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suretime3 (...)
看板Buddhism
标题Re: [问题] 执着与妄想
时间Mon May 22 14:45:17 2006
注意: 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若有大德发现学生作波旬说、入魔知见,
万望大德体念芸芸众生迷闷苦恼希求解脱却不得其便,
能够及时发文於版上纠正其偏,
俾令迷途知返、身心安适、待机缘足则自证无余涅盘,
学生感谢您,学生敬佩您!
------------------------------------------------------------------------------
※ 引述《garbo (有PTT真好)》之铭言:
: ※ 引述《gulity (Happy)》之铭言:
: : 最近接触到一点佛法
: : 想请问大家佛法讲究放下妄想 执着 心里头自然就会清净
: : 嗯 个人才疏学浅 认为这是个放下妄想与执着之後的结论 而还未能领悟该"如何"放下
: : 想请问大家应该如何做呢??
: : 举个例子 个人在面对爱情的态度时 总是容易钻牛角尖 走进死胡同
: : 现在已经分手 仍然会想要是当时尚未分手 那麽现在的情况会是怎样
: : 中间我们会有如何的回忆 将来会有怎样的想像产生
: : 即使时间已经过了一年 喜欢的感觉到现在还挥之不去
: : 导致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胡思乱想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妄想?
: : 又会不断心思放在同一个人身上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执着?
: : 想请问各位该如何是好呢??感谢大家
: 胡思乱想,心中不得安宁,就算妄想..
: 不过你能体会那是不好的想法,已经跨出第一步了
: 因为人很难有自知之明,往往做了不对的事还继续做
: 一而再,再而三,不断轮回..
: 要能放下,必须依靠修行
: 修行就是要修正错误的行为,化恶业为善业
: 多念经书,体会经书,并将之实行在生活中
: 例如,打妄想时,想起经书所言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 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 或是多念佛号,心自然清静许多
: p.s不知有没有人在看华藏电视台净空和尚讲经..
: 我常常在看,我觉得对我帮助很大..
末学认为,
首先您应思索的是,您为何要读佛经?您为何要读佛经?
若是您为失恋而苦,想求解脱,故读佛经,
以为口诵诸佛经便可以除妄想,口诵诸佛经便可以得解脱,
末学认为,您不必读佛经,赶快再去寻找另一个男(女)朋友,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找不到麽?再努力找找,或者去婚友社,或者去找算命师问一问,或者等待时机。
但是此法并非上策,就算您找到新欢,您仍究受情爱而转,仍是贪爱心不减,
甚至不减反增,实是落爱见坑!按楞严经说法:「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末学先与您相互戒勉:万万不可以少为足、以渐为常,不可不慎!
末学深深感激 bbc0900大德 之提点,令末学及时悟知自己曾入魔着相、引人落爱见坑。
若是您心中有疑惑,您欲明了大乘佛法真缔,故读佛经,
以为口诵佛经便能明了大乘佛法真缔,以为读遍如来大正藏便可以入佛知见,
末学认为,您应警惕於弘忍大师所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末学试言,凡人念佛号求清净,念佛经求解脱,
便是口说般若却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嘴巴说自己正在吃饭但是肚子却仍饥饿的咕噜噜响。
万缘放下,百物不思,堕「空」却不自知,尚且自以为般若。
今以人之肉身得读诸经书,实是享受着数百年来所累积之福报之故,
待得福报享尽,复受轮转。
您今正为失恋而苦,浸淫烦恼妄想中,纵然读佛经而烦恼似乎消灭,此法与外道无异。
读佛经无异外道?
末学试言,不识本心却拘执於口诵佛经耳闻佛经意想佛经,则无异外道。
何谓外道?离道而行者,是为外道。
弘忍曾唤诸门人:『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
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口诵佛经, 耳闻佛经, 意想佛经而希冀求得解脱,则与求福田无异。
慧能:『外道所言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您口诵佛经耳闻佛经意想佛经,而於对方妄想灭,是您意中佛经生, 而您意中妄想灭;
待得回归日常作息,再见以往所思念之他(她)或与他(她)相关之物事,
则您意中佛经灭而您意中妄想生。
末学试言,以为口诵佛经,耳闻佛经,
不出於六识而以六识诵经闻经想经便能去烦恼得菩提而入佛知见者,
此法门无异外道。
是故弘忍言之:
「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是故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您若以为读佛经便能除妄想,则与神秀所作之偈无异。
是故弘忍示之:『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
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於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自性也。 』
如您所言:「佛法讲究放下妄想 执着 心里头自然就会清净」,
末学试言,如您所言实非大乘佛法真缔。
佛法是不二之法,迷觉不二,妄想与菩提不二。
无放下,无提起,无清净,无非清净。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
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以诸因缘,世界相续,
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
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
因此虚妄终而复始,故有轮转。
末学认为,您若欲明了大乘佛法真缔,应当先寻思您的妄想究竟有那些特点。
何谓妄想?一般而言,起源有六:眼,耳,鼻,舌,身,意。
其实非仅六种而已,便如诸神通若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之类,亦属妄想。
末学提供您二条方便法门,按此法门深入以渐渐了解自己之「众生相」,
待得您的机缘成熟,您再读佛经,便能入佛知见。
须知,佛经佛经者,实非天上掉下来,亦非地上生出来,亦非无中生有者,
佛经佛经者,只要您能识得自性般若,您一样可以笔书佛经,
而且您所撰写的内涵亦能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之佛经无异无别。
正因如此,释迦牟尼佛谓:「众生皆有佛性。」
末学故言:「众生佛性皆能撰写诸佛经。」
您若欲明了自己之「众生相」,可以这般:
1.读卜筮之书,读算命之书,读看相之书,读心理学之书,读星座学之书,
读各式各样「研究人性」之书。
因为,您首先要明白之人,便是您自己。
末学试言,若您没有自今日开始用心,累积至少数个月的自省功夫,难以成就。
若您的自省不能回溯既往至您就读小学及读中学时期,亦难以成就。
2.读基本佛学知识,何谓六识?何谓六尘?何谓六根?何谓十恶?
