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ol810 (随缘)
看板Tantric
标题[法语] 结合大悲心的空性慧
时间Thu May 20 21:34:46 2010
赛康仁波切
前言
如果是听闻空性的法器,在听闻空性之後,慢慢的他会理解到,空性在对治他的我执、对
治他的自爱执、提升他的悲心是有帮助的。或者说,提升他的持戒,或者在修世俗谛方便
部分,能够有助於观三轮体空。但是,如果不是听闻空性的法器,可能只会把空性当成研
究外在的知识而已,与自己内心好像没有什麽关系。
正文
「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
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入中论第六品)这一偈颂,总共有六句,第一句「彼器随
生诸功德」是所立,後面五句以六个内容来说明。六个内容即﹕一、常能正受住净戒,二
、勤行布施,三、修悲心,四、修安忍为度生,五、善根回向大菩提,六、恭敬诸菩萨。
「彼器随生诸功德」,「彼器」指能够接受空性的法器,「生诸功德」指闻思空性所
产生的特性。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是能够接受空性的法器,他在听闻空性的道理之後,不
只是可以了解空性,他还会想到其它跟听闻空性有关的内容。但是如果不是听闻空性的法
器,他可能在听闻空性的时候,会觉得空性好像只是一般所谓的知识而已,而不会有接着
六种感受的产生。也就是说,本来空性能够断除我们内心的我执(轮回的根本)与自爱执
,然而若不是听闻空性的法器,在听闻空性的时候,他没办法把空性及空性所要对治的颠
倒心相关连到一起。
如果是听闻空性的法器,在听闻空性之後,慢慢的他会理解到,空性在对治他的我执
、对治他的自爱执、提升他的悲心是有帮助的。或者说,提升他的持戒,或者在修世俗谛
的这个方便部分,能够有助於观三轮体空。但是,如果不是听闻空性的法器,可能只会把
空性当成研究外在的知识而已,与自己内心好像没有什麽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透过这六句反观自己的内心﹕当我们听闻空性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去
想到听闻空性之後,随生这六种功德。如果可以的话,那你也可以算是进入听闻空性的法
器的行列。如果不是的话,可能就还不是。不过,不论你目前是不是适合听闻空性,重要
的是,我们在听闻空性之後,要怎样用於实修,或是说,要怎样把这六功德做一个连系。
一、常能正受住净戒。假设是一位适合听闻空性的法器,当他听闻到空性的时候,他
会犹如获得珍宝一样,他知道这是非常无价的宝贝。原因是,整个轮回是无始的,假设我
们不去对治,轮回就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整个情况就像在一片混乱的状态当中。通常
我们会用无明的昏暗来说明这种情况。再加上有情本身也没有看得见解脱轮回之道的一对
慧眼。因此,如果有一个人听闻到空性的道理,知道这个空性是可以帮助他从轮回的黑暗
当中解脱出来,并且他也知道,空性不仅可以帮助他得解脱,甚至连成佛都可以。他现在
得到这样一个能够解脱的门,得到这样一个珍宝,得到这样一个慧眼的时候,他会希望来
世仍然能够得到。而为了来世能接触到空性,他还必须来世再得到人身,否则他就不可能
再听闻到空性。所以,为了来世能够继续修学空性,他这一世就要好好的持戒,持戒的心
力因而比以前更强。
二、勤行布施。光是持戒得到具有十八暇满的人身还是不够,因为光有人身,仍有可
能没有时间修学佛法,必需为了生计,譬如吃的、穿的,住的种种去辛勤奔波。为了要让
下一世不仅得到人身,还要有闲暇的时间修学佛法,听闻空性,在这一世就要努力的行布
施,因为布施是让下一世自己生活不虞匮乏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世间
,其实每个人都是为了钱在努力。当然我们一生不能够只是往钱看,就以学佛者来讲,还
需要考虑到,你必须要有时间学佛。你的生活不虞匮乏,才能有时间去听闻空性,因此在
这一世就必需累积布施这个因。
三、修悲心。假设已经持戒了,也布施了,使来生也得到具有八暇十满的人身,也有
时间去听闻空性,但是如果没有以大悲心来摄持,则听闻的空性所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
意思是说,这个空性顶多只能断烦恼障。但是,如果所听闻的空性能够结合大悲心的话,
这个空性的能力,就非常强大。它不仅可以断烦恼障,也可以断所知障。因为,有大悲心
摄持的空性见,它能够从无边的正理去思惟空性,相对来讲,它的能力就变得很强。
四、修安忍为度生。假设一个人因持戒得到了暇满人身;因布施而生活不虞匮乏,可
以有时间听闻空性;也因有大悲心摄持空性见而能力强大。但是,假设这个人没什麽威严
,或者说容貌丑陋,这在利益圣教与利益有情上也会有困难,因为别人看了他也不会起敬
重心,所以这时候必须修忍辱。
五、善根回向大菩提。要证得圆满正等正觉的佛果位,必须具备空性见和大悲心,两
者具足才有可能达到佛果位。假设不了解佛果位是以大悲心摄持的空性见、断除二障之後
所达成的,则即使我们嘴巴念着﹕「所累积的善行回向无上菩提」,这个善行也不会成为
真正成佛的因。这点必须要辨认清楚的。
六、恭敬诸菩萨。空性见与大悲心双运,这两者的结合非常的深广,能够修学这样的
空性见的菩萨行者,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了解空性後,这时候才会真正的对於修学结合
大悲心与空性见的这样的菩萨,从内心深处生起敬重心。也就是说,他知道菩萨行者与二
乘行者,其优劣差别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假设一个人没办法了解,大悲心与
空性见结合的深奥之处,我们会说这个人并没有真的尊敬诸佛菩萨。或是说,他的回向无
上菩提,也没办法真正的达到无上菩提的量。甚至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对於三宝当中的
佛宝,也没有真正生起归依的心,即使在归依这个阶段。所以如果不了解空性,就没办法
了解到属於甚深道次第的空性,与属於广大行道次第的大悲心的结合,也就没办法了解到
菩萨的修行有多麽的深广,也就没办法了解到无上菩提的功德。所以,所有的这些,不管
是归依境、对菩萨的恭敬、对无上菩提的了解、对无上菩提的回向等等,这些都跟空性见
的了解非常有关系。
宗喀巴大师对这偈解释得非常好,很值得我们研读。他说﹕「得空见诸大乘人,由生
清净正见,於修广大行品起极敬重。」这几句话有很重要的内涵。就是说,如果对於空性
见获得毫无杂染、非常清净的了解的话,连带的会影响这个人对於修广大行品的希求心,
或者敬重的心,这是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宗大师的话是有根据的,也就是龙树菩萨《菩提
心释》的一个偈颂﹕「由知诸法空,复能说业果,此为最甚奇,此乃极稀有。」这里其实
要说明,如果对於空性见没有得到清净的了解,会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说,不仅不会尊重
这些广大行品,甚至「见」与「行」会相违。如果对於空性见没有得到清净了解的话,得
到这个空性见,反而会不去行广大行(菩萨六度万行),甚至会去做犯戒的事情等等。所
以真正的空性见,或说清净的空性见,应该是你了解之後,反而会更希求广大行,两者是
互相辅助,并不是相违的。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8.99.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