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cl (耶穌 最好的朋友)
看板NTUmed89
標題[轉錄]張健昌 病兒的慈父 老人的依託
時間Thu Apr 24 07:20:43 2003
※ [本文轉錄自 MedHuman 看板]
作者: Tosca (...o_O...) 看板: MedHuman
標題: 張健昌 病兒的慈父 老人的依託
時間: Wed Apr 23 22:36:22 2003
張健昌 病兒的慈父 老人的依託
【記者楊美珍/專訪】
「在有需要的地方照見他」醫療奉獻獎得主‧素描系列之一
初春的台灣尾,恆春卻已迫不及待地顯出初夏的燠熱;四年前告別芝加哥,回到這裡落腳的
張健昌,面對熟悉的天候、熟悉的海風、親切的鄉人,彷彿在這裡找到真正身心安頓的所
在。
才60出頭,但張健昌早已一頭華髮;他的足跡遍及美、亞、非洲,但不論身在何處,他都
一樣喜歡人群、喜歡擁抱受苦的人。選擇這樣服務的行腳,並不是從現在開始。
當年高雄醫學院一畢業,張健昌就和同學不一樣,他不擠大醫院有限的名額,志願到較貧
脊、落後,只有兩名醫師的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在那裡,可不像平地,可以和一般診所
般坐等病患上門;山地鄉住民不多,但居民極分散,屏基雖醫師人力捉襟見肘,但秉著基
督醫療傳道的精神,只有將醫療送到山上。那時張健昌每周至少一次要跋涉100百多公里
遠,到恆春基督教診所(即今恆春基督教醫院前身)看診兼收檢體。
放棄在美高薪 毅然赴非磨練
由於當年寄生蟲病猖獗,張健昌風塵僕僕地趕到恆春,第一宗任務往往是:在顯微鏡下觀
察糞便,再從中找出寄生蟲、甚或蟲卵才能據此為當地孩子看病、下藥。來看病的孩子一
個個滿身髒臭,張健昌眉頭不皺一下,先看完再說。他說,那個時代的醫學生難免有些趾
高氣揚,但面對這一群什麼都沒有的善良、天真的人群,他卻學會了收拾起膚淺的優越感
,以謙卑面對病患。即使世俗眼光裡,眼前等著自己的非「可愛」之人,但他一律張開雙
臂,用一樣的態度和熱情面對。
28歲那年,張健昌決定赴美進修,他申請到較少華人就讀的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兩年後
學成,他沒有留在市郊的白領階級區開業,也放棄了每年至少25萬美元的收入,決定先到
非洲剛果磨練兩年。那兩年,他每天從早做到晚,一天至少救活了150名新生兒;但比成
就感更重要的是,當地老百姓切身的需要。為了和病家溝通,張健昌甚至特地密集上法語
和剛果土話的密集班,惡補語言,這樣才能更精確無誤地了解病苦,掌握療效。
非洲兩年義診的承諾一結束,張健昌回到美國;這一次,他選擇到位於芝加哥貧民區裡的
諾許醫學中心行醫,收入與都會區醫院相比,至少差了十倍以上。但是,他認為,這裡每
個人都需要他,本來行醫的報酬有一部分就非金錢可衡量,所以,別人看他傻,他卻覺得
一切的安排都是神的旨意,他歡歡喜喜地過每一天。
行愛候鳥 每年定期返台義診
在諾許醫學中心一待就是25年,但10餘年前,他得知過去服務的恆基,在故鄉已締造所謂
「台灣奇蹟」後,至今依然找不到小兒科專科醫師下鄉;他便決定回來做點事。他開始攢
休假,每當醫師們興高采烈地安排和家人出門度假計畫時,他便一語不發地拎個行囊,回
到恆春,義務為這裡的鄉親看病一個月,從不支薪。時間到了,便飛回美國;懷念他的鄉
親都知道,來年張醫師會像候鳥般,再飛回來看顧他們。
直到四年前,大兒子張正平決定放棄電機工程師的高薪,進神學院就讀,矢志成為傳道人
;張健昌深深為兒子的決心感動了,他感受到主耶穌也在向他呼召;他決定要勇敢地告別
妻兒,回到恆春落腳。
