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a 板


LINE

教授:甘丹赤巴法王日宗仁波切 中译:如性法师 (1)98年2月21日 下午 高雄 文殊怙主,三界法王宗大师,曾经在《菩提道次第摄颂》有提到:「发心乃为大乘道 之梁,菩萨广大行持之根基。於二资粮犹如点金漆,摄集无量善聚之福藏。佛子勇士如是 了知己,执持菩提心宝为心要。瑜珈行者我亦如是修,汝求脱者亦应如是行。」佛陀所宣 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总摄在《三主要道》当中。而《三主要道》里,菩萨们最主要修持 的,是以菩提心为主。如果一个行者在修学大乘法时,能够生起殊胜的菩提心,他具备有 什麽样的胜利,什麽样的功德呢?首先在偈颂当中提到了「发心乃为大乘道之梁」,在修 学大乘道时,如果能够生起菩提心,它就如同是大乘道的根本,如同是大乘道的核心,如 同是大乘道的生命。比方一个人,他到底是否还活着?是在於这个人是不是还有生命。相 同的,整个大乘道的生命是在菩提心,如果在修学大乘道时,能够生起殊胜的菩提心,在 修学大乘道的过程,就会显得格外的顺利。比方有一个画工,他准备要画一幅唐卡,在还 没有画唐卡前,他必须要先规划,他将怎麽样来画这幅唐卡,并且他要把基础的线先标出 来,这样他所画出来的佛像,才能够端庄、庄严。相同的,如果能够在修学大乘法时,生 起殊胜的菩提心,这样对於我们修学大乘法是格外的有帮助。 并且「菩萨广大行持之根基,於二资粮犹如点金漆」,如果想要成就圆满的佛果,必 须要累积广大的福德以及智慧的资粮。成就圆满的佛果,包括了佛的法身以及佛的色身。 想要成办圆满的法身,我们必须要累积智慧资粮;想要成办圆满的色身,我们必须要累积 福德资粮。但是我们所造的善业,它是否能够成为成办佛果之因的智慧资粮以及福德资粮 ?这完全取决在於我们有没有办法生起殊胜的菩提心。如果能够生起殊胜的菩提心,纵使 行再小的善行,累积再小的善业,这样的业都能够成为成佛之因。比方布施食物给一只狗 ,或者是一只鸟、一只鱼吃,所累积的善业都能够称之为是成佛之因;相反的,如果没有 办法生起菩提心,纵使看似造了很多的善业,但这一切都不能够称之为是成佛之因。 并且在偈颂有提到「於二资粮犹如点金漆」,所谓的「金漆」是能够把铁在一瞬间, 转变成是金子的东西。过去众生们有福,所以能够成办这种殊胜物品,但是现今,因为众 生不具福的缘故,所以这种东西也消失了。以前龙树菩萨在世的时候,当时印度发生了饥 荒,当地的人民都相当的贫穷,所以龙树菩萨就透由修法的方式而成办了金漆,而解决当 时这些贫穷人家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手边有金漆,它能够在一瞬间将一公斤的铁,转变 成 一公斤 的金子。相同的,如果我们能够生起菩提心,纵使我们所行的善业,只是看似 微薄的一丝丝善业,但是这样的善业它能够称之为是福德资粮,或者是智慧资粮;更进一 步的,我们所造的业,它是成佛的业。相反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生起菩提心,纵使在内 心生起了空正见,透由空正见所摄持的善业,只不过是能够称之为是解脱之因,并没有办 法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从这当中就可以知道,是否能成办佛果最主要的关键,在於我们 是否能够生起殊胜的菩提心。并且「菩萨广大行持之根基」,菩萨之所以能够行广大难行 的菩萨行,最主要的关键也是菩萨的心续中生起了菩提心。透由菩提心作为摄持的缘故, 所以菩萨能够行广大的布施、持戒等六度的内涵。 对於菩提心的内涵,由於在座大部分的人,平时都有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关系 ,所以相信你们对於菩提心的教授,应该都有所体会。简单的来说,所谓的菩提心就是具 备了二种希求之心,也就是希求「自利」以及「利他」的发心。因此在弥勒菩萨所造的《 现观庄严论》也有提到「发心为利他」等,介绍菩提心的偈颂。