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ermany (tim)
看板Warfare
標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取自蘇聯軍事百科全書 軍事歷史卷(下) 續集
時間Wed Jan 12 12:23:48 2005
洋艦和輕巡洋艦、驅逐艦、雷擊艦以及潛艇(後者作為岸防兵器)組成。戰爭開始前,協約
國海軍編成內有各艦種的水面艦艇762艘和潛艇174艘,德國和奧匈帝國有水面艦艇403艘
和潛艇35艘。
制定戰爭計劃花費了許多年。其最後方案更充分、更具體地反映了兩個集團的政治目
的,以及打一場速戰速決短期戰爭的戰略意圖。德國的計劃,是根據必須避免在兩個戰場
同時作戰的原則制定的,即施利芬計劃。該計劃規定,首先對法國、然後對俄國實施閃電
式的毀滅性突擊。德軍預計對貝爾福-埃皮納勒-圖勒-凡爾登築壘防線,並從西方對巴黎뤊實施深遠迂迴,以便突擊法軍的一翼和後方,把法軍擊退至摩澤爾,爾後在洛林各要塞
與瑞士邊境之間組織一個"大坎尼戰役"。以此迫使法國退出戰爭。預計在?期6-8周的一次
戰役中圍殲法軍。在東歐戰區,規定首先以少量兵力遏止敵人,必要時放棄東普魯士、撤
過維斯瓦河。施利芬的繼任小毛奇上將在兵力部署方面對德國的計劃作了重大的改動。他
擔心法軍入侵富庶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經濟區,擔心法軍包圍梅斯以北的德軍,決定抽調右
翼突擊兵力以加強左翼。這就使右翼兵力對比由7:1(按施利芬計劃)變為3:1。在海戰方
面,德軍統帥部擬集中主力對付英國海軍,首先以輕艦艇兵力和潛艇作戰削弱英海軍實力
,爾後在總決戰中將其消滅。計劃規定在敵海上交通線實施大規模巡洋戰役。在波羅的海
只以一支不大的兵力遏止俄國海軍。奧匈帝國的計劃是在德軍總參謀部的干預下制定的,
預定在兩個戰場,既對俄國,又對巴爾幹地區的塞爾維亞、黑山同時作戰。並且也不排除
開闢對義大利的戰場的可能性。奧匈帝國的陸軍相應編為3個集群;"A梯隊",編有全國
半數以上的軍隊,任務是圍殲在波蘭的俄軍;"巴爾幹最小集群",用於進攻塞爾維亞和黑
山;"B梯隊",占總兵力的四分之一,任務是加強前兩個戰場或用來開闢新戰場。德國和
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過低地估計了敵人的力量,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
法國的計劃雖然規定對德軍進攻,但同時也反映出法國統帥部對勝利信心不足,戰爭
一開始實際上就把戰略主動權拱手讓給了敵人。計劃規定,根據德軍的行動情況,把法軍
用於兩個方向,即東(在洛林)和東北方向--從凡爾登到梅斯(當德軍經比利時發動進攻或
為了應付軍事行動開始後可能形成的局勢時用於後一方向)。法國總參謀部對俄軍在東戰
戰場的進攻寄予很大希望。在海戰方面,法國海軍應保障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其中包括
保障阿爾及利亞殖民地軍隊調防法國的通路。並把奧匈帝國的海軍封鎖在亞得里亞海。英
吉利海峽的法國艦隊的任務是:防守基地和港口並支援英國艦隊。俄國的戰爭計劃具有
進攻性,擬在加里西亞對奧匈帝國、在東普魯士對德國同時採取積極行動。制定的計劃
有兩套方案,如德國集中主力對付法國則實行"A"方案:以主力進攻奧匈帝國;若德國對
俄國實施主要突擊,則實行"r"方案:把主力用來對德國作戰。一旦土耳其參戰,則組建
高加索集團軍。給波羅的海艦隊下達的任務是:防守彼得格勒的近海海域,阻止德國艦隊
突入芬蘭灣。規定黑海艦隊對博斯普魯斯海峽實施深遠海上封鎖。英國計劃把戰爭的全部
重擔都推給盟國軍隊,本國的陸軍只起輔助作用。為了在大陸作戰成立了遠征軍(含6個步
兵師和1個騎兵師)。海軍應保障英國與殖民地及其軍事同盟國或通商國交通線的安全,破
