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ngchun (愛心要有見識)
看板MountainClub
標題轉錄:攀岩的難度
時間Mon Jun 9 20:54:00 2003
對於難度應有的認知
資料整理:Steven Chen
◎什麼是難度?
攀岩有很多種不同的形態,有短的運動攀登路線、長距離且危險性高的阿爾卑斯攀
岩、只有幾步的的抱石。有自行放置固定支點的路線,也有Bolts已經打好的路線。不
同地區的岩壁有不同的岩質、不同的歷史背景,很難用同一種標準來衡量,因此就發展
出幾種不同的難度系統,而且;有些國家也自己發展出他們的難度系統,所以;難度是
一個很大的議題。
簡單地講;難度就是個人對於攀登路線難易程度的一種感(知)覺。
但它真的只是一種感覺嗎?
根據科學家研究人體的感覺神經,例如皮膚的壓力神經,或疼痛神經等....每個人
的神經細胞數目本來就有先天上的差異,所以有些人特別不怕痛,對壓力的感受也不相
同。所以難度並不是單靠人體的感覺神經的作用,而是一種過去經驗的綜合比較。不過
;科學家也証實人類對於壓力、疼痛的忍受能力可能每天都不太一樣,身體狀況或心理
狀況不好時都可能會降低這些感官上的忍受能力。所以當攀岩者用生理的感覺來做為衡
量難度的參考時,往往會失真!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某一天身心狀況特別好
時,爬起路線來十分輕鬆;另外一天再爬同樣的路線可能感覺就變得很吃力了。
◎難度的歷史發展
傳統上;許多難度系統(像是UIAA、法國系統、YDS)主要是考量該路線最難的動
作來作為整條路線的難度,多繩距路線(multipitch route)有時候每段繩距(pitchj)的
難度是分開計算的。但其它的因素例如:恐懼感、架設支點的難度、路線長度、撤退的
困難度…等等,都不考慮在難度之內。只有傳統英國難度系統才將其它的因素考慮進去
。
攀登的方式也是另一個影響路線難度的重要因素,大部份的難度系統都是以Redpoint
難度為主,也就是說路線的難度是假設攀登者已經很熟悉這條路線的動作來制定的,換句
話說;是套招過後的難度。在此;傳統英國難度系統又是唯一的例外,只有英國系統有評
比一條路線On-Sight的難度(即假設攀登者從來沒爬過這條路線)。即使是使用相同的難
度系統,還是會產生有些路線爬起來感覺比較難,而有些路線感覺比較簡單的差異,這些
主客觀的因素我們留在稍後再來討論。
現代運動攀登的難度是以整條路線的平均難度而定,因為在人工岩場當中,路線的難
度是可以被設計與控制的,不像是天然岩場可能只有一小段最難。所以比賽的路線每一步
的動作都不會太極端、難度也不會太高,但將整條路線的動作連貫起來難度則很高。也就
是說:現代運動攀登是以完成路線動作的成功率來決定整條路線的平均難度。成功率愈低
則代表難度愈高。實際上運動攀登的難度也已經包含了其它生理與心理的因素,包括恐懼
感、或快扣好不好掛…等。雖然習慣上我們仍以過去的難度系統來做稱呼,但其本質精神
上已經完全不同了!(註:法國的難度系統較接近現代競賽運動攀登的形態)
所以一條早期在天然岩場所開出的5.13a的傳統路線,絕不等於比賽路線的5.13a。
◎難度的制定
一條路線的難度通常是由首攀者來決定的,首攀者常會參考下列因素來制定難度:一
、以他/她當時爬的感覺來做為判斷依據。二、比較過去的攀登經驗。三、參考該地區其
它的路線來做為比較。四、參考群眾的意見。不過實際上;一些高難度的路線難度常常被
低估(因為群眾的壓力) 。
當路線被爬上後,難度有可能會再做修正,如果該路線的難度被高估,則有可能降級
,反之;若該路線的難度被低估則可能會被昇級。另外;路線上的點變大(腐蝕)或變小
(斷裂)也有可能造成級數的修正。
◎對難度你應該有的認識…
主觀的難度The subjectivity of rating
我們必須對難度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那就是:對攀岩者個人而言;難度是非常主觀的
。如果一條路線正確的難度是5.13a的話,這意味著一定有其它攀岩者認為這條路線只有
5.12d或5.13b/c,因為每一個人的條件都是不同的。
難度也是一種綜合過去經驗的感(知)覺,感覺是很主觀的,沒有理由你的感覺一定
會等於別人的感覺。所以你所吃的那碗所謂的特辣牛肉麵,也許在別人看來真的只是小辣
牛肉麵,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種情形在抱石或短路線時尤其明顯,所以大可不必為
路線難度而堅持己見,因為每個人的感覺真的都是不同的。
你也不可能每次攀爬同樣的路線卻都有相同的感覺,別人當然更不可能跟你有完全相
同的感覺,所以;難度是不準的(精確的),僅供參考!
