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ythyt (啦啦~)
看板museum
標題[情報] 台灣人看鯨世界
時間Tue Oct 18 23:15:34 2005
http://www.ntm.gov.tw/abo_news.asp?id=145
「臺灣人看鯨世界─鯨豚生態保育」特展開展
國內鯨豚擱淺事件日益增多,賞鯨活動也越來越蓬勃,目前國人對鯨豚的興趣已燃至
高點,且自1990年以來,臺灣的鯨豚保育工作在研究調查、擱淺救援與賞鯨旅遊等工
作項目已建立初步的成績,因此國立臺灣博物館與中華鯨豚協會合辦、臺灣大學生態
與生物演化研究所協辦,自10月18日起將展出「臺灣人看鯨世界─鯨豚生態保育」特
展,就規劃以「回首來時路」、「鯨豚是什麼?」「鯨豚的特異生活形式」、「拜訪
鯨豚的國度」、「擱淺救援」等單元,一方面讓國人瞭解鯨豚生態與保育及海洋環境
的概況,提升國人對自然環境、海洋資源、鯨豚保育的關心,另一方面也宣導臺灣在
鯨豚保育工作上的努力,增進國內與國際保育人士、團體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希望能
凝聚更多力量的共同支持與參與。
策展人臺博館動物學組林俊聰表示,鯨目動物(Cetacea)是最適應海洋生活的哺乳
動物,他們長得像魚,但事實上卻和你我一樣,也是用肺呼吸,用母乳哺育幼兒的
哺乳動物。脊椎動物由海洋演化至陸地,鯨豚的祖先卻又從陸地演化回海洋。5千萬
年前,鯨豚類的共同祖先─中爪獸(Mesonyx),一種生活在淺水域的原始陸生有蹄
動物,開啟了鯨豚重返海洋的演化序幕。
林俊聰說,我們俗稱的鯨魚、海豚與鼠海豚是以他們的大小作為區別,一般來說大於
4公尺的叫做鯨,2~4公尺的叫做海豚,2公尺以下的則稱為鼠海豚,然而在生物學的
分類上他們皆屬於鯨目動物,僅分為齒鯨亞目和鬚鯨亞目兩大類。齒鯨家族包含海豚
、抹香鯨、喙鯨等,以獵食魚類和烏賊為生;鬚鯨家族則有藍鯨、大翅鯨等,以濾食
小魚和小蝦為生。
鯨類的蹤跡偏布全球,從熱帶水域到兩極冰洋都有。長期演化的結果,造成外型構造
的極大差異,最大的藍鯨可達33公尺,最小的鼠海豚可以小到1.5公尺左右。各式各
樣的鯨類動物,讓海洋的生態更加多采多姿。
為了成為海洋中的游泳健將,鯨豚的外型演化成紡錘型,而且身上的毛髮、外耳殼及
後肢都已退化消失,只留下鰭狀的前肢;此外他們演化出利於游泳的尾鰭與背鰭,氣
孔(等同於人類的鼻孔)也移到頭頂上以便於海上的生活。因此海豚全力游泳時每秒可
達8.3公尺,比人類奧運50公尺自由式游泳金牌選手的每秒2.3公尺還要快得多。
臺灣是一個海島型的環境,海域環境幽美、海洋資源豐富,其中的鯨豚是海洋生態鏈
的上層掠食者,也是海洋的最佳健康指標。但林俊聰感嘆的說,早期的臺灣,海洋一
向只是打漁走船人的天下,陸上的人與鯨是陌生的,海上的人與鯨則是對立的,鯨豚
是漁民眼中的魚貨,也是干擾捕魚、搶食魚貨的「海豬仔」。國人普遍缺乏對海洋的
認識與經驗,更遑論對生活在海中鯨豚的認識。直到1990年春天澎湖沙港屠殺海豚事
件登上國際媒體後,才引起各界對鯨豚保育問題的探討,同年8月,臺灣保育類動物
增列入「鯨目」,鯨豚被列為保育類動物,從此才改寫了鯨豚在臺灣的地位,並開始
受到國人的重視。
目前賞鯨活動為大眾開啟接觸海洋生態的窗口,也為鯨豚保育與漁民生計的衝突提供
雙贏的策略。臺灣賞鯨活動自1997年7月海鯨號於花蓮石梯港開航以來,在東海岸各
地掀起賞鯨熱潮,投入的業者與參與民眾皆迅速膨脹。目前全臺賞鯨公司超過24家,
賞鯨船數達33艘,主要分佈於東海岸各港口,榮登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統計
近年來賞鯨發展最快速國家的魁首。
百年前,墾丁南灣是巨鯨翻騰的樂園,大翅鯨、藍鯨、抹香鯨與虎鯨都曾經來訪。日
治時代與光復初期的捕鯨工業,破滅了曾經存在的巨鯨傳說。臺博館期望國人對待鯨
豚態度的轉變,能喚回巨鯨重返曾經的樂園。
臺博館位於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和平公園內),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
下午5時(週一休館),國定假日照常開放,全票20元、半票10元,另還展出「花的
前世今生」與「時空的印記~植物‧標本與人」特展,民眾如欲查詢各項展覽與教育
活動訊息,可上網
http://www.ntm.gov.tw/查詢,或電洽(02)2382-256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