讲到了菩提心,在四部宗 义,不管是唯识、中观,虽然他们在「见」这个部分,所解释的方式不相同,但是在「行 」的方面,承许菩提心的内涵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提到的菩提心它具备有二 种的希求,首先希求利他。所谓的希求利他,是为了如虚空般的一切有情众生希求自利; 所谓的自利,就是希望能够获得圆满的佛果,因此而对於圆满的佛果生起希求之心。 我们想要获得最究竟的果位,无外乎是圆满的佛果,如果仅以一己的解脱作为目标, 不管是在自利,或者是利他这二方面都没有办法圆满。所以为了要圆满自利、利他这二方 面,这时所要关切的目标,是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众生。为了要能够利益一切的有情众生 ,我希望能够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为的是什麽?我们为的是能够利益一切的有情众生。 想要获得的是什麽?我们想要获得的是圆满的佛果。所以如果在内心能够生起「不造作」 的菩提心,这时候就能够称之为是菩萨;但是在还没有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之前,可以透由 思惟的方式而生起「造作」的菩提心;纵使只是生起了造作的菩提心,当下所行的善行, 它还是相当伟大的。就如同之前所说的,我们当下所行的任何善行,所造的任何的善业, 它都有办法成为是成佛之因。 所以我们所造的善业当中,可以分为智慧以及方便这二部分。「方便」的部分,透由 菩提心的摄持,它能够成为是福德资粮;「智慧」的部分,透由菩提心的摄持,它能够成 为是智慧资粮。智慧的部分,就包含观修无常、观修空性等法义时所累积的善业,都是属 於智慧的部分。如果在观修前能够思惟菩提心的内涵,让内心生起造作的菩提心,透由菩 提心的摄持,所观修的这段时间里面所累积的资粮,所累积的善业,都能够称之为是智慧 资粮;相同的,福德资粮也是如此。以小乘的罗汉而言,纵使他们能够现证空性,能够获 得解脱的果位,但是由於他们的内心没有办法生起菩提心的缘故,所以所证得的空性,没 有办法称之为智慧资粮;而最後他们所获得的果位,也没有办法称之为佛果。但是相反的 ,如果以一个凡夫而言,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透由思惟生起菩提心的法门,而在内心生起 造作的菩提心,纵使当下所行的善行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这些在将来,它都是成佛最 主要的关键。 在生起菩提心之前,必须要能够先生起大悲心,生起菩提心不是仅透由念诵菩提心的 偈颂就能够生起菩提心。想要在内心生起菩提心,必须要透由思惟的方式来转变我们的内 心,这一点宗大师在《广论》有一而再的强调,所谓的「菩提心」是以慈心以及悲心作为 根本的善心,这样的心能够称之为菩提心。所以在还没有生起菩提心之前,必须要能够生 起慈心以及悲心,透由思惟菩提心的法类而来转变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内心趣向於菩提 心。要如何的来生起悲心呢?必须要先思惟众生的苦,如果能够在内心生起「不忍众生受 苦」的心,这样的心能够称之为是悲心。所以在菩提心还没有生起之前,必须要先生起悲 心;但是在悲心还未生起之前,必须要先生起出离心。也就是如果没有办法对自己所承受 的苦生起厌离,我们怎麽可能对他人所承受的苦生起不忍的悲?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对一切的有情众生所面对的苦,生起不忍的悲心前,必须要先思惟自己在轮回 当中所承受的苦。透由思惟轮回的苦,而在自身上生起不忍轮回,不愿意承受轮回苦的出 离心。所以在菩提心还未生起前,必须要先生起大悲心;在大悲心生起之前,我们必须要 先生起出离心。而真正的大悲心它所具备的内涵,它所面对的有情是一切的有情众生,不 管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亲人,一切的有情众生,当我们在面对他的时候,都不希望他受 苦的心,如果这颗心它能够很自然的涌现出来,这颗心能够称之是为大悲心。