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uddhism
标 题如何将八正道行於日常生活当中
发信站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Thu Dec 15 22:59:07 2005)
转信站ptt!Group.NCTU!grouppost!Group.NCTU!Lion
如何将八正道行於日常生活当中 1.
芸芸泷生,滚滚红尘,钞票、股票、选票、饭票‧‧,家事、国事、天下事,身为一个佛
教徒生活在这纷扰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当何以自处?幸好佛陀对於弟子在生活中,对身口意
三方面行为上开示了八正道,只要按照这些要求实践,就能舍离贪、瞋、痴,获得究竟的
解脱趋至涅盘及获得现法安乐利益。
八正道者,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盘,故名为道。八正道就
是四圣谛中的「道谛」。八正道(梵语 rygika-mrga)为,正见、正思惟(正志)、正
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八种求趣涅盘之正道。又作八圣
道、八支正道、八圣道分、八道行、八直行、八正、八道、八支、八法、八路。乃三十七
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盘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
於杂阿含佛光版七九五(七八三)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
诣尊者阿难所,问讯已,退坐一傍,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
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
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於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
阿难答言:「婆罗门!为断故。」
复问:「断何等?」
答言:「贪欲断,瞋恚、愚痴断。」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
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
定。」
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
我们如能依止此八正道而行当能不行偏邪,而行於正道上。而使我们的生活具足戒、定、
慧,持之有恒地力行,在当今的生命中不断的破除心理障碍以及贪、瞋、痴等等习性的束
缚。从发展道德品行(戒),内观培养精神集中(定),再以戒、定做增上缘,透过直观
悟证真理(慧),这样才能获得现法安乐利益,到达解脱、趋至涅盘的终点。
(一)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思想观念。
知见指引我们行动的方向,使社会一切文明活动、经济、生活导向任一可能的趣向。如我
们的知见正确,当可使我们人生方向正确、行动正确,使我们达到好与善的目标,及整个
社会便是安和乐利。知见不正确偏邪,将导致方向不正确,及产生错误邪恶的行为,不但
好与善的目标不能达成,将使得整个社会便充满纷乱不安。可见知见正确有多重要。
在杂阿含经﹝七八五﹞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正见?谓正见有二种。有正见,是
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无取,正尽苦,转向苦
边。何等为正见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
受後有,是名世间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
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
於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
苦,转向苦边。」
此经内容就是说明正见有分「有漏」正见与「无漏」正见两种。也就是说正见有世间
与出世间正见。
一般人在世间的知见能合於法令、公共秩序、善良风俗习惯、乃至合於儒家思想的道德标
准、及行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就算有了正知正
见。但是我们身为一位佛教徒,除了有此世间「有漏」的正见更要有出世间「无漏」正
见。那麽何谓出世间「无漏」正见呢?
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
世,有父母,世有真人(阿罗汉)往至善处,去善向善,於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
另经云:谓人修无漏道,见四缔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
要知我们佛教徒,除了要能行善救济苦难的世间「有漏」善法,更要有上求佛道的出世间
「无漏」正见。也就是我们要透澈了解苦集灭道四圣谛,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
(阿罗汉)往至善处,去善向善,於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明白有因缘果报、缘起性
