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ngn (生還者)
看板PTT_Tarot
標題Re: [心得] 奧修蛻變占卜卡的使用經驗
時間Sat Jul 29 20:27:24 2006
※ 引述《obst (子鳴)》之銘言:
: 前言
: 在塔羅牌的使用上,除了用來占卜以外,
: 諮商也是一個,問題是諮商跟占卜的差異到底在哪?
: 這個疑惑在最近獲得了解答,因為我剛好遇到了一群心理所的客戶
: 因為教授要求他們體驗一下用塔羅來占卜跟用塔羅來諮商的異同,
: 因此而與我有了交流。
: 據聞他們的作法頗類似投射測驗,如羅夏克墨漬測驗、主題統覺測驗,
: 亦即隨機抽出一張圖卡,由案主說明看到圖卡後的聯想與感覺,
: 主題統覺測驗甚至要求案主按照圖像編出一則故事,
: 心理師則根據案主的聯想類別來推測當事人可能罹患的精神疾病。
: 只是在這裡,塔羅牌取代了羅夏克測驗的角色。
: 而塔羅牌占卜反之,基本上客戶提供基本資料、說出問題以後,
: 占卜師就是照著牌面把所有的徵兆講完。
: 因為說到了讓客戶自由聯想,這時我想起了奧修蛻變占卜卡,
: 它的結構是賦予每張牌一個涵義深層的寓言故事,
: 用來啟發問卜者的聯想實在是方便之至,
: 這系列文章就是要介紹這樣的一副牌。
心理學領域所使用的投射測驗
的確表面上看起來跟塔羅的使用方式很相像
重點都在於"聯想"
但我實在認為這類型的測驗不適合和塔羅混為一談
不是孰優孰劣的問題
而是本質上他們採用的原理和欲探測的目標在我看來是完全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羅夏克,主題統覺或者屋樹人這類型的測驗
主要會被用於偵測精神疾病的原因所在
這類型的測驗材料很大一個重點是:材料必須盡量不涉及特定看法,意義,純然的客觀
也就是說某個程度上,材料必須純然的"無意義"
------------------------------------------------------
這點在羅夏克最為明顯,因為理論上墨跡的分布是純然無意義的.
不過純然的無意義,有時候在實務上會變成分析的一種限制,
於是後來才開始流行主題統覺和屋樹人這類的測驗,
重點在於使用大家都有相同經驗,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東西來作為聯想的觸發
-----------------------------------------------------
為什麼材料要無意義?
因為這樣一來案主才能夠最不受限制,最自由的將自己的"感受","特殊經驗"投射在上頭
而這些東西往往就是"嚴重"精神困擾的原因所在
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前提
投射測驗才會被使用在臨床上
但是塔羅牌並不是使用這樣的原理
特別是奧修這類修心的卡片
牌面的意義比一般的塔羅牌多上好幾倍,深上好幾層
塔羅牌的設計並不是沒有意義,純然客觀的
而是將所有的社會意義化作隱誨的記號,圖案濃縮在卡片上
一開始他的意義或者觀點可能很片面,很狹隘
不過隨著時間的拉長
每個社會的構成份子都會或多或少添加或改變它的意義(大部分是添加)
人在讀卡的時候
是去解讀這千千萬萬人的投射背後所隱含的一個集體潛意識的概念
為什麼塔羅可以用在諮商?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快樂的
不快樂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
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東西之後
卻又發現
得到其實也沒那麼快樂
既然如此~人生又何必追求些什麼
這道理看來很邏輯
但卻幾乎不可能在我們的現實世界裡實現
一個真正無欲無求的人...這輩子...說真的還沒有見過(這樣的生活也有點可怕就是了)
大部分的人每天庸庸碌碌的過著
在背後宰制我們的是我們千千萬萬的祖先
他們一點一滴組織起來的集體潛意識系統事實上存在著相當多矛盾
(簡單的說~就是為了讓我們永遠找不到快樂,在裡頭兜圈子用的:p)
就是在這樣的矛盾裡
也才存在著真正的美與藝術
集體潛意識系統裡的矛盾
再遇到某些特定個人經驗的時候
會為案主帶來精神上的困擾
但是程度還不到嚴重精神疾病程度時(若個人經驗持續惡化,可能就會引起精神疾病)
塔羅牌可以是個不錯的諮商媒介
因為有助於治療者與案主對某問題的聚焦與了解
雖然一樣是使用投射的方式
但是在我看來投射式心理測驗集中在個人潛意識的討論
使用塔羅牌這種文化投射則是在集體潛意識裡找尋答案
用比喻來說的話
投射式心理測驗像是在寫一篇作文
塔羅牌則是在一間國家級的圖書館裡整理資料
這也是為什麼塔羅牌在諮商領域中較為常見
而臨床領域還是多半使用投射式心理測驗
當然這兩種方式不是說在對方領域完全不能做
問題在於:做了之後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做?
要回答這個問題
治療者要先確定現在要在療程的什麼地方定錨
因為個人潛意識跟集體潛意識並不是完全分割的
交互使用兩種做法的確有其優點
重點在於為什麼使用哪種方法
絕對不能簡單基於治療者今天的私心
不能因為治療者單純的想著:我最近學到了一種新的做法~來嘗試看看!
我這種才是好的~另外一種是屁!
...諸如此類
案主不是治療者的小白鼠
不是治療者用來展示自己能力的道具
可惜這在台灣今天的心理學界卻是最被忽略的...
恩.....不好意思扯遠了
其實我只是想說這兩種不同的媒介並不適合放在同一個圈圈下來類比
至少我的看法是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4.63.34.77
1F:→ Lingn:對了~我非常期待您的奧修使用經驗分享喔^^ 07/29 20:33
2F:推 obst:寫超棒,謝謝你的分享 07/29 21:03
3F:推 obst:雖然某些陳述把假設跟事實混淆了,但總體觀之,瑕不掩瑜 07/29 21:33
4F:推 pacity:寫得很棒 可以借轉嗎??^^ 07/31 12:41
5F:→ Lingn:要轉去哪阿?我這篇想到啥就寫啥~其實寫得蠻亂的...... 08/01 21:04
6F:推 pacity:哈 只是想轉到自己的個版 在別的站的^^ 08/04 16:21
7F:→ Lingn:喔~那就請便吧^^ 08/05 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