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Ourmovies
標題[專題] 展望台灣電影:創意與多元性的延伸
時間Mon Jan 7 19:20:10 2013
http://tavis.tw/files/15-1000-13234,c171-1.php
文‧塗翔文(台北電影節策展人/知名影評人)
根據報導,2011年台灣國片票房的所佔比率突破百分之十七點五,創下十年來新高點,
從數字上來解讀,國片似乎確實回春,欣欣向榮。
我做台北電影節策展人,從只開放台灣電影參賽的「台北電影獎」近年報名片量來做分析
,若以和商業發行最相關的「劇情長片」類作為標竿,國片產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逐步上揚
,像今年2012的台北電影獎的劇情長片類,報名影片量突破到四十多部,同樣是歷年新高
。
在產量、票房都蒸蒸日上之際,似乎台灣電影已有明顯的復興之勢,最重要的是,越來越
多人有興趣投資、製作國片;觀眾似乎也不再視國片為冷門,反而重要節慶都有國片搶著
要上檔,像今年農曆年間創下號稱「天龍八部」的熱鬧現象,而且據傳明年的春節檔期也
早已百家爭鳴,同樣有許多國片在摩拳擦掌、想要一爭票房冠軍的寶座。只是,面對觀眾
,「看國片」永遠都不可能只是一種口號,更不可以只是燃燒一時的短暫熱情,如何延續
觀眾對台灣電影的信心與續航力,似乎才是電影人們下一步的巨大挑戰。
若以這個角度來看,其實台灣電影仍有一部份明顯難以跨越的隱憂。
礙於影片的規模,以
及揣摩主力年輕觀眾的口味與偏好,從「錢」的角度來看,台灣電影這兩年除了《賽德克
‧巴萊》有極驚人的資本與史詩格局之外,
大部份的電影都還是維持在中型成本的拍攝預
算,大約都在兩、三千萬台幣以下,甚至有很多原本只是電視劇規模,成本可能更小。相
應於此,再從「類型」角度分析,則絕大部份的台灣電影都幾乎只能歸於
「通俗劇」(
melodrama)一類,其他的警匪片、兩性喜劇、歌舞片……等,大概都付之闕如。尤其是
好萊塢最擅長賺錢的動作片路線,由於必須耗費太多製作上的成本,台灣幾乎可說是將近
為「零」。
光以這兩年破億的賣座片為例,除了上下兩集的《賽德克巴萊》之外,無論鄉土路線的《
艋舺》、《雞排英雄》與《陣頭》,或都會路線的《愛》與《犀利人妻:幸福男不難》,
骨子裡都是講
情感衝突的通俗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則是另一條
青春熱血的
成功路線。對照起來,光從今年上片的國片裡,我們就看得到包括《女朋友。男朋友》、
《逆光飛翔》、《愛的麵包魂》、《寶米恰恰》、《龍飛鳳舞》、《寶島大爆走》、《西
門町》、《第三個願望》…等片,大概都從這兩條路線上足堪歸類,有跡可尋。
而敢於挑戰其他獨特類型的國片,相對而言就變成少數,甚至「異類」。《痞子英雄:全
面開戰》是台灣極少有的警匪動作片,《騷人》著墨的是末日與未來;《變羊記》帶有恐
怖靈異的元素,而《BBS鄉民的正義》則串入大量動畫特效講虛擬網路世界的愛恨情仇。
姑且不論這些嘗試在美學或票房上的成功與否,但它們至少在台灣電影試圖打開其「多元
性」的未來之路上,扮演著一個先鋒者的地位。
從台灣向外看,其實整個兩岸三地的華語片市場,在創作的創意和類型方向上,中國和香
港也各有自己的侷限在。中國礙於題材上的嚴格審查,不觸碰當代政經議題的古裝大片和
文藝愛情小品,就成了市場的超級主流;香港則長年來都以警匪動作片和喜劇片較佔上風
,近年也同樣受限於「中國合拍片」的創作桎梏之中。相對而言,台灣在創作上的自由度
最高,海闊天空,其實最有在電影類型上創造出多元光譜的本錢與潛力。
我們年年看好萊塢電影裡規律地產製著《蜘蛛人》、《變形金鋼》這些大成本的商業動作
片,但同時也能看到《亞果出任務》、《魔球》或《繼承人生》等各種涉及政治、運動、
中年婚姻……等各式各樣嚴肅議題的出色作品。觀眾是最現實、也最機靈的一群,他們或
許開心地買票去看了《犀利人妻:幸福男不難》,享受的並非影像上的美學,而是熱門話
題的參與感,但這不代表之後每一部電視劇如法炮製都一定會破億大賣;他們或許那時喜
歡《陣頭》的鄉土親切勝過《痞子英雄:全面開戰》的追逐爆炸,但這也並非表示將來再
拍警匪類型片就一定無力頭角崢嶸。
電影是一個極端複雜且難以預測的行業,它同時是商業行為,卻也負載著強烈的文化意涵
。在追逐數字與票房的同時,我們期許台灣電影打開更多的可能性,讓觀眾在對台灣電影
升起信心的同時,也能找到更多相應而生的多元魅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