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ur (飘飘)
看板NTUcontinent
标题我们需要的是论坛,不是审判!
时间Sat Apr 26 00:34:57 2003
http://www.pots.com.tw/weekly/current/current_4.htm
■我们需要的是论坛,不是审判!【2003/04/28/破报复刊256号】
◎中央大学女性研究社、酷儿文化研究社
日前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因提供人兽交相关资讯之连结引发社会争议,我们身
为中大学生,身为关注性/别议题之社群,身为学术网路的重度使用者,认为有
必要针对此事件提出几点我们的看法:
学术网路是否该保持纯净无性,即使学术研究用之相关性资讯都不得存在?关於
这点,我们必须先认识到,针对网路空间的焦虑,是随着近几年网路普及并向下
紮根而兴起的。在台湾网际网路发展初期,政府仅先以大专院校以上之学术机构
做为试行对象,而有所谓的「学术网路」。早期因不涉及中小学儿少族群,且网
路软硬体未甄成熟,力量也未广为人知,故社会上并无太多焦虑。後期因政府发
展台湾成为科技之岛的政策,学术网路向下推广到中小学,使得学术网路规范越
来越以保护儿童为考量,大大削减了发挥与拓展的空间。
然而,这样的趋势对台湾的学术研究发展是不利的,尤其在以人、以社会、以文
学文化为主题的社会人文领域。性/别研究容易涉及具争议性的主题,甚至性/别
研究本身就是个具争议性的学门,然而这样的争议性正是值得观察和研究的。因
此,我们需要一个宽广自在的学术空间,促使人们有充分的材料和机会,去认识
、辩论和思考各种议题。试想,在介绍性病防治的网站上,我们需要真实的患者
生殖器照片,帮助对性病有清楚认识;在民族人类学研究中,我们透过那些衣不
蔽体、性器穿刺、人体改造、血肉交织的影像,学习各种文化风俗民情;许多着
名的文学与电影,透过赤裸、冷酷、残暴的文字和影像,逼使我们去面对那些平
日我们避而不见、隐而不思的现实与成见。难道我们皆该以某些人认为「恶心、
变态、有违善良风俗」为由,将这些资讯一概从学术网路上清除?
「恶心变态」及所谓「善良风俗」,这些美学的主观感受和道德标准,是社会文
化的产物,会随时空改变,如何定义一向备受争论。怎样的表现构成猥亵?什麽
会戕害心灵?什麽叫价值观扭曲?这些问题恐怕见仁见智,而污名在这其中经常
不理性地左右我们。它使我们能以鄙斥的态度排解心中的不适,而不须去面对隐
隐作祟的尴尬矛盾。结果,我们将隐含距离甚至歧视与敌意的性态度视为正常正
当,却指控持平看待引介性的多元样貌的网站为不当并加以抹黑。
此刻,我们应检讨学术网路本身的定位。学术网路应以充分分享知识、鼓励独立
思考与开放讨论为原则。学术网路的空间,不应依照特定人士或机构的品味喜好
来规划设限。正因为学术网路有促进学术研究与教育之用意,所以更应该使其宽
广与前进,而非局限与倒退。
数十年前,若有教授在课堂上提及反对运动,可能会被控以违反国家安全。我们
现在知道,当时需要的不是更严厉的言论管制,而是改造单一独断的意识形态,
促进政治自由。数十年前,若有教师在课堂讲解安全性行为,可能被告以违反善
良风俗。我们现在知道,应该检讨的是性态度的保守及性教育的缺乏,而非不经
思考一味排挤抗拒。这次,我们又面临了同样的处境。以後见之明看来,我们不
该亟思审判和消灭,而是应该思考,我们社会中的性言论自由及性表达空间是否
充分且平等?我们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因为胆怯和不了解,而歧视打压与自
己主张或喜好不同的他人?
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系统,巩固专断单一的道德标准,使性异议人士战战兢兢,
这绝对不是强调快乐、希望、多元的社会应该有的表现,反而是欧威尔「1984」
的再次呈现。近半世纪以来,妇运与女性主义团体一直是促进台湾社会进步开放
的重要力量。然而,我们在其中学习到的性自主、平等尊重、多元包容等精神,
在这次所谓「妇团」引发的事件中却完全看不见。我们反而看到毫无反思及辩论
诚意的指控,鼓励对异己任意抹黑与歧视,以及联合威权剥夺其生存空间的意图
。这样的言论与行动,对我们的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又是什麽良好示范呢?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59.4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