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lesirius (ff)
看板India
標題[遊記] 南印度遊記【六】肯亞庫馬利
時間Mon Aug 23 11:20:10 2021
~※ 肯亞庫馬利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971426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黯然離開那無緣的木造王宮,我們稍稍越過了「喀拉拉邦」,去看看位處「泰米爾納
杜邦」的印度最南角「肯亞庫馬利」(Kanyakumari)。這地方也被稱作「科摩林角」(
Cape Comarin),不過就跟「Bengaluru」與「Bangalore」、「Mysuru」與「Mysore」一
樣,只是英國人在統治之後,妄自將當地發音扭轉成比較英式。
到的時候是正午,理所當然先吃個午餐,餐廳所在是棟旅館,門面風格挺現代,儘管
如此,兩側的大石板還是以拼貼的雕刻帶出印度特色,蓮花、大象、佛陀,似乎還有甘地
及幾位當地的哲人。菜色則為自助餐,依舊是一些很難搞清內裡元素的糊糊燴料,挺容易
吃到辣舌的東西,所幸大多是素食,適合把許多肉類視為地雷的我。
吃完後在大廳逛了逛,發現牆上裱框了許多附帶文字的插畫,還有著編號,裡頭人物
多半穿著印度傳統服裝,像是來自某個知名典籍。嘗試把幾個標題餵進google,若自我推
理得沒錯,這些故事應該都屬於「Nayanars」,也就是西元六到八世紀「泰米爾納杜邦」
裡信奉濕婆的63位聖人。覺得把相關傳說讀完太過費神的我自動略去文字,只把它們當成
一種當地風格的圖繪,研究著衣著背景,由那些與神明交流的奇幻畫面,胡亂編纂故事。
而下午的行程自然是去所謂的印度最南角,搭船到不遠處的小島,體會一下東邊「孟
加拉灣」、西側「阿拉伯海」、南方為「印度洋」的感覺。港口的人潮比意想得還要多,
迫使我在排隊中無聊往週邊望,豔麗漆色塗抹的擁擠民宅間,一棟奇異建築立著,塔上的
十字架顯示它應該是座教堂,但也不知是依從何種風格在設計,中高側低的門面三塔頗西
式,窗框弧邊卻靠向伊斯蘭,塔身疊砌的翻簷又似乎引入東方元素,超混搭的,反倒是稍
遠的那座哥德式教堂還似模似樣。
虛耗過排隊時間,真正的船途相對無感,一來距離本就不遠,再者,才坐了一會兒,
前排的印度小女孩就突然轉過頭,晶亮大眼眨呀眨的,見同團大姐們伸手逗她玩,便不斷
綻出很可愛的笑容,把我們都征服融化了,儘管她兩個姊姊也算美人胚子,幼童還是討喜
許多啊。
拿起相機捕捉著捕捉著,船也抵達了小島,由於主要建築是棟頗像廟宇的「
Vivekananda Rock Memorial」,港口小屋裡貼滿眼花撩亂的相關圖文,介紹「Swami
Vivekananda」這位哲人,也提了蓋這紀念堂的諸多困蹇。匆匆一瞥中無暇閱讀,補查了
資料才知他是鑽研「吠檀多」(Vedanta)這門學問的哲學家,且是將其心得與瑜伽修行
帶入歐洲的第一人。他以古典的唯心主義為基礎,認為世界起源於虛無的「梵」,同時採
納了西方的唯物主義,用一種虛實兼流的解釋與闡述,吸引了諸多追隨者。
傳言他曾在此塊島岩獲得重要領悟,讓後人有了建築紀念堂的計畫,但對在「肯亞庫
馬利」插旗多年的基督教徒而言,立了十字架的這塊土地可不容他物褻瀆,因此是經過近
十年的紛爭及政治角力,紀念堂才終於砌建起來。
跟著人潮,順坡道走至島頂,堂殿的形貌益發闊偉,岩牆開出數個彎弧裝飾的大型方
窗,門柱上則為南印寺廟常見的長拱狀頂蓋,而後方高低互立的帽冠群應是引用了伊斯蘭
的元素。灰黑牆面與赭紅覆頂的搭配在印度相當少見,或許是種比較低調的色彩運用。
