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leta (忙碌中~~~)
看板Diary
标题阅读偶感
时间Wed Oct 7 00:05:01 2009
同一块大陆上,相同民族在不同区域中各自发展出不同的语言,也有相同的语言中在
不同的地域在音调上及语意有着显着或些微差异。根据声音强弱频率等,生物们都各有其
传达讯息的方法,让同类知道食物的位置及行进方向,以及对可能面临的危险提出即时的
警告。没有研究过其他物种在这方面的行为,不敢断定在牠们的世界会不会有类似人类─
「哩卖邀共台意,哩丢嗯细台完郎」,这种心胸狭窄的言论,不用说会认同的人眼界可见
一斑了。
父母亲来自中台湾,在台北独居工作相识结婚的他们,经过多年还能操着流利的台语
,但对於我们这些孩子并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说台语,我们也就对於台语、国语并不会觉
得特别排斥,只是会偶尔应着社会主流稍稍提说,「哩细本省郎哩卖邀台意就GEN笑」。
从小到大,从来不用台语的发音部位,也没有绝对要说的必要,父母亲用台语,我们小孩
用国语回答。在台语问国语答中,也许听台语没有很大的问题,讲起来却十分吃力也极为
不标准,大大降低我以台语说话的意愿;但小时候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排斥过台语,那个时
候是对父亲的粗俗的言语感到不悦,老是用台语在问候人家老母的关系,才有点讨厌台语
,除此之外,我还真没有对这个语言有什麽意见过。而且打从家里有电视机时,叶青还是
杨丽花的歌仔剧、黄俊雄布袋戏,无论是河洛音还是北京话,都是我们这些小孩的娱乐节
目。
在学校的书局内打发些时间。离座椅最近的书柜中,架上摆放的都是社会相关的书籍
,试图从中找出一本没有催眠效果的书,瞄到一本孙康宜女士的着作─「走出白色恐怖」
。对作者不熟悉,纵使知道当时的受害者不只有台湾本省人,但此类着作,总是会让人直
接联想,是不是又是在强调台湾本省人怎麽受伤害。为了不要有先见为主,而有了一探究
竟的想法。
这本书写了很多作者关於儿时开始的回忆,在她经历的人生岁月中,对於228相关事
件的所见所闻。作为一个父亲是外省人、母亲是本省人的第二代台湾人,加上幼年时期是
在大陆上过的,曾经说过标准的北京话,以及来到台湾读小学後学会流利的台语,反操着
一口台湾国语。她的父亲在228事件中庇护本省人,而遭受到逮捕,在那个时代,还有许
多家庭也是这样,只要有反叛的嫌疑,接下来的日子就永无宁日。在这个政权的统治之下
,血统和口音一时间让人变得复杂起来,尤其在推行说国语的时候,作者曾经为此感到困
扰,明明她也流有相同的血液,却因为语言而有了些许隔阂。
我在想如果人们都是纯种台湾人,都只说一种语言,也许要去排斥另一种语言和血统
,也许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把人家祖宗八百年前的烂帐都推到他的倒楣子孙也无所谓,
但当自己也流有相同的血液时,似乎就很难了,因为这样算来算去,最後会清算到自己?
所以整件事才会如此复杂?要算,一国的人民又不都会做相同的事,任何事情都不该扩大
成种族或国籍,要去算,也就把罪归到犯错的个人就好。
虽然我只看到一半就被要打烊的店员赶出去,但是大致上作者的想法我都挺认同的,
她的生活背景使致她对语言并不会存着一种排斥,单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沟通的管道,不
是区分是不是这块土地人民和分出高贵贫贱的标准。如果还有人是这麽想的话,不会觉得
自己还甘愿活在过去的高压统治,还有自以为是的种族情结?现在出国再也不是少数人的
专利,与国际的交流都已经如此频繁,只能说,会支持那种言论的,他的世界真的很小,
一直活在井底还不自知。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4.32.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