壞德國的海上交通線,封鎖德國的沿岸地帶和艦隊,保障輸送赴法軍隊及其補給品。計劃
還規定要與敵艦隊進行爭奪制海權的總決戰。比利時的戰爭計劃以防為主。塞爾維亞的計
劃規定,單獨地或與俄國聯合對奧匈帝國作戰。總之,協約國各國的計劃都過分誇大了純
軍事因素的作用,沒有很好地協調各國陸軍和海軍的行動,也沒有制定出盟軍總的聯合作
戰計劃,只有一個關於軍隊數量和在一定戰役方向展開行動的約定。
德國利用敵方尚未完成戰爭準備的戰略良機,設法尋找發動戰爭的藉口。1914年6月
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在薩拉熱窩暗殺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事件成了戰爭
的導火線。奧匈帝國事先與德國商定,向塞爾維亞提出最後通牒,7月28日宣戰並對貝爾긊格萊德實施炮擊。俄國等協約國大國,建議奧匈帝國用和平方式解決衝突。但當奧匈帝國
開始軍事行動後,俄國於7月30日宣布總動員。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8月3日又向法國
宣戰,同時向拒絕接受德軍通過本國領土的最後通牒的比利時宣戰。英國要求德國維護比
利時中立,但遭拒絕,遂於8月4日也對德國宣戰。
雙方軍隊的動員、集結和展開是在開往邊界的軍隊的掩護下進行的。在西歐戰區,
,德國於8月17日,法國於8月18日完成上述行動。德軍7個集團軍和1個獨立支隊(約160萬
人,火炮5000門)在比、盧、法邊界從亞琛到上萊茵約380公里的正面上展開。德軍三分
之二的兵力(約110萬人)作?突擊翼側部署在梅斯以北200公里的正面上。最高統帥是威廉
二世皇帝,實際上由小毛奇將軍指揮(1914年9月14日起由法爾肯海恩將軍指揮,1916年8
月29日起由興登堡元帥指揮)。法軍(總司令為霞飛將軍,1916年12月起為尼韋勒將軍,
1917年5月17日起?貝當將軍)編有5個集團軍和幾個師集群(132.5萬人,火炮4000餘門),
在貝爾福-伊爾松的345公里正面上展開。比軍(司令官為阿爾伯特一世國王)編有11.7萬人
,火炮312門部署在利勒運河、熱特河一線(布魯塞爾、那慕爾、列日地域)。英國遠征軍
(司令官弗倫奇元帥,1915年12月起司令官?黑格將軍)編有7萬人,火炮328門,於8月20日
前在法軍第5集團軍左翼,即勒卡托、莫伯日地域展開。在西歐戰區共展開300餘萬人和
火炮9600餘門。盟國軍隊主要集團部署在凡爾登西北。
東歐戰區,德軍把普里特維茨將軍的第8集團軍(20餘萬人,火炮1044門)派往東普魯
士,並把沃伊爾施將軍的後備軍(2個後備師)派往西里西亞。奧匈帝國(最高統帥弗里德里
希大公,1916年11月起為查理一世皇帝)在加里西亞展開3個集團軍和2個集團軍級集群(75
萬人,火炮1848門,還有25萬人尚未到達)。俄國在400公里正面上展開2個方面軍(100餘
萬人,火炮3203門):西北方面軍(轄2個集團軍,司令官日林斯基將軍)在涅曼河和納雷夫
河展開,西南方面軍(轄4個集團軍,司令官為伊萬諾夫將軍)在維斯瓦河、西布格河和德涅
斯特河地域展開。1914年8月2日起俄軍最高統帥為尼古拉 尼古拉耶維奇大公,1915年9月
5日最高統帥為尼古拉二世皇帝。奧匈帝國在與塞爾維亞接壤的邊界展開2個集團軍(14萬人
,火炮546門),由波蒂奧雷克將軍指揮。塞爾維亞調出普特尼克指揮的4個集團軍(25萬人
,火炮550門),黑山部署3.5萬人和火炮60門。
從正式宣戰和總動員之日起直到主力投入作戰,交戰雙方都採取了掩護軍隊在戰區戰
展開的軍事行動。西歐戰區軍事行動的特點是實施有限目的的進攻,東歐戰區軍事行動的
特點,則是以騎兵較大的集群實施偵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9.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