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
看板Warfare
標題[心得] 廣寧之戰的明軍 [1]
時間Tue Apr 2 12:57:32 2024
概述
本文僅以《三朝遼事實錄》、《兩朝從信錄》為主要參考資料,另參考《明實錄》、《熊
廷弼集》等。部分內容參考《明代戰車研究》整理的資料。
瀋遼系列戰役結束後,明軍在遼河以東的防務被完全摧破核心,殘餘的寬甸、靉陽與遼陽
外圍各地據點紛紛望風而或潰或降,明軍戰線被迫完全收縮至遼河。
明軍在慘敗之餘,一方面是重新啟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但是同時升任王化貞為遼東巡撫
,兩人在軍權和戰略方針等各方面的爭執,即使在明廷內部也引發憂慮。
明軍的戰略部署,如以熊廷弼所提出的三方布置之策為例,是意圖以廣寧作為正面牽制,
在此同時從遼東半島方向伺機進行戰略夾擊。兵部尚書、後調任薊遼總督的王象乾,以及
此時奉命練兵的徐光啟,也分別提出設置多層防線、強化城池的意見。不過,王化貞則表
示出樂觀進取的態度,不斷催促關內輸送裝備、補給和兵力,宣稱可以和林丹汗(虎墩兔
憨)聯手發起攻勢,準備出兵攻打海州。對此,熊廷弼認為收復海州不難,但是明軍無力
鞏固戰果。
在作戰層面上,明軍也意見不一,王化貞提出分區防河,部署六個防區,但是遭熊廷弼所
批評,後者認為應收縮防守廣寧。其他官員中,監軍方震孺也反對分散防守,不過提議的
是集中兵力屯駐前線的鎮武;徐光啟、王象乾等人雖未曾明確說明,不過徐光啟強調收縮
在各城堡內堅守,王象乾則提出要在河堤上設防,可見不只在前線,就是明廷後方也存在
分歧的想法。
不論明廷如何爭辯,前線最終是由王化貞和方震孺合議而成,主力屯駐鎮武,但是仍有相
當兵力分守閭陽驛、西平堡等駐地。王化貞並且持續準備發動攻擊,據稱曾五次派兵渡過
遼河,但沒有真正發起過攻擊,又支持毛文龍在遼東南側的襲擾作戰。然而,熊廷弼事後
曾稱監軍方震孺回信給他,說王化貞只是用準備進攻來督促後方增派兵力與物資、鼓舞士
氣,如果這是事實,則王化貞的實際戰略意圖仍顯模糊。
天啟二年、天命七年,努爾哈赤在年初發起攻勢,不久後即攻破西平堡,隨後又於沙坪的
決戰中擊潰逆襲的明軍主力。士氣盡喪的明軍隨後棄守廣寧、全面潰退回山海關,另有部
分明軍在廣寧決定投降。
明軍在瀋遼戰役後的關外防務強化
瀋陽與遼陽淪陷後,明軍苦心構築的陣地悉數易手、經年籌措的主力部隊大部潰敗,只得
幾乎是從頭來過。兵部第一時間的動作,是下令要各鎮總兵籌措援軍,包含昌平鎮兩千人
,以及宣、大、山西、延、寧、甘、固、保分別派遣先調的家丁,以及每一萬人之中選調
兩百人。
此外,兵部又下令要宣府巡撫領兵六萬進駐昌平,陽和軍門(宣大總督)和大同總兵領兵七
萬進駐宣府,山西巡撫和總兵領兵五萬進駐陽和,山東巡撫領兵四萬進駐境上(靠近北京)
,河南巡撫領兵四萬進駐磁州。先不討論這個計畫有無完成或可行性,從其部署可見所謂
動員二十四萬兵力,其實是骨牌效應的遞進,真正在最前線的不過是宣府鎮的主力轉移到
昌平協防京畿。至於兵部陸續派遣官員去督促各鎮繼續籌措援軍,也是老調重彈,可知必
然成效有限。
兵部在倉皇間調派兵力時,提及的增援命令包含:
派遣官員督促宣大山西和延寧甘固等各鎮分別繼續調派增援
派遣官員到通州天津和宣大山西募兵
查復莊浪衛舊額三千家丁(重建已解散的編制員額)
四川漢土官兵三萬人,李軋督兵3600人
湖廣麻鎮五寨司等土官兵二萬人
浙江調兵一萬人
根據王化貞在天啟元年六月的報告,遼陽淪陷的三個月後,明軍陸續抵達廣寧的兵力約為
一萬七千餘人,但是只有宣府一千人、薊鎮三屯營三百人較精銳,其餘戰力多半較為低迷
,乃至於幾無裝備和戰力可言。
王在晉在天啟元年六月報告,稱明軍出關已經有34,200人,但是只有約兩萬人到達廣寧,
顯然很多部隊都在試圖推諉上前線的責任、拖延行軍的速度。另有諸多奏報顯示,協防京
畿的一些部隊在任務結束後不願再出關作戰,只想返回原駐地;而被派去廣寧增援的部隊
,有許多都在半路上發生大量逃亡或譁變等情形,有些官兵則抗議沒有及時發下安家費用
(加給)。
天啟元年六月,熊廷弼請求調撥京營選鋒和提督協理標下共計一萬精銳兵力之中的五千馬
兵,編成遼東經略的三個標營,得到批准。王在晉後來批評熊廷弼不善於管理這批標兵,
幸好沒有真正用於迎敵,否則下場可能會很慘。
