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NTU-Archery
標題轉貼文章--幾種與中國古史有關的新資料
時間Mon Jul 21 08:48:47 2003
※ [本文轉錄自 NTU-Karate 看板]
作者: 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 NTU-Karate
標題: 轉貼文章--幾種與中國古史有關的新資料
時間: Mon Jul 21 08:48:29 2003
幾種與中國古史有關的新資料 文/邢義田(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
2003.6.15 中國時報
§ 前言 §
遙感探測、孢子分析、熱釋光、
碳十四測定、甚至DNA等新科學技術的運用,
使得考古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成果驚人,
許多歷史的謎團,因此一一解開…
從無米可炊的司馬遷說起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就曾經是無米可炊的巧婦。因為
當他想寫三皇五帝以來到秦的歷史時,發現大部分的資料都被秦始皇和項羽給燒掉了。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初,為了防止天下的人引據古書,對他的所作所為,說三道四,
聽了丞相李斯的建議,將天下的書聚而燒之,只留下秦中央所收藏的。秦末天下大亂,
項羽殺進秦都咸陽,大火三月不熄,這些剩下的也大部分毀了。
漢代建立以後,廢除了藏書的禁令,更鼓勵天下的人將暗藏的書捐出來,有些人憑著
記憶,重新抄出古書。武帝時的中央圖書館才漸漸充實起來。可是這些書對要寫一部通史
的司馬遷來說,遠遠不夠。
歷史學的研究,資料非常重要。我們現代人對秦漢以前古代史的探索,「簡牘」僅僅是
得利於考古的許多珍貴資料之一。隨著遙感探測、孢子分析、熱釋光和碳十四測定,
甚至DNA等新科學技術的運用,近數十年來,考古工作已有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成果驚人。
在新資料的幫助下,我們對中國古代史的認識大為深入,視野更為開闊,因而引出的許多
新問題,也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以下是幾個有趣的例子。
司馬遷不知道的《老子》古抄本
司馬遷苦無資料說清楚老子是誰?到底活在什麼時代?他一向喜歡弄清真象,可是在為
老子作傳時,一下子說老子是李耳,是周的守藏史,孔子曾去向他問禮。一下子又說另有
一位道家人物老萊子和孔子同時代,因為懂得養生,活了一百六十多歲或二百多歲。接著
又說孔子以後有位周的太史儋,有人說:「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司馬遷這些話,不清不楚,害得後人打了兩千年的官司。胡適之先生「大膽假設」,
老子必在孔子之前;馮友蘭先生則斷言老子在孔子之後,孔子根本不曾見過老子,
《老子》這部書也是戰國時期才可能出現的作品。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初墓中出土兩種《老子》抄本以後,這場官司終於可以定讞。經過
研究,幾乎可以確定《老子》一書已存在於戰國時代。更重要的是從伴隨出土的其他簡帛
佚籍證明,戰國至漢初流行的黃老,或者說道家思想,應淵源於南方的楚地。司馬遷說
老子是楚國苦縣人,可信。
司馬遷說老子著書有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共五千言。可見他見到的《道德經》已經
分成上、下篇。他不知道在這樣分篇以前,老子的著作早已流傳於楚地。1993年湖北
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又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種不同的抄本殘件,絕大部分文句和今本
相同,但不分成道經和德經,章次和今本也不對應。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老子》抄本,
成書的時代可以推向戰國早期甚至春秋。這些簡帛的發現,證明胡適「大膽」的有理。
司馬遷雖為無米之炊,凡是他論斷的,現在看來反而比許多「新派學者」可靠。
司馬遷沒提到的洞庭郡
在項羽放火燒咸陽以前,劉邦曾先進關中,秦二世向他投降。當時劉邦的手下不是
搶金銀財寶,就是奪後宮美女。只有深謀遠慮的蕭何到秦丞相府中去搜括政府檔案,
作為劉邦爭天下的資本。劉邦根據這些檔案,清楚掌握了各地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最後敗項羽,得天下。蕭何也就被劉邦讚揚為開國第一功臣。
按理說,秦統一後,分天下為多少郡縣,司馬遷是有資料可據的。他在《史記》裡
清楚地說,秦始皇因為相信五德終始,秦屬水德,曆法應以十月為歲首,衣服應尚黑色,
數目字應以六為紀,也就是說,凡與政治有關的數字應用六或六的倍數。例如政府用的
各種符和冠,應以六寸為準,長度一步應為六尺,乘坐的馬車應用六匹馬拉等等。因此
司馬遷說,天下也劃作了三十六郡。
長久以來,學者為三十六郡作了詳細的考證,有三十六、四十、四十八、四十六郡等
不同的說法。沒有想到,最近湖南西部一個叫里耶的小地方,發現了一批秦代簡牘,其上
竟然出現《史記》和任何一說都不曾提過的洞庭郡1996年在湖南西部龍山縣里耶鎮,
沅水支流酉水的岸邊發現一處城址,其中有兩座古井。
一號井裡發現了大批秦代縣一級政府棄置的檔案,內容包括政令、往來公文、司法
文書、吏員名冊、各種物資的登記和轉運記錄等。不少簡上有紀年。從已清理的殘簡看,
時間剛好在秦始皇的廿五年到卅七年以及二世的元年和二年,也就是在廿六年他統一天下
以後。這些簡裡提到了不少這一帶地方的郡縣名稱。許多是文獻上有記載的如遷陵縣,
現在學者認為就是里耶古城的所在。但是洞庭郡何在?建置於何時?存在了多久?在不在
司馬遷所說的三十六郡之內?學者都還在尋找答案。
不論事實如何,由於這項資料的出土,最少我們可以確信,秦區劃的郡數或郡名,前後
必曾有司馬遷不曾提到的變化。司馬遷固然可信,仍舊有很多他沒看見或者他沒說的事,
等待我們去發掘。
在司馬遷「沒見過」的居延漢簡
將「沒見過」三個字括起來,主要是這批居延簡牘的時代,大部分比司馬遷晚,怪不得
他沒見過。發現它們的時間也不算太新近,這裡要特別介紹,是因為這一萬餘枚的簡牘,
大家可以到台北南港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院的歷史文物陳列館去參觀。
在魏晉紙張開始大量使用以前,竹或木條製成的簡牘和絲帛是主要的書寫材料。絲帛
太貴重,一般文件多寫在竹或木簡上。如果要寫的內容較長,就將竹木簡用繩索編連在
一起成為冊。這些簡冊,寫或讀的時候攤開來,用畢則捲成卷。
1930年在漢代河西張掖郡的居延邊塞地區,發現了上萬枚邊塞守軍留下的簡牘文書。
這些文書生動地反映了從西漢武帝時期到東漢初,也就是大約西元前一世紀到西元後
一世紀,漢代邊防部隊和他們的眷屬各方面的生活情形。
司馬遷的<史記>以記載從古以來,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大事為主。邊地上的守軍
如何,進入不了他的視線。如果不是這些簡牘的出土,這批前線將士的血汗和辛勞,
將永遠沉埋在歷史的大海裡。這批漢簡記錄了東漢明帝永元五年至七年(西元62-64年)
若干烽燧裝備的清單。
從這一帶邊塞的烽燧遺址裡,曾發現大量登記裝備和檢查的記錄。這些簡冊加上
其它烽火、通信和戍卒巡塞等等記錄,使我們有了認識大漢帝國如何擴張,又如何
防守,最直接的好材料。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39.223.28.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39.223.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