不過大夥才望了一陣,便被導遊帶往與其相對的另座建築「Sri Pada Mandapam」。
那是間有著環廊的墨黑小神廟,僅以孤單的帽冠標誌聖堂所在,模樣簡樸,儘管如此,倒
是個難得的遮蔭處適合講古。故事裡,這片土地曾被名為「Bana」的 阿修羅王統治,魔
王殘忍兇暴,又因有著梵天賜福,刀槍法術不侵,只能被少女打倒,逼得眾神們找上了「
帕爾瓦蒂」。
呃,這樣的開頭,不就是「邁索爾」由來的翻版嗎?好在將故事改編的人多花了些腦
筋,前者的版本是「帕爾瓦蒂」轉為憤怒相,將牛魔王打倒,走視覺特效片路線,這兒的
稍稍曲折,是先變成未經世事且不知其任務的少女「肯亞庫馬利」。她信仰濕婆,卻在修
行中引了濕婆想娶她為妻,令那些知情的神明面色大窘,成了人妻不就白忙一場了嗎,於
是一位聖者趕緊在婚禮前裝了幾聲雞鳴,讓濕婆以為誤了吉時,打道回府。而被悔婚的怒
氣使「肯亞庫馬利」功力大增,最後果真依著諸神的預期,誅滅了魔王。
導遊朝神廟內指,說裡頭供奉的腳印石,就是「肯亞庫馬利」修行時引了濕婆留意的
地方。然可能大家都覺得過於穿鑿附會吧,用不信的表情「喔」了一聲,就紛紛把腳步挪
往較具氣勢的聖人紀念堂。略去島岩的奇怪深綠塗層,我將視野縮聚至堂前長階,爬到兩
層平台上的大門口。門柱的石材墨黑,刻著幾許白底紋帶,紋帶以圖騰拼組,在攀至樑架
後轉為更複雜的花藤,捲繞的姿態似祥雲也如濤瀾,並於門楣襯上揚鼻雙象的護守。
這樣的風格延伸至殿裡,儘管紋刻走向繁麗,在雲浪間附加了舞者的靈動,深沈柱色
降低了視覺上的炫眼,既表達了尊崇又不會過於虛華,挺符合哲人慧光內蘊的氣質。可惜
堂內禁止攝影,無法將柱壁的雕飾記錄下來,頂多在走出堂底側門時,轉身捕捉了幾張,
讓回顧時,還有哲人銅色的身形與些許環柱刻花,擦亮淡緲的記憶。
逛至平台後側,圍籬外是帶點灰茫的藍色大海,雖說處於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
海的交界,其實也無法看出界線,就算用相機捕捉了,若沒附帶說明,沒添些岸上房宅當
背景,不過是方框裡風平浪靜的海天一色。反倒隔壁略小的島還比較吸睛,數十公尺的人
像矗立在高台,頗讓人聯想起七大奇觀裡的「羅德島太陽神」,坐船時我就頻頻盯著,肖
想下一站會不會便是轉去那近距離仰望。最初很直覺猜測是濕婆之類的主神才有此尊榮待
遇,觀察了一會兒,那滿臉大鬍子又僵著身的形姿,卻跟誰都不太像。
經過領隊的一番google,原來雕像塑的只是南印「泰米爾族」(Tamil)的一位哲學
家詩人「Thiruvalluvar」,年代難以考據的他留下「Tirukkural」這部作品,以寓意深
遠的詩篇講述了美德、生命意義與愛。即便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雕像也巨大得醒目
,去那島上致意的人卻稀稀落落,跟這兒的人潮如織相差甚遠。是因為人像雕刻算不上精
緻,遠觀即可呢?還是「Vivekananda」因著某種緣由,在當地人心中多了神性?想問導
遊,但懶散的他早不知躲去哪休息。
望著望著,我循樓梯走下,平台內另有幾座附屬廳間,有些似是祈禱修行的地方,有
些說是書庫,沒看到什麼被商業氣息滲入的紀念品。無事可作的我,不禁研究起信徒們的
穿著,不論是去年的北印度,或是這回南印的一路上,所見的男性裝扮多半是寬鬆的布衫
長褲,只有中老年人才會在下身纏著更傳統的布巾,不像女性們幾乎都披裹著沙麗。
哪知來到這座島,不時能見到年輕男子裸裎著黝黑上身,僅在頸項掛著長珠鍊,讓腰
下的亮橘布裙成了視覺焦點。這是哪個教團的規制服裝嗎?還是印度男人本就都有這麼一
套,用於對他們極重要的朝聖之旅。我忍不住按下了快門,而他們也開朗一笑,不論高矮
胖瘦老少,都被身上的那抹橘映得極度耀眼。
