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emprisenovel
標 題[轉貼] 大江歌罷掉頭東——雜談《昆侖》
發信站KKCITY (Tue Jan 3 16:21:30 2006)
轉信站ptt!ctu-reader!Spring!news.nctu!news.ntu!news.au!zoonews.ee.ntu!news.k
作者:孑立烏衣
轉自神照文化
http://www.elmp.com.tw/forum1/forum_02.asp?source=board1&step=3&id=14&id1=225&ToPage=1&ToPage1=1
數年之前曾經看過一次《昆侖》。那時候網絡上面流傳的《昆侖》只有零散不全
的部份章節,當時看完《昆侖》第一部份,也就是粱文靖部份,然後直至梁蕭出場進
入天機谷為止。初看《昆侖》時的感覺並非驚艷,只是覺得行文老練,張弛也有度,
尚算是比較成熟的武俠小說,比起小椴《杯酒》的開局來說就顯得面目平淡了許多。
也許當時只是些零散不全的部份,因此而影響了閱讀效果也未可知。
這次《昆侖》終於修訂完稿,簡體版及繁體版紛紛面世,聲勢也頗為浩大。前些
時日把《昆侖》全文從頭至尾看了下來,一度也曾沉浸其中不覺更殘夜漏。閱讀時的
狀態頗有些興奮,這就說明做起碼《昆侖》這個故事還是講成功了。
◇ ◇ ◇
武俠小說也好,言情小說也罷,只要在小說體裁之內,如何將一個故事講好,這
才是最為基本的訴求點。《昆侖》篇幅長達百萬餘字,間中涉及的歷史背景、地理場
景、人物都極為龐雜,在這樣的敘事架構中《昆侖》沉穩而內有蓄力,較之小椴偏於
溫派武俠的「每每做驚人之語」雖然少了些噱頭,但在這樣的故事設定中無疑則更具
有敘事的沉凝感和餘味。
既然提到小椴的武俠小說偏於溫派,那麼其實不難看出鳳歌在《昆侖》的寫作中
明顯吸納了大量的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元素:首先做為主角的梁蕭,在人物的原型塑造
上明顯帶有《神雕俠侶》中楊過的影子——帶有叛逆性格的青年、聰明、倔強、喜惡
強烈而且極有女人緣(所謂「一見楊過誤終身」,梁蕭在這點上也是極為肖似的。)
其次,在很多場景設定、情節設定上都可以感覺到面目依稀曾識;如梁蕭、柳鶯
鶯、花曉霜、雲殊和賀陀羅等一眾人陰差陽錯困於出海船上,而後又輾轉流落孤島。
將矛盾衝突人物以及大量的帶有衝突的情節集中於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來營造盡可能大
的情節張力,這樣將戲劇處理手段運用於小說情節設置中的手法,在《射鵰英雄傳》
裡能見到極為相似的設置:郭靖、黃蓉、洪七公以及歐陽風叔侄先被困於海上而後又
困於孤島。
再次,很多輔助人物的原型設定和功用設定也都吸收了金庸小說中的元素。比如
那腦袋很有些不大靈光的胡家兄弟四人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讓人聯想起《笑傲江湖》中
的桃谷六仙?而花曉霜的神醫師父以及師叔是不是也能讓人聯想起《飛狐外傳》中程
靈素的師父及師叔?其實在這一點上,金庸的武俠小說影響力很大。在金庸的小說中,
時常會設置若干個作為插科打諢作用的輔助人物,就如桃谷六仙,以使整個故事的敘
事多一些靈活性,多一些趣味性。這是一種敘事觀念上的轉變,這使武俠小說的敘事
不僅僅只集中於宣講英雄俠客、才子佳人,而更多的帶有一些草根意味的娛樂作用。
這一點上,不只鳳歌,後來許多武俠作者都有吸收。比如賴魅客尚未完結的小說《武
林舊事》中,那個有些顛三倒四的神醫候藏象明顯也是個帶有娛樂功能的輔助人物。
◇ ◇ ◇
《昆侖》的敘事結構和情節設置上吸納了大量的金派元素, 從而使小說在風格上
極為傾向於金派小說。而在更深層次上探討下去,將《昆侖》與金派武俠小說來做一
些比照,還能發現一些更為有趣的東西。
金庸的武俠小說無疑是很成功的類型小說範例,對於任何涉足於武俠小說門類甚
或希望在這一門類有所斬獲的作者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
雖然不能說金派武俠就是武俠小說的全部,但武俠小說因為金派的出現確實改變巨大
。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而產生的讀者對於武俠小說閱讀習慣的改變、因為金庸的武俠
小說而產生的作者對於武俠小說寫作方式上的改變;這些都已經成為了今日觀望武俠
小說,武俠小說自身的一個標誌。
吾友老顏曾對我說,他對今日武俠寫作不慎看好的原因就在於,在武俠這個類型
小說中想要超越出金派武俠的影響,另翻新章,這樣的難度委實太大了。
在金庸同時,曾有古龍;在金庸之後,曾有所謂巨俠溫瑞安。雖然也是迥異於金
庸而自有特色的武俠小說類型,但實則古龍與溫瑞安都是劍走偏鋒,避開了金庸在風
格堂堂正正的寫實主義敘事結構上的影響而獨闢蹊徑。何況,古派和溫派小說在「講
故事」這方面以及在人物塑造上依舊還是稍遜了一籌。
《昆侖》採用堂正的寫實主義敘事結構,這不能不說也是種勇氣,雖然《昆侖》
在這方面並不能說超越了金庸,但確實是將金庸武俠小說敘事手法上的成功元素竭盡
吸納。在於讀者眼前的《昆侖》,其實也可說是一部肖似金庸的武俠小說。
這個「肖似」究竟是形似還是神似呢?
