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leset (角色組合)
看板media-chaos
標題[轉錄]fw:愛讀報的倫敦人
時間Sat May 3 14:58:31 2003
愛讀報的倫敦人 ◎韓良露 (2003.02.05)
英國人據說是全世界最愛讀報的民族,這和一般英國人內向、沈默的習性有關,但
這種習性又未必一定是天性,而是和後天教化有關,像我的英國朋友就告訴我,他從小
最常聽到的父母教誨就是:「沈默是金」。
英國人和朋友並不愛多談,大家保持距離,談天氣多過表達意見,英國人常說:「
不要和別人爭論政治、宗教、性的問題」,那麼還有什麼可談?英國人又不愛談食物,
剩下能談的話題就是運動了,因此愛上酒館和陌生人,大擺龍門陣的人常常談的就是運
動。
後天養成的沈默是金,並不能扼殺英國人好奇的天性,而這些想知道東家長西家短
的心念,往往就內化轉移到好讀報之上了,反正報上有天下事,尤其英國報紙分成兩大
派,質報專講嚴肅的事,滿足知識分子好議論之心,小報則大談不正經之事,安慰保持
拘謹的英國人好是非之情。
我在倫敦多年,也養成了愛看報的習慣,而且是什麼報都看,反正我有文化研究的
名目當藉口,但天天買全部的報紙所費不貲,所以我常跳著買,一日買兩份不同的報看
,天天換報看。
我最常買的店是住處巷口的雜貨店,這種掛著 Off Licence的招牌,意謂著有賣酒
的招牌,除了酒之外,也賣很多零碎之物,像口香糖、巧克力、薯片,各式罐頭類等等
,另外也多賣報紙、雜誌,後來英國樂透開始營業,也加賣彩券。
因為常常在同一個地方買報,後來老板都忍不住奇怪地問我「為什麼老買不同的報
」?真的,這種買報行為在英國差不多等於精神分裂。
從讀什麼報來識人,在英國是其來有自的,左派激進人士看《衛報》(Guardian)
,溫和自由派看《獨立報》(Independent),右派中產略保守人士看《泰晤士報》
(Times),超級保守保皇派看《每日電訊報》(Telegraph)。而以上種種,代表了不
同的政經意識形態,但在階級上,卻都一樣是中上至上層階級人士,所以他們看的是質
報「Quality paper」。
勞工階級也有自己的報紙
勞工階級也有他們自己的報,叫小報 「Tabloid paper」,也按政經屬性分,右派
看《太陽報》(Sun),左派看《每日郵報》(Mail)。
我有個中國大陸朋友,也和我們一樣愛買不同的報看,有一次她帶著《太陽報》上
班,而她上班的地點是倫敦大學的皇后學院,她的頂頭上司看到她在看《太陽報》時大
吃一驚,叫她趕快把報收起來,免得被他人看到了會瞧不起她。
我的大陸朋友笑說,在北京是沒有言論自由,但她沒想到,在英國,什麼言論都有
不同的報刊登,但她卻沒有愛看什麼報就看什麼報的自由了。而我們也聽說,有些中上
階級的知識分子,會在廁所偷看小報,好像看禁報一樣,人果真需要各種不同的guilty
pleasure(有罪的快感)?
除了這些日報外,倫敦還有份《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是我的最愛。
《標準晚報》的屬性很特別,政治立場上既不太左又不太右、階級立場上也站中間,品
味上很都會,心態上很嬉鬧。
《標準晚報》以報導倫敦人、事、物為主,有些上不了日報的消息,在《標準晚報
》卻大幅報導,譬如像有個英國人三十年風雨無阻,每週日都會上海德公園東北角的肥
皂箱上發表顛覆政府的演說,但這個英國李敖最遺憾的可能就是三十年來都沒警察抓過
他。
《標準晚報》出刊的時間約略下午四點,因此常可抓到一些當天的重大消息,尤其
像 IRA又在那放了一顆炸彈或某個謀殺案的最新報導。每當有大事發生,地鐵站前、路
邊吆喝賣報的人就多了起來,行人也都會忍不住停下匆匆的腳步,偷瞄一下標題,或乾
脆買份報來滿足好奇心。在這樣的時刻,都讓我會想到十九世紀狄更斯筆下的倫敦。
倫敦的地區報很具特色
倫敦有許多住宅區域,都會發行自己的地區報,叫 「local paper」,這是免費贈
送的,因此上面會有些小廣告,而這些小廣告中卻是很有用的生活情報,像當地的酒館
何時打折、乾洗店送折價券、新開張的餐館舉辦試吃等等,但這些地區報的文章卻不可
小看,由於報導的範圍很小,因此反而深入,譬如我就從《貝絲華特報》(Bayswater)
、《諾丁山報》(Notting Hill)等等,看到某戶人家遭竊以及遺失物品的清單,還有
那家純種狗尋找血統純正的交配狗,以及住宅區內某家餐館主廚提供的食譜等等,這些
小事,都是全家週遭的事,但在現代都會中人們口耳相傳卻未必會傳到耳朵裡,因此,
每天看全國性、都會性的報紙,能使我們知道天下事,卻未必知道家居身邊事。
倫敦還有一份很特殊的週報,叫《新聞大條》(Big Issue),是無家可歸的人(
homeless)自己辦的報,也由這些homeless在街上販賣。
倫敦有不少無家可歸的人,但這些人卻分成很多類,真正符合美國Robo(流浪漢)
或台灣的遊民的人並不多。在英國的定義中,一個人凡是沒有固定住所的人,都算無家
可歸人士,但這些人卻不見得晚上沒地方住。倫敦有不少遊民夜棧及小旅館,都提供夜
宿。
在街上販賣 「Big Issue」的人,常常都是衣衫整齊,他們可能是從北方南下的人
,在大都市一時找不到工作,也租不起房子,因此就靠政府補助,住在臨時的收容所內
。這其中有不少人,身懷絕識或絕技,因為處於社會的邊緣,對社會也有一份邊緣性的
看法或想法,他們就想到辦份自己的報,專門報導倫敦邊緣事物。
我幾乎期期都買 Big Issue,也因此認識了一些所謂「遊民」,而我從這份週報及
這些人身上學到了許多事物,更幫助我了解倫敦的多變面貌。
「Big Issue」 會告訴你哪裡的公廁最乾淨,那裡最髒?哪裡的警察最不友善;哪
家社會福利機構的社工最樂於助人,哪條街晚上很危險?哪個房子才剛被佔屋者
(Squatter)佔領,哪座教堂的免費餐最好吃?哪裡可免費測試HIV?
有時,「Big Issue」 上還會刊登很好看的詩及小說,也許下一個英國的文豪目前
正是遊民也說不定。
到倫敦時,別忘了買些報來看看,絕對會讓你的旅遊經驗更豐富,尤其是「Big
Issue」一定要買,你會發現許多觀光客難以發現的事物的。
看報,是英國生活的大事,尤其是星期天,每一家報紙都加張,變成厚厚的一疊,
再加上我特別愛看只有週日出版的《觀察家報》(Observer),也是一大落的,因此我
常常在週日的上午,不管是在家或出門找一咖啡館吃全套英式早餐時,都買來好幾份的
報紙聚精會神地看著,也有不少人喜歡常帶報上公園,躺在草地上看精采的專題報導。
在下午的酒館,也常看到倫敦人捧著報紙津津有味地讀報,星期天,讀報成了倫敦人集
體的禮拜儀式了,也因此讓倫敦在星期天顯得特別的安靜,畢竟,正在讀報的人是不會
開口的。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6.76.218
※ 編輯: roleset 來自: 218.166.76.218 (05/03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