除了熙來攘往的信徒,似乎也有純休閒的印度觀光客,在「肯亞庫馬利」小殿環廊等
候集合時,便見頗具富貴樣的家庭倚牆憩著。身穿不似傳統沙麗的媽媽已呈福態,小女孩
卻挺耀眼,隨便斜坐咬指便自生媚態,旁人一逗就綻出極度可愛的笑顏,再戴上媽媽遞去
的紅色小帽,便像已準備好在鎂光燈下工作,眼眸一轉,嘴角一勾都惹人生憐。
是因為南印的小孩比較多呢,還是今年被另種運主宰?上回在北印度,走到哪座城市
都能找到或粗獷或清秀的帥小弟拍照,今年一個帥哥都還沒獵取,已經拍了好幾個可愛小
女娃,船上那位天真的、島上這位嬌媚的、回到岸上又瞥見一個被爸爸牽著的小酷妹,她
短髮短瀏海一身黑衣裙,儘管漂亮五官沒帶多少笑容,昂著下巴手插著腰,視線往旁一掃
,感覺便是未來的高傲名模。
走在岸邊的商街,我隨意瀏覽著,由於靠近海洋,手工藝品多半以貝類作素材,有孔
雀小獸之類的創意拼組,也有結合著扭轉式編網、形如吊燈的疊層掛飾,雖然挺具特色,
但這麼大型的物事,買回去僅是徒佔位置。倒是有個小販變魔術般讓我盯望許久,他袋裡
的小管柱似雕了各樣細孔,當裝了粉末在地上曲弧推轉,就是幅瑰麗圖騰。看著看著,我
突然恍然大悟,有些廟前會出現被稱為「Kolam」的大型粉筆紋繪,我還以為當地人的手
繪功力這麼強,原來早發明了器具,輕輕鬆鬆便能組出一幅複雜作品。
新奇的物事不僅於此,在北印度時,經常都在趕行程,市集只是車窗外的幾秒晃眼,
現在才有機會看著一臉粗獷的印度男人用細緻手法編花串,他們一手拈花,一手用草繩綁
纏,產出速度極快,還能依心情作變化。疑似算命的攤位也引人按動快門,繪有斑駁圖畫
的木製方籠上棲著小鳥,前方放了許多折疊圖卡,感覺若付了錢,小鳥就會幫你叼出未來
命運。還有很簡陋的刺青攤,幾罐藥水旁是灑了滿地的圖騰示意木牌,一個上身赤裸的黝
黑青年先前才跟旁邊男生親暱搭著牽著,沒多久竟見他把手遞去施工了。雖然他頭低低地
,藏著表情,我這旁人看了都覺手疼,而且....這樣的環境衛生沒有問題嗎?
商街通往的是位於海濱的「Sarvani Shaktipeeth Shri Bhagavathy Temple」,在島
上曾見紀念「肯亞庫馬利」駐足過的祭殿,這兒則是敬奉她本人的神廟,儘管故事描述得
顯赫,卻缺乏在別地區望過的龐大規模,沒有氣勢逼人的高聳塔門,方整屋頂上只有幾道
綴邊曲弧,勾圍著龕室內的數尊女神雕像,拍了幾張照,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導遊的
解說,或是正式的門面根本不在這兒。
覺得失望的不僅僅我吧,當導遊問著要不要花點時間排隊進去看,一片鴉雀無聲,跟
先前相比天差地遠,於是後續的時間就變成在海邊用散步來消磨。海邊建了牌坊、敞殿與
零星小廟,想了解,但標繪的長串拼音文字意義不明,很難猜出敬的是誰,對印度人而言
似乎也只是種地景或裝置藝術,海浪撲湧的灘岸還較引他們興趣,幾處好親近的都有不少
民眾下水瞎游嬉鬧。
一些參拜完的青年信徒也晃了過來,腰下纏了橘布的他們走上浪花間的岩塊,很輕易
成了視覺焦點。在鏡頭裡,遠處是方才拜訪過的島嶼,巨大雕像如參天峰巒,領著幾座堂
殿抵禦海風肆虐,近處則有青年們的黝黑精壯軀身,以一襲亮眼布巾束著青春奔放氣息。
只是這樣的畫面剎那走鐘,因為他們紛紛掀起腰布,脫下裡頭內著用海水搓洗,令我不禁
噴笑,但莞爾之餘,也順道幫解了謎,原來,印度男生的纏布之內不是赤裸的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60.1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India/M.1629688813.A.AFE.html