◇ ◇ ◇
其實只是形似而已。雖然在寫作中採用的敘事手法上吸取了很多金派武俠的特點
,但實則在《昆侖》中所展現出來的一些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核已經不是在金庸的武俠
小說中所能找到的了。
金庸在寫作中期的作品《神雕俠侶》中曾借郭靖之口提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
民」。這一句,一直被認為是對「武俠」的一種全新解讀,被認為是在一個更高的層
面上對「武俠」賦予了一種更為深厚的內蘊。這一點也在此後對於很多武俠小說的解
讀和評論中奉為圭臬。此後的很多作者在自己的武俠小說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都開始
向這個方向靠攏,小椴在《杯酒》中的人物「淮上一杯酒」其實也正是這樣一種對於
「武俠」立論的詮釋人物。
而在這之外,所謂的「俠」形象無一不是慷慨激昂,吐然一諾重於千金的昂藏大
漢,錚錚鐵血男兒——這是沿襲千古自太史公《俠客列傳》已有的郭解、朱家之流;
或有三兩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裙釵英雌,也是巾幗不讓鬚眉的紅線、聶隱翻版。
小說《神雕俠侶》中,郭靖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詮釋人物,多次召開江
湖人物集聚的「武林大會」來義守襄陽,擊退入侵的蒙古大軍。而在《昆侖》中,以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樣的精神自命的男二號人物雲殊卻是個典型的志大才疏之
輩,也曾多次召開江湖人物的「武林大會」,應召而來的卻多是些庸碌之輩——或許
也不乏當世郭解、朱家,可這一群以俠自命秉持正義的武林人物聚集一處卻往往空有
熱血與口號,鮮有什麼付諸於實施的才能。最後反而不是被「惡賊梁蕭」攻破便是被
「元狗」所乘。
「俠者以武犯禁」、「仗義每多屠狗輩」,這些俠士聚集一處卻往往成了群氓:
一群帶有極大破壞力,盲從而衝動的集體無意識的代表。在《昆侖》中,所謂「俠」
又還原到了最初始的「以武犯禁」的概念上來。而這個還原卻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
概念回退,而實際上是具有反武俠意味的對於武俠概念的自省。
金庸寫作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塑造了一個武功平平油滑至極的主人
公韋小寶。這個經典的武俠人物的出現,使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成為了一部反武
俠的作品。金庸以這樣一部帶有絕大諷刺意味的小說對於「武俠」做出了消解。而在
《昆侖》中,也正是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對於武俠恰恰做出了反武俠的消解。
但是《昆侖》並不是一部完全著眼於反武俠的武俠小說,這在主人公梁蕭的塑造
上非常鮮明。雖然梁蕭的許多性格特徵與《神雕俠侶》中的楊過相似,但是梁蕭者個
人物比之楊過在塑造上更具有如今這個時代意識的特點:楊過也曾幫助蒙古人攻打襄
陽,是為了報所謂的父仇同時也是為了救愛侶的性命,而後折服於郭靖的人格魅力而
迷途知返。
對於梁蕭來說,其實不具備所謂「迷途知返」的說法——他母親是蒙古人,他自
己就是半個蒙古人;他加入漢軍陣營未必是對,而加入元軍陣營卻也不為非。而他的
出發點卻又更是簡單至極:先是為了保護朋友能夠參軍平安歸來,而後也是因為朋友
的死去而立志復仇。最後梁蕭的所謂「迷途知返」,不是在於什麼大義的感召,而恰
恰是源於對戰爭的厭惡和對自己內心的拷問。