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知人人有佛性只要透过修行你我皆能成佛、行中道不偏执外道的
常见与断见、要知诸法无常,故一切常在变。诸法无我,故非我所能欲,只有因缘扮其
份,缘起缘灭任运转。要常提醒我们自己身、口、意皆能造作善与不善的业力,不可不
慎。唯有将身、口、意安住在泷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之上,也就是行十善、戒十
恶、行无相布施、放下执着、行住坐鎆能与(空)中道相应,放大心量行六度万行,必能
成就佛道。
同时要知道正见为八正道之首,它正引导其後面的七个正道,正志、正语、正业、正命、
正方便、正念、正定,遂一开展与完成。
如杂阿含七六○(七四八)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日出前相,谓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前
相者,所谓正见。彼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定
正受故,圣弟子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弟子得正知见:我生已
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若无正见也就是以「无明」为前相,就是说对事实真理不清楚,而依颠倒观念为因时,就
会在生起恶不善法时,不会有惭愧的心生起,若无生起惭愧的心,就会随而生起邪见。邪
见生起相继的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就随着生起。为什麽呢?因
为邪见就是观念错误,观念若错误,一切的行为也就会随着错误。所以说,邪见生,邪
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就随着相依而生起。人若是误认邪见为正
见,当然就不会生起惭愧之心,没有惭愧的心生起,自然就不会有忏悔之心,没有忏悔之
心就不可能想要去改善恶不善的行为,没有改善的意志,就不可能去改变习性。要改变恶
不善的习性,就必须要有「光明」的正见。
如杂阿含七六一(七四九)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明为前相,故生诸恶不善法。时,随生无惭、无愧;无
惭、无愧生已,随生邪见;邪见生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
定。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
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
欲、瞋恚、愚痴。如是圣弟子得正解脱已,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二)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别、正觉或谛念。即谓无欲觉、恚觉及害觉。凡有所思,
不离佛法,皆无邪曲,称为正思惟。或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
是谓正思惟。
地藏经有云:「南阎浮提泷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故一般人的思惟,妄
想纷飞,由妄想发动身、口、意而造作种种业行,而致流转於六道。若能照见四圣谛、无
常、苦、空、无我,行於中道实相,当能所思所念,离一切恶法、邪执。能思一切善法,
及使意业清净。也就是说,对於佛陀的根本思想,已经持有正确的见解,就必须来力行实
践,实现消灭无明圆满正见。要实现消灭无明完成正见,在力行上必须要有次第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身口意三业,正志﹝正思惟﹞就是属意业,正语是属口业,正业是属身业。
在身口意三业中,意业是三业中之首,意业正确身、口行为就正确了。同时我们对佛陀的
每一句教法,都必须用心思惟,这样才能了解佛经那些是了义说,那些是不了义说,并了
解佛的真实意,这样我们才能襥实受用与获得法益。所以说,正见、正志是属闻思慧的方
面。
要知我们动了守五戒的思惟念头,我们就能趋向人道。动了不守五戒思惟念头,就可能趋
向畜生饿鬼地狱道。动了行十善思惟念头,我们就能趋向天道。动了清净行的思惟念头我
们就能趋向解脱。因此我们在,行、住、坐、卧上,应常撺泷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
意之思惟念头,这样才是正思惟。
(三)正语:正语,又作正言、谛语。即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正直、清净的语
言,远离口四过、大妄语、戏论、及诽谤正法等口业之过失,即称正语。亦谓人以无漏智
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话不可不说但避免妄语、避免背後中伤或诽谤他人,也要避免用粗恶的言词及避免无益的
闲谈。语言可害己害人,也可利己利人,不可低视了语言的力量,端看我们如何的运用语
言。有时语言所造成的伤害,是比刀、枪、棍还来得深痛,一句温馨的话也有可能会化解
一场悲剧的。如能发展自利利他,社会人人生活便能和谐,我们应该要积极的避免恶不善
的语言,而时常口语不离一切善法。我们万不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即恒加指责怒瘗。应
该反躬审视自己也是凡夫尚有许多缺点。证严法师说得好,「缺角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