在大悲心生 起之前,必须要先生起出离心,也就是对於自身所承受的苦,要有一种不忍的感受。但是 在出离心还没有生起之前,必须要断除对於今生的种种享乐的贪着,并且要能够断除世间 八法。以这样的次第,才能够依次的生起出离心、以及大悲心、以及更进一步的菩提心。 更进一步的如果我们想要获得解脱,甚至获得一切遍智的佛果,在获得佛果前,必须要能 够断除所知障;断除所知障前,必须要能够生起空正见。所以整个佛法的核心,就在於菩 提心、出离心以及空正见,这《三主要道》当中。 而整个《三主要道》的内涵,最主要都已经含摄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而整个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来源,是阿底峡尊者所造的。阿底峡尊者在他的《道炬论》当中, 非常清楚的将下士、中士、上士这三士的道次第,非常清楚的说明出来。在阿底峡尊者还 未到藏地前,虽然在藏地以及印度当地,有很多的人造了类似道次第的论着,但是都没有 阿底峡所造的如此清楚。在阿底峡所造的《道炬论》当中,他透由偈颂的方式,非常清楚 的诠释了下士道的法为何?中士道的法为何?而上士道的法类又为何? 而在现场,有很多的人平时都有在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这相当的好,也希望你 们能够继续的学习下去。但是你们也必须要知道修学《广论》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 让内心生起殊胜的菩提心。虽然短时间要生起不造作的菩提心,对於你、我而言,都是很 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至少我们应该要能够生起造作的菩提心。在还没有生起造作的菩提 心前,必须要按照修心的次第,依次的透由思惟,才能在我们的内心生起造作的菩提心。 对於这一点,过去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之後,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在藏地有很多修 学大乘的行者,他们所认知的菩提心,仅在於念诵「诸佛正法众中尊」的这个偈颂时,心 里面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这种想法,他们就会认为这种想法就是所谓的菩提心。当 阿底峡尊者看到这种现象时,他就说到了:「在西藏有很多的人,是不需要透由观修慈心 以及悲心,就有办法生起菩提心。这种现象,以前在我们印度没有,但是现在我来到藏地 之後,发现西藏有很多的人,是不需要观修慈悲,就有办法生起菩提心,这一点相当的了 不得。」 所以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不能够仅局限在於,「生起菩提心是很殊胜的,能够藉由生 起菩提心而成就圆满的佛果」,这只不过是一个想法,一个念头罢了。如果想要生起真正 的菩提心,必须要改变我们的内心。要如何的改变我们的内心?必须要依次的去思惟,慈 心该如何的生起,而悲心又该如何的生起等次第。如果只是一种希求,一种感受,在内心 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这样想法,这种想法是很容易生起的,根本不需要花任何的时 间,就在一天当中,可以生起好几次。 过去有很多的成就者,他们透由自己的观修方式,而宣说了该如何观修菩提心的法门 。但是最主要的有二种的次第:第一种是透由弥勒菩萨,传给无着菩萨的「七因果教授」 ;第二种是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教授」,这二种教授是生起菩提心最主 要的二种教授。 既然生起菩提心最主要的教授,可以分为七因果教授以及自他相换教授,我们在修学 菩提心这种法门的时候,就要藉由这二种的教授,来让我们的内心生起菩提心。