国减排以对抗气候变迁的京都议定书,即将於2012年底期满失效。
以下是中国对哥本哈根峰会所持立场、中国为减排所做承诺以及希望已开发国家所提方案
的一些细节。
●中国表示深受全球暖化威胁,随着地球温度升高,预期冰川将逐渐萎缩、沙漠不断扩大
、乾旱期持续延长、暴风雨更加猛烈。
●人为活动使得中国跃升为全球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根据德国再生能源机构IWR,中国
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68亿公吨,与1990年相比,飙升了178%。同期美国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增加17%到64亿公吨。
但中国的平均每人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於富裕国家。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表示,美国平均每人一年排放相当於25公吨的温室气体。相较之
下,中国平均每人一年排放5.8公吨。
●中国表示,全球暖化绝大部份是富裕国家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所造成,富裕国家应带头
大幅减排,让贫穷国家有发展的空间,且可於接下来的数十年增加排放量。
中国先前表示,到了2020年,排放量应较1990年水平减少25%到40%。但中国最近不愿提确
切数字。
●中国表示,工业国家也应转移更多的绿色科技给贫穷国家。中国也要求工业国家提供1%
的国内生产毛额,来协助贫穷国家对抗全球暖化。此一部份,中国官员最近也对确切数字
含糊其辞。
●上个月,中国表示将在2020年使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水平减少40%到45%。碳排放强度即
每单位国内生产毛额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个目标将允许排放量在接下来10年,仍
可随经济成长有可观的增加。这是中国首度对全国排放量订出量化的减排目标。
●
中国已批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并未要求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设定具有约束力的温
室气体限排目标。
美国和其他国家表示,中国以及其他开发中大国,在接续京都议定书的气候协定中,应该
订定出更明确的目标,并接受更严格的监督。
但是中国表示,做为开发中国家,中国的减
排目标在任何国际条约都不应具有约束力。
------------------------------------------------------------------------------
新闻来源:
http://ppt.cc/N8oG
工商时报- 中国的哥本哈根矛盾
2009.12.08
彭女韦琳
近年全球气候变异所造成的灾难,迫使192国领袖齐聚哥本哈根,为控制地球暖化速度共
商大计,但台面下已开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角力,却成为哥本哈根会议能否成功的
重要关键。而中国大陆虽拥有已开发国家的发言权,但却以开发中国家自居,其中所衍生
出的各种矛盾,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投下变数。
中国大陆2008年的经济总量达到了30兆元人民币(下同),占了全球总量的7.3%,其
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度也达到了5分之1强,是仅次於美国、日本,世界第3大经济体。这种
高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带给中国政府与民众极大的自信心,以发展中的大国自居,强调会
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尤其在金融海啸袭击全球经济之後,中国大陆频频出现在各种全球
性的金融会议当中,与各大工业国共商救市之道。
在经济上,中国大陆晋升强国之列,而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更一举超越美国,稳居龙
头地位。国际能源总署的最新报告指出,全球1年产生290亿吨的二氧化碳,其中中国大陆
就排放了60亿吨,超过第2名美国的 58亿吨,是最应该进行节能减排的国家。该报告主笔
的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教授洛林‧凯雷更表示,2000年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量,几
乎都来自於中国大陆。
也因此,美国总统欧巴马以及欧盟轮值主席瑞典首相雷恩菲尔德在11月相继访问中国大
陆时,都呼吁北京政府要负起领袖的责任,促使哥本哈根会议能有具体成果。但这些工业
大国的算盘,可能无法如愿以偿。
哥本哈根会议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在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2008至2012年第一阶段减排
目标到期後,制定2012到2020年的全球减排计画,以及各主要国家将负担的经费,预估未
来3年起码需要300亿美元。
已开发国家认为,京都议定书当时采用「普遍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把控制二氧化碳
排放量的责任放在工业化国家。
但是近年来金砖四国快速崛起,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凶
之一,必须担负应有的责任,所以要建立新的公约来取代京都议定书,把中国和印度纳入
其中,同时还要对这些国家进行确实的减排调查。
面对这个要求,中国大陆始终持相反的看法,认为要坚持「普遍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区分已开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负担。即将出席哥本哈根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就直接向雷恩菲尔德表示,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历史累积排放量还是人均排
放量,都远远低於发达国家。相信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也会维持相同的论调。
近日,中国大陆各大官方媒体都火力全开,不断强调自身处於发展中国家的弱势地位,
并且要坚持京都议定书的原则,无需另辟新约。
「新华社」指出,2008到2012年的减排阶段,只是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第1阶段目标,
并不代表京都议定书到期,2012年之後应该在京都议定书下建立第2阶段减排指标,如果
在第1阶段目标都尚未完成之际就推出新约,就是给全球谈判设置了新障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认为,为了反对已开发国家转嫁历史责任的企图,扞
卫自身正当发展的权益,因此中国、印度等开发中国家已经在哥本哈根会议前达成共识,
节能减排将不能影响国家发展。
正如邓小平在30年前说的:「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让中国克服路线斗争,走上改革
开放之路,现在当然也在这个原则下,不可能对任何有损经济发展的障碍做出妥协。
------------------------------------------------------------------------------
新闻来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208/4/1wgm4.html
中国时报- 占全球2%湿地吸碳力=整个海洋
2009.12.08
杨芬莹/综合报导
中美湿地专家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共同发表一份湿地碳汇量(carbon sink,即植物吸
收二氧化碳量)报告指出,
占全球面积二%的自然湿地,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与占全球面
积七成的海洋相同,而湿地受工业污染及气候变迁问题影响,已大幅丧失其自然「碳汇」
的功能。
以大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上海来说,专家指出,二○三○年上海地区的海平面,会比一○
年上升十二公分,到二○五○年并将累计上升廿五公分,「若无积极措施,届时上海可能
被海水侵入。」
另一份上个月发布的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也指出,卅年来上海地区的海
平面,上升了一一.五公分,因此这几年海水倒灌、咸潮入侵的频率明显增加。尤其,每
年冬春之际,枯水期的长江,难以抵挡东海的水潮,盐水就会由河口一路向上,甚至入侵
水库的取水区,影响用水安全。
气候变化带来环境冲击,让大陆除积极减碳,也开始关注海岸湿地的吸碳能力。这次参与
中美碳汇报告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表示,目前长江口湿地还有卅万公顷,若湿地资
源可维持健康状态,应能完全吸收上海的工业排放,达到碳平衡。
只不过,目前上海地区湿地状态不佳,除气候变化导致的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人为江水
资源调度、污染等上游影响,也使湿地失去「碳汇」功能。除工业区污染,湿地面积也常
为各样开发理由被鲸吞蚕食。
以九九年启用的浦东国际机场为例,一口气围垦的湿地面积高达八.六平方公里。因此,
目前上海潮间带湿地只剩十余平方公里,等同失掉了原有湿地三分之一的碳吸收量。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6.4.193.60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23.192.98.115
※ 编辑: evelynsue 来自: 123.192.98.115 (12/09 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