天啟元年八月,熊廷弼報告說他在前屯數次校閱援軍,發現延綏鎮和薊鎮的增援素質極差
,汰除大半人員之後,剩餘人員和馬匹仍不堪作戰,只有寧夏鎮的家丁素質較佳。報告中
引用兵部的奏報,指出延綏鎮總兵試圖避免自己的兒子(也是軍官)被派去廣寧,又放任麾
下軍官保存嫡系精銳,所以只抽調派遣戰力較差的人員去關外。
天啟元年七月,王化貞報告說廣寧兵力包含:
同年四月以降,增援兵力累計31,500人,馬匹19,100匹
招回潰兵29,400人(整編為奮勇、振武兩支)
招集遼兵16,100人(編成義勇左右中前後營和君子營)
買馬,分配給舊兵3544匹、新兵5068匹
天啟元年九月,王化貞報告說廣寧的兵力已有舊兵及新募共計141,300人,雖然普遍戰力
平庸但也有約半數可用。工部此時已經陸續運送紫花等甲84,000副、紙甲三千副、盔八萬
頂、刀槍斧等器78,600把,以及其他的弓箭、火器等等。戰車有保定運送的新造戰車380
輛,戰馬有熊廷弼從京師帶出關的六千匹馬。
天啟元年九月,王在晉等人報告,明廷在瀋遼戰役後:
規劃自各地調兵增援關外,共計153,174人,調馬59,875匹
規劃自各地募兵增援關外,共計152,598人,募馬23,000匹(又留本地馬500匹)
由於財力與戰備困難,明廷決定停止部分計畫:
議停原題薊、宣等九處募兵27,000人、馬13,500匹,廣東水兵三千人
議緩四川土兵24,000人、延綏兵馬3,500名/匹
山東增兵五萬,議撥江淮水兵一萬人、福建水兵三千人填補
扣除之後,明軍計畫派去遼東的調募兵力達248,270人,但是執行顯然頗為困難。
若加上見在兵,則明軍在遼東的計畫兵力可達319,296人,扣除計畫的調募增援兵力後,
可推知遼東明軍在新的增援計畫之前有71,026人的殘存兵力。
除此之外,戶部尚書汪應蛟另曾於報告中提及,三方布置共兵二十六萬,加上薊遼總督的
添募兵力,則是企圖用接近三十萬人的兵力來壓倒後金。
明軍另有諸多增兵規劃在執行中,包含兵部尚書涂宗濬、廣東巡按王尊德、南京兵部主事
何棟如、御史鄒復宣以及四川的盧萬邦和劉輔臣都在募兵,各邊鎮也在募兵64,674人來填
補舊額,此外還有京營調派的經略標兵五千人也有領加給的糧餉。
此外,報告還顯示瀋遼戰役時,明軍規畫要在遼河以東部署的十八萬兵力,實際上只有約
十五萬人抵達。這當是指主戰部隊的新餉人員,先前討論時已分析過了。
人力之外,明軍也不斷向關外輸送各類裝備,前已提及工部的一份報告,此後又有一份報
告稱解過鐵甲87,500副,又舊甲鐵葉可用者一萬副、盔82,100頂,數字大致相近。報告中
還提及,北京工部新造的盔甲品質頗高,京師庫存品也都經過官員挑選檢驗,但是各邊鎮
運送的裝備就包含不少需要修復的破損物件。
馬匹的部分,另有一份報告稱遼東巡撫採買馬匹上萬,邊兵帶馬和太僕寺合計又有43,300
匹,但是因為照顧與餵養不善,倒斃不少,顯見明軍的馬政依然相當失敗。又,明軍至天
啟元年九月,已經向廣寧運送至少561輛戰車,且仍在陸續運送之中。
此外,明軍還運輸硝黃火藥214,060斤到廣寧、不含山海關等處支用,永平則留用223,550
斤;明軍也運送510門虎蹲、滅虜等火炮到廣寧。參考《論洪承疇軍事作戰的理論與實際
─以松錦之役為例》,可知二十餘萬斤的火藥,已經足以打一場大規模的會戰。
--
If we continue to accommodate, continue to back and retreat, eventually we
have to face the final demand, the ultimatum.
~ Ronald Reagan, 1964/10/2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86.254.12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Warfare/M.1712033856.A.F38.html
1F:推 gm79227922: 王化貞看別人分析是過度理想主義了 04/02 17:06
2F:推 c22748872: 推 04/02 20:16
3F:推 poplance: 推 04/03 01:28
4F:推 gogogygy: 推 04/03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