如果能够 生起不造作的菩提心,这当然是最殊胜不过的;如果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标,至少在短期 之内,要能够生起造作的菩提心。在造作的菩提心还未生起前,必须要藉由观修的方式, 「修」可以分为止修以及观修,这个地方必须要藉由「观修」的方式,让我们的内心生起 造作的菩提心。也就是当我们在思惟菩提心的教授时,到最後应该要生起定解,「这只不 过是我没有花时间修罢了,如果我肯花时间修,菩提心确实有可能在我内心生起」,在内 心必须要生起一种很笃定的感受,并且在此同时,让你的心有所转换。如果连这一点都没 有办法达到,至少也应该要了解,该透由什麽样的方式才能够生起菩提心?如果连这一点 都没有办法达到,光念诵生起菩提心的偈颂,对修学佛法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藉由观修的方式,如果没有办法在一时生起不造作的菩提心,至少要能够生起造作的 菩提心,并且对於菩提心的内涵,在内心要生起绝对的感受。在生起了造作的菩提心之後 ,更进一步的,必须要接受愿心仪轨以及行心的仪轨。愿心的仪轨简单的来分,又可以分 为二个部分:仅接受愿心仪轨;另外的部分,在接受了愿心仪轨之後,要立下种种的誓言 ,这二部分。 在之前,有简单的提到受持愿心仪轨,可以分为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仅受持愿心仪 轨;第二个部分,在受持之後,必须要立下誓言。之所以会分为这二个部分,它最主要的 原因在於,如果仅接受愿心仪轨,它对我们有很大的利益,并且它没有什麽危险性;更进 一步的,在接受了愿心仪轨时,如果我们立下誓言,它的胜利是更殊胜的,但是它的危险 性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还没有接受愿心仪轨前,必须要透由修心的方式,让我们对於菩 提心生起绝对的感受,并且更进一步的来接受发心的仪轨。以第一个部分「仅接受愿心仪 轨」的部分而言,在传授仪轨以及接受仪轨的过程,我们只要在内心想到,「为了利益一 切的有情众生,我希望能够成就圆满的佛果,我也希望一切有情的众生们,还未解脱的, 我希望他快快的解脱;还没有远离痛苦的,希望他能够早日的远离痛苦」,并且在接受完 了愿心仪轨之後,他并不用修学发心的种种学处。但是更进一步的,如果你要立下誓言, 在这个基础点之上,内心必须要想到:「从今天开始,绝对不弃舍内心的菩提心,我希望 为利一切的有情众生,而来行广大的菩萨行」等等,这时候就要立下许多的誓言。所以在 此同时,不仅要在内心生起强烈的发心,并且在发心完之後立下誓言,而且要修学许多发 心的学处。 对於仅接受愿心仪轨的部分,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有详细的介绍到这部分的 内容。更进一步的,在这个地方所要介绍的,是有关行心仪轨的部分。也就是在接受了仪 轨时,不仅要发心,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并且更进一步的,希望在发起菩提心 之後,能够行广大的菩萨行。所以这个部分不仅局限於发心,因为仅有发心是没有办法成 就圆满的佛果,所以为了要成就圆满的佛果,更进一步的希望能够行广大的菩萨行。所以 在接受仪轨时,不仅要能够生起强而有力的发心,并且我们要知道,在发心完之後,必须 要遵守菩萨的律仪,行广大的菩萨行。 在介绍菩萨戒时,菩萨戒简单的来分,可以分为十八根本堕以及四十六恶作。如果我 们能够藉由《根本颂》来作思惟,对於学习以及将来要思惟菩萨戒的内涵,都会有所帮助 的缘故,所以今天在这个地方,我们配合介绍《菩萨戒二十摄颂》的内涵。《菩萨戒二十 摄颂》也称之为《律仪二十颂》。在这个地方,我手上所拿到的版本上面,是写它是由月 管论师所造的,但是在我的印象当中,要是没有记错,我记得《菩萨戒二十摄颂》这本论 ,是马鸣菩萨所造的。但是不管如何,今天我们在这个地方介绍菩萨戒时,会配合着这个 偈颂来作介绍。首先看到这个偈颂当中第一句: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这个部分是礼敬文殊 室利菩萨。