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asiku (404 - Not Found.)
看板PSY
标题Fw: [闲聊] 心理谘商是不是已经算是一种常态了?
时间Fri Dec 1 02:23:53 2017
※ [本文转录自 WomenTalk 看板 #1Q81Ve00 ]
作者: OrcaKW (Orca.小元) 看板: WomenTalk
标题: Re: [闲聊] 心理谘商是不是已经算是一种常态了?
时间: Thu Nov 30 22:38:29 2017
身为一位谘商所在学学生,看到有愈来愈多人愿意寻求谘商协助感到非常开心 :)
以下的内文将分为三部份,希望能藉一点案例和经验分享,回答原po及推文的一些疑惑,
若各位有疑问,或前辈先进看到疏漏,请不吝指教~
一、「聊天」与「谘商」的差别?
二、为什麽要找心理师谘商,亲友不行吗?
三、原po的问题如果去谘商,「有可能」得到什麽收获?
※以下对话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是巧合!
一、「聊天」与「谘商」的差别?
这问题我认为是人们听到「
谘商」二字,常有的前十大问句之一XD
以下以讨论「
A工作上与主管相处的问题」为例,聊天跟谘商会有什麽不同呢?
聊天(B为当事人的同事或朋友)
A:我主管超偏心的!
B:老板都嘛这样。
A:上次为了弄那个案子,我加班了整整一周、结果……(B抢话)
B:跟你说啦,我有一次为了跟客户提案,花了整整2周加班剪接影片做PPT!
A:喔……
B:然後主管竟然直接把我做的东西当自己的拿去跟大老板讲,现在可红了!
当主管的都这样啦!有错就是下属的问题,有功就是自己好棒棒!
A:我的主管是没有这样啦,但是……
谘商(C为心理师)
A:我主管超偏心的!
C:怎麽说呢?
A:像他上次在大老板面前说小明这次案子做得很好,可是我也是其中一员欸。
C:嗯,这样好像让你觉得不公平、是差别待遇?
A:对啊,明明我们在同间办公室,大家的情况他应该很清楚吧。
C:那你希望他怎麽做呢?(感谢lineve板友指教>ω<)
A:(思考)……我不知道,但讲句鼓励的话应该不用花多大的力气吧?
C:所以你想要他也在别人面前称赞你吗?
A:是也不到那种程度,但讲句鼓励的话明明不用花多大的力气……
同样都是谈话,聊天与谘商的差别,是
心理师(C)的重点永远放在当事人身上。
因此理想上,谘商时的每句回应,不论是同理还是面质,
都是让当事人
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状态(情绪、期待等),
当有了这个了解之後,便可以去进一步讨论要怎麽做才能获得当事人「想要的」?
以这个案例来说, A一开始是在
抱怨主管偏心,
可或许他真正
期待的,是「
自己的努力有被看见」。
这有可能是他一直以来的议题,需要别人的赞美才能觉得自己是有价值,
但主管毕竟不是父母,不会将我们的需求摆在第一位。
因此若我是A的心理师,在与他确认过这确实是他真正想讨论的事後,
会将「建立自己的信心与安全感」做为谘商目标,
让当事人可以学会「自己鼓励、肯定自己」。
谘商的过程,便会去讨论「
是过去哪些经验让A觉得别人的肯定很重要吗?」,
有可能是A家教很严,因此习惯徵求
父母的同意;
也或许是求学阶段遇到以成绩差别待遇学生的
老师,
只有获得老师称赞的才是「好学生」。
父母、老师与主管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属「
权威角色」,
是对我们生活有影响的重要人物,
因此「
得到权威角色的认同」,便成了A潜意识里一直追求的指标
谘商的过程就是要让A
看到这点,
并且让他知道
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不用再事事都以他们的看法为依规。
当透过一次次的梳理澄清,A可能就不再把主管的称赞看得那麽重(当然有也很好),
每当工作得特别辛苦、或是完成了一个案子,
他就会去买一杯饮料或一小包饼乾享用,当成是给自己的奖励。
对A来说,他已经将这种
原本要别人给才有的肯定,转而自给自足了。
至於聊天的话呢?通常是当一个人(A)讲了自己的状况,
朋友(B)便以自己的经验来说
「不是只有你遇过啦,我遇到的更惨咧!」
很可能是出於善意的安慰,让他知道「还有人比你更惨」,
不过这下谈话的主角却由A转到B身上,
若B自己还愈讲愈兴奋,那A可能也会觉得莫名其妙,因此在心中OS:
「明明是我先讲的,怎麽变成换我在听B的抱怨了呢……」
再者,虽然是谘商所学生,但我也不会只说谘商全部都是好的,
因为的确听过有人因为感情问题去谘商,
结果被心理师以「如果我女儿跟像你这样的男人交往我一定会恨你!」训斥了一顿……
很明显这位是心理师已经不是以当事人为优先,这有违谘商伦理,
并不是说心理师不能有情绪和反应(心理师也是人),
而是当有了个人的情绪反应後,能不能从中抽取出对当事人有帮助的内容回应给他?
