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Ourmovies
标题[专题] 面对中国市场 合拍片是出路还是困局?
时间Thu Jan 14 15:20:12 2016
【娱乐重击产业系列报导】(三)/面对中国市场 合拍片是出路还是困局?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19909 文/锺明非
2015年两岸三地合资电影票房
片名 资金 全台票房粗估(台币) 大陆票房(人民币)
追婚日记 中国, 台湾 8300万 4953万
刺客聂隐娘 中国, 台湾, 香港 4500万 6140万
剩者为王 中国, 台湾, 香港 3100万 6146万
重返20岁 中国, 台湾, 韩国 2300万 3.66亿
念念 台湾, 香港 1100万 1390万
风中家族 中国, 台湾 800万 278万
落跑吧!爱情 中国, 台湾 700万 500万
访问电影人一轮下来,大部分受访者的结论不外乎两种:
「台湾电影到底要不要面对中国
市场?」或者:「现在问这个问题会不会太晚?」
还是从 2015 年台湾电影票房排行榜说起。卖座前 10 名出现了 3 部操作成功的浪漫爱
情片:《追婚日记》、《剩者为王》、《 234 说爱你》,其中前两部都是两岸合资,都
是台湾明星主演,都在大陆拍摄,
「严格来讲《追婚日记》和《剩者为王》的主要资金与
幕後团队几乎都是大陆。」得艺国际总监庄启祥开玩笑说:「这两部根本台皮陆骨。」
不过这两部都是赢了台湾、输了中国,尤其《追婚日记》,12 月 4 日两岸同步上映,一
个月的时间全台湾开出漂亮的 8300 万台币,但是在大陆 4953 万人民币的成绩,只能说
差强人意,为什麽?
资深记者邹念祖觉得「 30 岁以上单身上班女郎」这个族群一直存在,她们想看电影,但
台湾影坛未能满足这群人的口味,《追婚日记》恰恰填补空缺,剧情反映了女主角在追寻
职场成就与个人婚恋之间的现实矛盾,感情上夹在浪漫艺术家与高富帅公子中,也大大满
足了 fantasy,「虽然《追婚日记》努力打造时尚大片的氛围,但我不会拿它来和《小时
代》比,《追婚日记》中林依晨的处境,跟《高年级实习生》的安海瑟薇还比较接近。」
邹念祖这麽说。
《高年级实习生》在北市票房越过指标性的一亿元超高门槛,是近几年来
最卖座的浪漫爱情喜剧,所以邹念祖指出的族群可能真的被台湾电影忽视太久了。
问题是这部在对岸叫《杜拉拉追婚记》的「高颜值电影」,演员阵容囊括台湾的周渝民、
林依晨、陈柏霖,以及韩国的 Nana,结果在大陆根本不卖座。影评人涂翔文对两岸合拍
就没那麽乐观:「我们都逃脱不了面对中国市场这件事,但这块其实没想像得这麽容易,
两地市场口味完全不同,左右逢源的电影屈指可数 。」
纯台资片《 234 说爱你》的例子颇值得参考,本片原为文化部补助 300 万拍摄的电视电
影,後来因为林依晨加入又多找到一些资金,制片决定把这部提升为电影。命运多舛,
2013 年初杀青後资金用尽,後制停摆,其间数度去中国找钱,却因为剧情「三观不正」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资要求部分重拍,耗了一整年跟中方无尽的开会改本都
未落实。直到 2014 年夏找到新的台资加入,也就是曾经出品《闺蜜》和《被偷走的那五
年》的台湾凯擘影艺,他们根据前两部成功例子,提出新的行销方向与剧情建议,再去巴
黎补拍才完成,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拿到中国资金,但中间折腾了两年。
导演张玮真提到这段艰辛过程,如今觉得都是学习:「《 234 说爱你》发行时,凯擘团
队坚持要像《闺蜜》和《被偷走的那五年》那样,用泡泡糖包装,先把女性观众吸进来再
说。」结果证明是对的,「 《 234 》第一波是晨粉捧场,然後是女性拉朋友一起看,跟
着是年纪再大一点点的女性,大概 20 底 30 多岁,网路上累积比较多好雷後,大学生进
场了。我感觉《追婚日记》也是这样,因口碑而生出第二波观众。」
中国电影工作者石秤指出,《追婚日记》和《剩者为王》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不尽相同,
但主要都和选角有关,虽然两部男女主角卖相都不错,但实际人气比起大陆艺人相对弱。
主因在大陆电视综艺兴起,人气与买气开始往综艺咖集中,「大陆综艺咖的观念已经与台
湾不同,主流综艺节目找的是电视与电影明星,这是港台明星不做的事情。」石秤说,
2015 年 11 月与《剩者为王》同档的是《前任 2:备胎反击战》,後者的综艺咖演员接
