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crobert (神奇獅獅)
看板Railway
標題[閒聊] 楠梓百慕達釋地效應:打開城市重塑的鑰匙
時間Fri Mar 28 23:54:24 2025
以下文章轉貼自
K Dreamlike(夢境南都)臉書粉絲專頁
Fb粉專連結:
https://reurl.cc/QYjbLZ
心得:
觀察楠梓鐵路立體化的議題那麼久,第一次看到如此詳細完整的規劃說明,連同週邊道路
人除了文章外還有針對各圖片的詳細解說、含金量超級高!
非常佩服此粉絲團,分享給其他對楠梓鐵路立體化有興趣的版友們!
部分內文:
Plan A:後勁溪河景軸,打造北高雄水岸都市奇蹟!
全台首座「水岸車站」,翻轉楠梓與後勁的都市格局!
保留並改建高架橋為跨河景觀平台,使之與後勁溪沿岸景觀對話,打造「河岸綠帶 + 產
業核心」,透過跨河平台串聯後勁市區與楠梓市區,形成高雄北區最具規模的水岸經濟帶
。
值得注意的是,楠梓區在台積電進駐後,人口已突破20萬人次,租屋與購屋價格雙雙上揚
,居住壓力浮現。若市府能結合楠陽高架橋結構再利用、後勁溪水岸景觀平台、以及廣大
市有地再開發潛力,將可於此打造高雄北首座社宅 휠共辦 휠公辦租賃商業的混合開發場
域,以公共投資對抗住房壓力,回應基層市民「住得起」與「留得下」的真實需求。
台鐵站體採雙島式月台 휠四股道設計,未來搭配空中連通廊道,可直達產業區、住宅區
、捷運後勁站,並形成「出站即公園、上樓即社區」的都市生活樣貌,為市府未來 50 年
的財政自主與治理主導力,開啟一場真正的戰略試煉。
捷運紅線 + 雙色絲帶 + 台鐵高架站三鐵共構,打造立體轉乘系統,讓這片區域不只是產
業基地,而是宜居、便捷、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核心!
Plan B:楠梓溪綠化軸,高雄第二座公園車站!
楠梓溪作為北高雄都市排水主幹道,長期與都市紋理脫節,周邊街廓鬆散、空間利用效益
不佳。本案構想提出以溪帶加蓋綠化為核心,轉型為都市生活綠帶,同時導入步行導向的
商業軸線,讓原本的交通斷層變身為市區綠廊,為楠梓注入生活美學與永續街區的潛力。
台鐵楠梓車站高架化後,站體主開口將轉向惠忠街一側,原本作為後站的區塊,未來可望
藉由都會公園串聯與溪帶綠廊的延伸,一舉翻轉成為楠梓生活圈的第二核心。加蓋段溪體
將成為區域型公園,並與捷運紅線進行雙重銜接,有效提升通勤便利性與空間整合度。
相對前站則轉型為純人行導向區,結合原鐵道路廊改建為慢行綠帶公園,打造「公園上的
車站」新型態,讓市區更新不再侷限於商業開發,而是朝向更高生活密度與更低交通衝擊
的方向邁進。
Plan C:原址設站 휠新市鎮圍構
延續原楠梓車站位置進行高架化,設站不偏後勁溪、不靠楠梓溪,而是強調市區中軸穩定
發展,搭配「台1線(高楠公路)/加昌路/楠陽路/旗南路(台22)」等四條主幹道的
優化改線,圍構出一座未來具備八成公有地儲備潛力的「新市鎮街廓」。
這個方案雖未延伸整合後勁或楠梓溪兩側節點,但其工程可行性高、土地單純、建設干擾
少,為當前階段最具穩定性的選擇。未來可發展為社宅聚落、行政次中心或青創基地等新
型機能載體,做為高雄市中段走廊的空間備援與治理緩衝帶。
儘管缺乏 TOD 對接條件,亦無法導入 AUA / DMT 系統,但其八成公有地比例,提供市府
高度主導空間規劃的操作彈性,是一個「先穩後進」的都市更新過渡策略。
這不只是建設規劃的選擇,而是決定楠梓後勁雙城未來發展模式的重大轉折點!你認為哪
個方案更適合?
https://i.imgur.com/FV3hPYt.jpeg
https://i.imgur.com/dSa9YvE.jpeg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3 Pro Ma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33.1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Railway/M.1743177266.A.B06.html
1F:推 Metro123Star: 高架為何需要離地20公尺高03/29 01:12
※ 編輯: mcrobert (114.39.33.189 臺灣), 03/29/2025 01:26:01
2F:→ tp610108: 有想法很好,但既不是體制內參與決策者也不是有聲量的 03/30 13:06
3F:→ tp610108: 人或專家,構想也沒有提供給市府的情況下,我想還是看 03/30 13:06
4F:→ tp610108: 看就好 03/30 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