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ray (【大健】)
看板NTUSNews
標題(時報週刊)臺大北大相關系列報導
時間Wed Oct 2 12:55:11 2002
※ [本文轉錄自 Poltransfer 看板]
作者: zray (【大健】) 看板: Poltransfer
標題: (時報週刊)臺大北大相關系列報導
時間: Wed Oct 2 12:54:22 2002
台大北大同時上榜 孫君儀寧上北大
北一女畢業的孫君儀,捨台大就北大,反映出台灣學生的另類想法。
她放棄台大機工系,選擇北大數學系,一方面是喜歡北大的讀書風氣,另外也考慮
到將來出國深造,念北大要申請國外名校的獎學金,比在台灣更具優勢。
進台大,是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目標;但是,對孫君儀來說,除了台大,對岸的
北京大學未嘗不更具有挑戰性。於是,去年她放棄了很多人望塵莫及的台大機工系
,獨自負笈北京大學,正式成為數學系大學本科部的新鮮人。
不只孫鈞儀有這樣的想法,中興大學畢業的陳正騰也是如此,三年前服完兵役,他
毫不考慮就申請到北京大學的政管研究所就讀,如今他已是博士班的一年級新生,
還出了一本差點成為排行榜暢銷書的「輕鬆進北大」。
孫君儀、陳正騰放棄台灣的大學,選擇到大陸完成學業,固然有很多個人因素的考
量,不過他們的親身經歷,卻也反映出時下很多台灣學生的想法。讀書,不一定非
得要根留台灣,語言可以相通的大陸名校,其實也值得去嘗試。
在家排行老大的孫君儀,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在父母的眼中,她跟台灣一般年紀的
年輕人一樣,很獨立,也有主見,想做什麼就會去做。
孫媽媽透露,高二以前的孫君儀並不喜歡數學,反倒是對音樂情有獨鍾,還一度想
念音樂學院,後來因為好面子,不想弱了父親孫文先是「九章」出版社負責人的名
頭,才開始專攻數學。「九章」是專門出版有關數學的出版社,不只台灣,連大陸
都相當出名。
不可諱言地,北大、台大分別是兩岸的最高學府,孫君儀去年從北一女畢業後雙榜
考上,成為少數的兩岸新鮮人。問題是,她該讀台大好呢,還是北大?幾經考量,
孫君儀說她還是選擇了北大,一方面是興趣,另一方面是喜歡北大的讀書風氣。
她說,比較過台大與北大的種種條件後,她覺得大學四年的關鍵在讀書風氣,北大
的學生相對起來比較用功。另外,她也考慮到將來出國深造,以大陸逐年進步的發
展,將來要申請國外名校的獎學金,或許會比台灣更具優勢。
孫君儀說念北大是她自願的,不過她的媽媽說,除了孫君儀自己的意願外,她跟他
的爸爸在她就讀高二、高三時,就跟孫君儀提過這個想法,當時孫君儀還老大不願
意呢,理由是擔心比不上大陸學生,還說要是考上台大就不去大陸。放榜後,一位
曾經帶過她的大陸教授打電話來鼓勵,起了臨門一腳的作用,她才改變心意,決定
當北大人。
孫君儀的父親孫文先說,剛進北大的第一個月,孫君儀幾乎是每天打電話回家哭,
不是因為想家,而是因為課業方面的問題。電話中,孫君儀把北大的學生說得什麼
都會、超強,光是國際奧林匹克數學大賽拿金牌的就好幾個,她沮喪地覺得自己好
歹也是資優班畢業的,課業上卻好像什麼都不會。
孫文先說,北大的教授不會一題一題講解,都是點名同學上台做。有趣的是,一開
始點到孫君儀時,剛好都是她不會的,常常掛黑板在台上罰站,直到解出題目為止
。她當然會覺得面子掛不住,在北大人生地不熟,能做的就只有打電話回家。
當然,對於孫君儀打電話回家哭訴,孫文先夫婦是竭盡安慰之能事,也是數學名人
的孫文先,除了越洋傳授治學經驗外,並告訴她有空多跟同學討論,還特別給了幾
位比較熟的教授電話,要她主動去請教。目前,孫君儀的成績已經名列前茅,在班
上排名前百分之二。
後來據孫君儀的說法,是上課時看到拿數學大賽金牌的同學被叫到時,也掛黑板站
台,她才醒悟到並不是只有自己不會;她眼中什麼都會的狀元同學,其實跟她也是
一樣的,還是有很多不會的地方。克服了這個心裡的障礙,她心裡踏實多了,雖不
能說是一日千里,但心總是定下來了。
孫文先說,兩岸學生的優勝劣敗,很難評斷,但做為一個到大陸首屈一指名校求學
的台灣學生來說,第一個需要突破的地方,就是克服心理障礙。北大的課不多,但
壓力很重,數學靠的是理解,要多做習題,每天幾乎都有做不完的習題,尤其是主
科的課一百多人一起上,早上六點起床就要去占位子。
他笑著說,念北大,學雜費花得並不多,花得最凶的是長途電話費。孫君儀每隔一
、兩天就打電話回家,報告學校狀況,有時還會打長途回台灣,跟北一女的同學聊
天,聊一個多小時。孫君儀住學校宿舍,北大有個「杓園」是特別規劃給留學生住
的;不過,他特別要求學校讓孫君儀住一般的宿舍,為的是希望她能跟當地學生有
多一點的交流,藉此更融入他們的生活。現在的她,幾乎已經完全融入北大的生活
,有時還會相約出去玩呢!
