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radredtade (☆☆☆☆☆☆☆)
看板uni-talk
標題[優文] 哥倫比亞大學╳華頓商學院聯手 揭開合作
時間Mon Apr 3 17:38:43 2017
哥倫比亞大學╳華頓商學院聯手 揭開合作與競爭的成功祕訣!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1731
不論是同事、朋友、配偶、手足,我們在每一段關係中同時扮演敵友兩種角色。要在最複
雜的人類互動中勝出,我們不能將競爭與合作視為二擇一的問題,必須抓到這兩股力量的
平衡,才能對外培養長期關係,又達到個人目標。美國哥大和華頓商學院教授聯手揭開合
作與競爭的成功祕訣,《金融時報》說,兩位作者提供新鮮有趣又經常違反直覺的例子,
協助讀者同時成為有力盟友與難纏對手。若是無法依據情勢遊走於競爭與合作之間,註定
會失敗。
落於人後的感覺讓多數人不舒服,不只運動員如此。落後會激發不可思議的士氣,只為迎
頭趕上,二戰過後,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太空競賽正是如此。當時美國與蘇聯不論是軍事或
民生領域都處於激烈競賽,不過雙方的太空競賽更是轟轟烈烈。太空探索代表著國家的科
學與軍事力量都前進到新的無人之地。
兩強相爭之下,1955年7月29日,艾森豪總統自信滿滿地宣布,美國將發射繞行地球的人
造衛星,締造人類史上的創舉,因此各位可以想像,當蘇聯1957年10月4日搶先發射全球
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號」時,艾森豪總統心中的滋味。
艾森豪沒有氣餒,史普尼克號發射後,他宣布美國遇上「史普尼克危機」,整個政府動員
起來,沒多久就通過《國防教育法案》,提供數億美元獎學金、學生貸款與設備,進一步
贊助國家科學基金會,成立「高等研究計畫署」與「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兩個
新單位。
艾森豪表示,新法案是為了強化美國教育體系的緊急應變措施,然而他的最終目標不只是
為了教育而投資教育,真正的目標其實是「改善美國的教育體系,以求打敗蘇聯」。接下
來幾年,美國持續增加太空計畫的聯邦預算,從1958年占總預算0.1%,1966 年增加到破
紀錄的4.41%,實際金額接近60 億美元(大約是今天的320億美元)。
輸給蘇聯帶給美國太大刺激,這件事甚至成為1960年美國總統大戰的主軸。參議員約翰.
甘迺迪(John F. Kennedy)競選時表示,要是自己當選,將盡全力帶領美國在每一個領
域打敗蘇聯。
甘迺迪成功當上總統後,更是進一步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將送人類上月球。1962年時,他
在休士頓萊斯大學發表演說,解釋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的地位,以及他預備對太空計畫做出
的努力:我們目前的確落後於人,而且送人上太空還會持續落後一段時間,但我們不打算
永遠落後,在這十年間,我們將迎頭趕上……
落於人後的感覺,讓美國砸下驚人預算執行太空計畫。要不是出於「向上比較」的心理,
花這麼多錢,國內大概會吵個不停。老實講,甘迺迪總統的願景不只是送人上月球,他想
做的,其實是趕在蘇聯之前送人上月球。
「社會比較」可以讓團隊與國家動起來,那個人呢?紐約大學的蓋文.基爾杜夫(Gavin
Kilduff)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競爭可以帶來激發鬥志的好處。如果是靠努力可以達成的
事,相較於與其他對手競爭,我們和親密對手競爭時,表現會更好,不論大小事都一樣。
基爾杜夫分析跑步社團的數據,發現跑步時光是有對手─背景相近、比賽常碰到的人、實
力差不多的人──就會讓人們跑得更快。對手越多,跑者也會跑得越快。
換句話說,不想落於人後的心態,讓我們跑得更快、打球更賣力,甚至登上月球。然而太
有動力呢?害怕落後會不會讓我們過於冒險,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為?
