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ir (大陆社向您问好)
看板NTUcontinent
标题[资料] 资优生的迷思(二)
时间Thu Mar 27 18:10:58 2003
本文原载於 2003.02.08 中国时报
为什麽没有文史资优生? ◎作者 张文翊
两年间建中资优班二位学生先後以自杀结束生命,引发社会议论纷纷,一月三十一
日黄挺豪以同学立场在时论广场发表〈别了,杜哥〉一文为资优生叫屈,并为资优生享
受特殊待遇有所辩解。反讽的是,这篇文章背叛了作者的本意,反而证实了我们社会价
值观长期以来的偏颇扭曲,教育系统结构性的助长不公平的资源分配,以及根本无能改
革的窘境。
黄文一开始,即为资优生受到异样眼光和批评感不平,甚至「不住颤抖与愤怒」,
不过这里所谓资优,仅限「数理」,而且不及其他。
当然,黄生可以说「我们没有错」。可是,当他说到「资优教育,更不是特权教育
,是一种为特殊的人找适合的路的教育」时,就错了。既然「资优教育」指的是数理资
优,所谓「特殊的人」其实就是数理资优生。接下去提到「这个社会需要菁英,需要一
个『找到菁英』的机会,而资优教育,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佳的选择」,更顺理
成章的把数理资优生设定成唯一的菁英物种,有权独享最多的教育资源。浑然不知世界
上还有他种菁英,譬如文学、艺术菁英、政治菁英。
我的孩子,刚好和黄生相反。他明显的是生物和历史资优,却属於数理「不资优」
的「贱民阶级」。在受义务教育过程,座位一定排在旁边或後面,考试後计分体罚,饱
受老师和数理资优生的鄙视,加上「笨蛋」、「废物」之类的言辞羞辱,尊严荡然,人
权受侵。在历经国小、国中教育的折磨之後,负笈美国。读了三年高中,现已进入欧洲
史高级班,上一年的英文老师说从未见过英文进步如此神速的外国学生,现在的英文老
师则说他是教书三十三年来所见最有天赋的孩子,论文水准远超过高中程度。我这麽说
的目的,不在炫耀而是控诉。
我要质问我们的教育系统,为什麽容不下这样的孩子、践踏这样的孩子?为什麽有
数理资优教育,却没有文史资优或其他资优教育?为什麽文史资优的孩子非得孤身离乡
背井、通过严酷的异国语文的考验,才有「找到适合的路」的可能?更不要提一年一百
多万台币的费用,台湾的所谓「资优教育」,难道不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极为「特
权」的吗?
去年夏天,有幸见到後殖民主义巨擘哈佛大学教授荷米峇峇(Homi Bhabha),谈到
个人秉赋和教育,他的夫人说他连乘法也不会,多亏英国教育体系容许他十五岁之後永
远不必碰数学!成就了声蜚国际的人文大家。
值得深思的严肃课题是,为什麽一个「数理」资优生会如此自我中心?黄文在结论
中宣称:「无论风风雨雨,我们的『立场』始终如一----而且将『传承』下去----这是
一条与众不同,却『无比正确』的道路。」(双引号为笔者所加)这话透露的正是理查
.罗逖(Richard Rorty)所批判的「知性的傲慢」。依罗逖的分析,这是出於「科学主
义」(或称实证主义)意识形态。「知性的傲慢」是随自然科学的兴起而出现,自然科
学如生物学、物理学,成了知识的绝对标准。在实证主义者眼中,科学理性是最高典范
,自然科学家体现了人类最高道德,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而社会科学和人文学者就只能
是第二等、第三等公民。此即「知性傲慢」的原委。
我们不能深责他的傲慢,但要指出以「科学主义」为尚的教育,固然可以培养出「
专业科技人员」(technocrats),然而任何完整健全的国家社会却不是只靠科技人员就
撑得起来的。
教育改革,应该从这里改革起。
(作者为《当代》月刊发行人)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