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vaca (svaca)
看板book
標題Re: [問題] 請推薦一本書
時間Sun Nov 20 19:50:17 2005
※ 引述《qsxcyy (Felix)》之銘言:
: 我現在大一 之前想說上大學要好好利用學校的圖書館
: 但是往往在圖書館繞了一大圈還是不知道要看什麼書
: 現在期中考完 我想利用這比較空閒的時間去培養閱讀的習慣
我大一的時候在圖書館繞來繞去,總是看到一堆古籍或老舊的書,提不起閱讀的勁
說要把圖書館的書看遍,那是騙人的 (只有國小生會因此上新聞)
現在的感覺,反而是挑書上要花更多時間吧
走進誠品,雖然感覺坐擁書城很爽,就算全搬回家,看到瞎也是看不完
甚至,當中不同的書對不同人來說有些可能是垃圾,也就是不值得花時間去翻閱的意思
培養閱讀習慣,我覺得真的需要一些因緣,加上一些心力的投注吧
你身旁的人會影響你對於一本尚未閱讀過的書的興趣
大家應該很熟悉以下場景:下課倘若留在位置上看自己的書,可能有同學走過就說
「唉唷,這麼認真啊?是哪堂課要看的書啊?..書名叫啥讓我瞧瞧?....」
當四周充斥這種話語的環境,我不太相信有人還興致盎然的享受著閱讀
此外,自然也缺乏某種外在引力
讓自己隱隱受著驅策,去持續著閱讀 (好比打球,大家有志一同,累卻樂趣無窮)
所以多接觸些愛看書的人或像是上逼、上網看看受推薦的書
讓自己接受一定廣度的五花八門之後,才比較容易進一步知道自己愛的是哪一種吧
另外,如果是在台北市的話
其實市圖等圖書館真的是很棒的資源 (不要拿大學圖書館來嫌它書少)
至少在外縣市享受不到這種各區皆有的便利的
所以,在不容易借到書的地區
很容易將「購買書」與「佔有知識」認為是不可分的同一件事 (我以前也是這樣)
若買不到書,好像也就等同於喪失接觸那知識的可能性
進一步養成一種購買慾望,一種自以為建立在佔有知識上的購買慾
有時候反而會模糊了原先買書的原因 (要吸收知識內化,而非佔有)
所以,下面分享一篇以前我看到的一篇文章,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作者:石勇,時間:2004年6月26日
無事翻翻書架,突然翻出一本康得的《實踐理性批判》。我大吃一驚。這
本書竟然是三年前買的,在什麼地方、何時買我還作了標記。而這幾年來,它靜
靜地躺在書架裏,寂寞地打發漫長的時光,對康得哲學有點興趣的我竟然只是在
剛買時看上幾頁,不可思議地忽略了它的存在。
一種荒誕感襲上心頭。我想起了一個我常常使用的哲學術語:異化。我們
常常壯懷激烈地批判社會和他人的“異化”,這種單向的指涉使我們慷慨地把判
斷全部賞給了外部世界,無形中倒把自己給豁免了。
古人所說的“書非借不能讀也”透出一種無奈。正因為書是別人的,並不
是我的東西,不是我所佔有的物品,所以,我得趕緊好好地讀下去,以將這本書
也變成我的東西。這是一種消解別人的“佔有權”的無意識心理。每一本書都負
載著某種知識,而知識等於某種力量,某種心理優勢。因此,如果我把別人的書
讀完、讀懂了,別人依靠這本書而在我的面前具有的力量和心理優勢也就分崩離
析了,他對這本書的佔有對我來說也就沒有意義了。
而與此相呼應,我如果擁有了某本書,便很難好好地讀下去,因為這本書
已經是我的東西,我佔有了它,無形中便產生了一種幻覺,似乎我也佔有了它的
知識,從而擁有了某種力量和心理優勢。書在這時候成為一種背景,這種背景讓
我即使是在對它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也具有自信。而我也是不想把書借出去的,因
為若讓別人分享,我在他面前便再也沒有力量和心理優勢了。正是這種“佔有”
的心理,讓我們一本書一本書地抱進家門。
這種對書的“佔有”背後是一種典型的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書是一種商
品,當我們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們是在消費。然而,當購買行為已經完成,書已
經攤在我們的手上打開閱讀的時候,它便不再是一種商品,我們也不是在消費,
我們是在力圖將書裏負載的知識、資訊和精神轉化成我們的東西,一句話,消化
它,使它改變我們。但如果我們並沒有閱讀,或者我們的閱讀並沒有讓我們融合
進去,那麼我們仍然是在消費。
這種消費心理讓我們的焦慮和不安昭然若揭。它證明我們並沒有依靠我們
的“存在”本身而安身立命。我們無法從自我的捍衛和具有主體性的尊嚴的生活
中證明我們的存在,我們是在通過佔有某些東西、賦予這些東西以某些屬性來達
到目的。高檔的物品可以被賦予某些價值屬性而成為一個人的“存在價值”的象
徵。同理,書本身所代表的精神品位在我們的佔有和消費中同樣可以成為我們存
在價值的確證。
弗洛姆說:“一個人的自我感覺只是建立在他有什麼,而不是他是什麼。
”這是對“消費社會”的異化圖景的一種說明。讀書本是最具有形而上特徵、最
能抗拒異化的精神活動,然而對它的消費而不是消化使我們在強化著我們虛幻的
生存品質和品位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強化著我們的精神困境。與一本書交流是幸
運的,而“佔有”一本書,將它當成一種私有財產,置放於顯眼之處或不為人知
的角落實際上等於我們對與這本書有關的一些東西的放棄。
無論怎樣,消費一本書,像弗洛姆講的,我們所擁有的不過是回憶;而消
化一本書,它卻能改變我們。
--
對了,有時候去圖書館借書,看到被借走+被預約,就心灰意冷,打消了借書的念頭
其實,這有時候是一種當下想佔有的心態所致
不過,常常要等到某種忙碌的生活來到生活中的時候
才會發現,其實等那被借出的書一個半月也不會很久
畢竟,身邊值得自己品嚐的書,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希望,圖書已經借出,不要成為你拒絕某本好書的藉口 ^^"
大學啊,很容易因為周遭人的生活方式而蒙蔽自己突破的可能,加油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47.29
1F:推 starsoulwd:談論得很深刻,書讀了才是自己的。 140.129.57.192 11/20 22:05
2F:推 gyshit:推 台北市立圖書館 61.222.3.216 11/21 00:08
3F:推 Cranejay:覺得轉載文章中所舉的例有些偏頗,但同意 140.116.144.97 11/21 00:08
4F:→ Cranejay:且推他的最後一句 140.116.144.97 11/21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