如果競爭意識過了頭
花式溜冰一向是充滿美學與藝術的華麗運動,的確相當競爭,卻是很有氣質的競爭,然而
,1994年1月6日那天,一切都變了。當時美國的奧運花式溜冰代表隊,正準備替挪威利勒
哈默爾冬季奧運選出兩名女性代表,其中最熱門的人選是南茜.克里根(Nancy Kerrigan
)與譚雅.哈定(Tonya Harding),兩人一向是死對頭。
平日注意美國花式溜冰新聞的人都知道,南茜與譚雅這次鐵定會搶破頭,但沒人料到某個
練習的午後,有人拿著金屬棍攻擊南茜的右膝。更令人震驚的是,背後的主使者就是譚雅
。
譚雅怎麼會採取如此激烈的舉動?從媒體的後續報導可以一窺端倪。舉例來說,譚雅一直
覺得大家比較敬重南茜,雖然兩個人都不是富裕家庭出身,但譚雅不論是舉手投足、穿衣
打扮與風格方面,都不如南茜優雅。花式溜冰專家說譚雅是「醜小鴨」,譚雅自己也說:
「南茜是公主,我什麼都不是。」
譚雅與南茜是死對頭,但兩個人其實很多地方都很像,例如她們都已經取得花式溜冰的重
大成就:南茜得過奧運獎牌,譚雅是美國唯一在比賽中成功做出三周半跳的女性選手。
1994年時,兩人都非常有希望進入美國奧運代表隊,然而譚雅覺得自己不如南茜。前文提
過,覺得自己不如人會帶來強大動力,譚雅的確很努力,每天花無數小時練習溜冰,但她
依舊覺得自己的成功之路被堵住─只要有南茜在的一天,自己就無法成功。譚雅擔心光是
加緊練習還不夠,於是做出「聞名世界」的攻擊事件。
我們與紐約大學基爾杜夫所做的實驗證實,過度的競爭意識會帶來暴力行為,例如我們分
析2002年至2009年義大利甲組足球聯賽(Serie A,該國最高等級的賽事)兩千七百八十
八場球賽,發現同一個城市的隊伍互相廝殺時,比賽特別激烈,球員因為違反運動精神與
不道德行為而吃黃、紅牌的次數也比較多。
「社會比較」帶來的壓力,不僅讓運動員昏頭,就連公司也會為了擊敗對手而耍小手段。
舉例來說,維珍大西洋航空開始搶占英國航空市占率時,英國航空的對策是打電話給維珍
的乘客,告訴他們班機取消了(其實沒有這回事)。英國航空到後面不擇手段,甚至散布
不實謠言,說維珍執行長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驗出HIV陽性。
「社會比較」的壓力,甚至引發學術界象牙塔的欺騙行為。
哈佛大學班.艾德曼(Ben Edelman)做過一項聰明的研究,調查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
)的欺騙行為。SSRN 是一個網站,學者可以在自己的研究發現尚未出版之前,就放在網
站上宣傳。網站有一個功能是看論文被下載多少次,從下載次數可以看出大家有多感興趣
、多期待那篇論文。經常被下載的論文特別有地位,有的大學甚至用SSRN下載次數來判斷
研究品質。
然而有一個問題:下載次數其實很容易動手腳。學者可以下載自己的文章,甚至寫程式自
動下載,以拉抬自己的相對排名。
艾德曼分析可疑的下載次數(例如一段時間內密集下載),找出幾個明顯模式,例如希望
在頂尖學校取得終身職的人,比其他教授更可能出現啟人疑竇的下載次數。更值得注意、
與本章討論的「社會比較」更相關的是,自己的同仁下載次數高的時候,教授們更可能出
現可疑的下載次數。
結論很明顯,身邊的人勝過我們時,我們會想辦法增加表面上的績效,有時甚至願意做出
一些偷偷摸摸的手段。
「社會比較」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排擠他人。
三十四歲的朗達是一家中型法律事務所的祕書。老闆覺得她有潛力,鼓勵她去上電腦課,
還配合上課時間調整工作安排,條件是她學成之後,至少要在公司多待一年。這樣的安排
是員工與公司都受惠的最佳合作範例。
故事有趣的地方,則是朗達的同事對於新工作安排的反應。
一開始,大家恭喜朗達,然而時間一久,如同雪柔.達勒塞加(Cheryl Dellasega)所述
:「辦公室氣氛明顯變冷,朗達才去上課一個月,其他女同事就不找她去吃午飯,而且還
常常『不小心忘記』告訴她,在她上課的時候,公司交代了什麼重要的事。」