杯口就是圆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缺点,则每个人都是好人。不要两舌搬
弄事非,这会讨人厌。有时候一句戏言、玩笑话语、或是取笑别人,也会造下不可收拾的
因果,在佛经便有「一句戏言而堕五百世猴身」的例子。尤其不可犯大妄语,这可要负很
大因果。
(四)正业:正业,又作正行、谛行。即离杀生、不与取等。即所作所为皆是正当、清
净,乃至梵行清净不銁三毒。亦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住於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
之行,是谓正业。
「业」是种子,延续过去也造就未来,是一切作为所造的结果。「业」是一种驱动力的
因,遇缘会造就未来果。善的业能感善的果报,恶的业能感恶的果报,清净业能趋向解
脱。因此我们要身不造杀生、偷盗、淫三种恶行。正业是关系到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财
产的尊重及对他人私权名节的尊重。生命对一切有情来说都是珍贵的,所有的生命都恐惧
死亡,我们要爱惜他们不可杀害他们。我们不应该藉由诈骗、偷盗或暴力强取他人财物,
这些都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人人都有私权名节,不应该犯通奸及避免不正当的性行为。断
邪淫对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是相当重要的。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起
贪、瞋、痴,一切行止,皆是清净无邪,更要积极行清净善业、自利利他。
(五)正命:正命,又作谛受。是从事正当的职业,即舍咒术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饮
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之具。另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
因为泷生为了活命,为了活命就有动作,有动作就会产生业。善业与恶业,无论是幸福或
是罪恶,都是由於泷生有生命的存在,才会造就这些善恶业。因此我们虽然为了要活命,
但为不造恶业而招致恶果,当行正当职业。就一般人而言,只要不违背法令、公共秩序、
善良风俗习惯、乃至合於道德标准的生计,就是正当职业。然而身为一个佛教徒,不仅如
此,而要从事清净、不违背因果的职业,并远离1.诈现异相2.自说功能3.占相吉凶4.高声
现威5.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以求利养的邪命。
也就是不违犯道德及法律,以正当的手段去谋求衣、食、卧具、医药等生活上的需要,不
可使用如诈骗等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正命是一个人在不违背道德、法律原则的前提下谋
取生计。不从事杀生的事业,如屠宰业、渔业、畜牧业…,爲业如酒家、妓院….,令人
堕落的行业如酒廊、舞厅…,不从事酒肆业等不良因果的行业。
(六)正精进: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正治、谛法、谛治。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
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精进。
正精进或正方便是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意思就是有持续积极的心,勤勉上进永恒不退
失。正勤世间八正道,增上善学使善根具足。何谓是善根?例如能分别善恶、惭愧、不放
逸等。有善根具足必须还要在向上正勤增上信学、增上戒学、增上意学﹝正定﹞、增上慧
学、增上正解脱学,完成解脱知见。也就是知见正确了,还要精纯专一、勤修戒、定、
慧、六波罗蜜,志趋菩提、涅盘。
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当以正见为思惟,正念精进达成你的目标。在修行的道路
上,应发长远心、精进心、专心於菩提道上,成就佛道。更要有魄力,在这一身中,修小
乘谂最少要证初果,修大乘者至少也要明心见性,念佛也要达事一心不乱。每天至少要花
部份时间於修行方法上,持之以恒,久必有功,则成就佛道必指日可待。
(七)正念:正念,又作谛意。即心不散乱,意不颠倒,即为正念。小乘以自共相观身、
受、心、法等四者。大乘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进止涅盘,是
名正念。
於修阿含行者「正念」,那就是随观身口意,行住坐卧悉明觉的念住在身、受、心、法四
种上面正念觉知。「正念觉知」的培养,是属完成果智的不二门,正见、正志是属道智,
先要有道智﹝正见、正志﹞然後依道智﹝方法﹞力行实践完成果智。要具足有道智必须要
依正见、正志﹝正思惟﹞,要完成果智﹝证智﹞必须要力行实践正念觉知。「道智」就是
具足八支正道的智见,果智就是证智,也就是成果的意思,已经具足体验到四圣谛﹝苦、
集、灭、道﹞到达解脱知见了。
於大乘行法,乃为思惟系念戒、定、慧,以五停心方法达成正念。即在事上,只起善念不
起恶念,常起十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死、念息、念身、
等。念一切善法,是为正念。於理上,修一切善,不执一切善,由有念归於无念,无念即
是究竟正念。
因此我们在行住坐卧乃至工作,每个念头、每个动作,都要能保持清清楚楚,少起妄想。