故心理师的专业与能力,我想便是:
「谘商时我将自己视为工具,一切以当事人为优先;我个人的情绪可以晚一点再处理。」
(糟糕好像写得太多,以下加速加速~~看到这边已经超过一半了喔!)
二、为什麽要找心理师谘商,亲友不行吗?
找亲友当然不是不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靠北主管老板是正常不过的事~
但如果这个问题不属於暂时的情绪(通常骂一骂吼一吼就没事),
而是
已经困扰许久,或每次换工作就会遇到相同的问题(甚至可能曾因此离职),
当事人虽然想好好解决,可他「能接受」吗?朋友「有能力」吗?
这在谘商的专业术语叫「
双重关系」,意指当对於当事人已经认识在先,
我们可能
就无法保持客观,很多话也因此说不出口,或不知道怎麽说。
对於以话语做为主要工具的谘商关系来说,这非常可能会对治疗带来
负面影响,
因此在谘商伦理上是不被允许的。
不只如此,
当我们找朋友抱怨,真的是「期待」解决问题吗?我想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延用第一部份的案例,若A的朋友B问他,「所以你想要他也在别人面前称赞你吗?」
A的反应可能是什麽?
「欸你干嘛这样?」、「所以现在是在怪我的意思罗?!」
我并不是在责骂A难搞,因为A搞不好也不太清楚
自己想要的是什麽、
心脏强到什麽程度?
而当我们在与朋友聊天时,通常想获得是
同仇敌慨的感觉,
我们想要的,是朋友跟着一起骂:
「对啊当主管的怎麽可以这样!」或
「那个XXX就是个心机鬼!」
这种同一鼻孔出气的fu,会让我们觉得
被支持了、有人挺我!
可若朋友以心理师的用语
面质他「真的要从主管那获得肯定吗?」,
或许原本A自己为心脏够强可以接受「被亲友谘商」,
但
面质的效果有一部份是「动摇既有价值观」,因此一定会感到不舒服,
不过这个不舒服好像又不能够直接表达……(谁叫自己要找朋友说)
因此下意识采取
「欸我只是讲讲而已,干嘛那麽认真」的态度回避这个问题,
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没化解」或许还是比较轻的状况,
比较严重的後果,是这个「不舒服」没有处理,
因此
A开始将对主管的愤怒转到朋友身上、朋友觉得「明明是你说要人帮的!」,
大家的初衷都是好意、想帮忙,但反而破坏了原本的友情……
所以为了自己的心脏及友谊,别听到朋友是心理师就说「那帮我谘商一下」XD
有关谘商的专业与价值,我想在一、二部份就呈现到这边,
如同感冒去看医生,医生的专业是给予正确的「诊断」及「处理」,重心都是在患者身上;
心理师也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诊断」及「处理」,大部份是用语言的方式进行。
是否算是常态,我想端视个人怎麽看待「心理问题」,
可能因为生理问题很直观、很容易做连结,因此大众很容易接受;
心理的状况虽然看不到,但不代表不会影响生活品质,
甚至有很多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都已经证实与压力等心理状态有关了喔。
三、原po的问题如果去谘商,「有可能」得到什麽收获?
我无意在这边做任何形式的谘商,对原po的了解也只有几句话,
因此请当做一种
猜测吧。
原po提到很容易受家人影响,因此我想「画分界线」或许是可以讨论的,
也就是「你是你、我是我」的议题,
但
对於愈是亲密的人,我们的确愈难很清楚地区分「那是你的,这是我的」。
就像我们若遇到个臭脸的路人迎面而来,心里顶多只会觉得「是谁欠他钱吗?」,
然後可能几秒钟就忘记了,不会造成任何负担;
可如果现在
臭脸的是你的家人、朋友、爱人,
或许便会开始担心「他怎麽了?」,甚至开始想「自己有没有做错什麽?」
即便确认了问题不在自己身上,他在烦恼的是工作、考试等问题,
也可能因
「自己帮不上忙」而觉得沮丧……
可以体会别人的痛苦、因此感到於心不忍,代表我们是个有同理心的人,
但我想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人能真正感同身受、或替对方承担什麽。
在能稳住自己的前提去理解、同理亲友,我认为已经是件了不起的事了:)
以上写了好长的一篇,希望能让更多人对
心理谘商有所了解~
有问题欢迎推文,我会尽自己所能回覆 :D
※ 引述《bagaa0823 (bagaa0823)》之铭言:
: 标题可能太武断....
