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ansss (新天堂樂園)
看板movie
標題[影評] 談電影中的偏見
時間Sat Dec 16 12:29:44 2006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4741170
許久之前看了一篇文章,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巴納吉(Mahazarin Banaji)替
幾個電影公司的執行長做了一些心理測試和實驗,主要是想了解人的偏見生成及其
反射。至於為什麼是挑電影公司呢?就是要強調偏見加乘上強大傳播力後的影響。
結果出爐後,比較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受測者傾向把正面的辭彙和擁有白人或是歐洲
人特質的形象連結在一起,卻把負面的辭彙連結到了黑人、非洲人。這當然是因為
長久以來因資訊和環境的影響,對人所造成的潛在偏見。
電影(或稱「影像」)做為現今的社會中影響力最強大的傳媒,必須要先意識到自
身所擁有的極度可怕傳染力,才可能背負起社會責任,在電影中增添社會意識的元
素,然後傳遞出多元的價值。
而這種自覺,站在商業觀點,使得好萊塢電影紛紛開始展望世界,在電影裡加上全
球化的酵素,採納各方演員,到世界各地取景,以賺取更多的票房。但從另一角度
看去,這些打著娛樂之名的商業電影,有時常藉著娛樂之名,偷渡著一些對於人種
、膚色和種族的偏見。
好/壞、相信/不相信,這種簡化世界為二元對立的基本觀,即是好萊塢塑造一個
超真實世界的基本元素。(或者說,他們賺錢的基本元素。)因此為了取悅目標觀
眾,電影中必須犧牲許多東西。在早期的好萊塢電影裡,因為黑白種族的問題,便
使得黑人演員的缺席成了必然。
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國家的誕生》(Birth Of A Nation,1915),這部描述美國
南北戰爭因開創了電影平行剪接的技法而被人讚譽有佳。但諸如電影主題(3K黨的誕生)
、主角表演、戰爭場面,無不對黑人進行抹黑醜化,甚至片中出現的所有黑人,其
實都是白人將自己塗黑裝扮的。
一位學者馬特比(Richard Maltby)對此部電影上映後的影響做了研究,並傷心遺
憾的表示:「被白種暴徒處以私刑的非裔美國人數目,在該片上映後幾年內戲劇化
地激增。」
曾有人研究了好萊塢早期的電影,並發現黑人的膚色在電影裡對於演員角色的定位
有著關鍵性的影響。電影中上進有成就的黑人,通常都是膚色較淺的;而墮落、生
活無目標的,都找膚色較深的黑人飾演。不過這些角色總離不開丑角、傭僕…等等
,在電影裡的地位都較低。
在30年代之前,這種以白人為中心的「權力」建構了電影裡的「論述」(discourse)
,也刻板了黑人的形象,造成了觀眾對於黑人的錯誤認知。
電影傳播力產生效用之後,這種偏見不但潛入人心,在將偏見合理化後更進一步組
織成為人對事物的認知方式,嚴重一點的甚至形成「知識」,但這其實也就是「歧
視」的誕生。
時代發展至今,隨著社會與思想的進步,這種加強印記偏見的作為固然早就漸漸消
弭,但並非就不存在,只是對象不再固定是黑人,反而轉向其他民族去了。
譬如由奇努李維所主演的《驅魔神探》(Constantine),約莫再講一個神、人、
魔界相互糾纏的故事。而這個戲劇故事的源頭,卻得追溯到撒旦的兒子因貪婪而私
自下凡,在人間引起大騷動。
撒旦是魔鬼的化身,是邪惡的代表。但在片中,全身白衣的撒旦卻有著宛如「救星」
的角色(由白人飾演)。換句話說,前來人間搗亂的撒旦之子反而比撒旦還要壞、
還要邪惡。而扮演這位撒旦之子的,不但有著中東人外表,並且是從墨西哥入境的
外籍男子。這其中的指涉意義,早已隱約透露出了導演的偏見觀點。
更如早期007系列電影全將壞人指向共產國家自然不用多提;西部片也很明顯,印
地安人肯定是反方;《軍火之王》(Lord of War)裡尼可拉斯凱吉所飾演的軍火
商主角,偏偏硬是要扯成烏克蘭國籍的;青春校園喜劇《足球尤物》(She's the Man)
裡最後的結局,黑人配角莫名的和影片裡最醜的牙套妹配對成功;就連成龍早期電
影裡其實也將壞人都指為外國人(還幫他們配音勒)。
這也難怪成龍去好萊塢發展都必須從丑角先開始;有許多其他國家的電影都喜歡挖
苦美國;而著名的黑人反串白人搞笑大片《小姐好白》能如此搏得黑人觀眾的歡心了。
那麼再多想一點,過去倒底是怎麼樣的權力核心教導我們要反攻大陸?現在又是誰在
灌輸炒作著要我們挺藍、挺綠的呢?
偏見應該是得以合理化存在的(或是無所不在的),這關乎對於美醜、好壞的價值判
斷,然而一但經由媒介開始擴散傳播,這原本屬於「個體」的抽象偏見,將進化為
「群體」的具體「歧視」,這是傳播媒介(電影、影像)的可怕魔力。
最後,巴納吉對著這些在電影業界裡有著高成就的人語重心長的說:
「在每部電影裡,若你能做些事來對抗刻板印象,就可能造成改變。」
--
延伸閱讀:
社會心理學家巴納吉測驗心裡偏見的網址:
http://implicit.harvard.edu/implicit
HBO曾播過一部黑人女星的傳記電視電影,真人真事改編,片名為
《Introducing Dorothy Dandridge》。這位黑人女星(Dorothy Dandridge)在50年
代因演出《卡門》而紅極一時,在當時黑白種族問題仍盛的氣氛下,是首位入圍奧斯
卡最佳女主角的黑人。不過結果可想而知,落敗了。
電影其中有一橋段我印象很深刻。Dorothy Dandridge路過了飯店的泳池,將她的腳
指輕碰了池水。隔天,飯店抽光了泳池裡的水,並有著十幾名的黑人清潔工拿著工具
拼命的刷著池子。而這位黑人女星,最終不僅僅逃不出自己的感情漩渦,也在這種黑
白對立的種族問題下鬱鬱不得志,壓力之大迫使她吸食毒品,最終斷喪了自己的演藝
生涯和生命。
關於黑人膚色在電影裡的觀察(崇白情節),其實可以找一部通俗劇的經典之作
《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來看,導演為道格拉斯薛克(Douglas Sirk)。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7.222
1F:推 waveact:好文 12/16 15:38
2F:推 mindy201:真的是很棒的好文! 12/16 16:39
3F:推 hayam:推! 12/16 17:59
4F:推 Dolce:好文!推! 12/16 18:34
5F:推 andy89202033:電影創造事俗?電影反應事俗? 12/17 13:08
6F:→ andy89202033:如果想要將自己的立場加到電影上 舉例並不難 12/17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