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gerFedEX (瑞士特快车)
看板Physics
标题Re: [请益] 光速的测量?
时间Fri Jul 1 14:15:07 2005
自己找到罗~~
From
http://163.20.91.130/sct/content/1993/00110287/0010.htm
摘录
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
【摘要】基本物理常数在科技中极为重要,它们是怎样测定的?最新的成果是怎样得到的
?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学术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合作广泛推展,大量资讯在科技领域
中传播,这就要求人们对测量数据有共识,以建立公认的基准,否则就会产生误解,引起
麻烦。
为了做到对测量数据的共识,除了有必要确定国际公认的单位和单位制外,还有一些重要
的物理常数,必须是科学界普遍接受的。
物理常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物性有关,例如:沸点、比热、导热系数、电阻、电
阻温度系数、折射率等。这些常数表徵物质的固有特性,可统称为「物质常数」。另一类
常数与具体的物质特性无关,是普适的,例如真空中的光速、基本电荷量、蒲朗克常数、
精细结构常数等,称为「基本物理常数」。这些常数出现在物理学的各分支里,通过物理
学一系列定律和理论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了物理学架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点。
基本物理常数大多与原子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有关,其数不下四、五十个。随着物理学的
高度发展,基本物理常数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数目愈来愈多,测量方法日新月异,结果
也愈来愈精确。一个基本常数往往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测定或经不同的途径得出,於是还
要互相比较,把最佳的结果推荐给科技界而成为科技人员普遍利用的数据资料。
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和评定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下面仅介绍基本物理常数的评定工作,
并列举几项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及其历史和发展概况。
基本物理常数的评定
既然基本物理常数可以用不同途径得出,或可经各种定律和理论相互联系,就会发生是否
协调的问题。如果不协调,必然引起严重後果。因此早在本世纪之初,科学家就致力於总
结出一套协调的基本物理常数。
1926年瓦希本(E. W. Washburn)主编的《国际评定表》(International Critical
Tables)第一卷问世,书中收集大量物理常数和化学常数,把一套经过认真审核的基本常
数列成一表,深受科技界欢迎。
1929年柏芝(R. T. Birge)发表了着名论文:〈普通物理常数的可适值〉,对基本物理
常数做分析评定,对比不同来源的数据,加以校正,用最小平方法(注一)逐项处理基本
物理常数,求其最可适值。该文发表後,反应强烈。
在1937年~1955年间,陆续有一些综合性论文,采用柏芝的方法评定基本物理常数。1941
和1945年柏芝也发表自己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大多以个人的名义进行评定工作,大量分散
,内容重复,没有统一标准。
1955年柯恩(E. R. Cohen)等人、1963年泰勒(B. N. Taylor)等人做系统的调查研究
,先後发表了两组用最小平方法平差(注二)得到的基本物理常数。
然而,更进一步有待於国际组织加强协调各国科学家的工作,才能有更大成效。1966年,
在国际科协理事会(ICSU)领导下,成立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这委员会的宗
旨是在以世界为范围的基础上,促进鼓励协调科技数据搜集分析和编撰。CODATA下属一个
基本常数工作组,负责定期发表为全世界科技界可接收协调的基本物理常数。如此,基本
物理常数的评定工作,就从学者个人的研究课题,变成了国际组织中有权威的公认代表的
集体任务;同时,各国研究精密量计和基本常数的机构和专家,也接受这一国际组织的指
导。既有分工,又行交流,基本常数的测量和评定工作,始迈入另一阶段。表一显示历年
来较有影响的几次基本常数评定工作。
跟1973年平差相比,1986年有如下新进展:
一、光速已定出精确值;
二、由於雷射光谱学的发展,雷德堡(Rydberg)常数更精确;
三、由於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精细结构常数测得更准;
四、由於创造了X光光学干涉术,亚佛加厥常数突破ppm大关;
五、由於创造了单电子彭宁陷阱方法,电子g因子测量精确度大为提高;
六、大多数基本常数的不确定度都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达1ppm以下。
几项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
真空中的光速
这是最古老的物理常数之一。早在1676年,罗默(Roemer)从木星卫星的观测得光速有限
的结论,观测证实了他的预言。据此,惠更斯推算光速约为2×108米/秒。1728年布莱德
雷(Bradley)根据恒星光行差求得c=3.1×108米/秒。
1849年,斐佐(Fizeau)用旋转齿轮法求得c=3.153×108米/秒。他是第一位用实验方法
测定地面光速的人。光从半镀银面反射後经高速旋转齿轮投向反射镜,再沿原路返回。如
果齿轮转过一齿所需的时间正好与光往返的时间相等,就可透过半镀银面观测到光,从而
根据齿轮的转速计算出光速。
1862年,福柯(J. L. Foucault)用旋转镜法测空气中的光速,原理和斐佐的旋转齿轮法
大同小异。他的结果是c=2.98×108米/秒(参阅本刊24卷5期339~345页)。
第三位在地面上测到光速的是柯努(M. A. Cornu)。1874年他改进斐佐的旋转齿轮法,
得c=2.9999×108米/秒。
麦克森(A. A. Michelson)改进了福柯的旋转镜法,多次测量光速。1879年,得
c=(2.99910±0.00050)×108米/秒。1882年得c=(2.99853±0.00060)×108米/秒。後来
他综合旋转镜法和旋转齿轮法的特点,发展旋转棱镜法,1924~27年间,得c=(2.99796±
0.00004)×108米/秒。
麦克森在推算真空中的光速时应该用空气的群速折射率,可是他用的却是空气的相速折射
率。这一错误在1929年为柏芝发觉,经改正後,1926年的结果应为c=(2.99798±0.00004)
×108米/秒=299798±4公里/秒。
後来,由於电子学的发展,用克尔盒、谐振腔、光电测距仪等方法,光速的测定比直接用
光学方法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1960年代雷射发明,运用稳频雷射可以大大降低光速测量
的不确定度。1973年达0.004ppm,终於在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将真空中
的光速定为精确值。表二系历年来真空中光速的测量结果。
※ 引述《RogerFedEX (瑞士特快车)》之铭言:
: 现在物理学界是如何测量光速的呢?
: 精确值已经到多少了阿?
: 谢谢
--
Federer的反拍穿越球
就像瑞士的钟表一样
精准无比!!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3.1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