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csmumountain
標 題[轉錄][閒聊]當山難成為社會事件
發信站淡淡的山岳天 (Tue Mar 28 23:37:37 2006)
轉信站ptt!Group.NCTU!grouppost!Group.NCTU!TKUMCC
※ 本文轉錄自 [NTPU] 看板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唉 丟臉丟大了) 看板: NTPU
標 題: [閒聊]當山難成為社會事件
發信站: 北極星II (2006/03/23 Thu 19:13:32)
寫在前面:
沒有人希望快樂的旅程 蒙上陰影!
沒有人希望成為媒體"製造新聞"的題材!
沒有人願意消費他人的傷痛 只為滿足所謂"知的權利"!
---------------------------------------------------
想必大家對於友校的不幸事件 已有耳聞
除了敬祝傷者早日康復外
我還有一些想法 在此野人獻曝
關於"當山難成為社會事件"
先定義一下山難好了
山難的種類可分為
迷途.失蹤(個人或是全隊)
重病.受傷(例如 :高山症 墜崖 嚴重外傷 不明疾病等)
死亡
以上 前兩項 都屬危急 有致死之虞
只是當狀況發生時 當事者仍有生命跡象 或生還機會
而第三項就是等不到支援到達 或是因前述原因而直接導致死亡
因此 常在颱風季節聽到的"失聯"
決大多數是因為通訊不良
甚至被媒體附會為失蹤 而成為"假山難"
並不應算在山難的範圍之中
在過去
(以北大山社為例)
當山難發佈 需要支援時
通常是將消息封鎖在社團相關人士之間
以社團力量主導救援為原則
此原因為
1.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和誤會
2.當時社團成員眾多 體能 技術水準佳者眾多 足以組成搜救隊
3.當時政府並沒有整合性搜救單位 也沒有相關的搜救技術和裝備
4.當時也沒有相關法令 作為依據
時至今日
戶外活動日盛
而其中高風險性活動的意外事件時有所聞
(這當然和環境因素或是隊員的能力.心態有關;
但近年學生社團多有志從事溯溪或是非傳統路線探勘 也是原因之ㄧ)
對於國民從事戶外活動而導致意外需要救援
政府已將此一需求列為組織業務的範圍之中
制度性的組織有
1.國搜
八掌溪事件後
政府為整合資源以為重大災難事故應變的考量上
成立國家搜救指揮中心(簡稱國搜中心)
現編制於消防署
高風險的戶外活動 (如水上活動 登山等)
發生意外時的救援行動也屬於其業務範圍
2.校安中心
教育部軍訓處設有校園安全中心
只要和學生安全有關的業務它都管
其要求大專院校登山社
於出隊時至少需要向教官室報備
報備內容
與入山申請應附文件同
上述兩項
加上警政署入山申請作業
構成了今日政府部門對於
登山活動出隊的申請及安全管控機制
其功能
一為形式審(備)查
確認其活動地點 時間 人員名單和基本資料
隊伍裝備 行程規劃
以備危難發生時的救援計畫擬定 聯絡家屬 以及隊伍狀況評估
二安全控管
當颱風季節來臨 或是雪季
以及重大天災導致山區道路崩塌 或其他提升風險可能之事件
可停止入山申請
三為法律規範及維護行政公平正義原則
符合程序者 政府動用資源即屬於社會救助 成本由公部門支出
若違反程序入山而發生危難
將對違反規定者要求懲罰性賠償
因此
今日學生登山若發生山難
而社團能力無法自組搜救 或是出事隊員有緊急生命危難時
一旦將消息發佈
將不可能只將消息限制於團體之中
而是勢必成為社會事件
既然成為社會事件
那麼 當事件發生時
團體除了內部機制的運作和事後檢討報告外
勢必牽涉到和社會的互動
政府單位當然就是檢討報告 責任歸屬的釐清等
但更麻煩的則是"媒體"
新聞工作者基於業務需要
自然希望能採訪到新聞
然而 記者不可能對於各項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涉獵
如山野活動
對於
山區位置 地點名稱 隊伍性質(大眾化健行路線 探勘路線 技術攀登 溯溪等)
事故原因 失聯還是失蹤...等
記者常常是搞不清楚的
要是加上颱風 或是雪季
各地都有災情 而導致資源互相排擠時
媒體習慣以學生貿然入山出事浪費社會資源
作為採訪的立場
這樣的報導 導致學生團體對於媒體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這次
t大斯其野溪事件
隊伍 社團 學校 政府 之間的互動以及程序都是合於規定的
而且處理算是得宜 因而萬幸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
然而
卻因為學生和採訪記者的衝突
加上記者需要資訊做為報導
卻因沒有題材 以及報復心態
於是出現了如此聳動的報導和無謂的誤會
以致模糊了事情的焦點
我想
從事登山運動 除了從事者自己對於其"活動內容是高風險性的"
這樣的自覺之外
也應該體認到
當意外發生並為政府 社會 媒體所知悉時
這已經不是個人或是同好間的休閒娛樂
而是社會事件
我們當然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和自由 而拒絕和媒體互動
然而 當"不得不"面對媒體時(沒有人想藉此成名吧!)
與其為過去媒體的報導不實而排斥與媒體互動
或是等到媒體登出失真的報導再嗤之以鼻 或是心生不滿
不如更進一步思考
如何修正大眾對於學生登山易出事的印象
以及讓大眾了解學生登山社是如何處理這樣的事件的
媒體的新聞道德或是對於山野活動的涉入程度
是媒體的事
身為山野運動的愛好者
除了自省提升技術觀念 健全山防機制外
對外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社會
其實是有教育意義和推廣山野運動的功能
(例如 並非颱風天才上山 而是上山時颱風根本還沒來;
颱風來臨時應就地尋找躲避 而非貿然趕路下山 等)
我們可以讓大眾對與我們所熱愛的活動有更健康的認識
也能更放心讓其家屬 子女 親近台灣的美麗山林
--
╭┼ Or
igin:
國立臺北大學˙北極星II bbs.ntpu.edu.tw
┼┘ A
uthor:
gelbHund 從 61-224-102-37.dynamic.hinet.net 發表
╰╖ Modify:
2006/03/23 Thu 1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