剛回來時,難免有些不習慣;這裡不像美國有醫學生、住院醫師當助手,而是凡事都得自
己來,從門診、查房、填寫病歷、打報告,甚至山地巡迴醫療、病患家訪、探視獨居老人
等,他都得自個兒一一扛起來。
不過,風趣、樂觀的張健昌雖已屆退休年紀,至今仍一身活力、衝勁,這些事一點都難不
倒他。他習慣起個大早,七點半準時進病房,為住院病患傳福音。八點半,他已端坐在診
間,好整以暇地等病人來向他報到;通常他的診要看到中午十二點過後;只要有病人等看
診,他就一刻也不休息。午後一點半,呼叫器緊急響起,是病房護理站急 call!他立刻
提起包包,帶上聽診器,上車往山路駛去;這個下午要到鄰近村落展開巡迴醫療,一出門
少說也要到午後六點才收工。
恆基的山地醫療巡迴車行駛在蜿蜒的山間小路上,這半個多小時,是張健昌一整天行程中
唯一可用來小憩的片刻。由於山上設備缺乏,只能借用民宅和桌椅拼湊成簡易的診療站;
張健昌與山地醫療的同事們甫下車,便搬起桌椅、擦拭灰塵,做起清潔工來;然後推著臨
時藥箱,一切備妥後坐定,這才開始為山地居民看診。
像哄孩子般安慰臥床老人 為他禱告
看診後,細心的他發現有人沒來報到;在得知有人無法起身來看病後,張健昌一結束看診
,立即趕往中風臥床的曾先生家中探視。曾太太滿臉憂傷地告訴張醫師:「他覺得自己太
重了、沒人揹得動,就是不肯下山復健。」張健昌一聽,便立刻脫下鞋子,跪坐在床沿,
用手挪動鄭老先生四肢,開始就地為他做起復健起來。但一碰到老先生,他即拚命喊痛,
張健昌像哄孩子似地好言相勸老人家:「對不起唷!把您弄疼了,請再忍耐一下!」
復健完畢,張健昌輕巧地拉起老先生的手,低頭為他禱告:「天父,你愛的人現在很頹喪
,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也不肯到醫院來;希望主幫助他,讓他願意到醫院接受復健。」接
著,他又溫柔地勸著老先生:「你的病有希望呀!一定會比現在好,千萬不要放棄呀!」
他也不忘叮嚀家屬,一定要有信心,病人受到鼓勵,會好得更快。
客串社工 為病家解決家庭糾紛
不獨對老人家如此,張健昌也是每個病兒的慈父。門診來了 70多歲的爺爺,帶著兩歲多
孫女來看病;病並無大礙,但老爺爺愁眉不展,張健昌問明了才知道,原來小孫女的媽媽
染上毒癮,正想把女兒以40萬代價賣掉。張健昌向爺爺要了家裡的電話,一下班,便匆匆
與傳道人趕往爺爺裡探視。最後,張醫師總算幫爺爺爭取到了孫女的監護權。
除了臥床病患、孤苦的單親家庭小孩,張健昌口袋裡的筆記本還有一大串等著他關懷的名
字,從菲律賓新娘、獨居老人到青少年等,都是他下班後探訪對象。
帶著5歲女兒住院的大陸新娘陳水姬說:「要是沒有張醫師,我就沒有這個女兒。」她流
著淚敘述這段故事:有一、兩次,女兒三更半夜發起燒來,又鬧腹瀉,她驚慌之餘,只好
硬著頭皮打電話到恆基,指名要找張健昌醫師。聽筒那端的張健昌,被她從溫暖的被窩中
吵醒,非但沒有一點不悅,還很有耐心地告訴她該怎麼做,如何送醫。陳水姬說,自己與
張醫師非親非故,但是,在慌亂、危急中,卻有人可以待她和家人般,甚至百般關愛,她
深受感動。
不只是她,在台灣尾,還不知有多少媽媽、小孩和老人,他們都是張健昌的「擁護者」,
在享受張醫師的溫暖付出時,卻有一個更大的牽掛:「等那一天張醫師離開恆春了,我們
該如何是好?」
【2003/04/23 民生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2.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2.60
1F:→ hoshin:怎每次都是『放棄美國高薪』哪?@@ 推 140.112.223.79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