◎造成難度失真(訂不準)的一些原因:
一、受限於攀登者過去的經驗
如果一個攀岩者過去沒有爬過5.12個路線,即使他爬得再好,他也決對不會制定出超
出5.12以上的難度,所以他們所訂的難度常常是被低估的(保守的)。這種情況常發生在一
些較有歷史的岩場,國內一些早期開發的岩場如大砲岩、麗陽、壽山…等,路線的難度都
有訂的偏低的現象。(註:麗陽、壽山的路線難度後來都經過修正過。)例如:壽山岩場有
一條路線叫作"蛹夢"十多年前梁明輝教練首攀訂難度為5.9,由於當時壽山岩場最難的路
線是"越嶺獵狐"[5.10c](有其它更難的但只算是抱石問題),而當時國內最難的路線也只
有5.12(其實上是TopRope)。最近(2003/5/25)阿勇來高雄爬過"蛹夢"後,認為它"蛹夢
是一條5.11的路線,或許阿勇是正確的,因為"蛹夢"的起攀是一個抱石問題,也有些身高
上的限制,對於個子不高的人(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一些新與的岩場往往難度訂得比較高(或者說比較接近於運動攀登的形態),例
如泰國喀比。
二,受限於過去的攀登技巧
若一個攀登者缺乏某些特定的攀爬技巧的話(例如裂隙),那麼他在爬這種地形時會
覺得比較難。所以通常到陌生岩場攀爬時很有可能覺得別人的岩場比較難,這也是攀岩者
最好能夠到各地攀登旅行的原因。
因為岩壁的各種條件不儘相同,所以每個地區的難度可能都不太一樣,例如:同樣是
難度5.10的路線在優勝美地(Yosemite)爬的感覺可能就和在台灣爬的感覺完全不同。
如果某個地區的攀岩者沒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攀岩旅行,也沒有外地的攀岩者前來交
流。那麼該地區的路線難度就很容易有失真的問題。另外,每個地區的岩壁形態、岩質、
路線的長度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同樣是5.10的路線可能每一個地方都有所不同。
三 、難度的錯覺
例子一
如果你在一條路線或是抱石問題上奮戰很久,不久之後你就會失去對難度的感覺了。
因為你已經嘗試很多次了,你對於每一個點、每一個動作都瞭若指掌、你已經知到道該用
什麼心情與體力來面對這條路線。你的身體也已經完全的配合這條路線的風格,即使是細
膩的膝蓋、腳踝的扭轉都能控制的很完美。隨著你愈爬愈多次,你會覺得這條路線愈來愈
簡單,而忘記你第一次RedPoint上這條路線時那種感覺了!
例子二
如果有一個人爬上5條8c+的路線,平均只花上5~10次的嘗試,之後他嘗試另一條pro
ject卻花了三個禮拜但後來終於完攀了,雖然完攀後並不覺得比以前的8c+難多少,但他
想以前爬8c+只用了5~10次,爬這條卻花了三週...所以這條路線可能有8c+/9a吧....但是
若是這個人以前爬8c+時也花上三週的時間的話那他該如何去比較?你不能以你所花的時
間或嘗試的次數來判定路線的難度,你說是嗎?
