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udemonia (我小小真真的幸福)
看板museum
標題[心得] 台灣博物館
時間Tue Apr 4 14:14:37 2006
前兩週去台博館參觀
以下是我po在個人網誌的心得 轉過來與板友們分享一下囉..^^
若有人剛好也去看的話也歡迎回應囉~!
-------------------------------------
延了兩週,終於到了看展覽的這天
C學長帶我們吃過午餐之後,和Y兩人緩緩沿著街道散步,到達228紀念園區
此行的目標是台灣博物館
台博館正對著館前路,沿著路即可直達車站
(想當初在沿路商家大廈都還未築起時,兩大建築可是台北市中心的軸線呢!)
本館位於228公園內,和228紀念館兩地相望
但比較兩館建築,228紀念館較低矮平緩,外牆色調也較柔和,
顯現出其對和平.歷史的尊重訴求
而台博館則莊嚴典雅得多,典型文藝復興式的風格,
外觀具有希羅建築的特色,內部極為巴洛克的感覺
兩者透過建築,即展現了不同的定位與區別~
台博館的主題定位很明確,屬於"自然史博物館"
目前同時有五個展在展期之中,都是與自然相關的主題
我其實沒有特定要focus哪一個展
而是抱著都想.都可看看的開放心情,以及對博館建築設計的巡禮來此~
以下就五個展分別做點簡單粗淺的介紹:
## 文化的流轉與斷層-台博館的建築
能遇上這個展,我真的感到很幸運
以一種想看看台博館建築設計的期待來此,而此展正是以台博館為主角
訴說台博館從日據時期到今日的歷史遞嬗;切開博物館空間設計的秘密
對於初次造訪台博館的我來說,提供了相當大的助益
台博館興建於日據時期,為紀念總督兒玉源太郎而建,一開始即確定作為博物館用途
台博館的建築師來自一批受過西方教育的日本第二代建築師
他們剛接受了19世紀英國建築時尚的陶冶,但未有充分的時間消化整合
於是帶著這樣的風格,表現在殖民地的建築作品上
(他們的作品還包括台博館對面已經閒置的土銀)
從大門進去,即可很明顯地看到有如希臘式神殿的門廊設計(想到竺杯杯聲韻學的神廟 XD)
以好幾根巨大的希臘陶立克柱式的列柱,
支撐著最上方三角型有巴洛克花草裝飾的"門楣"(這是我的詮釋)
感覺就很神聖莊重的樣子..
一進大廳,整個挑高的空間,牆壁柱子光亮的花崗石.彩繪玻璃窗與天花板
讓我想像起歌劇魅影的大吊燈,是到哪裡去了呢? :p
而為水平垂直空間增添活力線條的傾斜階梯,則讓我想到鐵達尼號中的宴會大廳
我們就在這裡拍了好幾張照片 :)
不仔細看,還真的沒有人注意到
台博館的屋頂,是"銅"造的~
圓頂表現了羅馬式建築的特色,
但這圓頂只是作為裝飾之用,並不能真的上去一探究竟(真可惜ㄋㄟ..)
銅是一種很古老的建築材質,但它日久會產生銅鏽
曾經經歷過幾次不同顏色的油漆處理
但最後還是還原成銅片,讓它自然呈現最原始的一面
有機會經過的話,可以注意一下喔!
當初設計之時,為了因應台灣炎熱的氣候需求
建築物設計有"迴廊",以利通風
但後來為了擴增展示空間,就把迴廊填起變成室內了
我們找不到迴廊的痕跡,只能從介紹中去想像了..
我想,這可能就像台灣很多住家喜歡把陽台加蓋成密閉的室內吧!
台灣博物館,是一座數學的建築~
建築師透過數學系統將門.窗.樑.柱等許多建築元素巧妙結合
使得整體呈現出左右對稱的視覺美感
在展場許多幅的建築結構圖中,在結構圖上滿滿水平線.鉛直線.方形.大圓與小圓之中
我看到了建築元素間和諧的數學比例關係~ ^^
(這讓我想到達文西的人體最佳比例圖)
台博館的圓頂是正半圓體,室內空間是"三模距"的正方體
這樣的建築少見於地小人稠的台灣,或許是因為如此
才讓走進建物內的人,不知不覺被建築的空間節奏給深深吸引了吧!
http://formosa.ntm.gov.tw/archite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0.3
※ 編輯: eudemonia 來自: 140.119.140.3 (04/04 14:16)
1F:推 vongo:這間博物館本身就是藝術品啊 讚! 04/05 00:43
2F:推 weichia:台博館對面的土地銀行 在台南有一模一樣的雙胞胎 04/05 02:19
3F:→ weichia:也是很有趣呢 04/05 02:19
4F:→ weichia:似乎都是日本時代勸業銀行 戰後改為土地銀行 04/05 02:19
5F:推 eudemonia:真開心看到有人回應呢..我好像對台南的有印象 04/06 00:22
6F:→ eudemonia:是不是在台灣文學館附近呀?? 04/06 00:23
7F:推 cam:順便推一下臺博館建築展的特集,精美便宜內容充實~:> 04/07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