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felight (歡迎光臨真實荒漠)
看板newagemusic
標題[心得]此時無聲勝有聲:黃永燦《如詩般寧靜》
時間Mon Apr 28 04:37:38 2008
此時無聲勝有聲:
黃永燦《如詩般寧靜》之鋼琴音樂詩
樂迷朋友們想必都有這樣的一個經驗:CD滿屋,黑膠全室,既不乏經典名盤,也不缺
爆棚音碟;可是,坐擁音樂寶屋,選擇太多,你反而開始覺得茫然,因為不知道要聽哪一
張?好像每一張都很好,每一張都巴望著被聆聽。可是如果聽古典,就沒辦法聽爵士;聽
了巴哈,就沒辦法聽貝多芬;聽了《無伴奏大提琴》,就沒辦法聽《平均律》;好,就算
你真的依照這個古典-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模式暫且度過這個難關,別傻了,你
架上的《無伴奏》一定不止卡薩爾斯或傅尼葉,難道羅斯扥波維契或史塔克不會更好?
這當然是一個庸人自擾的問題,卻是隨時上演,同時也是速食/罐頭音樂時代的極大
諷刺。可以擬想的是,在錄音(CD或黑膠)普及之前,欣賞音樂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參加
音樂會,獲得一張難得(既使錄音破舊不堪)的唱片,都顯得彌足珍貴,「欣賞音樂」了一
件專門的事。可是在後CD年代的今天,當音樂唾手可得,幾百G的硬碟任你播,當聆樂變
得如此簡單時,你卻徬徨地不知要播哪一首。其實,你只是想要聽音樂而已,什麼都好,
不問什麼類型或詮釋,就只是「音樂」本身。
如果您有這樣的症狀困惱(特別是名盤滿屋的發燒友),那麼本輯《如詩般的寧靜》應
該能夠對症下藥。的確,坊間新世紀鋼琴獨奏眾多,名盤林立,但大多流於媚俗,聽久了
其實煩躁易膩,反而一點也「寧靜」不起來。相對於此種不耐的音樂,從本輯的封面,水
漾的寧靜波光,似乎已經可以感受一種凝聽自然的山林水色。真的,鋼琴家黃永燦先生為
日本NHK《九寨溝》影片的經典配樂,傳遞的就是這種「聲聲」不息的流動寫意,風華無
盡的畫面感。東方說禪,而禪法自然,人性總嚮往與天地共舞,在繁忙的現代,我們的作
息常與自然相違,心靈畢竟乾枯。因此,他的眾多頭銜之一,便是「治療系」鋼琴家,為
乾涸的心靈之田,在源頭處持續注入活水,重建「體內環保」工程。
說了這麼多類似廣告文案的辭藻後,我認為《如詩般的寧靜》最特殊之處,其實不在
於它豐富的山林畫面感,而是一種對禪意「大音希聲」的最終追求。我常在想,所謂「無
聲勝有聲」的最高境界,絕不是沒有聲音;音籁仍在,鳥叫樹鳴,風動,自然在細唱,而
雨下,人變成了這幅潑墨山水的微景-而非外於山水觀賞它,外於聲音聆聽它。此時無聲
勝有聲,只因我們也成了聲音本身。聆聽《如詩般的寧靜》,便有這種「物我合一」的盎
然詩意。傳統新世紀的鋼琴獨奏即便師法自然,作者的個人意志有時還是太強,這不一定
不好,卻還彷若一個畫家臨摹了一幅山水,邀你共賞,其中仍見個人縮影,而非與你共入
山水,成為山水。
這或許是《如詩般寧靜》的弔詭之處,你聽不到黃永燦的自身話語,好像鋼琴家信仰
的是後現代宗教,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香火。聽到的是水在流動,風吹過樹梢的聲響,
花開的芳芳……。等你從冥想意會過來(或是從舒眠中醒來?)才領悟,你早已入詩。
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article_id=17197036
(純分享,不喜勿入)
--
For what is writing?
Writing is always about negotiating the real of life!
如果在冬夜,我,一個旅人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131.36
1F:推 cobycake:非常推薦這張 05/07 22:45
2F:推 freshlune:我也覺得很好聽喔 很有意境 06/10 11:36
3F:推 nctufish:有試聽音樂嗎? 06/19 17:53
4F:→ Milosyang:我前天(在看原PO之前)在金石堂試聽區聽了之後就愛上也買 08/29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