何谓四圣缔何谓八正道何谓三十七道品.....。
您可以去火车站,或华严讲堂,或诸结缘处,
寻找一本轻薄短小方便随身携带又有附注释的『金刚经』,开始入门。
里面的注释会把一些基本的佛学常识用浅显的白话讲出来。
等到一段时间以後,您自然能分别出那些内容是大乘佛法真缔,那些不是。
须知,迷觉不二,妄想与菩提不二。
如您所言: 个人在面对爱情的态度时 总是容易钻牛角尖 走进死胡同
现在已经分手 仍然会想要是当时尚未分手 那麽现在的情况会是怎样
中间我们会有如何的回忆 将来会有怎样的想像产生
即使时间已经过了一年 喜欢的感觉到现在还挥之不去
导致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胡思乱想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妄想?
又会不断心思放在同一个人身上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执着?
您首先便可试读末学前面所言之卜筮一类之书,先思索自己,再思索您心中的他(她),
思索您平日为何而喜,为何而悲,为何而有诸种情绪变化,
於此同时,也思索您心中的他(她),为何而有诸种情绪变化,
您的思索必须从生活上的各种细节处着手。
请注意,所言「思索」者,实非用脑思索,用眼思索,用心思索,
您必须花上一段时间的浸润,细细用「心」体会,细细用「心」探究,
乃至於可体会的「心」,可探究的「心」,亦渐渐的无有纵影。
待得时机成熟,您不求他心通却自有他心通之能,
日常生活中,您只须瞥见他(她)一眼,或只听他(她)讲一句话,
您便能知其喜否?怒否?乐否?心情何如。
更重要的是,您亦能知晓自己为何有诸种情绪变化。
末学试言,
欲读佛经,请先从明了自己开始。
欲明了自己,请先从反观自我的情绪变化开始。
欲反观自我的情绪变化,请先从每天每天的生活细节上着手。
弘忍大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末学试言:「不明了自己,纵然读遍如来大正藏,
亦与那群只读熟高中课本的高中生无异。
所不同的是,读熟高中课本的高中生可以考上理想大学理想科系,
将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过着比较安适的日子。
读遍如来大正藏却不识本心之人,
花众多时间读佛经,很容易耽误自己的学习与工作,
将来可能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过着比较勤苦的日子。
当然,或许读遍如来大正藏之人可以学会诸神通,或者熟练於讲经说法,
然後藉此赚钱谋利,也是可以过着比较安适的日子。 」
末学学佛尚浅,深恐行文不周延,故引如後元音上师之文章供诸君细读体会: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_content.html#intro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_1.html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_2.html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_3.html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_4.html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_5.html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_6.html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66.45.170
※ 编辑: Leisuretime3 来自: 203.66.45.170 (05/22 14:59)
1F:推 haryewkun:大推本文。这篇无疑是正确解答,可惜能够理解的人不会多 05/22 16:14
2F:推 blueryan:^_^ 05/22 18:45
3F:推 bowar:一楼有些许的我慢~~ 05/22 19:54
4F:推 Uchiha:什麽是楼上所谓的些许的我慢? 05/22 20:37
5F:推 weedinwind:好文!借存。南师也说:要学佛先学做人@@ 05/22 23:01
6F:推 ForEase:凡夫都有我的嘛... 05/22 23:40
※ 编辑: Leisuretime3 来自: 203.66.45.170 (05/22 23:44)
7F:推 benchen:鄙者认为:无论未何读佛经都没关系,那是起因,input 05/23 10:18
8F:→ benchen:若读经之後开始发现佛法精妙,细细思考,得大智慧 05/23 10:19
9F:→ benchen:这样的结果也不差阿!!用种种方式,令欲入佛智,无妨 05/23 10:20
10F:→ benchen:难陀一开始修不也是因为贪图天人之乐?总有各家因缘 05/23 10:21
11F:→ benchen:先认识自己,那即是悟得本性,悟了干麻还看经典? 05/23 10:22
12F:→ benchen:看了经典,细细思考,原来是这样子,那也不错ㄚ!! 05/23 10:23
13F:→ benchen:熊十力也是读了唯识论才开始接触佛教,还写了新唯识论 05/23 10:23
14F:→ benchen:一切众生各自有因缘,重点是观後起修,经典读了要实践 05/23 10:25
15F:→ benchen:否则读再多精典也只会打嘴炮,讲一堆规矩,没有实证 05/23 10:26
16F:→ benchen:最後一句,佛法很平常,只是因为太平常,我们看不到忽略了 05/23 10:27
17F:→ benchen:没必要搞成很难接近,那不给方便怎麽引渡来人? 05/23 10:27
18F:推 rainsmilech:嗯嗯 我个人比较赞同 benchen大的说法^__^ 05/23 20:36
19F:推 busa:谢L大~深感惭愧! 弘忍大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05/27 12:03
20F:推 busa:ben大说的也很契合现在的人;现在有多少人会 能先反省自己? 05/27 12:06
※ 编辑: Leisuretime3 来自: 203.66.45.170 (05/30 13:45)
※ 编辑: Leisuretime3 来自: 203.66.45.170 (05/30 15:06)
21F:→ Leisuretime3:注意: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05/30 23:59
22F:→ Leisuretime3:末学尚未入无修无得无证之阶段, 末学所言谨供参考 05/31 00:02
※ 编辑: Leisuretime3 来自: 203.66.45.170 (06/13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