例子三
另外,當你攀爬一條路線並非在你的極限時,即使你犯了一些小錯誤雖仍能完攀,但
這些小錯誤無疑地將使你感覺這條路線感覺更難。
例子四
另一個例子是,Yuji Hirayamas on sight 一條 Mortal Combat路線,這是一條典
型的耐力路線,在法國的Jurassic國家公園。 這條路線是由Axel Franco所開出的,由於
Axel Franco並非是那種很強壯的攀的攀岩者,原本的難度是訂為8c/c+.,經過了大家幾
次重爬(repeats)後,難度公訂為8c。
Yuji覺得這條路線比他以前所爬過的8c都還要簡單,感覺比較像是8b+。油雞當然會
覺得這條比8c簡單,若非如此他也就不會成功地On-Sight完攀了,最有可能使油雞可以
成功On-Sight的原因是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簡直就是像為油雞量身訂作的一般。但這
並不表示油雞覺得8b+是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正確的難度,因為若正確的難度是8b+的
話則表示一定會有其它人認為只有8b。但由Franco原本訂為8c/c+來看,Mortal combat應
不止只有8b+。
四、首攀者的心理因素(避免爭議)
人們似乎害怕訂出高難度的路線,因為群眾的壓力…,這無疑是攀岩者無形的包袱。
如果你認為有條路線應該有5.14a的難度,但是你可能會說:這條路線可能比5.13cd還難
,因為這樣比樣不會引發爭議。記得Fred Rouhling在1995年宣稱Akira是一條9b的路線時
,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那是真的,也沒人認真的看待Akira這條路線,它甚至沒有出現在
當時「全世界最難路線的名單中」,儘管;Fred Rouhling的另外兩條9a路線也沒人再爬
上去過。直到現在Akira這條路線都沒人能重爬過,人們才開始相信這個難度的真實性。
但是若當時Fred Rouhling是這樣來描述Akira這條路線的話,應該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第一段是8b+(5.14a)有個休息點,接下來兩個V12/V13左右的抱石問題沒有休息點,最後
一段是8a(13b)的難度。
當一條路線的難度制定超過了當地的攀登水準以上時,往往會引起爭議。因此;有些
攀岩者就會傾向將路線的難度訂的比較保守;以免引起爭議,這也是難度失真的另一個原
因。
舉例而言:
Dave Graham並沒有為他所開出的Livin' Astro與The fly,這兩條路線訂上難度。因
為他擔心或許別人可能不認為有那麼難,為了避免爭議;所以乾脆不訂難度了。
如果大家能真正了解上面所提到「難度是主觀的」的涵意的話就應該能理解:別人絕
對不可能和你有相同的感覺,所以當別人覺得這條路線比你的感覺更難或更簡單時,這並
沒有什麼不對,不必去爭論這條路線難度的正確性,攀岩者應勇於表答並忠於自己的感覺
。
另外;當你還沒有爬上某條路線前,似乎也沒有必要去質疑路線的難度。
五、測不準原理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去問一些高手關於簡單路線的難度為何?,會發現他們對
於什麼是5.5或5.8的看法有比較大的出入,但卻對於5.12,5.13這些難度有著比較接近的
看法。這或許是人們對於自己極限邊緣的感官能力會比較敏感一些,而對於較弱的感覺刺
激會比較遲鈍。所以;初學者可能比高手更加清楚5.5與5.7的差別在哪裡。
◎難度對於攀岩者的實際義意
避免危險
對於傳統攀登而言,路線難度愈高;其危險相對的增加,所以攀登者應選擇適當的難
度來爬,以免有生命危險。運動攀登雖然危險性較低,但是攀岩者越級挑戰高難度的路線
,比較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幫助進步
許多攀岩教材都告訴我們,只有選擇適當難度的路線來爬,才能幫助我們進步,難度
太高或 太低都不好。許多初學者常常越級挑戰一些難度太高的路線,他們往往太在意數
字的問題、對於進步操之過急,或太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而忽略了攀岩真正的樂趣為
何?你大可不必去在意你能爬上多難的路線,你該在意的是這條路線讓你學到了些什麼?
Ratings are a tool to help you climb, but they are not what climbing is abou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6.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