梁蕭在人生的無數次選擇上,所憑依的往往是個體意志的本身。這一點乍看起來
帶有強烈的個人喜惡或者說極為孩子氣,但和楊過這個人物比較起來,就能夠看出,
在梁蕭這個人物的塑造上更多的是具有了極強烈的個體自我意識。
這和往常的武俠小說甚至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常常所強調的群體意識是具有鮮
明對比的。在如今時代的意識特點上,強調個體自我意識已經成為個體意識覺醒的標
誌;在《昆侖》小說中體現出這一點未必一定是小說作者的有意為之,但和金庸小說
對比卻能夠發現時代變化對於意識形態的轉變。
◇ ◇ ◇
說到這個方面,在《昆侖》中一些其他的情節上也可以體現出來,而在這些情節
上更能夠看出作者的一些著意處:首先是上面曾經說到過的關於攻守襄陽的情節。這
一部份的情節在網絡上也曾引起很大的爭議,爭議的集中點無非在於梁蕭幫助蒙古人
攻取襄陽,間接亡滅漢人衣冠。
這一點上面也曾提到過,針對於梁蕭這個人物來分析的話,其實這樣的指責是無
意義的。梁蕭的血統使他具有了在家國黍離的亂世之間選擇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卻
又恰恰正是對於「俠義」安身立命的民族主義的一種消解。
金庸在《鹿鼎記》裡對韋小寶的出身血統也作出了這樣一種處理,使這個憊賴之
徒得以能夠對著當世大儒理直氣壯的振振有詞。在《鹿鼎記》中,這樣的消解方式用
以不甚激烈的曲筆寫出,而在《昆侖》裡,卻成為了梁蕭必須直面的現實。所以說在
這一點上,《昆侖》走得更遠些。
其次是在梁蕭面對柳鶯鶯和花曉霜兩人感情的取捨上。
雖然當時的歷史背景是處於南宋末年,可在梁蕭、柳鶯鶯和花曉霜三人的感情糾
葛之間,這三人的感情方式完全是現代的。最後梁蕭處理感情的方式也幾乎完全是以
現代人的感情意識來做處理的。這是在金庸武俠小說中較為少見的,金庸的小說中面
對這樣的感情糾葛處理往往以一些「恰好出現」的情節迴避了這些本該棘手的問題,
最後給主人公的其實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選擇方式。比如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張
無忌、趙敏和周芷若。
在《昆侖》與金庸小說的這些深層次內容的比較中,有些是作者有意而為之的情
節,而有些則或許只是時代變化帶來的意識形態轉變在小說中的無意識反映。提出這
一點,想要表明的是,因為時代變化,小說寫作的精神內核也在自然隨之發生轉變;
在這一方面和一些解讀方式詮釋角度上超越當日金庸武俠小說的局限是必然。
◇ ◇ ◇
而如何選取更新的題材來作為敘事結構的母本、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如何在內添
加更多的新鮮的元素則是在《昆侖》這部小說中所未能盡善的。
《昆侖》在小說中引入了大量與數學有關的情節,並將武功修行與之匹配,這是
《昆侖》標誌性的新意之處。但我覺得也只能說和賴魅客在《武林舊事》中評劍等級
的構思伯仲,而尚還不及《武林舊事》中諸如學劍、練劍等等一些構思新意多。在一
些自出機杼的構思方面,《昆侖》明顯有些不足。
此外,到了十年之約將至時,梁蕭從西域迢迢返來卻不幸在最後幾乎殞命身死的
結尾未免還是有些生硬,有些為了結尾而結尾的意思。雖然情節的發展到了此時需要
一個將矛盾化解的機會,可是這個轉折依舊還是來得太突兀了一些,完全還應有一些
更順暢的情節作為鋪墊才能解決。
--
┌─────◆KKCITY◆─────┐ ◢╱ 只要你
通過身份認證 ~ ◥█
│ bbs.kkcity.com.tw │ █▉─ 免經驗、五人連署即開班系板 ◥
└──《From:211.75.183.30
》──┘ ◥╲ 趕快為班上設個
秘密基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