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piknow (H)
看板Patent
标题[新闻] OpenAI申请GPT系列商标注册铩羽而归
时间Tue Jun 11 09:16:21 2024
OpenAI申请GPT系列商标注册铩羽而归
原文网址:
https://bit.ly/45Adyc9
原文:
OpenAI之品牌保卫战
商标是一种具有识别性的标志,能让消费者认识指示其所代表的特定商品或服务,从而得
以辨别其来源和特性以与他人区隔,是企业持续发展最有力的商业工具。OpenAI之
ChatGPT模型,是目前AI领域中最知名的机器人对话品牌,其系列GPT已是大型语言模型
(LLM)全球趋势的指标[1]。
OpenAI之GPT系列第一代模型早於2018年6月即推出,一直默默鸭子划水,到四年後之2022
年11月底ChatGPT(GPT-3.5)问世,才成功席卷全球目光开启生成式AI的新纪元。但等到
ChatGPT暴红後,OpenAI为保护品牌才就「GPT」、「CHATGPT」一起申请注册美国商标,
以防止他人使用类似标志时,却踢到大铁板。
OpenAI登记注册GPT、CHATGPT
图1、OpenAI登记注册GPT、CHATGPT
商标登记主要类别(Primary Class)为第9类和第42类(Nice Classification):注册涵盖
可下载电脑程式和可下载使用语言模型的电脑软体的类别;用於人工生成人类语音和文字
的可下载电脑程式和可下载电脑软体;用於自然语言处理、生成、理解和分析的可下载电
脑程式和可下载电脑软体;可下载的电脑程式和可下载的电脑。
商标申请准驳之判断与商标强度
在谈OpenAI登记商标申请前,应先了解一下美国商标申请中,各种标志强度的判断原则。
基本上,无论是文字、图案或标志必须具有识别性或独特性,才能注册商标,而识别性可
将其所使用之标章与他人商品或服务区分。从最独特(most distinctive)到最不独特
(least distinctive)的这些类别依序是:
1. 奇特性(或称独创性、幻想性)商标(Fanciful Marks)
专门为了作为商标之目的而创造的标志,而其除作为商标外没有其他固有含义,这种标志
也称为创造标志(coined marks)或发明标志(invented marks)。因此被认为是最强的标志
类型。这类奇特性标志的例子有:ROLEX、GOOGLE、PEPSI、KODAK、AUDI、IKEA和WAIMART
。
2. 任意性商标(Arbitrary Marks)
任意性标志使用具有与所销售的商品或服务无关之一般意义(common meaning)的标志,例
如实际存在且可在字典中找到的单字,此类标志得用於与该词含义完全无关的产品。任意
性标志的例子包括:APPLE(用於电脑)、AMAZON(用於零售服务)、CANON(用於相机)
、CAMEL(用於香菸)、ADOBE(用於软体)和LOTUS(用於汽车)。
3. 暗示性商标(Suggestive Marks)
指暗示商品或服务之性质、特徵或其属性的标志,但实际上并未直接描述产品或服务;其
具有内在的销售吸引力,并且比杜撰或任意性的标志较不需要教育公众。一般来说,暗示
性标记可获得有意义但不太广泛的保护。尽管暗示性标志不如奇特性或任意性标志那麽具
有强度,但由於已将其标志与顾客心中的产品联系在一起,此种标志甚为常见。
以下标志可视为暗示性标志:
MICROSOFT(微电脑microcomputers + 软体software之暗示)
JAGUAR(汽车速度像动物一样快之暗示)
NETFLIX(网路上串流媒体服务之暗示)
AIRBUS(空中旅行或飞机上之暗示)
PHOTOSHOP(相片或影像处理软体之暗示)
NETSCAPE(能穿越网路之「景观landscape」软体之暗示)
4. 描述性商标(Descriptive Marks)
以上奇特性、任意性或暗示性标志,一般被认为具足够之识别性可作为商标。但描述性标
志,仅仅描述所使用标志之产品或服务本身、或其特徵(例如成分、品质、特徵、功能、
目的或用途),此种描述性质不能被授予商标权,因其无法用来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如仅仅是描述性之术语被注册将其垄断,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混淆,误以为商品或服务来自
单一来源。
一般而言,描述性标志因欠缺「先天识别性」(即固有识别性inherent distinctiveness
)不受商标法保护,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如消费者能逐渐将该描述性术语与特定的意涵予
以联结,即能「获得次要意义」(acquiring secondary meaning或称次级意义)而变成
