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nkepin (另一種藍)
看板tabletennis
標題[新聞] 中國十年影響力之體育人物鄧亞萍當選
時間Thu Dec 31 21:53:07 2009
十年影響力之體育人物 鄧亞萍力壓姚明劉翔當選
http://sports.sina.com.cn/o/2009-12-29/12074766859.shtml
2009年12月29日12:07 中國新聞週刊
十年影響力 體育界獲獎者 鄧亞萍
提名:鄧亞萍 姚 明 劉 翔 李 寧 朗 平 姚 濱
十年·體育
鄧亞萍:完美蛻變的冠軍
獲獎理由
舉國體制下體育選手絕無僅有的奮鬥故事。從乒壇「大滿貫」到劍橋博士生,再到北
京奧組委官員,直至共青團幹部,她在十年裡完成了令人目眩的華麗轉身。她為萬千運動
員灌輸信念——把命運中可把握的部分最大化。
人物簡介:
1973年出生,1988年進入國家隊,以1米5的身高先後獲得18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
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開創女子乒乓球「鄧亞萍時代」。
1997年,以相當於小學二年級的文化水平進入清華大學英語專業求學。在其後的11年
時間裡,獲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及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先後擔任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委員,並於2003年出任北京奧
組委市場部國內贊助商處負責人。北京奧運籌辦和舉辦期間,任奧運村部副部長。2009年
4月起正式就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
言論:
「體育給我打下了深深的人生烙印,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能將我自己感悟到的體育
真諦運用到現在的工作中。」
——鄧亞萍
本刊記者/萬佳歡
90年代初,鄧亞萍一見記者就跑。
那時候,她還只是剛有點小名氣的乒乓球運動員。躲記者不是耍大牌,而是「有點自
卑,老覺得自己普通話講得不標準,媒體採訪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2009年12月14日,出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已八個月的鄧亞萍坐在《中國新聞週刊
》記者對面侃侃而談,講話四平八穩,頗具成熟官員的風貌。在閃光燈下,她大方地微笑
,眼中已沒有了當年賽場上的冷峻、凶狠和咄咄逼人。
1997年退役之後,被推薦到國際奧委會任職的鄧亞萍選擇了從政的道路。12年來,經
歷無數大場面和系統性文化學習的她,早已不是以前那個怕見記者的運動員。
鄧亞萍擔任團北京市委副書記的消息是在2009年4月共青團北京市委全體幹部大會上
正式被宣佈的。共青團這一人事變動被法新社評價為「中國最偉大的運動員邁出了她政治
生涯最大的一步」。
這也是鄧亞萍首次從事體育領域之外的工作。此前,她的職務是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
副部長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副主任。
即使如此,人們對這個安排也沒有感到太過訝異——自運動員時期開始,鄧亞萍就一
直恪守著一個優秀而成功的人所應具有的狀態,並幾乎擁有體育界所需要的一切可貴的品
質和精神。從矮個頭、低文化起點到奧運冠軍和劍橋博士,她一直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不可
能變成可能,她的傳奇經歷使她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優質榜樣和精神偶像。
而在共青團開始自己全新政治生涯的鄧亞萍仍然三句話不離體育。無論什麼話題,她
都下意識地帶入自己的體育經歷和思維方式;一說到起體育,就眉飛色舞。
當談到眾人對運動員出身官員能力的質疑時,她激動地拍了桌子,眼神裡流露出當年
賽場上的一絲直率和激動:似乎當年敢拚敢打的乒乓球手又回來了。
中國新聞週刊:都說「鄧亞萍是一個奇蹟」,人們眼裡不可為的事你總能做到,但其
實每次進入新環境(從打球到去清華學習),你都有很長時間的適應期,並付出其他人想像
不到的努力。這次來到共青團工作,有這樣的適應階段麼?
鄧亞萍:從1997年我成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到現在,已將近13年,中間有
一個非常長的積累過程。通過學識和生活經歷的積累,包括跟社會的不同的人打交道,這
些年我成熟了很多。
團市委的工作跟以往的工作確實有很大不同,以前只是在體育領域裡,現在的工作接
觸社會更多,包括基層團組織、青少年、志願者,各個行業的人都有。
雖然沒有從事過這樣的工作,但我在跟青年們交流時可以用自己的體會言傳身教,而
不是說教式的。可能體育有一種自然能與人交往的特性,在體育活動中人們會拿下所有的
戒心,很容易結交到朋友。這一點上我感覺有天然的優勢,另外他們對我很瞭解,彼此沒
什麼隔閡。
中國新聞週刊:在北京共青團市委工作後,覺得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提高了?
鄧亞萍:在國內,大家有同樣的文化、受同樣的教育、朝一個目標共同去努力,意見
還比較好統一。在國際組織裡要複雜很多,不光是語言的問題,還有文化、民族、宗教、
甚至思維方式的差異。你要瞭解了他們,才能提出一些他們認為有建設性意義的觀點。
這種國際組織裡面的磨練有的時候是不大好用語言來表達的,實際上,我的說話方式
、技巧,包括協調的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中國新聞週刊:以前做運動員和學生,環境比較簡單,從政截然不同,你如何適應做
官的狀態?在為人處事和管理方面,是否有一些以前沒有的經驗和感悟?