老闆雖然與朗達合作,卻引發「社會比較」,造成朗達的同事不合作。同事就跟溜冰選手
譚雅一樣,選擇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找到正確平衡:如何利用比較心理
人天生就愛比較,我們靠著比較理解這個世界,深受比較影響。有時比較讓我們舒坦,有
時讓我們不舒服。比較可以送人類上月球,但也能讓人拋棄事業,或是為了領先而作弊。
如何能讓「社會比較」變成一樁美事,而不是壞事?我們可以思考以下兩個結果相反的例
子。
約翰.甘迺迪1960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弟弟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放下自己
的政治野心,站在哥哥身旁,還成為競選總幹事,送約翰進白宮。
為什麼約翰和羅伯特這對兄弟檔能有效合作,曾是英國首相熱門人選的ˊ大衛.米勒班卻
因為受不了和弟弟艾德做比較,最後黯然離開,遠走他鄉?
原因當然有很多,不過有一個關鍵差異:羅伯特幫助「哥哥」贏得總統大選,然而艾德這
個做「弟弟」的卻挑戰哥哥,而且還贏了。為什麼這點很重要?因為後者挑戰了長幼有序
的道理─人們預期哥哥會比弟弟先成功,要是弟弟倒過來先成功,將引發不滿心態。
此外,羅伯特因為哥哥勝選,聲望跟著提高,接下來甚至還準備進軍白宮。大衛卻因為被
弟弟一對一直接打敗,地位大挫。
或是再回到威廉絲姊妹的例子。這對姊妹在網球界嶄露頭角時,也是依照年齡順序,姊姊
大威先出名,再來才輪到妹妹。妹妹小威回想早期歲月時,坦然接受姊姊是眾人矚目的焦
點:「大家都在談大威,這是應該的。」大威比小威先變成網壇第一,兩人第一次交手時
,姊姊擊敗妹妹。幾年後,妹妹的鋒頭超越姊姊,但由於姊妹依照順序成功,兩人依舊合
作無間,依舊是全世界最強的雙打組合。
因此,如果要利用「社會比較」的好處,首先要評估「符不符合順序」。如果我們期待同
儕會贏,同儕也真的贏了,雖然和對方一比,我們會不舒服,但不至於做出過度激烈的行
為。然而,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會贏,結果卻是同儕贏了,情緒激動是一定的。
抓到正確平衡的第二個原則,則是提供再次競爭的機會,化不滿為動力。換句話說,我們
是否有機會以具建設性的方法化解懊惱?
奧運拿第二的運動員,或許這輩子再也沒機會摘金,不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不論是搶
工作、搶升遷,或是希望進入社區委員會,總有第二次機會(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機會
),因此,與其舔被對手打敗的舊傷口,不如振作起來,再試一遍。
第三個「社會比較」的關鍵則是要記住,就算身邊的人沒說出口,我們的成功可能讓別人
沮喪。買了新車,或是裝潢家裡之後,我們常興奮地告訴別人自己買了什麼、裝修了什麼
,但不要忘了「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換句話說,我們在臉書上貼出新買的東西、新
裝潢、到國外度假的照片時,最好三思而後行。
其他人或許會恭喜我們,然而不要忘了,人類一般不會承認自己嫉妒,也因此我們很容易
沒發現自己觸發了「社會比較」。
--
http://imgur.com/AwOxP9s
http://imgur.com/KnnMHiN
http://imgur.com/69yQ098
http://imgur.com/5ToGxBC
http://imgur.com/PTrgg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5.118.52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uni-talk/M.1491212326.A.8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