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max (空空大师)
看板Economics
标题Re: [问题] 关於规模报酬
时间Sun Jul 31 16:05:32 2005
※ 引述《soun (峰儿)》之铭言:
: 不是这样子弄得啦,哪有设成a,b是q的函数就了事,可以设成这样子要有逻辑,
: 不是随意设定。假如经济学那麽简单,我也不用学得那麽辛苦。
: 其实我已经把答案隐约的说出来,你要有U型的长期AC曲线,必须要有
: 两股力量,一是使平均成本下跌的力量,这已经说明了生产函数需要具有
: 规模报酬递增的特质。二是平均成本上升的力量,这表示生产函数需要具有
: 规模报酬递减的特质。也就是说你要推出U形平均成本曲线,生产函数要有这
: 两种特性同时存在。我没有特别去导这种函数,但是我猜把规模报酬递增的
: 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做个线性加总,可能可以推导出U型的
: 长期AC曲线。
我认为(猜想),
想推导出U型的LAC线,而将两个特徵不同的生产函数作个『线性加总』,
将会有所困难。原因在於线性系数的设计若为外生某常数,
那麽,计算上虽然相较於『内生』的『线性系数』容易掌握,
但在『整个』生产函数中,我们在做『要素选择』过程下,
是两类生产函数的要素都同时在动,我们无法掌握那边力道较大,
也就无法掌握LAC先递减,後平缓,再递增的过程,这样子容易发生问题,
而『外生』『线性系数』的经济意义也很可能会有问题。
如果说,线性系数的设计为内生,
那麽,无论是计算上与经济意义上,应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性。
我依循您的看法,做了个修正,初步的想法是:用分段函数。
某一状态S1下是规模报酬递增,
而另一状态S3下是规模报酬递减,
状态Si是产量q的集合,S1={q: q1>q >0}, S2={q: q2>q>q1}, S3={q: q>q2}
自然地,在做要素选择的过程中,
这样的设计,应该可省去两类生产函数的要素『同时』在动的麻烦。
然而,在这样的模型设计下,
关键位置:S3,S2的临界点,S2,S1的临界点,(即q2, q1的内外生决定问题)
也可能会有经济意义及数学处理上的问题,我还没仔细想,
若你觉得有讨论的必要和讨论的价值,我们再一同私下讨论。
(嗯,若有其他先进已经看穿了我错误的想法,也来函指正一下吧。谢谢。)
: U型的LAC曲线经济逻辑和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先递增而後递减的经济逻辑
: 类似。当厂商在调整经济规模时,刚开始可以使生产要素间的搭配更具效率,而
: 使平均成本降低,这种情况总是会有个极限,随着产量提升,LAC线会反转开始递
: 增,挺合乎直觉。
: 峰儿^^
--
"经济学家是这样一种专家,
他明天就会知道,为什麽他昨天预言的事情在今天没有发生。"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2.145.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