陳正騰在大陸求學的情形,跟孫君儀的情況類似,在讀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的時候,
他就有到大陸繼續深造的念頭。不過,因於台灣的兵役規定,無法像孫一樣立即
成行。事實上,在北大的校園內,四年制大學本部大約有十名台灣來的學生,行
事一向低調,不想曝光,原因無他,是還沒服過兵役的緣故。
北大的規定,台灣來的學生大概有兩種,一是持台灣護照,也就是台胞證,這些學
生要經過學歷檢定的考試,才能入學,港澳一帶的學生也是比照辦理。據說這個考
試,雖不像大陸全國大考那樣緊張,但沒有幾把刷子,想要進北大,也是很困難的
事。
再來,就是台灣學生持外國護照的,比照外國籍學生入學的方法辦理,差別在於這
樣的學生不須經過考試,只要通過北大校方的審核,申請就可以入學。當然,以大
陸最高學府自詡的北大,審核絕對相當嚴厲,也不是輕易就可以入學。
陳正騰說,來北大的台灣學生,大學部的相當少,能進北大,在台灣都有上國立大
學的實力,願意放棄來北大的並不多,就算來了也盡量不讓人知道。歸根就柢,還
是兵役的問題,在台灣還沒服過兵役,就跑來大陸讀書,心理上總是有一層陰影。
陳正騰今年剛上博士班一年級,就住在「杓園」內,他的室友也是台灣來的,也在
讀博士,期別早他一些。他說,北大現在大約有一百二十幾名研究所、博士班的台
灣學生,人數比大學部多很多,男生幾乎是全服過兵役,他們自己打趣地說,在台
灣盡過國民應盡的義務,再來大陸比較安心。
陳正騰說,來北大讀研究所、博士班,就跟大學畢業出國深造一樣。他認為,北大
絕對有實力,滿足台灣大學畢業生的求知欲,特別是在文史、法商方面的研究。
---------------------------------------------------------------------------
事實上,北大的傳統強項,本來就不在理工方面,古早時候是文史著稱,現在是法
、商和金融方面。要說北大的狀元班,應該是台灣潤泰集團尹衍樑贊助的光華學院
,裡面有一班學金融的學生,幾乎都是各省來的狀元,這也凸顯出大陸當今最熱門
的科系,就是金融和經濟。
一位北大教授說,北大兼有中西文化特長,台大受美國的影響很深,蘇聯、歐洲方
面的研究比較薄弱,何況北大集十二億人口的精華,先天上就優於台大
北京大學、台灣大學,兩岸分執牛耳的最高學術殿堂。北大當然不敢小看台大,不
過在私下的言談中,北大的部分教授,還是覺得台大在國際接軌的程度上,可能還
有待加強;這番話,聽在台大人的耳裡,當然會覺得又是大中國情結在作祟。
一名北大的教授說,做為有學術交流的對方來談台大,其實並不恰當,不過台大是
北大的另一脈,應該是不爭的事實。他知道,台大的前身是帝國大學,跟日本方面
的淵源很深;但是國民黨到了台灣後,都是老北大的人在主持校務,除了南北建築
風格的差異外,校風上他不覺得兩個學校有太大的不同。言下之意,頗讓人有台大
是北大「分靈」的感覺。
他說,北大、台大同樣是兩地的第一名大學,同樣以人文、社會科學稱雄,台大在
引領台灣風騷的成就,就跟北大一直居於大陸思潮濫觴的地位,值得推崇。台大有
一流的設備、人才,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在國際學術的交流、接軌上,北大應該比
台大有優勢,也更受到世界各國肯定。
他舉例,北大兼有中西文化的特長,這一點就比台大強上很多。台大受美國的影響
很深,有關蘇聯等歐洲方面就比較薄弱。但北大不論是美國的,還是蘇聯等方面的
研究,都有很深的底子。做為一個代表性的大學,國際方面的接軌是很重要的,除
了吸收外來的,也要散播已有的,這是使命,也是大學的功能性,北大在這一方面
絕對要比台大來得強。
他說,台大是集兩千三百萬的佼佼者於一堂,北大是集十二億人口的精華,先天上
北大就優於台大。再加上整個國家的發展,北大當然要比台大強上幾分。不過,台
大有悠久的歷史,嚴格的治學經驗,若一定要在兄弟倆的身上分個高下,恐怕也沒
個定數,只能說台大有其獨特的優點,但不如北大的全面性。
也就是說,從個別的條件、成就來說,北大、台大各有所長;但就全面的、宏觀的
發展來看,北大還是有值得台大學習的地方。
台大教務長陳泰然表示,北大是一所傳統的老學校,雖然現在進步的速度很快,與