至心恭敬而礼供,一切如来与菩萨。第一个偈颂当中,前面二句就提到了,很 诚心作恭敬,并且礼敬、供养一切如来与菩萨。因为要受持菩萨戒,所以要把一切十方诸 佛的如来菩萨们,当成是证人,我希望在这些殊胜的境前来持守菩萨戒。 接下来,所有十方三世中,诸菩萨众所住戒,广大无量福德藏,以此胜妙之意乐,从 此具有胜智力,具戒上师而受之。首先,十方三世一切的诸佛菩萨们,「诸菩萨众所住戒 」这当中最主要指的是佛子菩萨们,他们所安住的,是安住在受持菩萨戒的状态里面。为 什麽要安住在受持菩萨戒的状态当中呢?「广大无量福德藏」因为如果能够受持菩萨戒, 受持者本身他的福德资粮能够不断的增长,就如同是宝藏般,它能够涌现,并且源源不断 的涌现出这些宝藏。这个地方有特别的提到,如果大乘的行者,他在发起菩提心之後,在 还没有受持菩萨戒前,当心续中生起菩提心时,在这个当下他所累积的福德是会不断的增 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由於他没有受持菩萨戒的缘故,所以当他内心的菩提心没有现 起时,比方在睡觉,或者是在放逸,或者是在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这时候他内心的菩提 心可能没有办法现起,在菩提心还没有现起的那个阶段,福德的资粮是没有办法增长的。 但是相反的,如果一位大乘的菩萨在生起菩提心之後,能够如实的受持菩萨戒,这个时候 ,不仅在菩提心涌现时,它能够让福德不断的增长;纵使菩提心没有办法现起,比方在睡 眠,或者是放逸,甚至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时,这时候透由菩萨戒的力量,这一位行者内 心的福德是能够不断的增长的,他的续流是不会断的,所以特别的提到「广大无量福德藏 」。「以此胜妙之意乐」在受持菩萨戒前,我们所必须要具备的意乐以及动机,并不是仅 为了自己本身,而是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众生。「从彼具有胜智力,具戒上师而受之」, 需要在什麽样的圣者面前来接受菩萨戒呢?这个地方有提到「具戒上师」,传菩萨戒的上 师,他自己本身必须要具有菩萨戒,而且在获得菩萨戒之後没有弃舍菩萨戒。「从彼具有 胜智力」,这当中的「智」指的是上师本身,不仅自身拥有菩萨戒,而且他能够善巧的, 能够有能力将菩萨戒传给需要接受菩萨戒的这些弟子们。 在之前有提到,必须在上师的面前,如实的来接受菩萨戒,而传授菩萨的上师本身, 也必须要具备有菩萨戒。如果我们想要受持菩萨戒,但是没有传戒上师,那该怎麽办呢? 在论着当中有提到,可以在三宝的面前来接受菩萨戒。这一点过去文殊室利菩萨在还未成 道前,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没有人能够传授菩萨戒给他的缘故;由於他想要受持菩萨戒, 所以他就在三宝的面前,透由念诵仪轨的方式而获得了菩萨戒,这个在过去的公案都有发 生过。但是如果你现今的所在位置,有能够传菩萨戒的上师,最好不要在三宝的前面来受 持菩萨戒,最好能够在上师的面前,请他赐予菩萨戒的传承,这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如果 想要受持时,没有上师可以传授,可以透由念诵仪轨的方式,在三宝的前面接受菩萨戒。 传授菩萨戒的仪轨有相当多种,比方在密教的四部当中,都有在灌顶的过程,透由念 诵仪轨的内涵来接受菩萨戒。除此之外,在显教里面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行论》也有提到 ,该透由什麽样的仪轨来接受菩萨戒,来传授菩萨戒。而在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行论》里 面,传授菩萨戒的仪轨是包含了愿心以及行心这二种的仪轨,这也是现今大部分的上师们 ,在传授菩萨戒时所用的仪轨。 除此之外,还有《菩萨地》戒品里面所谈到传授菩萨戒的仪轨。