鄧亞萍:其實運動員所承擔的壓力,比一個普通大學生畢業後要承受的大得多,因為
大家沒把我們當普通人。運動員的光環和後邊所帶的問號總是成正比的。
確實,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好像很了不起,但還是有人認為我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不會做什麼事情。等我們從事其他工作時,人們會提出更多的問號:你行嗎?你不就會
幹體育嗎?還能幹什麼?
這對運動員是非常不公平的。
坦率地說,1997年我剛到國際奧委會的時候,你提出的這些問題——比你問得更直截
了當——我都遇到過。你會管理嗎?你會幹什麼?我也知道我不會幹什麼。甚至於我不會
英文、法文,根本無法跟別人交流,所以根本沒辦法融入這個組織,更不用說履行好一個
委員的職責了。那段時間是非常受刺激的,也很受罪。
我也曾經成功過,在女子乒乓球上,我曾經稱霸過世界,連續8年世界排名第一,在
那個年代裡我是最好的。我服嗎?我就這樣被人看不起嗎?如果是我個人我也認了,但我
身後是中國,在這個組織裡就我一個中國人,也只有幾個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運動員。我
代表的是13億中國人(鄧亞萍激動地拍了拍桌子),代表這麼多運動員,還代表亞洲,第三
世界發展中國家。
這樣一種責任,使我不得不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家認為,你是一個可以履
行職責的委員,而不是你跟老薩(註:國際奧委會原主席薩馬蘭奇)關係好,被照顧的。
中國新聞週刊:你說過自己性格比較「倔」,大家對你印象最突出的也是好勝、不服
輸、有個性。但是做一名官員,恰恰重要的是協調和平衡,在開始工作以後,你會刻意去
改變你性格里的一些東西嗎?
鄧亞萍:人總是有自己的性格。我們做事情要有原則,不能因為有別的壓力,而不保
留自己的原則。做這樣(沒有原則)的一個人,尤其是在國際組織裡,是得不到尊重的。官
員很重要的是你的人格魅力,講白了,當你為自己的國家說話、做事情有原則,大家都會
非常尊重你。如果你不為你的國家說話,甚至你都不清楚代表的是誰,我不知道大家都會
怎麼樣評價你。
中國新聞週刊:你的意思是,你性格里的一些東西反過來幫助了你的工作?
鄧亞萍:某種意義上是這樣。國外的文化是個人性格色彩比較濃,你有你的個性是好
的。我這個人本身不喜歡藏著掖著做一些事情,很願意坦誠地去跟別人交流、交往,甚至
於聽一聽別人對我的建議和意見。我做事有原則,這是由於性格的關係。
我也贊成你剛剛講的,有時需要平衡,有時需要有限度地妥協。因為很多事情不可能
完完全全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但是,這種妥協也都是因為大局的需要。所以核心還是——原則:你做事情是為了誰
?
這幾年來,我在這方面還是得到了很大的鍛鍊。我非常清楚,我代表的不是鄧亞萍,
是整個中國。即使是有限度的妥協,也是為了大局,而不是為了我個人。
中國新聞週刊:目前你丟開了體育的老本行,很多人會覺得這是體育界的一個損失。
你自己會不會有遺憾?
鄧亞萍:沒有什麼遺憾的。體育給了我非常好的經歷,給我打下了深深的人生烙印。
從事任何一個工作,大家仍然還會說「你是從體育圈出來的」。體育教育我怎樣去做人,
怎樣勇攀高峰,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能將我自己感悟到的體育
真諦運用到現在的工作中。應該從體育中總結、提煉出它的精髓,並將其帶到其他領域去
,讓大家都有拚搏精神。
中國新聞週刊:很多人把當時的球員鄧亞萍定位成「神」一樣的人物。而2003年,你
在一個訪談中曾說:「我本來就不是神,我就是一個人。」看起來你並不願意被這樣標準
化、臉譜化地談論?
鄧亞萍:我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平常人而已,跟大家沒有什麼不同。我能夠走到今
天,自己當然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國家、組織和政府的培養,以及很多人對我的支持
、指導,加上一些機緣的巧合,讓我能夠坐到這裡,沒走太多彎路。成事是需要方方面面
的因素,也許如果換成你,也能夠做成我現在這樣。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表面上的,背後會有很多人對你的幫助。沒有我們國家發展
到今天的程度,也不可能有大家今天對我的評價。但是我承認一點,需要努力,需要有很
敏銳的觀察力,需要具備一切素質。
中國新聞週刊:你無數次地提到定下目標、並下定決心是首位的,現在你的目標是什
麼?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打算和期許?
鄧亞萍:我相信組織怎麼安排都有他們的想法和考慮。現在讓我做共青團的工作,我
就踏踏實實把本職工作做好,包括青少年、志願者、團屬事業單位等各方面工作的開展。
我從事了十幾年國際組織的工作,有一定的國際交流的經驗,怎樣把一些體育交流的理念
帶過來,這是我要更多考慮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84.159
1F:→ sunkepin:記者有他撰寫的觀點,不過大陸網民討論很熱烈! 12/31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