外國合作的學校也比台大多,但總體來講,台大的師資和國際學術交流的成績會比
北大來得好。他強調,「朝亞洲第一,追求卓越」是台大的目標,希望能在十年內
超越對手日本東京大學。
剛接下教務長職務不久的陳泰然,是台大大氣科學的教授。陳泰然自九○年初期開
始,就有機會前往大陸多所學校參訪。對於台大和北大的差異,他覺得這幾年北大
進步得很快,尤其是在被政府列為重點學校後,不管是學生素質、硬體設備,都已
經超越了當初排名第一的南京大學。
「之前,北大的人才斷層很嚴重,可是近幾年來,強化師資、激勵研究,他們特別
將教授『分級』。剛進學校教書的新人,和資深的教授比起來,薪水差一級每個月
就差了七、八千塊人民幣,相對之下,教授的競爭力就會因此而有所提升;台灣則
不然,不論學術成就或經歷,老師們的薪給最多只差幾個百分點。」
對於兩岸學生的比較,陳泰然說,北大的學生是從十幾億的人口中挑出來的,台灣
只有兩千萬人,對岸的IQ高、素質好當然沒話說。
然而,這是否意味在同一科系的前提下,北大的學生就一定會比台大優秀?陳泰然
則持比較保留的態度。
他以自己任教的大氣科學系為例強調,台大的學生經過四年的訓練,該懂得的學問
、實驗、研究方法,都能達到一定的水準,加上台大的師資和設備比北大好,他認
為在這個科系上,台大的學生不會輸人。
基於將台大打造成一所全方位的一流大學,目前,校方也已經規劃了一套策略,包
括五年一次評鑑系院所發展方向和教學課程的制度、最快四年的教師淘汰制評鑑、
學生評鑑、教師研習營,以及增加使用英文教學的系所或課程,讓台大能夠隨著國
際化的腳步,晉升亞洲第一。
雖然台大擁有如此的宏願,可是陳泰然也稍微透露了資源不足的心聲。他表示,十
年來,台灣的大學增加太多,目前一百四十三所學校中,有五十八所是國立大學,
國家教育資源分散,每個學生能夠運用的就會變少,因此,教育部也在研商合併院
校的構想。而未來,台大也會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奈米科技、基因體、電子資訊等
尖端的新領域,並成立研究中心,增加與其他國際名校相互競爭的能力。
兩年前拿到北大博士學位的陳建仲,目前在國民黨工作,擔任政策協調部副主任,
以及智庫特約研究員的職務。談到台大和北大的差異,他認為,北大已經和國際接
軌,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學生外,許多國外的名校也紛紛前往北大爭取學生。
在大陸象徵著市場和機會的此刻,台灣不能因故步自封而跟不上國際潮流。
陳建仲是在一九九七年前往北大攻讀博士學位,那時候使用手提電腦的他,曾經是
同學羨慕的對象。現在,陳建仲還是常常有機會到大陸參加研討會,但他對於北大
地位提升的感受卻亦顯強烈,特別是對岸因逐漸開放而進步,台灣卻因保護私校而
逐漸喪失學術競爭的能力。
陳建仲說,部分的北大學生到目前為止還是堅信只要書念得多,未來的前途就會變
好,仍專注於課業。可是,也有愈來愈多的北大學生變得比較務實,畢業後出國念
博士是第一志願,如果不成,那就爭取到外商企業工作的機會,接下來的選擇才是
到公家機關上班或留在學校工作。
他強調,台灣學生在北大念書,外在的引誘變少,比較可以專心在課業上,但這些
畢業生回到台灣,卻不見得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以他認識畢業於北大的台灣學生
為例,由於台灣迄今仍不承認大陸學歷,所以有些人在當民代助理,即使進入研究
單位或學校,擔任的也都是助理或講師,職務反而受限於學歷。在這種情況下,就
會有人選擇留在大陸就業,或到其他國家發展。
---------------------------------------------------------------------------
台大學生會代表陳奐宇:看對岸清華學子用功 自覺比不過人家
台大學生會代表陳奐宇接受本刊訪問的當天,學校剛好舉行入學新生指導講習。體
育館四周擺滿了社團招生攤位,看著同學們賣力演出、呼口號,希望招募新生加入
,他感嘆地說,「我們也算是幫學校做事,可是使用這個場地,學校剛開始還想叫
我們支付場地費新台幣四萬元。」
陳奐宇目前是台大機械系四年級的學生,前陣子才和一些同學前往對岸的清華大學