过去有一段时间在中 藏以及前藏的地区,有一类的说法提到了,已经没有《菩萨地》戒品当中传授菩萨戒仪轨 的这个传承。大部分的上师们,由於他们平常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行 论》的传承的缘故,所以过去在某一个时间点,似乎《菩萨地》戒品当中传授菩萨戒的仪 轨的传承,已经消失了,这是格鲁派的讲法。但是有一些人说当时在噶举派,也就是其他 的教派里面,有一位上师,他名叫蒋扬堪杰汪波,这位上师他确实还拥有《菩萨地》戒品 当中,传授菩萨戒的仪轨的传承,但是在格鲁派里面似乎找不到这样的传承。所以当时一 切遍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法王,为了希望能够将所断的传承恢复的缘故,所以禀报上一世 的林仁波切,希望林仁波切能够在佛像的面前,将《菩萨地》戒品当中传授菩萨戒仪轨的 传承,能够领受过来,再将这样的传承传给法王。所以上一世的林仁波切,就在金刚座释 迦世尊佛像的面前,接受了《菩萨地》戒品当中传授菩萨戒仪轨的传承,并且将这个传承 如实的传给现今的达赖喇嘛法王。所以这一点对於我们而言,应该要相当的珍惜,而且感 到相当的可贵。 接下来下一个偈颂,尔时一切佛菩萨,於彼受者所修善,恒时生起亲善意,护念眷属 如爱子。首先这个偈颂有提到「尔时」,也就是如果有人愿意受持菩萨戒,「於彼受者所 修善」这一位接受菩萨戒的行者,在接受菩萨戒时,他能够累积广大的善业,所以一切的 诸佛菩萨「恒时生起亲善意」,十方一切的诸佛菩萨们,看到这个世间上有人愿意接受菩 萨戒,并且行广大的菩萨行,他们的内心都会感到相当的欢喜,「护念眷愍如爱子」并且 对於接受菩萨戒的这个众生,会特别的眷顾以及悲愍,就如同是爱护自己的孩子般来照顾 他,并且加持摄受这个众生。 在这个偈颂里面,有特别的提到「恒时生起亲善意」,也就是如果有人愿意如实的来 接受菩萨戒,这时十方的诸佛菩萨们,都会感到相当的欢喜。过去的公案曾经有提到,如 果有人愿意传授菩萨戒,并且也有人愿意接受菩萨戒,在传授以及受持菩萨戒的过程,这 时候大地是会摇动的。所以这时十方的诸佛菩萨们看到这种情形,他们的内心都会知道, 在某某世间,某某地方,有某一位菩萨,将菩萨戒的传承传给了某一个弟子,他们的内心 会感到相当的欢喜。 接下来下一个偈颂,於自或於他有情,有乐有利正应作,苦而有利亦应作,乐而无利 非应作。这个偈颂把整个菩萨戒的内涵作了一个总摄。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介绍菩萨戒,甚 至在受持了菩萨戒之後,应该以什麽样的方式来行菩萨行,在这个地方以最简单的方式来 作介绍。「於自或於他有情」不管是以自己的角度,或者是以其他人,也就是其他有情的 角度,来思考以下的问题。在原文当中是先提到「苦而有利亦应作」,不管是修学佛法, 或者是行难行的菩萨行,以现前的角度,也就是短时间而言「苦而有利」,虽然会遇到许 多的痛苦,但是如果它究竟的果是有利益的话,这件事情是值得作的,因而提到了苦而有 利亦应作。「有乐有利正应作」如果能够在学法,或者是修学菩萨行的过程,短时间而言 它也能够产生安乐,甚至以究竟的角度而言,也能够获得利益的话,这不用说,这件事情 更应该作「有乐有利正应作」。「乐而无利非应作」但是相反的,如果自认为是一位佛教 徒,甚至在受持了菩萨戒之後,短时间,也就是现前的角度,虽然会产生,会带来某一种 安乐,带来某一种的乐受,但是以究竟的角度而言,没有办法获得任何的利益,反而会对 我们产生伤害,这件事情是不应该作的。以现前的角度而言,有一些人他觉得喝酒、打架 、偷东西,造很多的恶业,对他而言会带来一种乐受、一种快感,但实际上以究竟长远的 角度而言,做这些事情对他以及对其他的有情众生,都没有任何的利益,所以这一件事情 是不应该作的。 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作一个结论,以究竟的角度而言,如果这件事情,对於我们的人生 是有利益、有帮助的,这件事情是我们应该要去作,应该要去成办的。相反的,如果以现 前的角度作这件事情,会让我们产生痛苦,甚至产生现前的一种安乐,但是以究竟的角度 而言,对於我们没有任何的帮助,这件事情是不应该作的。