时时将念头安住在泷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之上,也就是行十善、戒十恶、行无相
布施、放下执着、行住坐鎆能与(空)中道相应,放大心量行六度万行,必能成就佛道。
(八)正定:正定,又作谛定。心达到寂灭境界,即是正定。小乘即谓离欲恶不善之法,
成就初禅乃至四禅。大乘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朖,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
定。
大多数人,心与念都无法统摄在一撺,这就是凡夫日常生活中所养成的习气。定力,定是
修禅证心一境性的力量。若是无定就没有定的定力,没有定的力量就会随习性反应游走。
虽然知道这件事不能做,但做不了主还是做了,做了以後後悔,不断的做、不断的後悔,
这都是没有定力所引生的。正定主要是着重於「持守觉知的心念」,这才是八正道中「正
定」所重视的。正定并非只是专注而已,是精神专注在「定相」保持「正念觉知」。不仅
心寂静不动,还要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能够寂照一如、定慧等持,当下这念心就是正
定,就是菩提、涅盘。
结语:
世尊说偈言:信戒为法轭 惭愧为长縻
正念善护持 以为善御者
舍三昧为辕 智慧精进轮
无着忽辱铠 安稳如法行
智士乘战车 摧伏无智怨
可见此分说为八个正道,但其实是相依相缘的,八正道要由「理」而「行」,由「行」而
彻「理」始能完成,两者是相依不离的,因此八正道是属事行,空性中道缘起法是理观。
正语、正业、正命,这三支是属戒的方面而言的。从八支圣道中就可看出,戒定慧是相依
相成的。虽然分为戒、定、慧三种,但它是相依而行,并非是偏修一种。也就是说,持戒
要先具备正见的智慧,修定也要具备戒清净及正见的智慧,修慧也要戒、定具足。戒定慧
从文字看起来是三项分开的,其实是相依不离的互助互补,因此被称为三无漏学。
在生活中保持正见,没有训练正念是不能完成正定,没有正定就难力行实践完成正见的生
活。正念、正定、正见都必须相依相缘才能破邪见;破邪见以後还要在行住坐卧生活中,
时时的保持正念觉知,并非破邪见以後就放逸了。要改习性不是那麽简单,因此从正定中
直观体验到身心非我後,也要在行住坐卧的生活中,保持正念觉知的训练,到达熟能生
巧,才不会再引生邪见。正定并不是一定只有在坐禅时才有正定,最好能在行、住、坐、
卧当中保持正念觉知,能保持正念觉知就是正定。名色分别智已经完成了,就如实的体验
到身心的实相了。实相是指身心的自然真实状态。完成此身心分别智之後,就会改变过去
无明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妄执身心为「我」引生烦恼,这种状况已经存在非常久的
时间了,所以要到达证悟身心无我的智慧,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说修证初果最难,
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前面所说的正见,是修行人必须要有的正确观念,虽然观念已经具备了,要如何落实
正见才是重点。有正确的观念﹝正见﹞了并不是就完成了,有正见可以说只是具有八支圣
道中第一支的完成而已。何况要实现正见就必须要实践力行,要实践力行这些正确的观
念,必须要有正确的意志﹝正志﹞,时时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观念,这样才能完成没有
贪、瞋、没有害人之心。
「正勤」要和「正念」保持密切的关系,否则就难有正勤的效果了。正勤是为了要实现理
想﹝正见﹞的正当努力,完成正定到达心解脱。
不论此身体处於何种的状态,要按照状态清楚的觉知,也就是身在那里心在那里,保持正
念,正知身、受、心、法。若失去了正念、正知时就失去了念力。没有念力就随着无明习
性颠倒妄想,引生种种忧悲恼苦。一切烦恼都出自於身心,若不向身、受、心、法如实正
观,就不知身心是无常、苦、无我,因此染着身心为永恒的我,生起贪、瞋、痴引生忧悲
恼苦,因此就不知依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
八正道中的正定保持正念觉知是重要的。正念觉知的所缘目标必须以身心现象为所缘,因
为如实正观身心是直接觉知到的,不需要经过一般思惟、推理、判断的粗糙思想过程。虽
然思惟法义到达对法义的知见是重要的,但只有法义的知见是不足的,必须去力行如实正
观体验完成果智,然後也要保持内心清明的觉知,使念念觉知在涅盘所缘上,完成厌、离
欲、灭尽贪、瞋、痴、忧悲恼苦。
因此要知缘起性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因缘和合能生万法。身、口、意皆能造作善与
不善的业力,不可不慎。六道轮回、十法界、解脱、西方净土、成佛,全在这一有觉的
心,以此正见并起正思惟。将身、口、意安住在泷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之上,也
就是行十善、戒十恶,而行正业、正命。行、住、坐、鎆、作息、撺心动念,都要随时训
练保持这个觉性清清楚楚。常训练定於此如如不动、历历分明的觉性,不起第二念。时时
注意不要随妄心所转,保持正念。解知要能行,发长远精进心,才能成道。培养加强止、
观的能力,才能止於净念,不为妄念牵引而入轮穽。有敏锐的觉察力,才能了知心内微细
的无明,才能断无明,永断有漏烦恼。
行住坐卧守中道、知因缘果报无住而生心。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勤修三十七
道品可成就阿罗汉道。再加上求佛道,下化泷生,行六度万行,可成就佛道。
2005.11.23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