參訪。他表示,北大的情形他不是很了解,不過,看到了清華大學的學生坐在滿是
綠地的校園,每個都是在念書,沒有人在聊天,讓他覺得比不過人家。
陳奐宇說:「清大學生除了有固定和校長面對面座談的時間外,在其他方面也很受
到學校的重視。以最簡單的吃來說,他們只要看到有什麼小吃好吃,告訴餐廳,餐
廳就會去找來,不像台大,大家罵餐廳罵了很久,還是沒有改變。」
談到就業機會的問題,陳奐宇指出,大陸名校的學生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才有機會
就讀。以他本身念機械系為例,對岸的機械系學生可能是一個省才有幾個人念,他
們本身條件好,外在誘惑少,又很用功,「怎麼比得過」?惟一比較自豪的一點是
,大陸還不民主,思想受箝制,沒有像台灣這麼自由。
對於台大,陳奐宇也有話要說。他表示,校方現在又開始推動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使用什麼都要錢,聽說未來停腳踏車也要付錢,台大校方愈來愈像只注重補助經費
多寡的研究機構,不像個教育單位。
---------------------------------------------------------------------------
未來發展方面,台大希望在能十年內超越東京大學,成為亞洲第一;北大則將目標
訂為世界一流的學府。
從已經公布的數據資料可以發現,雖然台大發表的科技文獻篇數領先北大,但在與
外國學校交流上卻明顯落後。當國際化已經成為各國名校的興學方針,如何讓學校
和學生一起活躍於國際舞台,台大與北大都還得各自再加把勁。
台大創校的時間比北大晚了三十年。台大的前身是日據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成立
於一九二八年,台灣光復後改名。北大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成立於一八八九年,
當時,它除了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外,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機構,一九一二年
辛亥革命後才改名。
台大的校總區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面積約一百零八公頃,附近的商圈相當熱鬧
,書店、唱片行、電影院等應有盡有。如果包含在校總區外的法學院、醫學院,以
及農學院附設的農業試驗場、實驗林場、植物園試驗地在內,台大總校地面積則達
到三萬四千八百多公頃。
位於北京西郊海濱區的北大,北有圓明園,西臨頤和園,校內湖光塔影,風景秀麗
。北大是一九一九年「五四」反帝運動的發祥地,也是馬克斯主義最初在中國傳播
的基地。
台大的學生人數比北大多了八、九千人,可是兩校的教師人數卻相差不多,反倒是
北大在獲得政府全力的協助下,設有八十四個研究中心、二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四
十二個國家重點學科、十二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讓台大在這個項目的比較中稍嫌遜
色。
不過,台大目前仍在科技文獻的發表量上領先北大。SCI收錄各校科技文獻的統技數
字顯示,去年台大的科技文獻篇數為二千三百四十一篇,北大為一千七百八十八篇
。如果以篇數增加的幅度來看,北大成長的速度則超過台大,因為一九九四年時,
北大的科技文獻篇數只有三百二十一篇,台大為一千一百一十九篇。
在與國際學校的合作上,北大的表現比較亮眼。從一九九○年開始,北大積極地與
國際學校洽談合作計畫,目前已和一百四十七所外國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其
中,亞洲地區六十三所、歐洲地區五十二所、美洲地區四十七所、非洲地區五所、
大洋洲地區七所。反觀台大,在校際交流這方面就顯得比較弱,前往台大就讀的留
學生相對地也比較少。
未來發展重點方面,台大計畫成立尖端科技的研究中心,包括奈米科技、基因體、