「後天识别性」(acquired distinctiveness)。而此种「次要意义」或「後天识别性」如
能被证明,该标志就可成为适格商标。
引申而言,次要意义是指,商标表面上虽然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描述,但消费者认可该商标
具有来源指示的功能。一旦可证明描述性术语实现这种「第二含义」(second meaning)(
第一含义(first meaning)是该术语的一般理解含义),便可受到商标的保护。次要意义
可透过长期使用[2]或大量广告和宣传来实现,而其获得通常需透过消费者调查来证明,
这些调查显示消费者已将该标志视为品牌。
具有次要意义可被视为描述性商标的例子包括:
SHARP夏普电视
IBM用於电脑和商用机器
HOLIDAY INN用於饭店服务
AMERICAN AIRLINES用於航空服务
KENTUCKY FRIED CHICKEN用於速食餐饮服务
描述性标志与暗示性标志常难以区分,因二者都指涉相关商品或服务。暗示性标志需要一
些想像、思考或感知,才能得出有关商品性质的结论;而描述性标志不需要用这些想像即
可得出结论。实际操作中,区分此二者是商标法中困难之议题。仅仅描述性商标可以在联
邦补充登记簿(Supplemental Register)上进行联邦注册。
5. 姓氏(Surnames)
姓氏在美国商标法中,主要由姓氏构成的标志(例如SMITH SHOES或RODRIGUEZ COMPUTERS
),与描述性标志相同处理。因此,姓氏在透过广告或长期使用获得次要含义之前,不会
受到商标保护。如果公众首先将其识别为姓氏,或者商标由姓氏和其他不可注册的材料组
成,则该标志「主要为姓氏」不可以注册。但如姓氏一旦达到次要含义就可作为商标受到
保护,其他人即使具有相同姓名,也不能於类似商品使用该商标。因此,姓名为Jane
McDonald的人,不能开一家名为MCDONALDS的餐厅,而Joel Hyatt也不能开一家名为HYATT
的旅馆,因为MCDONALDS和HYATT之姓氏已达到商标之次要含义。
6. 通用性商标(Generic Marks)
一般通用之字词无法作为商标,与描述性标志不同,通用性标志即使被大量广告宣传,并
且在消费者心中产生次要含义,也不能成为商标。否定通用标志类别的理由是,对於足以
识别出该产品之通用词语,不应让任何厂商垄断其专有权。再则,一个有效的商标如已被
消费大众充分使用,以致逐渐使该商标成为该产品的通用名称时,该有效商标即可能成为
通用标志。曾经是商标但後来成为产品通用名称的主要例子是ASPIRIN(阿司匹林),曾
被认为可能成为通用商标的是XEROX,该公司花费大量的广告来防止其商标被滥用,这样
做可能避免该商标的丧失。
以下单字或短语可视为通用,不能当作商标:
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电子邮件E-MAIL
OpenAI力主「GPT」得注册商标
回到主题。依上所述,商标必须具有识别性,而不能是描述性或通用性的,其不应是简单
地描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一种AI语言模型,一般认为GPT即代表「生成式预训练
转换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社群中
常用的术语,用来指特定类型的模型架构。而「GPT」一词本身不是一个品牌名称不能充
当产品标识,而是一个用来识别特定类型语言模型之描述性术语。
针对此质疑,OpenAI主张其标志不是通用的,GPT所代表模型系描述,机器学习模型之本
质是生成性式的(gererative),经预先训练(pre-trained)产生新的(或类似新的)材料
,是一个在专有数据库上集中训练的大型模型,而transformer是建构AI的一种特定方法
的名称,这种方法可以让其用於训练更大的模型。因此OpenAI在申请中力辩,GPT不是一
个描述性词汇,更不是一个让消费者能「立即理解」其含义的通用术语。
专利商标局拒绝「GPT」注册为商标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则认为,OpenAI将GPT与AI、
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相关的软体产品和服务结合使用。因此,消费者在看
到「GPT」这个缩写时,会理解这是传达申请人软体产品和服务的一个特性 -- 即「生成
式预训练转换模型」或具备神经网路模型的特徵,这些神经网络模型为应用程式,提供能
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和内容(如图像、音乐等),并透过电脑网络以同步对话方式回答问