: 不过我的意思是现在社会风气
: 好像普遍越来越能接受去看心理医生
: 对於这样的看诊可能就像是感冒看西医,调身体看中医一样吧(?
: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讲说他有去给人心理谘商
: 虽然可能没有得到什麽很厉害的建议
: 但确实让他比较懂得判断自己的想法
: 也比较会适度放松自己,不会每次都把自己搞得压力很大
: 听他这样讲完我也有点心动....
: 最近家里的人一直给我一些"想法"
: 那些想法其实我都不想去配合,但是家人就会因为这样表现很受伤的样子
: 这样一阵子下来,觉得自己心情一直越来越低落
: 像这样的情形去找心理谘商会有帮助吗?(虽然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帮助....
--
小元谘商研修中
学习倾听。倾听你的存在,在现在、过去,与未来。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34.208.55.66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WomenTalk/M.1512052712.A.000.html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转录者: wasiku (49.218.69.68), 12/01/2017 02:23:53
已取得原作者同意
※ 编辑: wasiku (49.218.69.68), 12/01/2017 02:33:08
1F:推 Kurokisae: 是系上硕班学姊,推推:) 12/01 03:05
2F:推 J7565J: 很棒的分享!所以我也很不习惯听人抱怨,不喜欢就随便顺着 12/01 08:13
3F:→ J7565J: 对方情绪说他想听的。 12/01 08:13
4F:推 sam312: 这篇写的真是深入浅出,100分! 12/01 08:42
5F:推 dragonpin: 说的真不错!!! 12/01 09:16
6F:推 GUAVA93: 想请问一个问题~请问去心理谘商算是在看心理医生的一种 12/01 09:33
7F:→ GUAVA93: 吗?我知道台湾没有所谓的心理医师,但不知道谘商算不算 12/01 09:33
8F:→ GUAVA93: 心理治疗? 12/01 09:33
9F:推 J7565J: 心理治疗好像主要针对心理疾患? 12/01 12:01
10F:推 archie: 实务上心理治疗跟谘商我觉得没有分的太开,辅导比较容易 12/01 16:46
11F:→ archie: 分的开一些也清楚一些 12/01 16:46
12F:推 drawingyou: 台湾的身心科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开药,但心理谘商师 12/01 17:47
13F:→ drawingyou: 则无法开药 12/01 17:47
14F:推 aadoor: 1.心理治疗不限於心理疾患。2.台湾有谘商心理师,没有心理 12/01 18:44
15F:→ aadoor: 谘商师。 12/01 18:44
16F:→ aadoor: 心理治疗, 心理谘商对我而言无差异,心理辅导带有少许教育 12/01 20:12
17F:→ aadoor: 成份,以发展性议题为主。 12/01 20:12
18F:推 a030083: 我的谘商师不要我了 12/01 23:17
19F:推 GUAVA93: 所以比较多数的人觉得去心理谘商是在做心理治疗哦 12/02 01:06
20F:推 yuyhiyuy: 心理谘商心理治疗在台湾属於医疗行为 12/02 16:23
21F:推 cherryNail: 但我觉得你的c有点引导式问话,不是应该让案主自己说 12/02 20:43
22F:→ cherryNail: 出来自己的感受从何而来或是他认为怎样的方式才是上司 12/02 20:43
23F:→ cherryNail: 应该有的态度吗。应该多使用开放式问句的。建议一下而 12/02 20:43
24F:→ cherryNail: 已^_^ 12/02 20:43
25F:→ UYC: 看法和楼上相同:)但不是"有点",而是太多引导式问话了... 12/02 20:55
26F:推 Nicole17: 推!! 12/02 20:57
27F:推 beumoyi: 推 12/03 08:25
28F:推 david77321: 推! 12/03 12:43
原作者来信对话修正
※ 编辑: wasiku (111.254.195.199), 12/03/2017 16:16:04
29F:推 leamao: 多用开放式问是对的;不过c的回应是回到案主的状态也没错 01/14 08:39
30F:→ leamao: ,无论c做的是诠释还是引导,案主的回应对啊……看得出被 01/14 08:39
31F:→ leamao: 同理而且讲出更多自己的状态。所以,不同取向确实会有些 01/14 08:39
32F:→ leamao: 不同的做法,就连同取向的做法还是会有许多个人的风格。 01/14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