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roid ()
看板Warfare
標題[心得] 真正的德廚在美國-Military Power
時間Tue Dec 27 19:08:38 2022
真正的德廚在美國!
這個題目只是順著版上最近的討論開的小玩笑(寫著寫著也就過時了),
但是也確實可以說是美國在二戰後對陸軍戰術的總結。
俄烏戰爭至今已經十個月了,儘管最後的戰爭結果尚未到來,烏克蘭尚未取得最終勝利,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軍事表現不佳,讓長期佔據全球排名軍力第二,號稱「戰鬥
民族」的俄羅斯軍隊成為笑話;而與俄羅斯軍隊一起成為笑話的當然就是那些全球兵力
排名。
此外,俄烏戰爭初期,烏克蘭的無人機,手持反裝甲飛彈與防空飛彈等不對稱戰力屢獲
戰功,傳統陸戰主力的坦克自走砲似乎成為過時玩意,彷彿傳統陸軍戰術已經失效;這
樣的觀點隨著北約支援的重裝備在烏克蘭的反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稍歇。毫無疑問,無
人機,星鏈等技術終將轉變未來的戰爭型態,但是梳理回顧什麼是俄烏戰爭之前的陸戰
最佳戰術仍然有助於我們設想新武器將如何融入未來戰爭,而非簡單地把這些新武器想
像成神奇武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的政治學者比德爾(Stephen Biddle)的《軍事力
量:現代戰爭成敗解析》(Military Power: Explaining Victory and Defeat in
Modern Battle)正好同時處理了這兩個問題。比德爾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波灣戰
爭的陸上戰爭,解析戰爭勝利的真正關鍵因子。比德爾是接受正統美式政治與國際關係
研究訓練的學者,《軍事力量:現代戰爭成敗解析》與市面上大部分的戰史研究最大的
不同之處是除了扎實精細的戰史研究之外,還結合了質性研究方法與大量統計分析。作
者主要的資料來源是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戰爭資料庫(Correlates of War dataset)。
到底甚麼是決定戰場勝敗的最關鍵因素? 這是全書所探討的核心。作者提出了三種不同
的假設,兵力,科技與戰鬥部屬方式。這是以往研究文獻中較常出現的戰爭勝負關鍵因
子。兵力或是科技作為單一因子無法決定戰爭的勝負,而真正決定戰爭勝敗的是軍隊部
署的方式(military deployment,我找不到合適的中文翻譯,我的理解應該是戰地戰略
與戰術兩個層級的結合)
但是什麼是正確的戰鬥部署方式?在彼得爾與大部分美國軍事家與軍官眼中,是存在最
佳解的,而這個最佳解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所形成的戰線突破戰術。一戰的主要
參戰國都各自發展出類似的戰術,但是率先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戰術體系並在1918年春季
攻勢中大規模運的卻是德國。(看看!這不是德廚是什麼!)
這套戰術成功打破了1914-1917年西線戰場的僵局,並且成為截至目前為止最成功有效的
陸上戰鬥方式。簡言之,這套系統的基本元素是,小單位以掩蔽與偽裝減少被敵方砲火
攻擊的機率,運用己方火力壓制敵方火力(而不已完全摧毀為目的)的同時,部隊快速
推進到下一個掩護,直到突破敵方陣地。並且戰略上,突破敵人陣地後,不求固守陣地
而是持續推進,力求造成敵軍系統性崩潰。在防禦上也不堅持死守陣地,而採取彈性防
禦,力圖從後方陣地發起反攻。
作者以三場戰役作為個案討論。分別是1918年一戰米歇爾攻勢,1944年二戰古德伍德行
動以及1992年波灣戰爭。前兩者作為艾克斯坦關鍵個案(Ecksteinain critical case)
兩場都是德國取得勝利(德廚 again!) 而波灣戰爭則是影響當今軍事理論的重要戰役。
艾克斯坦是美國政治學者,對於質性研究與個案分析方法論有很大的貢獻。艾克斯坦關
鍵個案是指個案研究中的極端特例,針對這些個案的研究比其他個案更能夠驗證理論的
可信度。在米歇爾攻勢的例子中,德軍發動攻勢突破了盟軍的防線,打破了1914年以來
西線的僵局。
按照攻守科技理論,當時的戰鬥應該有利於防守方,並且英法都已經擁有坦克,飛機也
比德軍先進;協約國的兵力火砲飛機數量在整體上與在戰區上都多於德軍;按照科技或
是軍力的理論,都會預測協約國戰勝,德軍幾乎不可能取勝。古德伍德行動則是英軍德
軍守,同樣是在盟軍佔據軍力與科技優勢的情況下,德軍成功抵禦英軍的攻勢。而按照
攻守交換理論,二戰正處於攻方優勢時期。彼得爾通過這兩個關鍵案例以及其他戰例的
統計分析,得出了戰鬥部署方式是影響戰役勝敗的最關鍵因素。