所以不用说很多的内容,如果 所作的这件事情,对於我们的来生,对於我们的将来是有利益的,这件事情不管当下所带 来的是乐受或者是苦受,这件事都是必须要马上去成办的。 接下来看到下一个偈颂,谓若猛利烦恼生,即能毁坏一切戒,当知其罪有四种,佛密 意说等他胜。首先,看到第一句「谓若猛利烦恼生」,这当中猛利的烦恼指的是「缠」。 缠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品。如果具备四种条件的缠,我们称之为是上品缠,这个地方的 「猛利烦恼」指的就是上品缠,这个部分在以下的偈颂会再次的作介绍。「即能毁坏一切 戒」如果一个人他在接受了菩萨戒之後,在行持菩萨戒的过程里,透由猛利的烦恼也就是 上品缠的力量,而使得他在行持菩萨戒的过程,生起了他胜罪,或者是根本堕,「即能毁 坏一切戒」表示他之前所受持的菩萨戒,在此一瞬间会完全的消失。「当知其罪有四种」 而这当中最主要的根本堕,或者是他胜罪,可分为四种。「佛密意说等他胜」在这个地方 有特别提到「等」这个字,它有一点类似比丘在持守比丘戒的时候,里面所必须要持的「 他胜」的这种戒律;就是比丘所不能够去犯的他胜罪,有一点点类似这样的内涵,但是又 不完全相等,这个部分在以下都会作详细的介绍。首先在这个地方,有提到「当知其罪有 四种」,一般来说菩萨戒可以分为十八根本堕以及四十六恶作。而十八根本堕,并不是从 某一本的论着撷取出来的,这十八根本堕其中前面四个根本堕,是从《菩萨地》的戒品撷 取出来的;另外有十三个根本堕,是从《虚空藏经》以及《集学论》撷取出来的;有另外 一个根本堕,是从《善巧经》撷取出来的,所以四加十三加一等於十八个根本堕。 首先,在这个地方先介绍《菩萨地》所说的四种的他胜罪,在介绍这个部分的时候, 请翻到《菩萨戒品释》第96页,中间的这个部分,我们先看到科判,所断罪犯分二:他胜 类以及恶作类。「他胜类」当中又分五:他胜自体、他胜所作、三缠差别、可还净殊异以 及舍戒因缘。先看到第一个科判「他胜自体」。「他胜自体」又分二:一此论所说,也就 是《菩萨地》所说的他胜罪;二余论所说,这当中的「余论」指的就是《虚空藏经》以及 《集学论》当中所说的他胜罪。初者,论曰:如是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 等为四?这当中又分为共以及不共这二个部分,「共」的部分,这边有一排小字,提到了 (共者於缠犯时兹当广说),所以「共」的部分,在下面会详细的提到。我们先看到「不 共」,不共支分四,第一个部分是提到了,为了要贪图利养恭敬的缘故,所以自赞毁他。 以意乐而言,可以将他胜罪分为四点,也就是有四种的他胜罪,这是从意乐的角度来作区 分;如果以加行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八种的他胜罪。为什麽呢?以意乐的角度而言,比 如以第一条的他胜罪而言,它最主要的意乐是为了要贪图利养恭敬,但是他所造的行为可 以有二种的不同的行为:第一种,在贪图利养恭敬的情况下,赞美自己,这是第一种的行 为;第二种,在贪图利养恭敬的情况下,而批评他人、诽谤他人,这是第二种的行为。所 以以意乐的角度而言,《菩萨地》所说的他胜罪,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他胜罪;但是如果 以加行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八种的他胜罪。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个地方。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编辑: cool810 来自: 58.99.10.71 (05/21 01:01) cool810:转录至看板 Buddhism 01/12 18:55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BabyMother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