题(synchronous exchange of remarks over a computer network)。
基於此,USPTO认为OpenAI无法将「GPT」作为自己的专有名称注册,故拒绝OpenAI就「
GPT」这个词申请商标,否则将妨碍他人将其产品描述为GPT。USPTO并认为,虽然消费者
可能不知道该缩写词的基本含义,但这并不能改变使用者已经习惯於认识到术语「GPT」
,通常用於识别具有AI问答技术的特定类型软体的事实。因为用到这项相关技术的人都认
识到,「GPT」一词指的是一种通用类型的软体,而不仅是OpenAI的产品。
USPTO因此於2024年2月6日做成最终驳回申请,裁定GPT这个术语是一广泛使用软体的缩写
,代表生成式预训练转换模型,而该缩写仅描述OpenAI商品和服务的特徵、性质、功能或
特性(feature, function or characteristic)或预期目的。「GPT」是整个AI产业广泛使
用的一般标识,「仅具有描述性」(merely descriptive),不符合注册商标的标准,故拒
绝其注册。
OpenAI之注册申请与USPTO争执过程
就GPT、CHATGPT商标申请第一回合铩羽而归,这对OpenAI来说不啻一项重大打击。按
OpenAI最初於2022年12月申请「GPT」之商标注册[3],并於2023年3月提交一份说明声称
在商业中使用後,就一直与USPTO反覆争执。USPTO於2023年5月底,依OpenAI的使用修正
(use amendment)审查该申请,并於同日发出「非最终审查意见」(Non-Final Office
Action)。
USPTO依商标法第2(e)(1)条,即15 USC §1052(e)(1)拒绝CHATGPT注册,此为其第一次否
决其商标申请,审查员认为:(1)消费者会将CHATGPT识别为,「相当於它所代表之仅仅是
描述性措辞」--「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模型」(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2)复合标志「Chat」+「GPT」,并未创造出一个独特、不协调或非描述
性的含义」(unique, incongruous or nondescriptive meaning)。相反的,该商标「向
相关消费者传达」其服务的本质 -- 一个由底层GPT技术支援的聊天机器人。审查员建议
OpenAI可修改其申请,以寻求在补充登记簿上注册。
OpenAI觉得兹事体大乃於2023年11月27日提出一份回应,包括815页的文字和支持性证据
。OpenAI先宣称,CHATGPT本即具有先天识别性(inherent distinctiveness);另一方面
声称CHATGPT依以下几点已取得後天识别性(acquired distinctiveness):(1)商标的独占
性和使用方式,(2)广泛之媒体自发性的报导,及(3)第三方广泛故意地模仿该商标。
USPTO於2024年2月9日发出最终审查意见(Final Office Action),重申其根据《商标法》
第2(e)(1)条、《美国法典》第15篇§1052(e)(1)条驳回注册的决定,但同时也让OpenAI
修改其申请,以根据第2(f)条声称其已获得识别性,以下几点值得观察。
1. 补充登记(Supplemental Register)
对OpenAI来说,简单的解决方法是修改申请,寻求在补充登记簿(Supplemental
Register)上注册。虽然补充登记簿和主登记簿(Principal Register)在授予注册人权利
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只有在主登记簿上的注册,才可作为以下之表面或初步证据(prima
facie evidence):(1)注册商标的有效性和所有权;(2)在全国的专属权利,於商业
中使用与注册中列出之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注册商标。
2. 先天识别性
OpenAI对USPTO第一次审查意见所提出815页的回应中,似未包含实质性反驳,来支持关於
「CHATGPT具先天识别性」的主张,其至少应辩解CHATGPT系具「暗示性商标」的论点。尽
管如此,OpenAI仍可提交复审请求(Request for Reconsideration),以回应审查员根据
《商标法》第2(e)(1)条拒绝的决定。再或者,OpenAI可直接向商标审判和上诉委员会
(TTAB: Trademark Trial and Appeal Board)提出上诉。
但这两种无论哪一情况下,对OpenAI都不太有利,因为审查员直言不讳指出,「现有记录