地气,彭于晏与舒淇虽然好感度够,但与粉丝互动量并没有前述演员高,因此整体宣传气
势比较弱。
「从 2013 年左右开始,
港台演员在大陆逐渐少有以前的影响力,主因在本土化节目与环
境生态已经养成,港台明星或有舶来品效果,但多数没掌握到这个风向,也不见得愿意配
合相关『生态』,因而在影响力上掉队。」某些大陆电影明星在参加电视综艺节目後人气
爆涨,Angelababy 2014 年开始上《奔跑吧兄弟》就是个例子。
关於合拍的问题,石秤认为台湾合拍起步慢,「大多数台湾导演或片商习惯作者导向的作
品,因此在讲求类型、商业化、面向市场的大陆严重水土不服。」因此也可以回答为何两
岸通吃这麽难?因为申请合拍片,卡司必须两岸演员都有,石秤在此指出台湾一个隐形的
关键心态:「
现阶段台湾创作者,并没有找到一种合理、自然的方式,让大陆演员融入台
湾电影作品。而大陆的本土作品因为知道透过配音或其他方式让港台演员自然融入,反而
变得容易接受。」但更残酷的可能是:「
近年越来越少有台湾演员能在大陆本土作品中取
得重要角色了。」
「由台湾立项的合拍片,大多可以看到某种台湾本位主义思考。」石秤观察多数申请合拍
片的公司或项目,都是住台湾偶尔到大陆出差,然後用「这种电影在大陆也能卖,那我的
也可以」之类的简单心态来操作合拍片。石秤认为,如果台湾片商一开始没有深度市场调
查,只想用合拍名义,套到「自己本来就熟悉的观众」,要成功自然难。「在大陆很多被
影评骂惨却大卖的本土片,其实有很多在地性的卖点与心理,这些不见得是外来人能捕捉
的。」
但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现象「看得到吃不到」,还是让台湾影人心底有点痒痒的,譬如到
1 月 5 日为止,《寻龙诀》上映 19 天收 15.69 亿人民币,该片总监制陈国富和编剧
张家鲁都是台湾人,是否刚好证明了前景娱乐总经理黄茂昌所说的:「台湾现在只能以个
体技术的成就被中国生态圈纳入,而不可能是两个生态圈的结盟合作,譬如中港或中韩电
影圈?」
石秤认为中台两个生态圈是可以合作的,关键在於能不能妥善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属於
自己「具有全球化特色的在地产品」,「我不清楚《追婚日记》、《剩者为王》是不是因
为做到这点而在台湾大卖,但是
按照 2015 年的影坛现象而言,相较台湾,大陆现在更有
能力制作『全球化特色的在地产品』。」石秤举例,
台湾观众这两年透过视频追看中国电
视节目的习惯已经养成,「在这些免费产品完全扩散後,文化认知隔阂减少了,下一步就
是付费观看中国电影。」
现在问「台湾电影如何面对中国市场?」其实不会太晚,首先要改掉的是自己未觉察的本
位主义心态,并从过去的「文化优势」中醒过来,谦虚面对情势已经逆转的现实,黄茂昌
的分析残酷但精准,他说:「台湾娱乐产业曾有过辉煌的一页,对中国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所以市场上既有的玩家只想着如何复制过去的风光,很抱歉,这种生产心态还是传统的
,绝对不可能缔造新猷。」
或许,像资深监制叶如芬这样走过台湾电影谷底的制片,她的感受是最实际的:「经历这
一切,现在我才知道,
继续拍下去就对了,继续拍才能一争高下,只有继续拍才会有量,
有量才有解方。」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36.225.251.102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Ourmovies/M.1452756015.A.99C.html
1F:推 cheerking: 少女也没合拍,一样赚钱,不是合拍就能赚钱,而是题材选择 01/30 08:43
2F:→ cheerking: 你如果拍一部中国的悲情城市(天安门)试试看,看卖不卖 01/30 08:45
3F:→ cheerking: 前提是你必须站在对政府有力的角度拍天安门,像侯导一样 01/30 08:46
4F:→ cheerking: 侯导就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拍228,马上大卖加拿国际大奖 01/30 08:49
5F:推 linhsiuwei: 我的少女时代也是合拍的。他的出资方来自华策影业,是 02/04 14:30
6F:→ linhsiuwei: 中国公司。 02/04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