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idec (WiDE)
看板book
標題[心得]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時間Wed Apr 16 23:43:19 2008
也是試讀心得。出版社突然來了封信說明天就要提早截止收件,只好拖著工作疲累的腦袋
瞎掰,掰著掰著,又好像有點若有所思。總之這篇心得,跟我原本邊讀邊打的草稿,完全
相差十萬八千里。然後現在很累的自己,也根本不理解自己寫了什麼 XD
當然一定要附的網誌連結:
http://blog.pixnet.net/WiDE/post/16637813
==============================================================================
如果要我簡單用一句話介紹《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那一定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配上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的《華爾街》(Wall Street),佐以「九一一攻
擊事件」作為媒合變數,滑順入口,饒富深意。
村上春樹之後,日本掀起一股「私小說」的風潮,「私」就是「我」,「私小說」就是以
第一人稱的「我」所述說的故事。《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是「私小說」,算是其中的變
調,一般私小說主角的訴說對象是讀者,《拉》的訴說對象則是一間茶館裡的第三者(美
國陌生人)。因此時間線不侷限在過去(主角回憶),訴說當下的時空也從情節裡延伸出
來,兩線交錯,在讀者腦海裡重疊出有別一般私小說的厚度與懸念,令人不禁在意起這位
傾聽者到底是誰,有什麼目的,怎麼肯花這麼長的時間聽一個陌生中東人講述他的過去。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在六年之間,六易其稿,初稿完成於九一一事件之前,最初主要
描述一位中東人來到美國接受菁英教育洗禮,最後決意放下一切,返鄉歸國。因此我試著
把「九一一」這條作者莫欣‧哈密(Mohsin Hamid)不得不寫的事件線從書中抽走,想一
窺作品初貌,後來發現這樣反而比較一目瞭然。所謂成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爬到頂
峰之後,是得到的多些,還是失去的多些呢。得到的越多,是自由得多,還是束縛得多呢
。
美國是一個強勢大國,顯而易見。好萊塢不少影視作品都著手在探討美國與異邦的文化衝
突,《黑雨》(Black Rain)的美國對日本,《紅色角落》(Red Corner)的美國對中國
,《反恐戰場》(The Kingdom)的美國對中東,似乎美國就像個白目暴發戶,老拿著自
己的粗野金條向古老文化炫耀。然而這一事實並非美國獨有,當英國強盛時,他們殖民,
當中國富強時,天朝上邦對周邊小國的(在文化與軍事上的)侵略並沒有比較文雅。國際
現實就是有那麼一絲弱肉強食的味道,大國難免驕傲。
主角成吉思(有趣的是,Changez這名字源自成吉思汗),以一名異邦小國國民的身份,
擠身大國上流階層,受這裡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外意識誠心服膺,潛意識矛盾不已,所以
當他看到雙子星大樓倒塌時,他笑了,似乎那些他為了成功所行的操弄與扭曲,都在螢幕
上的撞擊與爆炸得到懲罰。當他進一步被「點化」,也就理所當然地選擇家鄉,選擇能讓
自己安心的價值觀。我自己時常將美國想像成古代稱霸歐陸的羅馬帝國,所以當作者赤裸
裸地點出美國其實是那麼地像一個傳統帝國,入境的地方有武裝衛兵站哨,入境以後有屬
於奴隸階層的車伕,成吉思則是一個背負賣身契的僕從,我心裡也不禁認同地笑了。
印刻文學所出版的這本《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編輯用心,翻譯流暢,書前有一篇頁數
頗多的導讀,值得一讀。書末難得附錄有作者訪談,讓讀者一窺莫欣‧哈密自己對這部作
品的看法。最後關於故事裡的愛情線,因為太像《挪威的森林》,看完我也不知該怎麼說
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4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