中的证据,毫无疑问地表明该标志仅只是描述性的」。同样的,向TTAB上诉将甚为艰难:
因为TTAB向来以惊人的高比例,维持原审查的决定,尤其是对於第2(e)(1)条的拒绝案,
2023年的维持比率高达88.2%。
3. 第2(f)条指定(Section 2(f) designation)
依15 USC §1052(f),USPTO可接受表面证据,证明申请人在其商品上或与商品相关之商
业中使用(in commerce),使该商标已变得具有识别性(become distinctive),以及在申
请人提出具有识别性主张的日期之前,该商标已在商业中由申请人实质上独占并连续使用
达五年的证明。
但OpenAI的815页回应大都在主张,CHATGPT於新闻、广播、播客和社交媒体上之「前所未
有的大规模采用」和「媒体主动广泛的报道」,而应获得固有的识别性。然而,为何审查
员没有被这麽大量的证据动摇呢?这可能归因於一个程序问题:如果要根据该第2(f)条款
考虑OpenAI的申请,OpenAI首先应相应地修改其申请。然而,OpenAI选择倾向於暗示性、
任意性或奇特性(suggestive, arbitrary or fanciful)标志的重要性,以避免遭到描述
性之拒绝,但尽管OpenAI的独特地位和CHATGPT标志的大量证据,注册申请仍遭USPTO驳回
。
GPT早已在许多其他情况中使用
再者,USPTO资料库已有超过50个包含「GPT」字样的商标,其中很大一部分注册为第42类
:提供使用AI生成图像、音频和文本之「软体即服务」(SAAS)。自从生成式AI崛起以来,
许多其他AI服务,都在其产品名称中加入GPT。例如,有一家名为GPTZero的AI探测器新创
公司;其他公司也常将其基础AI模型称为GPT,因其确实是GPT模型。USPTO指出,GPT早已
在其他许多情况中使用,例如,亚马逊(Amazon)有一个关於GPT是什麽以及如何使用的清
单。USPTO的论点是,GPT描述的是产品的一个面向,就CHATGPT而言,这是一个GPT类型的
AI模型 -- 这概念并非OpenAI所创,也不是只有OpenAI唯一提供这种可以和它聊天的概念
。因此,即使其具辨识度,但不符合商标注册要求。
商标不能注册欠缺保护,可能会削弱OpenAI对GPT相关的主导地位。可以预期的,类似像
「TalkGPT」这样的应用程式,会出现在APP商店中(事实上已经出现且数量众多),但当
有人提到「GPT」时,OpenAI仍拥有最大的认知度,因此尽管登记被拒,其仍保有第一品
牌优势(first-brander advantage),即使没有商标,其仍将努力确保大众知道「GPT」是
由OpenAI所创。
「GPT」如系通用性质则难以突破
尤有甚者,USPTO於其裁定之ADVISORY: SUPPLEMENTAL REGISTER中认为,除了只是描述性
之外,所申请的商标对於所识别的商品或服务,似乎是通用的(the applied-for mark
appears to be generic),通用商标具有「最终描述性」(ultimate in
descriptiveness),就无法获得识别性,亦即,「GPT」对指定之商品和服务系通用的,
则此种通用的性质将超越单纯的描述性。如此一来,商标审查员就不能建议申请人修改申
请,以根据商标法第2(f)条或补充登记簿处理作为可能的回应。
如上所述,对於明显之描述性商标,还可透过品牌认知的使用和发展,在公众获得超越单
纯描述性的品牌地位获得商标,反之,对通用标志而言则不可能取得後天识别性。因此,
日後OpenAI纵使能提供充分证明其商标已获得後天识别性(此尚待检视),针对「GPT」
具通用性质这点仍难突破。其实,自生成式AI席卷全球以来,「大语言模型LLM」和「GPT
」等术语已成为AI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USPTO认为,允许OpenAI取得「GPT」商标
会限制竞争,就像30年前对「URL」或「HTTP」一样不得予以垄断。然而,针对嗣後变成
通用性质否定商标适格之认定,美国有相关案例。
巡回上诉法院通用性质突破之案例参考
有一原告Chris Gillespie起诉指称,Google一词长久来已经变得过於通用,成为「搜寻
网路」的同义词,不符合商标保护的条件,因此无法再维持注册商标。但联邦第九巡回上
诉法院2017年5月裁决,即使Google一词已成为「搜寻网路」的代名词,但该商标仍然有
效,因为Google不仅仅是一个搜寻引擎,即使假设公众以一般通用和不加区分的方式使用
动词『Google』,也无法告知公众如何理解这个词本身,无论其语法功能如何系与网路搜
寻引擎相关。
巡回上诉法院表示,当名称成为「专有描述词」(exclusive descriptor),且竞争对手如
不用这个名称就难以竞争时,商标才会因名称通用化而失效。原告再上诉,最高法院拒绝
