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nsukeshu (賢介)
看板nCoV2019
標題[新聞] 學者憂新冠變異株疫情再起 阻擋關鍵是治療輕症
時間Mon Aug 14 15:20:18 2023
原文標題:學者憂新冠變異株疫情再起 阻擋關鍵是治療輕症
發布時間:2023/8/13 13:03
記者署名:記者:陳婕翎/編輯:陳清芳
原文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8130064.aspx
原文內容:
COVID-19疫情5月1日起防疫降階,重心聚焦在重症治療,多數民眾認為疫情接近尾聲,中
研院士提醒,新變異株崛起取代Omicron的可能性仍存在,阻擋傳播關鍵是重視輕症治療
。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會員大會今天舉行開幕演講,中研院院士吳仲義以生態演化觀點,
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帶給公衛醫療的啟示。
他說,「新冠流感化」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流感有季節性,每年流行季出現部分進化
,但COVID-19病毒卻是持續流行、演化。
COVID-19的病毒傳播自2020年至今,全球歷經一波波疫情,包含Alpha、Delta及Omicron
等變異病毒株陸續現蹤。吳仲義說,Omicron大流行後,疫情波度越來越小,大家會認為
疫情快消失,「這是不對的」,僅是多數人對Omicron有抗體,當新變異株出現,主流病
毒交替,仍完全擋不住,疫情將死灰復燃。
「前一個主流病毒株存在時,沒人預期得到另一個病毒株崛起」,吳仲義以Delta變異株
為例,他說,Delta爆發流行,大約是2021年春夏之際,是在武漢原始株被發現後1年多時
間,但事實上,2020年3月Delta完整序列已經在美國、歐洲存在,潛伏多時、歷經3波疫
情,才在第4波成為主流。
吳仲義提醒,Delta潛伏許久才取代Alpha,如此強勢最終難逃被Omicron取代,Omicron自
家長期「內鬥」,近期的XBB,過去的BA.5及BA.2等亞型,都還是Omicron,雖Omicron被
全新變異株取代、疫情再起機率不高,但即使只有1%風險,光經濟損失就可能至少10萬
美金,代價太大。
吳仲義認同,疫情走到今天,雖然社會行為約束,如隔離、社交距離等,有效卻粗糙,「
即使我們做得很好,別人不好,傳播依然出現」;至於原先期望一勞永逸的疫苗,站在公
衛角度而言,其實不確定到底疫苗起了多大作用。抑制病人傳播病毒,輕症和無症狀是核
心治療對象。
吳仲義說,醫療端重視患者快速康復,避免重症、死亡發生,可能不少醫療人員會認為,
輕症患者咳嗽、發燒幾天沒有關係,但這便會將病毒傳播出去;以公衛角度出發,希望阻
絕傳播鏈,輕症初期感染、儘速康復是關鍵,必須在2、3天內清除感染源。
吳仲義認為,台灣公衛體系太被動,傳染病與其他疾病是不一樣的,傳染病防治做得好,
感染就少,做不好就是大家都染疫,制定與傳染病防治相關的公共策略,必須醫療領域與
公衛領域在同等位置上,共同參與擬定。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陳美霞說,台
灣公衛體系是「被」被動,從日前出現「公衛退場,回歸醫療」論點就是縮影。
她認為,公衛體系成效越好,需要花在醫療的費用及資源越少,遍布全台的衛生局、所協
助疫情監測、疫苗接種等防疫工作,成為台灣傳染病防治紮實的「預防為主,醫療為輔」
基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110.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nCoV2019/M.1691997621.A.D38.html
1F:推 stemcell : 又沒藥 怎麼儘早康復? 08/15 08:23
2F:推 lc85301 : 大家感冒自己戴口罩跟避免接觸就可以了啦 08/15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