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andercloud (浮雲遊子)
看板e-Business
標題[情報] 生物醫學研究的「台灣奇蹟」不再!?
時間Sun Nov 21 01:30:12 2004
生物醫學研究的「台灣奇蹟」不再!?
宋瑞樓:「現在政府讓研究太好拿錢了,但這些研究是否真正有意義?有沒有團隊進行?」
肝臟研究是科學領域中的「台灣奇蹟」,比起其他生物醫學領域,台灣的肝病研究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受尊重與矚目的項目。
「肝炎聖戰」一書紀錄,自宋瑞樓、羅光瑞一手帶出台灣的肝病研究起,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陸續在國際權威雜誌上,包括「刺烙針」、「肝臟學」、「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等刊出,不少人曾因此寄望台灣或許能因肝病研究而得諾貝爾獎。
在1981年至1992年間,以單篇論文影響指數(即被全球學術界引用的次數)來看,台灣排名前二十名的論文中,有十篇與肝病有關。在個人表現方面,台灣生物醫學學者的平均論文影響力(即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前十名當中,肝炎學者就佔了六位,並且佔所有的前四名排名。
宋瑞樓 、羅光瑞兩位因為畢生在肝病上的長期研究貢獻,2001年獲得美國癌症學會(AACR)的表揚。宋瑞樓在1982年,以台灣第一位臨床醫學家身分從事研究獲得中研院終身院士,兩位長者所帶出來的世代弟子人才,如今都置身各大醫院擔任重要角色。不少人更身兼國際期學術期刊的編輯,知名如台大醫學院長陳定信、長庚大學教授廖運範等,讓台灣的醫學研究站上國際學術舞台要角。後來陳定信於1992年、廖運範於2000年,也分別當選中研院院士,師徒三人名列院士名錄,也是台灣醫界罕見的美談。
1970年代過後,台灣的肝病醫學研究領域也逐漸形成三大派別,以肝癌研究為主的台大、以肝炎疫苗臨床試驗和肝硬化為主的榮總,以及以慢性肝炎為主的長庚。陳定信、李壽東、廖運範也擔起研究傳承的重擔,許多優秀的人才漸漸浮出檯面,如賴明陽、陳培哲、許金川、李伯皇、蔡養德、朱嘉明、丁令白、周仲明、吳研華、胡承波、周成功、羅時成、施嘉和、吳肇卿等……,各自在基礎研究、臨床上做出貢獻。
今年3月20日,總統大選的同一天,台灣因為政治紛爭讓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但同一天,遠在巴西舉行的「世界肝病醫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the Liver,IASL)上,陳定信以「台灣肝病醫學會」代表身分,獲舉接下IASL理事長一職,創下台灣醫界擔任世界醫學會領導人的紀錄!
不過,或許因為後來台灣肝病研究的領域更多元而分散,近年來,台灣在肝病研究的成果,相較於前十年的論文發表成績,顯得不再突出,陳培哲曾不客氣指出,台灣的肝炎研究在國際上只能算二流。理由是許多的論文都不據原創貢獻,缺乏獨一無二的創新大突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8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