听审,Google胜诉确定。因此目前Google保留其商标地位,此不同於阿斯匹灵(Aspirin)
、热水瓶(Thermos)、胡佛吸尘器(Hoover)、电扶梯(Escalator)和录影带(Videotape)等
,这些用词曾被注册为商标,但由於被认为过於通用而失去商标适格性。
但Google案与GPT不同的是,Google当初申请较早,该公司於1997年9月就先申请了商标,
而其搜寻引擎系於1998年9月才发布,申请时当然不会有成为「搜寻网路」代名词之可言
,且Google一词本身也非网路科技专有技术名词之缩写[4],因此1999年2月在USPTO阶段
即准予注册。一直到使用多年之後,才被人质疑已变成搜寻网路之通用名词提告,而
OpenAI就其GPT首度出台到提出商标申请,竟延宕4年,这就衍生商标应及早注册此一老生
常谈之议题。
「先申请主义」(First to File)
按GPT并非横空出世,而是AI迭代之科技演进。在ChatGPT之前,OpenAI早於2018年6月即
发布其GPT最早之第一代模型;2019年2月推出第二代模型GPT-2;2020年6月公布第三个版
本GPT-3;接着2022年11月底发布GPT-3.5版本即ChatGPT;随即2023年3月再发布GPT-4;
2023年5月又发布最新一代GPT-4o。但不知为何,从2018年6月起,OpenAI有太多机会申请
其商标,而且截至2022年11月之前,彼时一般大众对GPT尚属陌生,GPT这个缩写,并非当
然就绝对足以代表生成式模型软体之特徵、功能或特性。
商标申请之时机与当时大众对该科技发展进程,可能会有不同认知,如早在2018年就申请
情况或许不同,但OpenAI可能因未预期ChatGPT成功得这麽快而突然,导致OpenAI先前未
能及早布署延误先机,一直拖到2022年12月看到ChatGPT全球爆红,才申请注册其「GPT」
等相关之多个商标。在「先申请主义」制度中(First to File),基本上商标权归第一个
注册商标的人享有,此对相关业界而言人尽皆知,但实务上经常就无法落实。
後记
继之前2023年5月,USPTO 2024年2月的这次决定,系第二次驳回OpenAI的「GPT」注册申
请,但这次是该申请的「最终」认定,OpenAI不服可向USPTO之TTAB商标审判和上诉委员
会提上诉[5]。为了克服仅具有描述性的驳回,OpenAI必须证明该商标已获得次要意义识
别性,而这必须透过广泛的使用和行销,使该商标被公众认可为与申请人的商品或服务具
体相关,并超出其字面之含义;获得次要意义极具挑战性,需要大量证据包括行销努力、
销售数据和消费者调查,OpenAI日後能否充分证明其已获得後天识别性尚待检视,反之,
如最终认定「GPT」系属通用性质之标志则难以突破。
OpenAI在其GPT系列模型中,目前由Openai Opco LLC共申请18个商标,除了GPT、ChatGPT
外,尚有GPT-3、GPT-4、GPT-5、GPT-V、GPT-6、GPT-7、GPT STORE、CODEX、VOICE
ENGINE、WHISPER,等等,最新提交的申请则是最近窜起的GPT-4o [6]。其中这些术语只
要与GPT相关都不能注册。不过看的出来,OpenAI已开始取不同的品牌名称,例如,从文
本生成图像的DALL-E图像工具,或最近发布名之文本到视频(text-to-video)之生成模型
SORA等,或许还不至於被认定「仅具描述性」,不过OpenAI基於前车之监,应已构思如何
不让彼等也变成是通用或描述性的,看来企业在商标方面,确实需要进行缜密之布局与规
划。
心得:
OpenAI尝试注册「GPT」商标未果,揭示了品牌保护的挑战。商标需具识别性,OpenAI的
「GPT」被认为描述性过强,难以区分。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拒绝注册,因「GPT」
被广泛用於AI领域,属通用术语。尽管如此,OpenAI仍在争取注册,希望能证明「GPT」
已获得後天识别性。然而,若被认定为通用标志,注册将更加困难,对OpenAI在市场中的
领导地位构成挑战。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203.145.192.245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Patent/M.1718068583.A.3A3.html
1F:推 dakkk: 公开前申请就没事 06/11 12:10
2F:推 MrCAKE: 是笨在把技术辞汇拿来当产品名称用。 06/12 20:12
3F:推 yaomama: 在台湾反而 CHATGPT 专用了 06/23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