當然戰鬥部署,兵力與科技三者是有加乘關係的。一個通曉正確作戰方式的軍隊自然會
著重發展相對應的科技,也更有可能藉由行軍布陣,在戰場上創造局部軍力優勢。這也
正是本書的第三個戰例波灣戰爭所展現的,盟軍在科技兵力與訓練都具優勢的情況之下
以微乎其微的損失摧毀了伊拉克軍隊。但是很多人忽略的是,在炫目的盟軍空軍表現之
外,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表現也非常卓越。而他們所使用的戰鬥方式便是本書所總
結的經典陸戰方式。但是波灣戰爭中空軍的表現太過驚人,以至於「軍事事務革命」成
為了1990代之後軍事理論場上的寵兒。同樣表現傑出的陸軍成為了因循守舊,不願改革
的舊包袱。
地球地表地貌遠比海空場域複雜,即使是平坦的歐洲平原或是沙漠,依然有足夠多地形
可以用作掩蔽與偽裝之用。目標獲取與精準打擊的困難程度仍然遠高於空戰與海戰。二
十一世紀初,軍事事務革命的兩大開創國家美國與以色列分別發動了結果不如人意的戰
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及2006年以黎戰爭。而這兩場戰爭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政
府高層想要硬套「軍事事務革命」。
總結而言,《軍事力量:現代戰爭成敗解析》結合個案分析與統計分析,得出了軍隊部
屬方式是決定戰爭勝敗的主要因素,其影響高於兵力數量與科技,儘管後二者也對戰局
有所影響。而對於陸戰而言,目前最佳的戰鬥方式是由第一次大戰末期發展出來的戰線
突破戰術。這套戰鬥方式極其有效,卻仰賴高素質的軍隊,僅很少的國家軍隊能夠掌握
這套系統。
本書也早早顯示了,那些按照武器與兵力數量的排名根本無法反映軍隊的真實戰鬥力,
而在俄烏戰爭中也證明了這點。但是偏偏這些排名在政界智庫與國際關係研究上依然具
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俄烏戰爭是否顯示這套戰鬥系統已經過時,我反倒不這麼認為,儘
管在無人機與HIMARS的組合,似乎實現了陸戰的精準打擊。但是這套系統的內核,小部
隊獨立自主作戰卻有彼此合作,反而比以往更關鍵。
至於哪些國家能學會這套系統,哪些國家學不會,似乎是一個巨大而敏感的問題。但是
卻不得不說,似乎從維京的war band到十字軍,殖民地戰爭一直到現代,其他文明或許
找得到個人武勇或是戰略謀略不輸的高人,但是在幾十人到百人的排連營這個階層的戰
鬥力對比,西方的軍隊就是比其他文明的軍隊強。
我印象中似乎有理論認為這就是西方征服世界的原因,但是我不確定是哪本書,還請版
友指教了
--
幻境現實之間
http://pheretima.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7.211.208.182 (澳大利亞)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Warfare/M.1672139324.A.858.html
1F:→ gary76: 這樣一廂情願覺得別人就要跟你玩對等規模單挑,也太傻了 12/27 20:15
2F:→ gary76: 西歐直到500年前都不對東方國家以至近東國家具備絕對軍事 12/27 20:18
3F:→ gary76: 優勢 12/27 20:18
4F:→ gary76: 只不過從西歐到南亞以至東南亞,通行的政治行政邏輯都相 12/27 20:20
5F:→ gary76: 近,西歐人能快速理解並介入這些系統裡面,但當他們進入 12/27 20:20
6F:→ gary76: 遠東,那邏輯就行不通了 12/27 20:21
我的想法還只是相當粗淺的
我也很清楚這種層級的化約非常危險
而這個想法關注的並不是戰爭的勝利
而是關注在團體戰鬥時的戰損比
最明顯的例子或許是十字軍東征
即使在哈丁戰役中, 薩拉丁大勝,
十字軍在被圍時依然是集成小股英勇奮戰
當然總能找到正例反例的
7F:推 SIKI3316: 好吃的壽司在爭鮮 12/27 20:26
8F:→ helldog: 把美國93年版本的FM100.5看一遍,只要看第2章就好,就知 12/29 13:08
9F:→ helldog: 道美國是不是德廚啦。 12/29 13:08
※ 編輯: viroid (157.211.208.182 澳大利亞), 12/30/2022 09:13:22
10F:推 icetiger: 你說的是漢森的“殺戮與文化:西方強權崛起的關鍵戰役” 01/01 12:41
11F:→ icetiger: ,這本絕版了,另外在Nomic的某篇文章裡也提過;17世紀 01/01 12:41
12F:→ icetiger: 以降的西方確實打造了足以在正面戰場力壓其他文化的軍事 01/01 12:41
13F:→ icetiger: 體系 01/01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