電子資訊等領域,希望能在十年內超越日本東京大學,成為亞洲第一的最高學府。
北大著重發展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所需的應用科學和新興學科,希望藉此成為綜合
大學的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後,成為世界一流的學府。
---------------------------------------------------------------------------
碰到問題時,台灣的學生大都可以轉個角度再試一下;但大陸的學員會不知所措。
「靈活度比較不足,對企業的忠誠度更低,是目前兩個最簡易分辨北大與台大不同
的指標。」負責威盛電子大中國行銷的李君偉,概略說出這兩所大學畢業後的就業
表現。
「說實在的,能夠進入這兩所第一高學府,都已經打敗了幾十萬人,甚至於幾百萬
的競爭者。」李君偉說,套句武俠小說的形容詞,他們都有一定程度的內在修為。
但北大的學生就像郭靖一樣,有著深厚的內功修行,卻只有降龍十八掌的幾個招式
可用;遠不如他老婆黃蓉功夫底子雖不深,卻因為天性聰穎靈巧,處處占盡上風。
李君偉進一步解釋說,北大的學生及大陸其他大學畢業的學生都一樣,就是不像台
大的學生應變能力強。當一個問題或一條途徑出現瓶頸時,台灣的學生大都可以轉
個角度再試一下;但大陸的學員往往就會不知所措,而且縱然已經訓練過好幾回,
大陸的學員還是比較不敢勇於嘗新。
這幾年,外資企業大量進駐中國大陸,尤其是在微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下,北京、
上海等地出現一批IC積體電路公司,其中有近二百家是積體電路設計企業。但每
年大陸高校培養的相關碩士卻只有幾十人。對人才的需用大增,不要說剛踏出校門
的北大生就被訂購一空,就連在校的三、四年級生,也都被以資助獎學金方式包養
,等著畢業後再予雇用,造成這些天之驕子伺寵而驕,更讓企業的養成教育深感不
足。
如此現象,自然演變出另一個結果,那就是對企業的忠誠度相當低落。因為這些天
之驕子這麼早就被包養,反映出企業的需求遠大於市場的供給,才會讓這些企業要
提早到校園來卡位搶人。既然有這麼多的企業要找人,當然要找一個最優惠的企業
待,或哪個企業提供更優惠的條件,就義無反顧跳槽到那個企業。
對此現象,目前幫台灣最大的遊戲設計公司智冠科技在北京推動業務的區總經理鄭
雪環也有同感,她引述她的部屬、同時也是智冠科技全中國業務總代表馮華駐的說
法,馮華駐是一九九二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的學員。當智冠聘請馮華駐之後,希
望再找一些程度不錯的職員進來公司強化組織發展,但馮華駐卻向鄭雪環表示,「
我不太喜歡找我的學弟妹來做同事,因為我知道北大的學生,要價高,又愛跳槽,
非常不穩定,不太適合剛要起步的公司。」
目前一般大學畢業的新生,到外資企業應徵,可以要到一、二千元人民幣的月薪;
北大畢業的學生,也許可以多要一些pay,但至多也只有二、三千的人民幣而已,
不可能再往上加上去。
但因為這幾年微電子產業在大陸迅速發展,讓高科技人才的人事成本大量提高,有
些地方的人事費用和台灣相差有限,若加上其他的外部成本,到大陸找人才,不見
得比台灣便宜。李君偉說,若不是公司有它的政策考量,他們公司還是希望多用台
灣人,因為他們所從事的IC設計,就是需要靈活度與忠誠度高的員工,否則他們
今日也無法成為全球第三位的IC設計製造商。
---------------------------------------------------------------------------
大家看完報導之後有何感想呢?
--
若要成功地解決問題,
就必須為正確的問題找尋正確的解答。
我們常犯的錯誤是:
解決錯誤的問題,
而非為正確的問題提供錯誤的解答。
--Russell L.Ackoff (197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5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